全文版
2010.9.2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南方電子報
遊牧綠(蒙 古,中文版)  
推薦瀏覽
觀樹教育基金會
中外對話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綠黨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迎中秋 環保大使林宇中用愛包裝未來

環保大使林宇中呼籲大家捐發票保護山林海洋溼地。

今年度受邀擔任台灣環境資訊 協會2010年環保大使的創作才子歌手林宇中,昨日下午現身元祖雪餅民權旗艦門市,擔任一日環保店長,透過現場中秋節環保預購禮盒提領活動,呼籲社會大眾 正視應關注環境保護的議題。

元祖雪餅今年不僅推出中秋節環保禮盒,隨禮盒附贈環保購物袋,倡導重覆使用的觀念;若民眾於購買現場將外包裝退回門市,元祖將回饋消費者100元的優惠, 且將其中50元回捐給致力於環境資訊普及與環境信託推廣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此外,此次活動營業額所得5%亦將捐贈該組織,用以推廣各項環境教育計畫。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創作才子林宇中 許願擔任環保大使
幫嫦娥找到奔月之路─談光害問題
玉 兔有搗不完的藥─藥草篇
停 止對吳剛的懲罰─談種樹
 

生態工作假期:花錢來工作── 阿不的工作假期

作者:阿不

花錢來工作

有別於過往所知悉的工作假期其活動場域多半在田野鄉間或大自然中,這次筆者所策劃的「香巷綠園工作假期」場景大轉換來到了車水馬龍的板橋新板特區,同樣強 調生態,崇尚簡樸生活,然而在繁華城市中,到底能擦出什麼火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因為工作假期有盡,但人與環境的相處互動卻變化無窮。

阿不式的工作假期

從「田間書屋協/自力造屋工作假期」、「田間書屋初級水電班」、「山海教室老屋修復工作假期」,到最近的「香巷綠園工作假期」,阿不所舉辦過的工作假期總 的來說有下面幾個特點:

1.報名自由:有興趣參與的朋友只要以電話或E-mail寄送個人基本聯絡資料後,即完成報名。不預先收費,也沒有任何條件要求。活動費用在工作假期報到 當天才繳交。換句話說,從報名後直到活動當天,其實會有許多人改變主意、打退堂鼓,這樣的人有時甚至高占總報名人數的半數以上。

2.採收費制:工作假期以兩天為 一單位,每梯次收費1000元;不退費,有時候甚至還未含餐費。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環境資源部即將在2012誕生,環保署21日公佈環境資源部組織架構(草案),規劃成立 7司、6處、6個三級行政機關及3個三級機構。未來藉由環境資源部成立,可整合分散在各部會的水、土、林及空氣等資源管理與保護,維持生態環境平衡。

九二一大地震的震撼,讓台灣人認識了車籠埔斷層。到底台灣還有多少的活動斷層?哪一些近期可能會活動?中央地質調查所今年公佈了11年來的斷層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找出了33條活動斷層,並且針對活動性比較高的斷層,進行長期的嚴密監控。日 前日籍學者表示在核四廠發現新斷層,引起各界關注,近日召開的「2010非核亞洲論壇」上,與會學者一致要求所有核電廠都應加裝雷射測距儀,作為地震預警系統,並強化耐震結構到至少0.6G。

開發後的廢棄物棄置,影響人類健康,位於歐亞交界的亞美尼亞,根據環保人士表示,一處正預計重 新啟用的採礦廢棄物棄置場,可能對附近居民造成健康威脅。為了公共衛生的問題,儘管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英格蘭當局16日發動大型滅獾提案以終結牛結核(Bovine TB),讓農夫可以有照獵獾,則是引發不小的爭議。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與水共存或與水抗衡──德國巴伐利亞治水政策看凡那比風災

作者:楊娉育(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

台東太麻里溪在去年莫拉克潰堤毀了嘉蘭村後,這一次又沖毀了新建的堤防,讓南迴鐵路又斷了。水文猶如「水的幽靈」,幽靈會告訴你水的流處與歸屬;你與幽靈 爭地,注定要承受幽靈的索討。在氣候異常的條件下,那索討力道更加強大!高雄的三民區,曾經是埤塘遍布的水水高雄,而今卻是建物羅列橫陳的地方。鳥松以前 從不淹水,小貝湖填了之後,從此淹水噩夢不斷。精采內文


 


 
迎中 秋 環保大使林宇中用愛包裝未來  不只賣月餅 元祖以行動支持環保工作  

本報2010年9月20日台北訊,尹雯慧報導

擔任一日環保店長的林宇中,拿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簡介和環保單曲CD ,和現場民眾分享環保的重要。今年度受邀擔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10年環保大使的創作才子歌手林宇中,今(21)日下午現身元祖雪餅民權旗艦門市,擔任一日環保店長,透過現場中秋節環保預購禮盒提領活動,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應關注環境保護的議題。

