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5.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全台淨灘成果發現:一次性塑膠垃圾 海洋最大殺手

(圖片來源: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提供)
許多一次性飲料杯出現在海灘。
圖片來自:清淨海洋行動聯盟。

從5月1日起,民眾到連鎖飲料店購買填裝式飲料,無論是自備環保杯或回收一次用飲料杯,都有獎勵措施!環保署自1日起實施《廢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回收獎勵金數額及實施方式》,要從消費鏈減少一次用飲料杯使用。

由民間團體組成的「清淨海洋行動聯盟」3日召開記者會發表全台淨灘成果,對環保署作法表示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鼓勵民眾要自備杯子,並瞭解塑膠杯的安全性。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自備環保杯 5月1日起享優惠

環保杯學問多 專家教你知

專家呼籲:停止以一次性塑膠烹調出垃圾大雜燴海洋濃湯

鳥為食亡

地球日 |女力x綠經濟 永續地球方程式

女人的綠色經濟

作者: 黃慧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1世界地球日將「女性與綠色經濟」列為六大主軸之一,希望透過女性提供新思維與創造力,近而加速全球綠色經濟發展及達成永續環境的目標。

國際環保組織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表示,女性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主導85%的消費選擇,是領導全球邁向永續未來的關鍵力量。他們籌組「女性與綠色經濟(Women and Green Economy,WAGE)」組織,希望聚集有潛力和成功的女性,透過發展綠色經濟邁向環境永續、解決暖化危機,同時保障女性的教育和工作機會。

今年地球日前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北舉行「女性綠色經濟論壇」,首度將國內性別、環保、經濟3項議題結合討論,開啟本土綠色經濟中女性角色的對話平台。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海洋廢棄物吸塵器

海洋裡成千上萬的垃圾,近年對此作研究的人非常多,而有家電公司用海洋廢棄物打造了三台吸塵器,供人參觀,希望喚起大眾對塑膠垃圾如何傷害海洋的警覺心。目前全球廢棄塑膠,陸地上的回收率只有5%,海洋更低,我國海灘上滿滿塑膠袋與飲料杯的畫面更是讓人震驚不已。回頭是岸,現在一次用飲料杯減量的政策開始實行,那麼,我們要如何選用適當的環保杯呢?請翻到環保杯底部,看看那三角形狀回收標誌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吧!之前西雅圖大學生發起拒喝瓶裝水的活動,讓瓶裝水退出他們的校園,台灣學子也跟進了,不知大家還有沒有持續努力?讓我們看看西雅圖這個城市是怎麼全民一起環保的

上個月底一百多個國家參與了斯德哥爾摩公約的締約會議,討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管理,像是安殺番便已確定列入禁用的名單中。正如許多化學物都是發現對人體與環境有嚴重危害時,要挽救已經很難了。世界核能協會主席最近表示:核安改革勢在必行。核能產業需要調整過於自信的心態,嚴肅面對核能潛在的危險。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向世界證明太陽能可取代核能

太陽光電

作者:蔡進耀(SEMI台灣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席、宇通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近因為福島核能發電廠事故,引起世人普遍對核能安全性和經濟效益的疑慮。台灣因為和日本同樣都是處於常發生地震地區,因此我們的危機感更重。但是核能所謂便宜電價和減碳效果真的無法取代嗎?身為資深太陽能業者,常常被問到二個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一是用太陽能取代核能太貴(10倍貴?);二是用太陽能取代核能土地要很大(幾乎是台灣大)。

事實是這樣嗎?讓數據來說話。列出核一、二、三、四電廠的容量及佔地面積和建造費用(完全根據台電資料,沒有任何外部成本,如核廢料處理,核電廠解役費用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核電廠容量愈蓋愈大,但是每瓦的單位成本卻愈來愈貴,從核一的美金0.77/每瓦到核四已經變成每瓦美金3.83元。

如果我們用太陽能到底要多大面積呢?

精采內文

 
 
 

全台淨灘成果發現:一次性塑膠垃圾 海洋最大殺手

本報2011年5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許多一次性飲料杯出現在海灘。圖片來自: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從5月1日起,民眾到連鎖飲料店購買填裝式飲料,無論是自備環保杯或回收一次用飲料杯,都有獎勵措施!環保署自1日起實施《廢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回收獎勵金數額及實施方式》,要從消費鏈減少一次用飲料杯使用。

由民間團體組成的「清淨海洋行動聯盟」3日召開記者會發表全台淨灘成果,對環保署作法表示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鼓勵民眾要自備杯子,並瞭解塑膠杯的安全性。

