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2.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生命力新聞
台灣立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灣土地倫理協會
環教資訊網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南非護水網SAWAC
台灣大百科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黃金蝙蝠生態館

 
 

自然書寫:餵鳥拍照可乎?

作者:賴鵬智 (野FUN生態)

可否以誘食的方法拍鳥?這是個長期無解的問題,各方論戰不休。

贊成的說鳥是隨機取食的,在牠的棲息範圍裡,哪裡有食物就往哪裡去,沒了再找別處,縱使餵食(甚至固定地點、時間),牠們也不會只固守一處因而喪失野外覓食本能。而為了拍攝生態相片教育大眾,餵食取得相片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反對者則認為多少都會影響野鳥覓食習性,而長期餵食結果,也讓獵捕者有更好下手的機會,因為一來捕鳥人知道何處可以輕易找到想抓的鳥,二來野鳥失去對人的警戒心,好抓得很。

拜數位相機普及及經濟能力佳之故,台灣應該是全世界拍攝野鳥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熱門拍鳥的地方常見數十支大小砲對著標的鳥兒猛拍。這拍鳥人中,絕大多數不是因為賞鳥、愛鳥或為了自然教育而加入拍鳥的行列,有許多是因為拍鳥難度高,有挑戰性,拍到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滿足,對鳥的生態是不瞭解或沒興趣的,更不必寄望這些人拍鳥是為了推廣野鳥保育用的。

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海馬與蠍子的戀愛

作者:楊家旺

【海馬與蠍子的戀愛】2010.11.28 攝於南化

過去,我曾有幾次拍到蠍蛉的照片。不過,都不滿意,因為我更期待能拍到一張雄蠍蛉的照片。更精確地說,是看得見雄蝎蛉腹部末端膨大的、翹曲的生殖鉤照片。以往,我拍到的蠍蛉,若非腹部末端尖縮(雌蠍蛉的特徵),便是兩對長翅遮住了腹部末端,讓我無法拍到腹部末端的特徵。

2010年11月28日,在北埔油點草農場,蒼鷺伙伴在拍完一張照片後說了「蠍蛉」二字,我問說看得見腹部尾端的特徵嗎?她說看得見。我的心便有些雀躍、有些期待、有些緊張了。當我清楚看見這隻雄蠍蛉(Panorpa sp.)翹曲且膨大的腹部尾端時,我小心翼翼,深怕驚飛祂地拍下了一張照片。待我檢視液晶螢幕後發現,很好,夠清晰了。不過,在心裏總覺得不夠踏實,又多拍了幾張以防萬一。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回到賽夏族矮靈祭現場(四)~送逐矮靈後的狂歡

作者:Sophie Seeing (文字工作者)

祭典歌舞進行到了最後一天,「Sinaton」最後一次繞場三圈,遲遲不捨離去之後,旭日也漸漸爬上竹林山的山頭,宣告著「逐靈」和「送靈」儀式即將開始。

上午約莫七點,稍快板的第十二章送靈歌(papa'oSa')由朱家唱起,在場每個人身上、器械上的芒草都必須在舞者一聲吆喝與甩手動作之後除去。接著,族人在祭場入口分成兩組,裡面的一組代表友方,外面的一組代表敵方,彼此甩手驅趕;最後敵方被驅離,友方歡呼。再來就由其中幾人上山去砍赤楊木和鹽膚木,來回兩次,場中歌舞則不斷反覆唱著第十六章的「等待赤楊木」,直到樹木回來,舞隊與肩旗才卸下連日來的重任。

精采內文

 

書齋:《那些極境敎我的事》之13:沙漠-在險惡與美麗之間學習謙卑

作者:陳維滄

澎湃洶湧的沙浪蠻橫而來。一陣風吹過,沙漠瞬間變了樣貌。它的美,美得讓人不自主的想接近,而暫時忘了那些柔美、幻變的光影背後,潛在的危機。或許,正因為沙漠的危險,讓人更加的謙卑;沙漠的曠與野,吸引人去探索未知的極境;沙漠的虛無與寧靜,讓人親近孤獨。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近捷運萬隆站)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賴品瑀、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    ‧副刊責任編輯、網編:張慧芬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