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崖邊的台灣─台灣氣候變遷高峰論壇
台灣昆蟲館 昆蟲生物冬令營
動物福利教育教師研習 【初階】課程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編輯室小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招募發票箱小組志工
未收到電子報怎麼辦?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非常痛心。不尊重原住民,不尊重環境不尊重專家學者,只向財團低頭的政府。
老百姓對汙染的環境,惡質的氛圍,前途的不安全感,對政客的不信任感,對歷史的麻木不仁,林林總總.....(尚有內文)
【評論連結】 再會吧!阿里山鐵道
自然書訊:我看《水城台北》
作者:丁小雨(文字工作者)
讀舒大哥的文字,總令人很嚮往,他筆下的城市似近而遠,既熟悉又陌生。某某城市名、某某日常活動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可聽聞的,然而透過他的筆所得見,卻是一層層令人或驚喜或感懷的內容。
編《台北小吃札記》的時候,曾經照著書中所寫(就像許多讀者一樣)去師大夜市買冬瓜茶,天然不甜膩又十足解渴。而編這本《水城台北》,讀著書中曾經水塘、河流、水溝處處的「台北」,再抬起頭望一眼如今城市化得徹底,卻也「陸地化」徹底的台北,不覺有些悵然。
記得小學時總愛在路旁水溝緣凸起的窄小邊邊上踩著走,那時道路旁的排水溝上是沒有蓋子的,就是一條細長溝,也因此,常因一個沒踏穩而不幸腳滑落溝裡,鞋、襪都弄得髒兮兮黏勾勾的,只好回家新換一組,除了狠挨媽媽罵頑皮,自然也因上學遲到而受老師責罵。也因此,我對那水溝是又愛又恨,然而長大後有一天再回去看,發現排水溝邊邊早已鋪平,水溝上方也早已蓋上現在隨處可見的水泥板子了。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讀〈匕首三擊〉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法伯:
為了觀察黃翅飛蝗泥蜂是如何螫刺蟋蟀,您把已被麻醉的獵物拿走,立即換上另一隻活的。讓離開一下子的黃翅飛蝗泥蜂再度接觸這隻獵物時驚了一下,不是應該被麻醉了嗎?怎麼又活潑潑起來了呢?於是,黃翅飛蝗泥蜂趕緊再撲上去,再給祂3針麻醉。如此一來,完全按您期待的劇情演出,您目睹了黃翅飛蝗泥蜂如何麻醉一隻蟋蟀的過程:「飛蝗泥蜂把腹部彎成90度角,這樣呈現在蟋蟀大顎前的只是一個咬不到的凹面。我的情緒很激動,看到飛蝗泥蜂第1下刺在被害者脖子裏,第2下刺在胸部前2節的關節處,然後再刺向腹部。說時遲,那時快,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謀殺的大工程便完成了。」
自然人文:黑板樹
作者:Lock (文字工作者)
Dear,
黑板樹,開花了。
已經許久沒有跟你聊聊生活中這些植物的故事,或許你早忘卻了這樣子不定時的信件,但仍然是我的問候,這些問候裡夾帶著我生活裡味道,我生活裡的味道是我生活的另一個樣子。有時當我發現一些趣事時總想要與你分享,只是這時,我很高興你並沒有與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你應當沒法忍受它花季時的味道。
這個叫做山的丘陵,冬天時總是風大,大得有時令人難以在風中站立,並不是風過於強勁,而是那風裡的水氣刺進了骨裡,扎得皮膚發疼。但也幸好它風大,在這個花季時,風帶起了山上的紅土,也掃去了那濃厚難化的黑板花味。我並不打算用「濃郁」來形容它的味道,它更像是一面面隱形的牆,任意地擺放在這城市的各處。騎車時會撞破一面面的牆,直到穿過交流道口的涵洞下方,風總是會在那裡出現,溫度也會在那裡瞬間下降,而黑板樹的味道也消聲匿跡。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8:北極---世界的頂點
作者:陳維滄
正北極九十度,見證奇蹟
北極的夏天,船上的海風吹來總是冷冽刺人,破冰船航行在北極海,船頭與銀白色冰層奮戰,發出吱吱嘎響。眼前的風景,就像南極一般,闊達的藍天,荒冰的寂靜,畫成了壯美而蒼涼的大寫意。和南極大陸不同的是,浩瀚的北極冰原之下,並沒有一塊陸地,全是凍結的冰層;而冰野上北極熊孤獨的身影,取代了南極企鵝群聚的壯觀。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