大多數海廢來自陸地

黑潮文教基金會祕書長張泰迪根據2010國際淨灘日成果報告中指出,大多數海廢來自陸上的一次用飲料杯;回收政策有助於抑制廢棄物成長,預計將減少海洋廢棄物。

張泰迪表示,台灣民眾對於一次用飲料杯的使用毫無節制,全台連鎖飲料店一年累積用量高達15億個,對環境造成莫大負擔。而回收政策更直接影響海灘廢棄物,淨灘時發現大量的保特瓶瓶蓋,但可回收換錢的保特瓶瓶身則數量很少。聯盟表示調整獎勵回收制度將有益於廢棄物減量。

淨灘時可以看見各式各樣廢棄物,多數來自陸地。圖片來自: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根據2010年9月台灣參與 ICC國際淨灘行動統計結果顯示,有70%的海岸垃圾都是來自民眾日常生活或前往海岸休憩時隨意棄置,其中絕大多數是一次性使用的容器,如塑膠袋、飲料杯等,顯示民眾的減量使用與回收的行為仍未確實,而這些海岸廢棄嚴重污染海洋與海岸景觀。

去(2010)年9月台灣淨灘行動共有37個團體響應,完成30場次,淨灘總長度為12.68公里,統計結果顯示,30,304件海岸廢棄物中,有70%來自於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而台灣海岸最常見的廢棄物為塑膠袋,平均1.5公尺的海岸線就有一個被隨意棄置的塑膠袋。

離島回收不易 地方政府應因地制宜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連續三年於澎湖三級離島東嶼坪進行淨灘,發現即使是人數只有十人的小島,依然有很大的垃圾壓力。(圖片來源: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提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2008至2010連續3年在澎湖3級離島東嶼坪進行淨灘工作假期,發現塑膠飲料瓶,為島上最大宗的海岸廢棄物。

秘書長陳瑞賓表示,離島的廢棄飲料瓶多來自遊客,而因為偏遠地區的運輸限制,致使許多廢棄物,如玻璃瓶等無法回收再利用,而造成當地的處理壓力。

他建議地方政府依據在地的環境限制,制訂相關規定;並呼籲遊客自備環保杯,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並儘可能將垃圾帶離小島。

自備飲料杯消費  依法可獲獎勵

《廢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回收獎勵金數額及實施方式》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2條明定凡民眾將使用過的一次用飲料杯,到該連鎖店任一門市(直營或加盟)回收,業者應支付回收獎勵金(2個折抵1元)。

此外,連鎖業者也可提報一次用飲料杯源頭減量計畫,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可後,免辦理回收獎勵金兌換作業。

目前全台計有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飲料店約150個品牌,16,000個門市,需遵守《廢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回收獎勵金數額及實施方式》之規定。

5月1日稽查全台1,712家業者,有一成的店家(173家)不符規定。環保署表示,不符合規定者先開立勸導單要求改善,一週內再查;第2次違反公告規定的門市,將處該門市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對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陳建志認為,政府仍需加強需加強宣導;他也提醒業者不要抱持僥倖心理,應將之視為企業責任,為友善環境共同努力。

環團:持續追蹤  確保政策效果

全台4000家以上的7-EVELEN,民眾自備環保杯買現煮咖啡,可折抵3元;但有些設置在校園內常態性有折扣的門市(如東吳大學城區校區之門市),則不再針對自備環保杯折抵金額。星巴克咖啡是最早實施自備環保杯折抵現金的企業,自備環保杯可折抵10元。

店家提供的誘因夠不夠?將便利性以及折抵金放在天平兩端,陳建志認為,5元以上的折抵金額較具誘因,未來將持續針對此項政策觀察評估。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表示,在鼓勵業者從源頭減量的「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計畫」提供了3項制式性計畫,供業者選擇,以避免業者自訂的計畫過於複雜難度高而降低民眾自備環保杯的意願。

業者對於消費者自備環保杯購買裝填飲料,不限消費者自備之環保杯品牌,且不因各項促銷活動而取消提供消費者優惠。業者提報的減量計畫,需從以下擇一或複選:

  1. 現金回饋:購買之飲料容量 650毫升(含)以上,每杯至少折價2元,以下至少折價1 元;或飲料售價9 折。
  2. 集點優惠:購買1 杯飲料集 1 點,集滿至多10 點可兌換或折抵至少 30元之店內商品。
  3. 飲料加量:如以中杯飲料價格購得大杯飲料,中杯與大杯飲料之價差至少2元。
  4. 其他更優惠之一次用飲料杯源頭減量方式。

環保署表示,已有108個品牌14,500家門市依公告規定,提出自備環保杯折扣優惠措施。

※更多資料,請參考:環保杯學問多 專家教你知

Top

 

地球日 |女力x綠經濟 永續地球方程式

作者: 黃慧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1世界地球日將「女性與綠色經濟」列為六大主軸之一,希望透過女性提供新思維與創造力,近而加速全球綠色經濟發展及達成永續環境的目標。

國際環保組織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表示,女性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主導85%的消費選擇,是領導全球邁向永續未來的關鍵力量。他們籌組「女性與綠色經濟(Women and Green Economy,WAGE)」組織,希望聚集有潛力和成功的女性,透過發展綠色經濟邁向環境永續、解決暖化危機,同時保障女性的教育和工作機會。