此次為地球發聲的活動,獲得知名企業元祖雪餅的大力響應;今年不僅推出中秋節環保禮盒,隨禮盒附贈環保購物袋,倡導重覆使用的觀念;若民眾於購買現 場將外包裝退回門市,元祖將回饋消費者100元的優惠,且將其中50元回捐給致力於環境資訊普及與環境信託推廣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此外,此次活動營業額 所得5%亦將捐贈該組織,用以推廣各項環境教育計畫。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出席致詞時強調,國內環境守護工作仰賴各界的支持,不僅是經費的奧援, 更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產生真正的關心,進而自發地採取行動。中秋節是傳統重要的節日,在這個家人團聚的溫馨時刻,藉由與糕餅業者的合作,希望能達到一些軟 性的訴求,讓環保概念溫柔地走進民眾的心裡。

元祖代表張劭緯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現場相互交流,均表示守護環境是全民運動,要一起努力。元 祖代表張劭緯表示,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應該要負起的社會責任當然責無旁貸,能夠透過產品跟消費者宣導綠色生活的概念,是最直接且有力的方式;而邀請歌手林 宇中來擔任一日店長,與民眾面對面接觸,也是希望能引起更多人來積極參與,產生更大的迴響,何樂而不為。他補充說明,選擇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除因環 境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全球議題,該組織成立以來獲獎無數,無論在環境資訊普及與環境信託推廣部分,努力有目共睹,能盡一份心力支持國內的環保工作,元祖 也與有榮焉。

在9月13日公佈的一份報告中,國際野生動物關懷組織(Care for the Wild International)與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指出,有17種北極的動物,正在氣候變遷以及海洋酸化的影響下掙扎求生,不論是狐狸、鯨魚還是海象或浮游生物,北極的生物都被快速的 暖化現象推向滅絕之境。

被小朋友簇擁的環保大使林宇中,不忘呼籲大家捐發票,保護山林海洋與溼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環保大使林宇中及元祖食品代表張劭緯,與數十名以中秋節應景環保小物打扮自己的小朋友,快樂合影。

身為環保大使的林宇中,有感環境遭受破壞情況愈益惡化,嘗試以琅琅上口的旋律,佐以愛情意象但實指環境保護的隱喻手法,創作歌曲〈嗚呼〉,企圖讓聽 眾在音樂綿密的感染力包裝下,輕快而無壓力地植入環保的觀念。此次環保禮盒中亦附有此創作的單曲CD,讓民眾一飽美味月餅之際,同時將綠色消費觀念一併打 包帶回家。主辦單位現場邀集數十名象徵未來希望的小朋友出席,並建造雪餅塔為守護地球造勢,林宇中更親自募集發票,用行動為環境請命。

Top

  生態工作假期:花錢來工作──阿不的工作假期

作者:阿不

編按: 工作假期是什麼?在不同的團體、不同的主辦單位的規劃下,每個工作假期都有著其獨特的個性與精神,在台灣,除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生態工作假期之外,還有 許多個人與團體,也在進行著各式的工作假期行動,本次的專欄就來看看,屬於「阿不式的工作假期」,在說的又是怎樣的一個公益行動與志工故事囉!

花錢來工作

有別於過往所知悉的工作假期其活動場域多半在田野鄉間或大自然中,這次筆者所策劃的「香巷綠園工作假期」場景大轉換來到了車水馬龍的板橋新板特區,同樣強 調生態,崇尚簡樸生活,然而在繁華城市中,到底能擦出什麼火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因為工作假期有盡,但人與環境的相處互動卻變化無窮。

立柱;圖片來源:阿不

阿不式的工作假期

從「田間書屋協/自力造屋工作假期」、「田間書屋初級水電班」、「山海教室老屋修復工作假期」,到最近的「香巷綠園工作假期」,阿不所舉辦過的工作假期總 的來說有下面幾個特點:

1.報名自由:有興趣參與的朋友只要以電話或E-mail寄送個人基本聯絡資料後,即完成報名。不預先收費,也沒有任何條件要求。活動費用在工作假期報到 當天才繳交。換句話說,從報名後直到活動當天,其實會有許多人改變主意、打退堂鼓,這樣的人有時甚至高占總報名人數的半數以上。

2.採收費制:工作假期以兩天為一單位,每梯次收費1000元;不退費,有時候甚至還未含餐費。

3.工作為主:阿不的工作假期主題與內容明確--真的就是「利用假期來工作」。工作假期通常早上9點上工,傍晚5點收工,活動期間有少許必要的解說介紹, 但沒有參訪、研習...等內容。一整個就是參與者「花錢來工作」。

這樣的工作假期有吸引力嗎?意義在哪裡?

因為報名自由,許多人報名後又取消?這樣的工作假期真能完成什麼具體成果?從沒蓋過房子、規劃過庭院、使用過電動工具的人適合參加嗎?完全以「實際工作」 為基調的工作假期招的到人參與嗎?參與工作還要付費,有這麼笨的人嗎?

