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6.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迷思與希望


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到墾丁白砂,民眾以人體排列出「支持海洋保育區」標語。(照片提供:綠色和平)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一些重要而簡單的行動來守護海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少一趴都不行! 12%海洋保護區連署行動」,呼籲政府加速設立海洋保護區,在2012年兌現在「德班協議」所達成的共識──將12%的海域劃為海洋保護區,以維繫海洋生態,並確保台灣海洋資源永續。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員陳昭倫指出,禁採區型的海洋保護區劃設,只要經過科學設計與執法上的落實,可以同時在物種保育、多樣性維持與海洋漁業持續明智使用三者之間取得最大公約數。漁民可以因為保護區的設立而持續享有海洋保護設置之後,過多的魚類游出保護區的「滿溢效應」,所帶來的高經濟魚類與無脊椎動物的生產。而觀光經營的業者可因為保護區的劃設,吸引海洋遊憩的觀光客。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愛就大聲說! 6/8穿戴Blue 海洋不Blue

2011全民瘋海洋 淨灘、珊瑚礁體檢守護行動樂趣多

民間連署要求政府落實2012台灣海洋保護區12%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天然海岸比、天然海岸線損失比:37分

世界海洋日∣浪花下 北海岸 生物多樣性

寄居蟹

作者:廖運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喞~」一注水花濺射出水面,陣陣渾濁的呼吸聲隨著呼吸管傳出,一位身著潛水防寒衣及戴著面鏡的婦人,不停地埋首穿梭於麟山鼻礁岩旁的淺水區,亦不時地將手上摘取的藻葉放入腰邊已撐漲的網袋內。每年春季至夏初這段期間,是北海岸一年一度的石花菜採收季節,在岸上經過數日反覆地曝曬、泡水與翻攪等繁複過程後,海藻逐漸褪去了在海裡原本的磚紅色,剩下一片片的蒼白。原來這就是在炎炎夏季裡,頗受大家歡迎的消暑冰品「石花凍」原料啊!

和其他海藻一樣,當它們生長在水中的時候,是許多生物生長、攝食與棲息的樂園,當我們仔細翻動藻葉時常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像是這隻身體都擬態為紅色的蜘蛛蟹,身體表面有許多像魔鬼氈的毛,可沾黏其他藻類而將身體隱藏起來,藉以躲避敵人的攻擊。若想知道牠們躲藏在哪裡,可要放大眼睛、仔細尋找觀察喔!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Wear Blue, Tell Two


 

今天是海洋日,大家有沒有穿上藍色的衣服、告訴朋友海洋的重要呢?今天電子報有很多海洋的話題唷!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衝擊更甚陸上,魚類和海生藻類都暴露於超出一般安全數千倍的輻射環境。核災後日本全國供電吃緊,京都府立學校裝設用電警示器,省電目標定10%,節約的習慣在難關後若能留下,那麼就可以減少核電威脅。

歐洲的大腸桿菌疫情,之前傳出消息源頭是豆芽,現在證實了不是污染的源頭並不是豆芽,然而不管源頭是什麼,它現在還有可能繼續傳染出去,因此除了追查,歐盟將開危機會議研究對策。而我國也在對塑化劑亡羊補牢,將比照歐美日規範,訂出塑化劑每日容忍值,除了黑心食品裡的,PVC溶出的也不能忽視。

石化王國還是石化亡國?大家想想到底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吧。苦悶的生活,很多人養寵物排解寂寞,而養在家中的兔子、布丁鼠、麝香豬到底是「寵物」還是「野生動物」?農委會擬修法限縮寵物定義,這樣未來非經農委會公告的物種,即使民眾飼養在家,不能稱為寵物、也不受野生動物規範。那麼牠們怎麼受基本動物福利的保障?引起了討論。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離島圓夢曲∣那一段屬於海洋的美麗童年

跳海

 