今年地球日前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北舉行「女性綠色經濟論壇」,首度將國內性別、環保、經濟3項議題結合討論,開啟本土綠色經濟中女性角色的對話平台。

利他的「她經濟(SHE-economy)」

「她經濟(SHE-economy)」是經濟學家羅伯生(J. Robertson)在1985年依性別提出兩種經濟類型之一。羅伯生認為「她經濟」是健全、人道且符合生態的,有別於強調擴張的「他經濟(HE-economy)」。

近年有許多女性自行創業成功的案例,透過販賣理念與故事,向消費者傳播公平貿易、資源在利用、等綠色消費概念,同時獲取合理的報酬和利潤,不僅為自己開創綠色就業機會,也為社會注入一股永續經濟力量。

經營「二手書店中的誠品」-茉莉二手書店的戴莉珍分享,雖然回收舊書是資源再利用系統的一環,但其實剛接下書攤時,自己根本不具「環保」概念。事實上,她是透過改善店面空間、硬體設備將二手書店精緻化後,才開始自覺應以「環保、公益」為經營理念,希望在營利之外,分享多餘、照顧弱勢。

現在的茉莉二手書店以「敬天、愛人、惜物」為經營理念。戴莉珍解釋,「尊敬自然」即保護森林資源,透過回收二 手書降低樹木遭砍伐的機會;「愛護人類」即透過「每日珍品公益網拍」等活動將一半收入捐予公益團體;「珍惜舊書」則倡導「凡沒讀過的,都是新的。多讀一本、再讀一次吧!」,並舉辦講座推廣舊書文化。

創立「地球樹」小舖推廣公平貿易商品的王靖宜則透過綠色創業成就自己。4年前即將邁入不惑之年的王靖宜面臨工作轉換階段,當時熱愛日本旅遊的她在接觸當地公平貿易團體People Tree後,即愛上有故事性的手工公平貿易商品,因此決定給人生「最後一次追求夢想的機會」,為自己和別人創造不一樣的價值。

王靖宜說,公平貿易不以「市場價格」向生產者購買原物料,而是從「一個家庭孩童上學一年所需的費用」來制定合理收購價格。透過這種貿易方式幫助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等經濟地位弱勢的族群經濟自立,讓其孩童獲得教育而有機會脫離貧窮和失業。

主打創意海鮮美食的「蝦冰蟹醬」則是一家以永續漁業為理念的國際公司。家鄉在東北角的公司負責人薛麗妮去年底才剛賣掉基隆港邊海景美宅,以支持8位老漁夫的船釣漁貨。薛麗妮說,投資家鄉海域魚貨,除了看見未來商機,重要是她抱著「依海維生、就會保護海洋、愛護海洋」的理念。

薛麗妮介紹,東北角有許多高經濟價值的漁獲,而船釣漁業則提供退伍和失業的漁村子弟一條有不錯的職業道路。相較於自然農耕、安全農產的成熟市場,讓許多年輕人返鄉從事農作,薛麗妮認為環繞在台灣四周的海洋漁業需要被更多人認知與關懷。她認為台灣沿海漁業、特別是船釣漁業可以創造許多就業機會;而更多人依海為生,才能為永續漁業注入活水,滿足海島台灣人民愛吃好魚的需求。

女性與綠色創業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尤美女觀察,以女性為主的微型經濟具有「非營利」特色,這些女性創業之初大多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只是想做些不一樣的事」,而往往在後續經營的過程裡落實「分享多餘」、「友善環境」的概念。

女性綠創的特色

尤美女認為,微型創業除了讓女性發現自身價值,同時產生利潤、幫助更多家庭。她舉例,之前金融海嘯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原來的男性經濟戶長由於年事高,失去職場競爭力,此時婦女在私領域擁有的技能即可轉化為生產工具,如開餐廳。而大多女性具有「協助、共享」的天性,願意聘請單親、失業人力,並透過利潤共享創造幫助更多家庭邁向幸福,是整體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

妳準備好了嗎?

