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s環境會議特刊
2011.4.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走吧~揪團去買地!-生態濕地深度二日遊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體現公民參與綠行動 民間環境會議「三生有幸」護台灣


透過關渡自然公園保護下的淡水河岸濕地,讓與會民眾放開思考的瓶頸,思索保護環境的創意方式。

行動是改變的開始。今年NGOs環境會議呼應台灣地球日百萬綠行動,全場以「跨界整合」精神貫穿,從「生活、生產、生態」三大議題出發,透過各種綠色行動落實「公民參與」精神,並提出三項結論,「生活:免於風險是基本人權」、「生產:當代經濟不該傷害到下一代」、「生態:防範複合性災害之暴力討債」、「政治:生態的綠色要取得權力」。

此「三生有幸」宣言,表示「璀璨的生態是祖傳好幸福」、「台灣人的生活在當下要幸福」、「自足的生產為子孫留幸福」。除了謙卑感恩能生活在美麗的台灣,也呼籲台灣人民,療癒受傷的大地之母要及早開始,而且,不能停止。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2010全國NGOs環境會議:天災頻仍下的台灣 國土計畫應全盤檢視國土資源

2009全國NGOs環境會議:如果環境運動是一種戰役 我們究竟贏過多少?

2008全國NGOs環境會議:馬英九:環保署轉型環境資源部 高山禁開公路

2007全國NGOs環境會議:催生新型態環境運動思維

明察生活風險 不要「輻爆」要福報

本報2011年4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福島核災到底離台灣多遠?吃了十幾年的基改作物,台灣人又對基改作物了解多少?在建立「人與環境和諧參與途徑」的過程,掌握生活中的風險,才能制定對策。NGO會議第一個登場的主題「風險與生活」,即檢討台灣能源發展和糧食安全相關政策。

近日新北市金山區農田驗出微量輻射塵,引發民眾猜測輻射塵來源真的是來自日本嗎?眾說紛紜之際,顯示民眾對於現役的核一核二廠之疑慮。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以日本海嘯引發的福島為例,說明台灣發展核能潛藏的危機,並主張核一核二不該延役,核四不該商轉。

精采內文

留住山林 學者:放棄都會的思考架構

本報2011年4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今年為聯合國制定的森林年,森林生態做為人類維生的重要命脈,水土保持、治山防洪不但是台灣的共同命運,也是普世價值。然而,台灣山林保育及治山防洪的專家,都認為台灣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楊國禎即抨擊,台灣面臨最大的山林危機在於都會生活運作的思考與架構,不但以人為中心,還以現今科技文明為基礎的經驗體系,將導致山林的淪喪。

楊國禎說,台灣面積雖然只有將近36,000平方公里,但擁有東北亞最高峰海拔將近4,000公尺的玉山,地質年輕、脆弱,地震不斷,崩塌頻繁。400年來,台灣的人類社會型態由與自然生態環境結合的原住民社會進入到與土地結合的農業社會,再演變成目前以科技都會為中心的工商社會,社會變遷非常劇烈。

精采內文

百人NGOs會議 各界熱烈參與

本報2011年4月10日台北訊,記者鄭香君報導

第八屆NGOs環境會議於10日在關渡自然公園熱鬧舉行,現場逾100人出席,參與者背景多元,年齡分布亦涵蓋老中青三代,充份表現民間參與的活力,也匯集民眾關心環境的聲音。

本次會議與會者除來自於環境民間團體外,更包含產官學業界。據主辦單位估計,約有4成來自於環保相關的民間團體,另有近3成為學生,其他為ㄧ般公司行號、教育行業、行政部門等,顯示環境保護已是全民關注的議題。

精采內文

宣傳、抗議、當股東 守護環境方法多

本報2011年4月10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開發案常以促進經濟發展之名,超量消耗資源,危及後代子孫生存權益。該如何補救、阻止不良的政策或企業開發、還給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4/10全國NGOs環境會議,民間團體透過討論,針對四個議題,分別歸納出行動方案,希望能擴大守護環境的響應人數及範圍。

已推動一年的反國光石化行動,可透過媒體宣傳、抗議及政策影響,直至達成「完整保留,不予開發」目的;成為綠色小股東,參與股東會,監督企業善盡社會責任,也是守護環境的方式之一;另外,台26線開發雖成定局,但為避免對當地生態造成額外負擔,遊訪時更需簡約以待;環境信託則提供了永續保留自然資源的方式,目前「全民來認股.守護濁水溪」行動亟待各界支持。

精采內文

環保不止於高調 環保也不必寂寞

作者:莫聞(環境資訊電子報主編)

一場全台民間NGOs齊聚一堂召開的「2011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若倉促為之,為了聚會而聚會,很容易流於僅是相互取暖與聯誼的大拜拜,從今天(4月10日)登場的會議實質過程來看,與會不僅在會中分享供一般民眾使用的行動方案,更努力協調達成四點具體共識作節,宣告「將會議結論帶入總統府」,意味著現今的環團,嘗試走出不一樣的路。
 

今年會議以「人與環境和諧的參與途徑」為主軸,簡單來說,就是要傳達環保不止於高調、環保也不必寂寞。

精采內文

深層生態學與自然保育

講者:John Seed(澳洲雨林資訊中心創始人&深層生態學者)

儘管現代人類有些奇端異想總覺得自己與活生生的地球是分離的兩者,但事實上我們並不是外星人,我們屬於這裡。人類是由地球所生,40憶年來不斷演化的結果,而這些讓我們能夠出現的這些複雜、細緻微妙生物學的起源無可避免的--仍然是這個母體,也是所有智人的根基。

我們都聽過一些相關的新聞。舉例來說,Raymond Dassman博士,加州大學的生物教授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對抗地球大戰。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