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5.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步道100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JR大阪環保先行 首設電動計程車專用站

17日JR大板車站,新設置的環保計程車專用乘車處進行試駕測試。照片節錄自朝日新聞網站,伊藤恵里奈攝影。
照片來自朝日新聞網站,伊藤恵里奈攝影。

據朝日新聞報導,經整修後5月份重新開幕的JR大阪車站,其「大阪station city」北館2樓新設了一處計程車招呼站,並於17日進行試駕測試。特別的是,這是給電動車(EV)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HV)等「環保計程車」(Eco Taxi)専用,也開了日本車站首次設置的先例,於23日正式開始營業。

重新開幕的大阪車站以「環保(eco)」為主題,採用許多環保設計,如將蓄積在屋頂的雨水作為車站大樓洗手間的水資源再生利用等。JR西日本的承辦人表示「我們希望能走在環保行動的最前端」。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豐田和微軟攜手 打造綠能車控制系統

紐約市計程車2012年全面油電混合

電動三輪車於馬尼拉都會區首度亮相

歐盟斥資4年4000萬歐元 電動汽車全歐上路

移樹的故事∣行道樹褪流行 黑板樹林歸隱大肚山

位於寶湖國小預定地的樹

作者:廖靜蕙(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

位於大肚山腳下的台中市樹木銀行,雖然大門上鎖,但附近居民都知道怎麼進入,只要掀開鐵絲網,就能爬進去。一條筆直的黃土道路從前門通道後門,後門連著柏油路,通往一處高級住宅區。附近居民認為不久樹木銀行的前後門就會拆除,黃土路會鋪上柏油。

銀行或墳場? 這樣的臆測,對於樹木銀行是大不敬。然而,兩旁林立著枝幹經過修剪、光禿的黑板樹,剩下烏黑的圓柱體;有些樹幹頂端長出新芽,卻可能是樹木本身養分所提供的。這些黑板樹狀似死亡,讓樹木墳場之名號添了幾分真實性,開路之說更是甚囂塵上。

精采內文

野花999∣ 花招百出:似花非花

蝴蝶戲珠花

作者:黃麗錦

通常一朵花最醒目漂亮的部分是花瓣,但有些植物本身的花十分細小,不容易引人注意。因此將花萼或是苞葉的部分,特化成花瓣的樣子,植物學家稱為「類花瓣」。而這類具有鮮豔色彩的瓣化花萼或苞片,往往形成顯眼的目標,擔負著吸引蟲媒的重要任務。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 種樹做為終生承諾─—專訪森林專家金恆鑣

金恆鑣

作者:陳韋綸

「我在讀書的時候,當時《寂靜的春天》剛出版,學生進入森林,看的都是多少錢?」現任亞熱帶生態學會會長、前林業試驗所所長金恆鑣,回想自己就讀台大森林系時,把「樹木」當「木材」的林業思維。

自從金恆鑣從公職退休後,活躍於非政府組織,除了亞熱帶生態學會會長以外,還是國際環境倫理學會的台灣代表。除此之外,一直保持寫作熱誠的他,至今著作與譯作超過30本書,包括書序、專文共計累積600多篇,數量驚人。孜孜不輟的他,最為人所知的譯作,應是《種樹的男人》;這本描寫一個單純因為對樹木的熱愛,持續34年每日種下一百棵橡實的男子,深深感動了他。他曾經表示:種樹,「是一生的承諾。」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監控森林微氣候


 

今天的電子報從各方面探討森林。德科學家發展無線感應技術,用來取得森林改變相關數據,希望透過這些監測,引領出下一步森林保育措施,並解答氣候變遷對森林造成什麼影響等等疑問。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大家最喜歡的生物多樣性專欄也從今天回來了,然而因氣候異常與人類的破壞,目前全球1/3的物種面臨絕種危機。中國認為三峽大壩提供了他們防洪、發電、航運和水資源,然而它建造在一個橫跨地質斷層線交錯的地帶,環境以及安全所產生的危害也不可忽視,中國國務院最近喊出:2020年遏止三峽大壩環境惡化

今夏的日本將面臨省電大作戰,但目前關東氣溫已經突破30度。夏天不能錯過的啤酒花園,大幅減少照明來省電,並提供災區生產的日本酒,用不一樣的氣氛來度過炎夏。而盛產威士忌的蘇格蘭把腦筋動到製酒殘渣上,即將展開把它轉換為生質能源的計畫,除了利用燃燒木屑和穀物殘渣發電,酒糟也可轉換成有機肥及飼料。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血淚平地森林園區

傳統領域,還我!

 

作者:馬躍.比吼

2011年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森林年」,林務局也在今年初推出了台灣第一個平地森林園區-位在花蓮縣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這裡曾經是台糖的甘蔗田,休耕多年後重新規劃,成為佔地1千公頃、大約有40個大安森林公園那麼大的台灣第一座平地森林園區。

多了一座公園原本是件好事,也符合馬英九競選時提出的愛台十二建設,但在林務局和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文宣裡沒寫到的是,這一大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在成為甘蔗田之前,原本是Pangcah人的土地,名叫Karowa。這片土地是最平的良田,是最精華的地段,堪稱Pangcah人的首都。族人們在這裡耕種生活了3百多年,遭到日本人驅趕才被迫離開,到附近另尋狹小貧瘠的土地棲身。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