對於有心想創業的女性,王靖宜認為「熱情」是綠色創業最重要的實力準備。她呼籲創業者先評估自己內心是否真心想做這件事,想想自己是否有「喜歡到感動」的地步,或是因認同而總在日常中身體力行,如此才能在面臨瓶頸時具備堅持下去的力量。

女性創業也有其艱辛處,尤其是具有理念性的綠色創業。尤美女介紹,政府在鼓勵女性微型創業上的措施有青輔會「飛雁專案」、勞委會「鳳凰專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微型貸款及輔導等。女性創業者可以透過政府開授的課程學習如何控管資金,適當投資生產用具。

有故事就有優勢

而以理念帶動的善念磁場,也為女性創業者帶來許多貴人。王靖宜舉例,之前店鋪租約到期,房東因為認同公平貿易理念,因此最後決定續租,讓「地球樹」得以持續推廣公平的綠色商品。薛麗妮則因「想讓更多人投入海洋工作」的遠景則得到楊儒門先生大力支持,被邀請到台北市忠孝東路248巷農學市集擺攤,讓248成為全台唯一販售魚貨的農學市集。

Top

 
 
 

海洋垃圾化身環保吸塵器

本報2011年5月4日台北訊,記者夏道緣報導

「來自海洋的吸塵器亞太巡迴展」,展出全球首見由海洋垃圾打造的三台海洋概念機響應台灣地球日,來自瑞典、以回收塑膠製作吸塵器的家電廠商,以全球海洋垃圾當素材,展出3台繽紛的吸塵器,提醒大眾關注海洋廢棄物與回收議題。

來自北歐的瑞典家電品牌伊萊克斯(Electrolux)正式在台推出兩款以回收塑膠打造的「綠色環保吸塵器」,強調「升級綠色生活」(Switch up to Green)概念,揭示領先全球最新綠科技。

甫落幕的海洋廢棄物國際會議指出,海洋充斥驚人的塑膠、釣具及廢棄物,全球有260多種海洋物種因吞食這些海洋垃圾、或受到纏裹而受到傷害。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家庭垃圾中有30%以上為塑膠垃圾,平均每年耗用180億的塑膠袋,但回收率不到10%。

家電廠商伊萊克斯(Electrolux)表示,因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伊萊克斯自2008年,開始以回收塑膠製作環保吸塵器;吸塵器由55%回收塑膠製成,製造過程與使用全新塑膠相比,僅消耗15%能源、50%用水量;這種環保吸塵器90%可被回收,外包裝也以100%回收材質製成。

伊萊克斯台灣總經理彭信仁表示,目前全球廢棄塑膠,陸地上的回收率只有5%,海洋的回收率又更低。伊萊克斯自2010年發起「來自海洋的吸塵器環保行動」,與國際海洋研究與環保組織合作,收集全球各海域的棄置塑膠,結合北歐的設計,創造全球8台以各個海域廢棄物議題為呈現的吸塵器概念機,呼籲全球重視這個議題。

同時,響應台灣地球日「百萬綠行動」,伊萊克斯也將於5月6日起至15日,於信義新光三越A9館5樓舉辦北歐最美的環保概念-「來自海洋的吸塵器亞太巡迴展」,展出全球首見由海洋垃圾打造的三台海洋概念機,邀請民眾前往欣賞資源回收創意利用,透過關注塑膠廢棄物對於環境與海洋的影響,從生活中落實綠行動。

此外,伊萊克斯也將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社區大學合作展開台灣的「來自海洋的吸塵器」環保行動,製作台灣版的海洋吸塵器等系列環保活動,以實際行動守護地球資源! 

Top

 

環保杯學問多 專家教你慎選保健康

本報2011年5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環保署厲行「一次用飲料杯」減量,民眾自備環保杯正時尚。除了挑選美觀具備個人風格的環保杯,民眾更需學會解讀回收密碼,讓健康多一層保護。

以環保杯友善環境 2、4、5保健康

翻看環保杯底部,會有三角形狀的垃圾分類回收標誌,共有1-7種類別(表)。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表示,這7種編號,各代表不同的材質以及適用方式,民眾必須清楚哪些是適合使用的。例如寶特瓶是1號材質,不耐熱、在太陽下很容易高於40度,民眾拿來裝水便會釋出有毒物質,傷害身體。

環保署也表示,盛裝熱飲之環保杯材質選擇,以不鏽鋼杯或耐熱程度較好之塑膠材質,如標誌5號(聚丙烯,PP)為優選,「如盛裝冷飲,材質上較無顧慮。」相關資訊可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查詢。

 

垃圾分類回收標誌

材質

常見容器

使用方式

耐熱溫度(℃)(環保署網站)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

寶特瓶、飲料瓶、沙拉油瓶、餅乾盒

勿超過攝氏40度,耐酸鹼,建議正確使用。

60~85

高密度聚乙烯(HDPE)

牛奶瓶

勿超過攝氏60度,耐酸鹼,建議正確使用。

90~110

聚氯乙烯

 (PVC)

沙拉油瓶、
蛋盒、餅乾盒、醬料罐

勿超過攝氏60度,耐酸鹼,建議禁用。此類物質沒做好分類,一但送進焚化爐或燃燒不完全時,會產生有毒物質戴奧辛,是環境荷爾蒙的一種。

60~80

低密度聚乙烯(LDPE)

塑膠袋

勿超過攝氏60度,耐酸鹼,建議正確使用。

70~90

聚丙烯

(PP)

碗、保鮮盒、
飲料杯、豆漿瓶

勿超過攝氏135度,耐酸鹼,建議正確使用。

100~140

聚苯乙烯

(PS)