作者:黃素華

童年時間的我最喜愛的遊戲當屬「游泳」!生長在四面環海的澎湖,若不諳水性必定受到班上同學與同村小孩的嘲笑,所以大約在6、7歲時我便學會了游泳,至於泳技好不好,泳姿標不標準一點都不重要,只要能浮在海面上不會下沉,就算只能游個一兩步,仍能受到同村小孩的讚許與認同,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成就,卻能大大滿足小小心靈上的那份驕傲。

碼頭或沙灘是澎湖小孩最重要的交際場所,跳港和游向高高的浪頭通常是最能展現膽量與炫耀勇氣的最佳舞臺。暑假的碼頭,總能看見一群小孩瀟灑自在的一個接著一個往海裡跳;前空翻,後空翻,側翻….等,不管是啥亂七八糟的跳水花樣,總能引起歡呼聲,跳港時的快感勾勒出每個小孩臉上的迷人線條,在每一個夏天的午後,稚嫩乾淨,純真歡樂的嘻笑聲,也不時迴盪在那座只屬於我們童年的快樂天堂。

精采內文

 

 
 

世界地球日∣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迷思與希望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澎湖共生藻協會)

海洋佔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表面約75%的面積。因此,與其說是地球,我們應該說是住在「水球」上。這顆水球的海洋不僅是生命演化的起點,更是提供人類最重要的漁業、休閒與能源等資源的場域。

從過去歷史的記載就可看出海洋的健康與否脩關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然而,也因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文明的快速發展,過渡漁業捕撈、污染與沿岸開發所造成的棲地破壞,早已使得海洋承受來自人類活動極大的迫害。而環境變遷下的海洋極端氣候與二氧化碳過量排放所造成的海洋酸化影響下,更使得海洋危機雪上加霜。

沙灘百人拼字 墾丁民眾支持海洋保育區  2011年1月16日 ,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東亞之旅,於墾丁白砂進行沙灘巨型拼字活動,當地民眾踴躍響應,以人體排列出「支持海洋保育區」標語。(照片提供:綠色和平)

規範與修正人類使用海洋的行為已是保護海洋以及其海洋資源,以利未來世代的永續使用唯一可行的方法。「海洋保護區」就是其中一項主要的努力。傳統上海洋保護區是針對特定漁業資源的保育為主,可以制定捕獵魚類體長、種類、季節、數量等等進行設限,以其達到永續漁業的目的。近年來,加入生物多樣性、棲地與生態系保育的概念,海洋保護區的設計與理論也日趨複雜,其中最重要的是「禁採區」( no-take area )的設置,也就是劃設完全禁止任何漁獵與其他人為干擾的海域,而其大小、面積以及其有效能的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子。

理論上,禁採區型的海洋保護區劃設,只要經過科學設計與執法上的落實,可以同時在物種保育、多樣性維持與海洋漁業持續明智使用三者之間取得最大公約數。例如,在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超過25年的研究資料顯示顯示,禁採區的設立不僅保護食物鏈中主要大型掠食性與草食性魚類的多樣性,而且因為這些可以控制藻類滋生的物種的存在(如草食性魚類、螺類和海膽等),讓珊瑚幼苗的入添增加。其回饋效應也維持珊瑚的健康與生態系的健全。

漁民也可以因為保護區的設立而持續享有海洋保護設置之後,過多的魚類游出保護區的「滿溢效應」,所帶來的高經濟魚類與無脊椎動物的生產。而觀光經營的業者可因為保護區的劃設,五彩繽紛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維持與奇異珍稀動植物的發現,吸引海洋遊憩的觀光客,得到因「實踐保育」而得到高附加價值的觀光回饋。就實際的經濟回饋而言, 在菲律賓阿波島(Apo Island)的研究顯示,花費75,000美金(2,475,000新台幣)保護一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可以創造出每年31,900美金(10,527,000 新台幣 )漁業和113,000美元(37,290,000 新台幣 )的觀光回饋。