不管是活動的參與者或舉辦者,心底多少會產生諸如此類的疑問。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難道不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困難、挑戰、疑惑才讓工作假期顯得珍貴。

但是在討論理想之外,我們仍先回到現實的層面來看,舉辦過上述幾次的工作假期後,我所累積的經驗是:

一、每個人都要學習為自己做決定

報名的自由與收費方式,目的在於篩除許多的好奇人士與無法掌握自己時間的人(因為不管如何你就是要空出時間來參與);過往參與免費活動時,經常遇到的最大 問題就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到底會來什麼樣的人。因為有時候連來的人自己都還沒弄不清楚為什麼參與,只是抱著一點好奇、或者閒閒沒事的態度就來了;而另外還有 一種情況,就是經常也會遇到一種人,他事情沒做多少,但嘴巴卻一刻也沒停的找你抬槓、批評活動缺失。

因此在報名自由、活動費用當天才現場繳納的情況下,參與活動的意願和心態調整的問題,就多數轉移到報名者身上,他們必須自己做出決定,為活動空出自己的時 間。在我來看,這也是希望透過工作假期想建立的一種價值--為自己做決定。

二、在實踐中學習

每次的工作假期都有明確主題,而且依靠真實的實做去實踐出來。不管是造屋、老屋修復、自然素材運用、木工製作、庭院規劃、花草種植...等等,我們用真實 的行動去完成,製作一件作品、布置一個花圃或造一幢房子。因為我相信唯有真實的完成,而不是課堂上的虛擬演練,這才是真正且有效的學習。

在香巷綠園的第二梯工作假期時,當我和參與伙伴共同製作好一條長板凳後,便放手交給他們,讓他們各自動手再去完成一張。然而「做中學」的真實意義在此刻發 生了,因為「了解」一張板凳要怎麼做,永遠不等於自己「實際」做得出來。例如有的伙伴在裁切好的木材上精準的畫線,可是實際組裝時卻發現拼不起來,等最後 歷盡艱辛組裝好後,卻又發現椅腳和地面不平,會蹺腳。在這個時候,參與者才真正體會:「了解」不等於「會做」,而「會做」又不等於「做得好」的道理。就比 如畫線精準並不表示你在裁切、鑽洞以及鎖螺絲時也會精準;因為木材是天然材料,每一塊木頭都有自己的紋理、個性和些微翹曲,沒有一塊木頭會長得一樣。因此 好工匠最重要的能力是「觀察」,找出所用材料最適當的角度、方式去處理並完成作品。

因此一個真正的「好的學習」,是必須在實踐中去嘗試與完成的。而阿不的工作假期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去嘗試這樣的學習方式。

 

三、創造他人的風景

參與工作假期簡單來說其實是在幫別人做事,而如果所做之事對於環境、社群、生態、教育或公共利益又是有益的,那麼這就是一種實際的「公民養成」。阿不在鄉 間用自家的土地蓋一個二手書屋,是希望創造一個可以和他人交流文化、藝術、農業的空間;在宜蘭南澳修復廢棄軍營,是為了經營背包旅社,以極便宜的住宿費 (每人300元)提供旅人方便,也創造一個極適合旅人獨處,思考自己與環境關係的場域。而最近在板橋舉辦的香巷綠園工作假期,則是閒置空間的再利用,為都 市型社區創造一個能夠耕作與種植花草的園地,同時也是一個可以走出家門和鄰人互動的開放空間。

因此在自身的實踐、完成與學習之外,工作假期也是一種為他人創造美麗風景的公益行動。

開窗;圖片:阿不提供

工作假期的精神基礎

若查詢字典,你會知道「生態」的詞義是「生物間及生物與環境間,相互關係的活動狀態。」簡單的說就是生命的存在方式與活動狀態。也就是說講究「生態」,其 實並不直指著環境保護,也不是指尊重生命,更不是要求人們減少浪費,尋求資源永續。

講究生態應該只是很單純的要求人們:『專注的留心自己與其他生命間的互動而已。』

唯有人們真的從源頭開始,關注自身、家人的生命狀態,體認並參與社區間的互動,已至於探索人類和其他物種間的關係與影響,在內心裡建立一種時常與自己與外 界對話的覺知,同時也要體認:生命沒有一刻止息,生活沒有一刻相同,因此這樣的關注與覺知,必須是一種連續不斷的警醒與留意,甚而逐漸內化並自然顯現於個 人的生活方式當中。

那麼最後在如此深刻的覺知下所體認到生態,才是真正動人的、重要的、與自身息息相關、並能顧及到其他生命與環境的,這時候人們的觀念、態度與行為才有可能 真正得到轉化,進而產生環境保護、物種維護、珍惜資源的行動。

正因為抱持著這樣的精神基礎,因此在工作假期的行動中,我們便不會是盲目的,雖然筆者必須承認我們不見得做得是100%正確的事,然而因為有一著一份對於 生態的覺知,在工作進行中我們會隨著現場環境、參與者情況,甚至考慮未來使用者的需求而即時做出回應和修正。

種植香草;圖片:阿不提供

剛結束的香巷綠園工作假期裡有兩個明顯的例子可以說明:

一、板凳的角

在香巷綠園工作假期第二梯次的原木桌椅製作時,當參與伙伴各自將長板凳組裝完成後,接下來是打磨的工作,由於工廠出來的木頭只做過初刨,表面雖平,但離光 滑溫潤的觸感尚有一段距離。因此製作好的板凳還需要依次使用三種不同粗細度的砂紙去打磨,最後才是塗刷護木油。