養樂多瓶、隨身杯、泡麵碗、
豆漿杯、餅乾盒

勿超過攝氏80度,不耐酸鹼,建議禁用。

70~90

其他包括聚碳酸酯(PC)

環保水壺、聚碳酸酯的奶瓶、保鮮盒、兒童餐盤

建議禁用,以前認為是安全的,加上不易破的特性,,常用來製造食品容器。不過,近來發現它含有雙酚A,會致癌或導致畸胎。

PC: 120~130

PLA: ≒50

※ 資料來源:《恐怖的家庭有毒物質》林碧霞博士著

即使環保杯能抑制一次用飲料杯的使用,但當環保杯廢置,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陳建志認為,選購環保杯時可考慮蓋子和杯身單一材質以利回收,材質又以最後不用時,可再回收利用為選擇原則。如不鏽鋼杯就優於化學合成的製品。而一個環保杯至少要能使用1年以上,才能達到友善環境、甚至經濟效益。

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提供民眾購買填裝式飲料,容器使用綠生活指標,建議民眾準備水壺(冷)、保溫杯(熱)各一,並且瓶口要大,方便注入飲料;容量也要大(至少500 cc,差不多是一般小杯);並且使用健康、環境友善材質,如玻璃及不鏽鋼材質的環保杯較為安全。

連鎖飲料店 消費者教戰手冊

炎炎夏日,踏足連鎖飲料店購買冰涼的填充式飲料前,記住:

  1. 店家提供的飲料杯上是否標有店家回收標誌。
  2. 詢問店家的回收優惠方案,若未提供折抵現金或集點的源頭減量計畫,至少可以回收的兩個飲料杯退1塊錢。

拒用保麗龍及一次用飲料杯,不要讓你的飲食習慣造成海洋的負擔。(圖:台南社區大學提供)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提醒消費者,對於不願意配合回收飲料杯的店家,請打檢舉專線:0800-066-666轉環保局,或電各縣市環保局。依廢清法第67條規定,各縣市政府可自訂檢舉獎金,環保署表示,目前尚無地方環保局訂定違反廢清法第22條(《廢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回收獎勵金數額及實施方式》之依據)之檢舉獎金,環保署表示,將責成地方政府考慮訂定。

最好是消費者使用環保杯,並拒用保麗龍杯,確實做到減量與回收的小動作,讓自己的飲食習慣不造成環境的負擔!

[相關]全台淨灘成果發現:一次性塑膠垃圾 海洋最大殺手

Top

 

一滴水一棵樹都重要 西雅圖全民環保

摘錄自2011年5月2日蕃薯藤電子報報導

西雅圖可說是美國環保城市之一,最大關鍵在於,市民們很關心環保議題,舉例來說,當地市長是環保人士出身,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學生,則是發起拒喝瓶裝水的活動,而且他們還訂定了樹木保護法,一滴水、一棵樹,在民眾心裡,都是很重要的。

西雅圖之所以能保存它的綠意,最大關鍵在從市府到市民,都有高度的環保認知,在西雅圖,不管是你家的樹,或者是路樹可是不能隨便砍,亂砍樹的罰款,最多可以到5萬美金(150萬台幣),如果砍掉的是很大的老樹,另外還要再原來的位置上,再種上新樹。

算「樹」員:「1.5!」 為了精準計算出「樹」對西雅圖減碳的貢獻,西雅圖還在2010年進行了算「樹」計畫,這3名算「樹」員,抽樣度量樹的高度、樹幹直徑、以及樹葉密度,精準呈現樹的3D樣貌,再加上樹的品種以及健康狀況等資訊,就可以知道西雅圖綠樹的經濟價值,做為市政府訂定環保政策時的參考依據。

仿效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的公共藝術,就是「自然排水法」的範例,雨水從屋頂匯流到下方的植栽區,土壤發揮保水功能,降低下水道的排水負擔,而植物吸收污染物質,則能避免污染物直接沖刷進下水道排到河裡,環環相扣的環保政策,不只要有方法,還要有決心,才能真正達到永續的目標。

Top

 

斯德哥爾摩公約新決議 農藥安殺番全面禁用

本報2011年5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莫聞編譯,范仕穎審校

第五屆斯德哥爾摩公約的締約國大會可能將國際禁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增加至22種。圖片節錄自:IPS。禁用斯德哥爾摩公約的締約國大會於4月25日至4月29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斯德哥爾摩公約至今有151個國家簽署締約,共計173個參與方。本次會議決議將安殺番(endosulfan)列入新一波禁用名單,將國際禁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增加至22種。