因此,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已成為全世界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最為主流的想法。澳洲政府對其東岸大堡礁的保護努力是世界各國的示範標竿。澳洲東岸大堡礁全長2200公里,寬約160公里,其中大約有2000個大大小小的礁群組成。在1975年澳洲大堡礁管理局成立時,早以劃設其中5%為禁採區。而在2004年澳洲政府更將禁採區大幅提升至33%,甚至朝向50%的目標邁進。而美國前總統布希在 2008下台前,也將中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劃設成為美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2010年英國也在其印度洋特區的查格斯環礁群(Chagos)宣布全世界最大的保護區,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約有15個台灣大。這樣大動作的召告全世界的用意除了在海域保育上有正面的提升,對於未來這兩個接近無人居住的島嶼和環礁海域執法上,特別是外國遠洋漁船的偷捕與洗魚的管制,有了法制的基礎。另外,在海洋主權的延伸上,其政治的效應不可言諭。不管是美國中太平洋的保護區或是英國的查格斯群礁,都是這兩個大國海外領土延伸的象徵。

但是,海洋保護區真的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嗎?真實狀況並不此的樂觀。以珊瑚礁保護為例,根據2006年科學雜誌上的整合分析顯示,全世界只有 18% 的珊瑚礁位於所謂的海洋保護區之內,而也只有1.6%的珊瑚礁受到適當的保護,而只有0.1%不受到偷捕的威脅。可見許多的海洋保護區都成為跟許多陸地上國家公園一樣只是「紙公園」。而2006年在現代生物學發表的研究更指出, 許多政府部門的劃設海洋保護區都是失敗,海洋保護區不在於大或小, 而只有當地社區的實際參與保護區的經營,才是海洋保護能夠成功的關鍵。

在台灣,廣設海洋保護區也是一項推動海洋保育的策略。 過去30年來,國家公園、農委會漁業署、觀光局或是地方政府的系統,因為不同的保育目的,在台灣所管轄的海域設立超過35個近似海洋保護區或是所謂的海洋資源保育區。但是,綜觀台灣海域的漁業資源枯竭和海岸過度利用等等的事實,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設立卻也失敗於無效的政府管理效能與社區參與的迷思中 。墾丁國家公園的珊瑚礁持續衰退、大型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過漁消失、沿岸過度開發、以及遊憩人口過多的優養化等問題,都歸咎於無效的管理與無止境的開發行為擴張。雖然,近來墾丁後壁湖漁業資源保護示範區似乎發揮了集魚功能,也吸引了觀光客的拜訪,但其對整體墾丁海域珊瑚礁的復育效能其實是非常有限。

另外,東沙國家公園雖已於2007正式成立,宣示對東沙環礁的保育決心。但是,過大的海域保育面積,卻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使得中國、越南漁民仍不斷的進入環礁內進行過界濫捕的漁業活動,讓急待復原的內環礁恢復,更形困難。而最新發表於動物學研究,有關於2005年設立的澎湖青灣漁業資源保護區研究指出,原本2001年活珊瑚瑚覆蓋面積達80.9%的青灣海域,在2008年跌到只有16%,其中枝狀軸孔珊瑚消失比例最高。

而且珊瑚礁總體檢的結果顯示,其境內大型的珊瑚礁魚類早在2001年之前就已過漁殆盡。雖然2001高覆蓋率的珊瑚群聚,其實只在等待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包括:馬公市直接排入的家庭民生廢水、青灣海域箱網養殖造成的優養化、建築工程所傾倒入青灣的廢土所帶來的污染、和無法禁絕的偷捕行為。最後食珊瑚螺的大量爆發,啃食剩餘的珊瑚群體。因此,儘管青灣禁採區在2005年設立,根本也找回不青灣2001枝狀軸孔珊瑚高達80%覆蓋率的榮景。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劃設台灣12%周邊海域為海洋保護區,一趴都不能少」的連署也正在如火如荼的推動中。但我們要切記不管保護區劃設比例與面積的多寡,只有落實到社區真正參與和在地的關懷,才不會重蹈台灣過去30年的覆轍,淪為紙上公園的無效保護區。