然而打磨的工作卻絕不只是將木頭拋光,還必須要修除稜角,因為椅子是給人坐的,稜角分明的椅面,絕對沒有那一張屁股會喜歡坐。那麼稜角的修飾到底要多圓滑 才夠,因為現代木工多是使用電動磨砂機打磨,要磨掉稜角是非常快的,但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磨到、有磨掉就行了」的念頭便很容易被呈現出來。

因此對於修飾稜角一事,我們便花了許多心思去討論,同時也實地演練並教導參與伙伴,在打磨木頭--特別是稜角的地方時,要避免只是用「眼睛」看,還需要邊 磨邊動「手」去觸摸(因為人們對於椅子的第一印象雖然是用看的,但最終、也最重要的功能仍是承受人的身體),想像自己就是要坐這張椅子的人,用這種心情去 感受,然後才能打磨出一個會讓人喜愛的弧度。

因為考量到「人」,所以在製作時才會更為用心,然後也因為用心,所以才能製作出更牢固、更舒適,也更有人情味的椅子。

二、鐵皮開窗

在香巷綠園最後一梯次的工作接近尾聲時,我們在鏽蝕、老舊的鐵皮圍牆上開了一扇窗。以前,當綠園這塊土地仍閒置時,許多人把它當成了垃圾場,一些垃圾、瓶 瓶罐罐經常隨手就往裡面丟,逼得地主最後只好建造鐵皮圍牆把整塊地團團圍住。

然而在整個空間重新整理並綠美化後,雖然因為某些因素鐵皮圍牆仍舊保留,但我們選擇在鐵皮牆上切開一個缺口,用漂亮的雲衫板製作窗框,然後在牆內窗口下種 植了幾棵唐竹。因此當牆外巷道有人走過時,他們便能欣賞到一扇搖曳著稀疏綠竹的窗,若他們願意停下腳步,還能夠透過竹枝間的空隙望進綠園,看見園內的更多 綠意。

以往因為沒有互動,沒有了解,閒置的綠園土地對許多人來說就成了一處可以隨意丟棄垃圾的地方。但當我們規劃好空間,用漂亮的綠意妝點環境,並開了一扇窗 後。我們便是在釋出善意,透過這扇窗自由的展示我們對於環境的用心。

而這就是一種共享,最基本的至少是一種訊息告知。因為我們主動的分享,那麼雖然不可能永遠杜絕天外飛來的垃圾,但至少往後破壞的行為會減少許多;也許改變 的不多,但這仍舊會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開端。因為當我們希望獲得別人的友善對待時,我們先要以友善的態度對人。

【相關資料】

香巷綠園工作假期──木工、農夫與園丁的見習

香巷綠園工作假期記錄──木工見習「涼亭搭建」

香巷綠園工作假期記錄--農夫見習「水泥地花(菜)圃與水管裝設」

◎工作假期相關文章

《為什麼要自己蓋 房子》之一.你需要自己蓋房子嗎?

山海教室自遊驛站 ──移動教室的實驗與行動/

◎其他精采文章,請連結至阿不的心靈花園

Top

  環境資源部2012誕生 組織架構草案出爐

本報2010年9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因應2012年行政院部會組織再造,環保署經召開3次專家學者諮詢會議、18次署內研商會議及6次相關部會研商會議,於今(21)日公佈環境資源部組織架 構(草案),規劃成立7司、6處、6個三級行政機關及3個三級機構。

目前環境保護、水利、礦業、地質、國家公園、森林保育、氣象、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等事務,分屬不同部會主政,未來藉由環境資源部成立,可整合分散在各部會 的水、土、林及空氣等資源管理與保護,藉環境規劃及管理,加強環境資源保護,維持生態環境平衡。

環保署以水資源為例說明,目前水資源事權的管理設計中;水質保護歸行政院環保署管理、下水道由營建署管理、集水區治理由行政院農委會管理、水量由經濟部水 利署管理。但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利用實為一體之兩面,兼籌並顧才能發揮最大互補效益,而成立環境資源部有助於事權統一,使水資源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得以相輔 涵育。

未來環境資源部人員將由環保署原984人增加為14600人以上(含自來水公司),堪稱大部。

※6個三級行政機關:
污染防治局:環境監督總隊、環境檢驗所、營建署污水下水道業務。
氣象局:原氣象局。
水利署:原水利署。
水土保持及地質礦產組: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經濟部礦物局、水土保持局(不含農村再生)
森林及自然保育署:原農委會林務局。
國家公園署:原營建署國家公園組。
其中,氣象局、營建署國家公園組、林務局位階提升至3級機關。

※3個三級機構,未來「行政法人法」立法通過,屬行政法人機構。包括:
環境教育及訓練所:原環境人員訓練所。
森林及自然資源試驗所:原農委會林試所。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原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7司掌理政策規劃:
綜合規劃司:管考、綜合計畫處(環評審查)。
氣候變遷司:含溫室氣體辦公室、永續發展室。
大氣環境司:含環境監測及資訊處、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
水及流域司:含水質保護處及原營建署污水下水道政策。
資源經管司:含廢棄物管理處、資源回收基金。
污染管制司:廢棄物許可相關。
災害防治司:災害應變,如土石流、地震、颱風、毒化災等。