另外,雖然DDT的替代品已經越來越廣為接受,但會議並未將DDT列入完全禁用之列。

安殺番在中國又稱硫丹,主要用於棉花、煙草、茶葉和咖啡等作物,具有神經毒性,目前全世界有60個國家,包括台灣在內,已明令禁止或淘汰。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聯盟(International POPs Elimination Network, IPEN)的國際事務協調主任畢勒(Björn Beeler)表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過最糟糕的物質。這些物質把毒性流傳到下一代,在環境中陰魂不散,即使經過多年其結構也不會受到破壞或是受到分解,因此這些物質就這樣散佈到全球各個角落。即使在北極這個無人之地,都可以偵測到這些物質。」IPEN是在10年前斯德哥爾摩公約談判的階段建立的,該聯盟匯集了700個來自100多國的非政府組織的力量,共同推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管理。

什麼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斯德哥爾摩公約成立的目的為禁用及嚴格限用最危險的化學產品。當公約一開始生效時,清單上共有12種化學物質。而上屆於2009舉辦的大會則在清單中加入了9項物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可以是農藥、工業化學物質,或容易從土壤、水、與空氣散布的副產物。它們會在人類以及生物的脂肪組織中持續累積,並且對人類及生物具有毒性。值得注意的是,POPs可經由餵哺母乳的過程傳輸給嬰兒。POPs可能導致癌症、生殖功能失調,以及干擾免疫系統。而斯德哥爾摩公約希望最終能將這些物質完全淘汰,除了幾個物質例外,像是DDT。

斯德哥爾公約今年主要議題:安殺番、多溴聯苯醚、全氟辛烷磺酸、DDT

本年度大會的議程有三項主要議題,但只有在安殺番議題上做成決議,針對其他化學品則未有共識。

首先,將安殺番(endosulfan)列於清單中是「社會大眾長久以來推動的目標。」畢勒解釋道。安殺番是具有毒性的農藥,在80個國家已經受到禁用,但是在中國、印度、東非大部份的國家、阿根廷以及墨西哥仍持續使用。在台灣,則已公告列為禁用農藥。

畢勒說,「安殺番的危害性極高,甚至有些現在還在使用的國家呼籲斯德哥爾摩公約禁用這個物質,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訂定及執行國家法規,以打擊非法的交易。」

大會的第二優先議題是全面淘汰五溴二苯醚(pentaBDE)以及八溴二苯醚(octaBDE),這兩種POPs已經在兩年前就加到斯德哥爾摩公約附錄A的淘汰清單中,但是仍准許其回收的用途。多溴聯苯醚是建材及電子產品中用來作為防火材料的物質。(譯註:台灣已將五溴二苯醚及八溴二苯醚列為毒性化學物質,但仍准許作為阻燃劑使用。)

畢勒表示,「我們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了這些多溴聯苯醚(BDE)就跟多氯聯苯(PCB)還有DDT一樣毒,但是公約仍然允許回收含有這些物質的廢棄物,作成其它像是泡沫或是塑膠的產品。」

IPEN的研究指出,在美國以及其他已開發國家常見的市售地毯含有可能引起神經損害的危險化學物質,尤其是對嬰兒還有孩童有害。畢勒說,「專家委員會建議應該要禁用這些物質,並且大會應該要遵循這項建議。如果因為政治或是經濟因素而忽略這項建議,就跟犯罪沒有兩樣。」

大會也將會考量淘汰全氟辛烷磺酸(PFOS),這也是另一項兩年前加入清單中,條件性允許某些用途使用的物質。畢勒強調,「全氟辛烷磺酸極難分解,所以將會在環境中世世代代存在下去! 我們希望可以採取嚴格的行動來促進這項物質的全面淘汰,因為PFOS就跟DDT一樣毒。」

台灣已將全氟辛烷磺酸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以及列為環境用藥禁用成分,但仍准許其作為照相顯影、液晶顯示器、半導體、防反射塗層及蝕刻劑、金屬鍍層、塗層、陶瓷過濾器、航空液壓油、封閉系統電鍍液、彩色印表機、影印機電子原件、醫療設備、滅火泡沫、化學用石油生產、地毯、皮革及服裝、紡織品及家飾品、紙張及包裝、橡膠及塑膠製品等用途使用。

最後,DDT大概是最廣為人知的持久有機污染物了,DDT在全世界大部份的工業國家都已經完全禁用,包括台灣;但是仍然在很多開發中國家繼續受到使用。雖然受到公約的禁用,但是DDT還是可以用來對抗痢疾,也就是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嚴格控制之下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只能在完全沒有其他可行替代方案的時候,才能進行室內噴灑。印度是世界上唯一仍在生產DDT的國家。

生態願景(Biovision)的計畫主任布蘭德(Michael Brander)表示,「非洲主要的痢疾控制計畫主要是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總統痢疾計畫(President’s Malaria Initiative)資助。在烏干達,這些受僱噴灑DDT的工作者按照每袋噴灑的藥劑來支付薪水。所以為了增加收入,他們必須盡可能噴灑更多的DDT。」生態願景是一個位於瑞士的基金會,他們提倡DDT的替代方案以及有機農業的研究。

許多國家的健康部門也認為DDT是一項有效且便宜的殺蚊方法。他說,「但是這並不正確:這並不是最便宜的解決方案,而且當DDT散播入土壤以及空氣中的時候,可能產生各種副作用以及衍生出許多問題。」

已找到有效的DDT替代方案

全球DDT替代方案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alternatives to DDT)的首次集會也同時在4月底舉辦,生態願景發表了一項由其合作伙伴Icepe執行的計畫,這項計畫的結果顯示,藉由使用有機植物以及當地居民參與的整合性方法,痢疾在肯亞的病例已經下降60%,在衣索比亞則下降了70%。

來自蘇丹的代表阿力馬默德(Ali Mohamed Ali Mahmoud)表示,「我們再也不用DDT對抗痢疾了,我們有替代方案。」他在會議場邊表示,「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國家淘汰POPs行動計畫尋求經費。我們已經從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獲得一些經費,我們正在尋求一些額外的方法來實施28個其他的計畫。舉例來說,我們有既存多年的POP物質,像是含有多氯聯苯的變電器,以及農業用來控制害蟲的POPs。我們想要擺脫這些物質,並且更新我們的法規,以符合斯德哥爾摩公約。」

相關參考網站:
斯德哥爾摩公約網站
環保署持久有機污染物資訊網站
農委會農藥資訊服務網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__甚麼是多溴聯苯醚?

※資料來源:IPS、中國鉅亨網報導  

Top

 

世界核能協會主席:核安改革勢在必行

本報2011年5月4日綜合外電報導,鍾昀臻編譯,趙家緯審

「世界核能營運者協會」(WANO)主席斯特里克。圖片來自:WANO。

「世界核能營運者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WANO)主席斯特里克(Laurent Stricker)接受《自然》期刊專訪時表示,福島核災或許標誌了核能業界的轉折契機。

斯特里克表示,許多專家認為核能業界自鳴得意於核反應爐的安全之餘,往往忽略潛在的危險,而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災難或許標誌了核能業界的轉折契機。

WANO成立於1989年,總部設於倫敦,運作方式類似一國際性論壇,讓所有的核電營運者、各國政府、核電專家得以齊聚一堂,以改善核能操作上的安全。

斯特里克是一位核能工程師,擔任過核電廠的主管,同時也是法國電力公司(EDF)核能事務的資深顧問。

以下為《自然》期刊專訪內容,以問答形式發表如下:

問:福島核災發生後, WANO應該調整其職責嗎?

WANO迄今討論過從操作核反應爐學得的經驗,卻尚未討論核反應爐的設計問題。我認為WANO往後應該討論這類問題;尤其營運者變更設計時,更加注重過去事故的分析,這類的討論益發顯得重要。

清楚辨別哪一座核反應爐比較安全,實屬不易。說得準確些,必須考量每一座核反應爐各自的運轉情形、地點。一座暴露於海嘯威脅中的核反應爐,和一座設計相同卻位於別處的反應爐,所面臨的風險是不同的。

鄰近核反應爐的人口數也非常重要。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日本有數個巨型核能廠址位於人口稠密區附近,因此這些廠甚至要求更高的安全餘裕(safety margins)。福島事故之後,我認為檢討安全時,也應考量位於同地的數個核反應爐同時發生事故的風險。現行的計畫往往只是給單一座反應爐在一個地方發生事故時應變之用。

我們也需準備好應付超出核反應爐承受能力的事件,學習如何最有效地處理電源斷電、冷卻功能失靈等意外,如同發生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狀況。也就是要有正確的緊急事件處理程序及裝備,也要定期舉行緊急應變演習讓當地民眾參與。有一些國家做得非常好;其他國家則遠遠遜色,要不然就根本沒有任何動作。

今年(2011年)10月,WANO將邀所有核能營運者的執行長齊聚中國,討論福島事故的教訓,也研商WANO所需修改的權責。WANO必須要有能力證實核能公司對意料之外的事故都有應變計畫。

問:業界是否過於自信,認為重大的核能事故現今不可能發生?

沒錯。我擔心的就是過度自信的心態。大家都認為業界有符合標準的設計、優秀的營運人員、優良的程序,也有有能力負責核能安全的當局,所以一切不會有問題。

問: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s Scale)把「有驚無險」(near misses)的事件僅標示為嚴重度較小的低階事件,而不是足以釀災的事故,這是否扭曲了業界真實的安全紀錄?

我覺得你說得沒錯。而且,此標示嚴重程度的分級表每一個國家使用的方式迥然不同,這是實情。每一個國家、每一位營運者的透明程度也不盡相同。例如,我們會要求WANO的會員公司回報事件,WANO就可以分析這些事件,並分享從中學到的經驗。但總是有5%至7%的電廠在某一年內沒有通報任何事件。身為一位營運者,我不相信任何管理核能電廠的人一年之中都沒有事件需要通報。

問:更嚴謹的國際監督體制是否可以讓核電更安全?