Top


 
  找到33條活動斷層 地調所嚴密監控

摘錄自2010年9月20日公共電視報導

九二一大地震的震撼,讓台灣人認識了車籠埔斷層,也了解到台灣的地底下,是很活躍的另一個世界。到底台灣還有多少的活動斷層?哪一些近期可能會活動?中央 地質調查所今年公佈了11年來的斷層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找出了33條活動斷層,並且針對活動性比較高的斷層,進行長期的嚴密監控。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震出了危險地質、震出了車籠埔斷層,也促成了大規模的斷層調查。到底台灣有多少活動斷層?斷層什麼時候會再活動?十多年來,有一群人透 過各種研究方法,從不同面向,收集斷層的基礎資料。

不同的研究方式,漸漸拼湊斷層的面貌,11年的努力,總算確認了33條活動斷層的所在位置,卻還是無法準確預知那一條斷層最近會活動,地調所目前針對活動 性比較高的東部與西南部的斷層,進行嚴密監控。

九二一,造成一場血淚交織的悲劇,也開啟一堂浩瀚深奧的地質課程。身在台灣,必須把斷層的位置與活動性逐一釐清,才能建立與斷層共處的基礎。

Top

 

  日學者發現核四新斷層 學者要求加裝雷射測距儀

摘錄自2010年9月19日自由時報報導

日籍學者塩坂邦雄日前表示在核四廠發現新斷層,引起各界關注,昨日召開的「2010非核亞洲論壇」上,與會學者一致要求所有核電廠都應加裝雷射測距儀,作 為地震預警系統,並強化耐震結構到至少0.6G。

除核四斷層問題,去年中央地調所在核一、核二廠附近發現新斷層後,台電今年初已經針對核一、核二、核三廠進行為期三年的地質調查及評估工作,將著重在海域 斷層的調查,看是否發現更長、更大的斷層帶,若超出當初耐震設計,須補強處太多,不排除勒令停機。

日籍學者塩坂邦雄在會中指出,核四廠海岸有很多波蝕台地形,他在澳底漁港東南方方向發現兩條斷層,長斷層是往右橫移的斷層,又在岸壁發現斷層平滑鏡面,就 是斷層錯動的證據,但無法確定是否為活動斷層。不過他強調,不論是活斷層或死斷層,一旦發生地震,在斷層帶上的地表搖晃震度將會提高1至1.5倍。

非核亞洲論壇日本事務局召集人佐藤大介的報告也指出,核四廠機組與柏崎刈羽核電廠的六、七號機是同型,2007年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後分析,發現此款 機型抵抗垂直搖晃的程度較弱,因此2009年的東通核電設計就將原子機組廠房的底面積擴大為兩倍。

台大資工系教授高成炎強烈要求核電廠加裝雷射測距儀,達到地震預警功效,也要求核四廠機組應變更設計擴大底盤,強化耐震級數,由現行0.4G提升至 0.6G至1G。核四廠施工處處長邱成良表示,雷射測距儀須經過評估後才能決定是否加裝,但是機組擴大底盤與提升耐震級數不太可能,會補強管線支架增加耐 震。

Top

  亞美尼亞重啟採礦廢棄物棄置場 環保人士質疑

摘譯自2010年9月14日ENS亞美尼亞,阿克塔拉報導;謝雯凱編譯;莫聞審校

亞美尼亞的環保人士表示,一處正預計重新啟用的採礦廢棄物棄置場,可能對附近居民造成健康威脅。

納哈塔的礦渣貯存場位於亞美尼亞東北部的 Lori省。(照片來源:Metal Prince公司)

納哈塔(Nahatak)貯存場建造於35年 前,儲放阿克塔拉(Akhtala)一座銅礦石精煉廠的化學廢棄物與礦渣,該廠在蘇聯統治末期即已關閉。阿克塔拉位於亞美尼亞東北部。 

王子金屬公司(Metal Prince Ltd)擁有這家精煉廠,正在規劃再度使用貯存場址。當地居民表示,從來沒有人徵詢過他們,或對任何可能的風險提出警告。

環保團體「Ekolur」的主席沙瑞芬恩(Inga Zarafyan)說:「這家公司有義務舉辦公眾討論會議,並詢問當地農民,是否同意有這樣一個危險的新設施出現在身邊。」她並表示,該公司應該公開說明 他們計畫如何修繕及運作棄置場。

當地居民抱怨,源自棄置場中的物質多年來一直污染著他們的土地。「有時候棄置場的水會滲透到供水給我們土地的灌溉系統中,並流向棄置廠旁的田地。」緊臨棄 置場兩個村莊之一的Chochkan鎮,其地方首長吉羅洋(Samvel Gigloyan)說:「我不知道是他們基於什麼理由來決定重新使用這個廠址。」

Tchochkan與Ayrum村的居民也很擔心,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在礦渣場鄰近區域放牧或讓兒童嬉戲,是否有危險。Tchotchkan的居民羅薩布 揚(Mher Lorsabyan)回憶起幾年前,他的牲畜吃了礦渣場旁的草之後便死了。他說:「有一次我使用礦渣場的水源灌溉我的地,結果所有的作物都報銷。」

王子金屬公司對於目前日益增加的擔憂表達驚訝。該公司表示,雖然棄置場已棄置20年,但並沒有人表示過擔憂,而環保人士現在只是剛開始談論此事,而該公司 也已開始翻修棄置場。 

亞美尼亞環境部也正在對棄置廠目前的未予以修復的狀態感到憂心。環境部旗下的環境影響監控中心副主任明納斯洋(Seyran Minasyan)表示,場址下方的排水渠道已經封堵。「因此,污水聚積在該處,形成了一個流動的量體。」他說:「若有豪雨或地震,可能會有土石坍塌,造 成環境污染。」

明納斯洋表示棄置場需要翻修到最高的標準,若沒有這樣做,則「堆置物─2200萬立方米的有毒物質─任何時間都可能崩落到得本德河(Debed),阻絕道 路與鐵路」。

為精煉廠工作的顧問阿貝揚(Vladimir Abelyan)表示,對於重啟棄置場的憂慮是毫無根據的。 

他說,該場址並沒有2200萬立方米這麼多的廢棄物,也不會有機會滑落到得本德河。棄置場有將近200萬立方米的剩餘空間,以目前銅礦石生產的量估計,可 再使用6到7年。

他並說明,廢棄物貯存場污水進出的管線都已經修好,防止任何污染鄰近田地的可能。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sep2010/2010-09-14-02.html

Top

  抵禦牛結核 英政府要讓農民合法殺獾

本報2010年9月21日綜合外電報導,戴蘊思編譯,莫聞審校

儘管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英格蘭當局16日發動 大型滅獾提案以終結牛結核(Bovine TB),讓農夫可以有照獵獾。英國首席獾生態學家批評,「以科學角度來看,他們選了最糟糕的方法 」。實事上7月時,獾基金會(Badger Trust)以訴訟行動暫止了威爾斯計畫好的獾撲滅政策。

英格蘭的撲殺令可能在2011年5月開始,根 據擬定此提案的官員的說法,多達6000隻獾會在第一年遭到射殺。

此案是由英國環境食品暨農村事務部 (Defra)提出,允許農人向英格蘭自然署(Natural England)申請執照撲殺或對獾注射疫苗。此執照不允許農夫用毒氣殺獾、誘捕獾或對獾下毒,此點被認為不人道,但卻允許獾被射殺或被關進籠子再行射 殺。為了避免幼獾變成孤兒,撲殺不被允許在冬末和初春執行。目前在英國估計有30萬頭獾。

為了避免獾逃亡反助長牛結核傳染,此提案要求 每塊撲殺區至少要150平方公尺,這意味著平均80-100個牧場,而且四年內每年都需撲殺。官員表示,他們偏好撲殺和疫苗同時進行,但是並不硬性要求疫 苗,因為會比免費的射殺還昂貴。

撲殺無疑充滿爭議,而Defra部長佩斯 (Jim Paice)說到,他預期在撲殺獾的期間面臨法律挑戰,和「一些惱怒的聲音」,但他已和內政部商討過對撲殺令執行的監控方式。佩斯補充,「牛結核試種非常 非常嚴重的疾病,從1970年代以來就大幅擴散。對農夫有很大的衝擊。我們不能在這樣下去了,就是這麼簡單。」2009年,英國政府花了6300萬歐元在 補貼農夫因為牛結核爆發的損失,還有疾病檢測上的費用。去年導致了英格蘭西部和西南部撲殺2.5萬頭牛。

倫敦動物協會(Institute of Zoology in London)的獾生物學家伍德羅夫(Rosie Woodroffe)博士從事全英國最大型的獾撲殺研究計畫已達十年,她表示:「我認為以科學角度來看,這是最錯誤的作法。」

官方的獾撲殺研究,從1998年到2007年 由獨立科學家組織(ISG)進行,此研究在最後一分報告特別結論道:「我們認為發執照給農夫撲殺獾,不僅無法達到有效益的影響,還會增加牛結核的風險,提 高感染和散播率。」

這是因為之前的科學研究發現,如果撲殺能大範 圍統一執行好幾年,會是一項有效的方法,因為小型撲殺只會把獾逼到鄰近地區並增加肺結核感染機會。「但是那份提案裡沒有提到任何遏止農人中途退出的方 法。」伍德羅夫博士表示。提案文件中就指出一項情境:執行撲殺的農夫會比什麼都不做的農人還要承受更大的經濟損失。文件中也承認農夫中途退出的風險。

伍德羅夫博士表示,政府非常清楚,若由官方自 行撲殺、或替獾注射疫苗,成本太過昂貴。

在野黨的環保部長班恩(Hillary Benn)譴責這項撲殺計畫。「這是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牛結核對農人的家畜和他們的生計有破壞性的影響。但是撲殺獾的方案已經嘗試過了,基於這項嘗試, ISG在2007年做出結論,撲殺獾對牛結核控制沒有實質貢獻。」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也拒絕這項新的撲殺提案,該會指出上次的民調顯示 95%的受訪者反對。