我的看法是,我們沒有足夠而恰當的應變計畫,可以立刻協助另一國家的營運人員處理事故。

此外,由於新的核反應爐時常在運轉後不久發生重大事故,所以對操作核電廠較少經驗的國家而言,請其他核能專家檢查設備後再開始營運,為必要之舉。WANO總會派20至25人由其他核電廠的工程師所組成的小組,花大約3週的時間檢查新電廠的營運狀況,最後提供一份機密報告。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有類似的計畫,一年實施5至6次的類似審查;WANO則有更多資源,每年可執行大約40次的審查。今年在中國開會時,我會提議增加審查的頻率。

我也提議,如果營運者未能修正這些機密報告所提及的「有待改進的事項」,WANO則沒有義務繼續保密,而應有權公開這些報告。

問:如果再發生一次嚴重的核能事故,核電是不是就完蛋了?

恐怕是這樣。誠如在福島看到的,一國一旦發生事故,其影響會波及所有在別處經營核能的人。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報導

Top

 

論壇∣向世界證明太陽能可取代核能

作者:蔡進耀(SEMI台灣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席、宇通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近因為福島核能發電廠事故,引起世人普遍對核能安全性和經濟效益的疑慮。台灣因為和日本同樣都是處於常發生地震地區,因此我們的危機感更重。但是核能所謂便宜電價和減碳效果真的無法取代嗎?身為資深太陽能業者,常常被問到二個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一是用太陽能取代核能太貴(10倍貴?);二是用太陽能取代核能土地要很大(幾乎是台灣大)。

事實是這樣嗎?讓數據來說話。列出核一、二、三、四電廠的容量及佔地面積和建造費用(完全根據台電資料,沒有任何外部成本,如核廢料處理,核電廠解役費用等等),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核電廠容量愈蓋愈大,但是每瓦的單位成本卻愈來愈貴,從核一的美金0.77/每瓦到核四已經變成每瓦美金3.83元。

如果我們用太陽能到底要多大面積呢?

管制區內取代核能

 太陽能目前分為二大類,晶系和非晶系,他們的效率最高為20%,最低為10%,因此我們特地用這二個最極端的例子來看所需面積。

用最高效率20%太陽能來看,在核四約為3倍原來土地面積(1350公頃對480公頃),但所有核能電廠都有一個基本安全管制區。目前台灣約為3公里,在這範圍內所有建築都被限制了,也就是用太陽能絕對可以取代核能,所需土地只要在管制區以內土地就可以了,而台灣所有核電廠只要在管制區範圍內,就可以完全取代核能容量。

台電一定會說這是容量,不是發電量,太陽能到了晚上就不會發電了,這是錯誤說法。

台灣最尖峰用電是夏天,因為很熱,所以冷氣開很多,瞬時用電量大增,所以我們才需要高達20%以上備載電力(超過核能容量12%)。

但是日正當中,最熱時,也就是太陽能發電最強時,所以原則上我們用太陽能取代核能,當然備載電力可以大幅降低,而整個輸配電系統更穩定和安全。

至於太陽能是否是10倍造價呢?目前全世界最貴是美金6元/每瓦,最便宜是美金3元/每瓦,就算用最貴的美金6元,太陽能要取代核四也才4860億,而最便宜甚至比核四還便宜(2430億比3100億),更不用說太陽能是愈來愈便宜,5年內可以達到每瓦2美金,我們當然要用愈來愈便宜的太陽能,怎麼可能用愈來愈貴的核能呢?

太陽能板可抗輻射

我們有客戶已經用太陽能在廢棄的礦產和煉油廠或化工廠,因為這些土地被人類榨乾後已經被污染了,無法居住、無法耕作、無法利用,但是用太陽能還是可以產生電,並讓土地休息再生,因此當核能電廠除役後,那麼大的土地怎麼使用呢?原址蓋太陽能是唯一救贖。

有人會質疑那土地廠房不是輻射線很強嗎?太陽能板能抵抗得住輻射線嗎?就是可以!

尤其是非晶系的太陽能板,根據實際量測,就算以濃度高達1015cm-2,能量是1百萬電子伏特的高能電子輻射,非晶系電池效率下降不到1%,因此核能電廠原址蓋太陽能發電廠絕對可行。

我們面臨核能與非核能選擇題時,應該跳出來思考,這題目是問答題,不是是非題。

台灣太陽能電池產量去年是全球第二大,今年我們的產能超過10GW(100億瓦),而台灣所有核能才8GW,也就是說台灣一年所產出的太陽能電池大大超過核電容量,更是核四廠的4倍大,所以我們有能力向世人證明太陽能可以完全取代核能,而且是更安全、更便宜、更省碳的作法。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