佩斯否認此提議是基於成本考量。不過,官員也 承認該提案沒提到如何制裁不按執照撲殺的農夫。「制裁會經由諮詢來決定。」

英國農夫協會(National Farmers Union) 表示歡迎此提案,並認為是「一大邁進。」該會糧食與農業主任皮爾斯Kevin Pearce表示,「有些農人會拒絕為撲殺付費,認為這是政府造成的所以得自己處理。但是大多的農人都接受政府的經濟狀況。他們對於完全失控的肺結核已經 相當沮喪了。

官方科學家表示,對於1998-2007報告 的最新分析顯示,撲殺區的牛結核數量仍舊比撲殺前少。他們也表示,因為逃亡所造成附近區域的牛結核數目增加的情形,也已經慢慢減少。
為了引起獾逃亡增長牛結核的感染,此提案要求每塊撲殺區至少要150平方公尺,這意味著平均80-100個牧場,而且四年內每年都需撲殺。官員表示,他們 偏好撲殺和疫苗同時進行,但是並不硬性要求疫苗,因為會比免費的射殺還昂貴。

Defra的獾專家表示:「我們不預期會有潮 水般的執照申請,我們預估第一年只有4-5個區域。」他們估計每個區域每年會有800-1200隻獾被撲殺。佩斯指出,他相信牛隻的數量管理搭配獾撲殺和 疫苗,牛結核可預見在20年內根除。

 

Top

 
論壇:與水共存或與水抗衡──德國巴伐利亞治水政策看凡那比風災

作者:楊娉育(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

水往哪裡去?

凡那比颱風,一日的風橫雨狂,水淹高雄成了特 大標題。選舉政治牽動了淹水議題,已經有人磨刀霍霍開始要出招。只是,這風雨倘若是落在台北,那結局是否會比較好?這場天災伴隨的是長久的人禍。天災是一 日進帳上千公厘的雨量加上大潮;而人禍則是「讓水無家可歸」的都市與區域發展。請注意!氣候異常的瞬間暴雨是每一個城市、每一年都得面對的,誰也逃不掉。 只讓水快快流到海裡的治水思維,已經行不通了!

台東太麻里溪在去年莫拉克潰堤毀了嘉蘭村後, 這一次又沖毀了新建的堤防,讓南迴鐵路又斷了。水文猶如「水的幽靈」,幽靈會告訴你水的流處與歸屬;你與幽靈爭地,注定要承受幽靈的索討。在氣候異常的條 件下,那索討力道更加強大!高雄的三民區,曾經是埤塘遍布的水水高雄,而今卻是建物羅列橫陳的地方。鳥松以前從不淹水,小貝湖填了之後,從此淹水噩夢不 斷。

治水,怎麼治?乾季缺水時,我們總會想水哪裡 來;而洪患時只想讓水快快出去。我們似乎從來沒去問過水:「你從哪裡來,又想往哪裡去?」。水,不是只往海奔流,它們也常常往地下鑽竄;水,不會聽人的命 令只順著水溝往海裡去,它們有想去的歸處。莫拉克與凡那比風災不斷地警示:過去治水的思維已經無法承受當前惡劣的氣候條件。我們得改變!

德國巴伐利亞的水治理政策

7月客家電視台播出「德國巴伐利亞水治理」專 輯,裡頭諸多觀念與對策恰好點出台灣當前水治理的迷思與困境。

「與水共存」取代「與水抗衡」

在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省,阿爾卑斯山系景致何 其美麗!森林、田園環繞山下的小鎮與鄉村,加上多瑙河的支流奧德河蜿蜒勾勒,如詩如畫。然而,當暴雨來臨、當洪水從山上奔流而下,挾帶土石衝入小鎮民房 時,那可是一點也不美麗。自1990年開始,暴雨水患開始侵襲巴伐利亞邦,特別是1999年以後,因為氣候異常,土石流的噩夢如影隨形。

1999年洪水氾濫之後,邦政府決定進行一個 防洪大計畫。對於河川、森林的治理權,在德國是釋權至邦、及鄉鎮地方政府。在2001年地方政府提出一個歷時20年秏資23億歐元的防洪計畫。該防洪計畫 大致分三個大項:體檢與風險評估、防洪計畫工程、如何與民眾溝通。

〔一〕體檢與風險評估〔含預警與提醒〕:體檢 各區洪水氾濫程度,並詳細紀錄各項資料,同時將資料上網,讓民眾容易查詢。例如民眾只要鍵入某區地名,便會出現紅色圈圈標出洪水氾濫範圍。根據官方調查, 洪害兩年後民眾會逐漸淡忘,為了提醒,會豎立看板告知洪害歷史,同時兼具學習功能,即如何防範洪水、如何面對洪水的學習。〔例如宣導將值錢的東西儘量放在 二樓,逢雨就將值錢的車子開往高處,腳踏車掛在屋頂或牆的高處...等。〕

★    與台灣最大不同處:1.讓民眾記住災難,而非遺忘災難。2.不會顧忌「房價地價」而隱藏問題。3.讓資訊公開。

適地適性的「還地於河」

〔二〕防洪工程的思維會決定所有硬體工程被涵 蓋考量的面向,例如:地景、人文歷史...等等。彙整此計劃工程思考的面向,大致有三:1.還地於河、生態繁衍、地下水補注。2.讓治水工法迎合生態,非 生態迎合工法。3.由「與水抗衡」轉為「與水共存」。

★「還地於河」這四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是要考 慮複雜的生態系統。因此,並不是每一條河流或整條河流都是統一版本,而是適地適性地進行適當的做法。

★還地於河背後的精神是:增加地下水回滲的機 會、增加洪泛來時涵容水量。

1.將河流截彎取直的沙洲重新還給河。過去該 區九成河川都被截彎取直、或將沙洲填成建地,河道縮小,洪峰量自然增加。例如流經慕尼黑的Isar河,過去蜿蜒沙洲被整理成公共設施用地,現在則慢慢把土 地回復成沙洲親水區,再還給河流。

2.濕地重現。在河流經過之處散設大小不一的 溼地來涵容河水,同時也讓生態自然繁衍,增加生物多樣性。溼地並非隨意設置,而是經過各種因素的考慮。

3.原河流堤防高牆降低,河道增寬,水泥高牆 改成低矮、寬敞、土堤與硬體結合的堤防。堤防上與滯洪區猶如一個自然生態園地。河道的回復做法不同,尤其是城市中是刻意地不讓矮灌木生長,因為會阻礙水 流。因此在固定的時間有固定的人(地景照料師)來整理植物。而在比較鄉村的地方則會進行讓滯洪池「自然地」回復自然,沒有人為的整理。

4.滯洪池的設置。有大型滯洪池〔嚴格來講應 該是滯洪區〕,例如該處叫Urspring小鎮,2005年在鄉村發展計劃整修了滯洪池的堤壩與出水口,有效留住七成五水量。另外在Hirschbach 附近小鎮上頭低窪區設立3個連續性滯洪池,可有效留住4000立方公尺水量。

或者如Glonn河利用溝渠將水導入小滯洪 池,再經由閘門重新引回河流。平日閘門開放,小滯洪池猶如小河;洪水來了,閘門關閉,水在滯洪區停留,形成一個大滯洪池,避免水流入河流而漫淹下游的鄉 鎮。

★    與台灣最大的不同:1.台灣取水是用水泥壩把水擋下來;排水則用水泥堤防讓水快快流出去!而巴伐利亞是「讓水留在該留的地方」、「把河流的地方還給河」。

台灣官員最想逃避的事--與民溝通

〔三〕如何與民眾溝通:治水的問題牽連甚廣, 森林、河流、農地利用...等等。該處有廣大的農業區,計畫將農地與治水計畫結合,就會涉及土地徵收問題,也是與民眾溝通過程最困難的事。因此,徵收私人土地是最後不得不的手段

1.把計畫說清楚。向民眾說清楚計劃、不斷討 論、不斷修正,但是不是數人頭式的決策表決。這個部份政府官員思維是不隱瞞,說清楚,同時設計課程讓民眾「學習」如何知道這些計畫的執行,還有參訪考察行 程。由下而上絕對會比由上而下更能將事情做好,他們是這麼認為。

2.對於土地徵收人民可以向法院抗告。對於徵 收採自願式,如強制徵收,人民依基本法可向法院提出訴願抗告,整個訴訟經常費時四、五年,因此強制徵收是最後手段,而且是最沒有效率的做法。

3.土地重劃:治水如需要利用農地,例如劃為 滯洪池,可用土地重劃,以地易地進行農地交換。前提是,地方政府在平時就要先買土地,才能有地和農民進行交換。

4. 地役權:不徵收土地,將私人農地劃為滯洪使用,平常民眾依然進行農耕;但依法用地價(市價)20%的金額,來買一個地役權權利(並非每年都要買,只買一 次),即「讓田被水淹」的權利。其他因淹水而導致的農損,再依次另外補償。

工程中看到地景與人文價值

德國人面對水或河流,並非只堅持技術性防洪措 施或是堅持「自然」,而是適地適性思考最適合的解決方法。此外,整個治水計畫有兩個前提是不能逾越的,那就是憲法對財產權的保障,及對於農業的保護。即便在現在工業化的世代,維持農地面積、及農地 農用的政策,在德國是上位的政策依歸。因此,國民生產毛額中農業佔15%,每年產值約1200億歐元,僅次於機械、汽車類。

整個治水計畫中讓人最動容的是:確認農村地景 的價值,尊重文化歷史脈絡,而且是在工程計畫中列為上位的思考。地景、人文歷史的保存不是放任其在所謂自由經濟市場中消長,而是積極保護。在德國歐盟每年 進行農業補貼,保持農民收入達平均國民收入的六成。巴伐利亞農民表示補貼佔總收入一半,以保持農地面積。如生產過剩,也不休耕,採粗耕與補助方式維持,因 粗耕還能有地下水補注的生態功能。

不要政治權謀,只要永保安康

倘若我們只想「與水抗衡」,那水便永遠與我們 處於戰爭狀態。請問,你如何能期待對戰的他方可以和平且溫柔地待你?面對水治理,需要的是從源頭到末梢的思維改變;否則永遠無解。水治理不能是泛政治權謀 的操作,而是從國土保安與利益眾生的「永保安康」整體思考。

現在,該是我們謙卑、且真誠地問問水:「你想 往哪裡去?」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