Top

 

世界海洋日∣浪花下 北海岸 生物多樣性

作者:廖運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眼班海兔,俗稱海兔、海鹿或海麒麟。頭部的管狀觸角好像兔子的耳朵,喜歡出現在石蓴間覓食。春天是海兔的繁殖季節,在潮間帶常發現到類似麵線般的黃色團塊,這可是海兔所產下的卵塊喔!

「喞~」一注水花濺射出水面,陣陣渾濁的呼吸聲隨著呼吸管傳出,一位身著潛水防寒衣及戴著面鏡的婦人,不停地埋首穿梭於麟山鼻礁岩旁的淺水區,亦不時地將手上摘取的藻葉放入腰邊已撐漲的網袋內。每年春季至夏初這段期間,是北海岸一年一度的石花菜採收季節,在岸上經過數日反覆地曝曬、泡水與翻攪等繁複過程後,海藻逐漸褪去了在海裡原本的磚紅色,剩下一片片的蒼白。原來這就是在炎炎夏季裡,頗受大家歡迎的消暑冰品「石花凍」原料啊!

和其他海藻一樣,當它們生長在水中的時候,是許多生物生長、攝食與棲息的樂園,當我們仔細翻動藻葉時常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像是這隻身體都擬態為紅色的蜘蛛蟹,身體表面有許多像魔鬼氈的毛,可沾黏其他藻類而將身體隱藏起來,藉以躲避敵人的攻擊。若想知道牠們躲藏在哪裡,可要放大眼睛、仔細尋找觀察喔!

擬態的蜘蛛蟹紅褐色的史氏酋婦蟹,擁有一對鮮紅色的大眼,無論白天或夜晚活動力都很旺盛,身體配有大型粗壯的雙螯,四處活動尋覓、獵捕食物。

寄居蟹。由於寄居蟹成長需時常更換空螺殼,如果我們從海邊帶走了這些貝殼,他們就真的會變成無殼蝸牛了!豹斑章魚。棲息於潮池內。受到刺激或危急時候身體會出現明顯的藍色環狀斑紋,為警戒色。口部唾腺內含劇毒,應避免直接接觸。

但是,在北海岸這片繽紛、多樣的生物樂園裡,卻潛藏著生態危機。例如在2008年冬季,擱淺於石門的「晨曦號」貨輪油污染事件,嚴重損害海洋生態,但對於該區域受損的程度卻難以估計,也突顯出當地的生態資料相當缺乏。

2008年11月12日,擱淺於北海岸石門海岸的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洩漏的油污造成長達3公里海岸遭受嚴重污染。

2008年11月12日,擱淺於北海岸石門海岸的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洩漏的油污造成長達3公里海岸遭受嚴重污染。

交通部觀光局北觀處為瞭解油污染事件對潮間帶生物資源及生態的影響,並藉此瞭解整個北海岸海域潮間帶的生物組成、分布及變動情形,已委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所邀集的學術研究團隊,進行一系列的生物監測。在歷經兩年多的調查後,好消息是,受到晨曦號油污染的區域已經逐漸恢復生機;北海岸的潮間帶生物種類不但相當豐富,在調查期間還持續地發現許多新紀錄的種類;研究結果也顯示生物種類組成明顯與棲息的底質有關,並呈現季節性的變化,且生物為適應不同潮位環境而形成帶狀的分布現象。這些數據及資料,除了填補生態資料上的不足外,更可做為生態觀光導覽與環境教育的參考。

 麟山鼻藻礁

以麟山鼻為例,從淺水灣至麟山鼻一帶的海岸,可見相連呈裙狀的礁石,是由特殊海藻所生長建構而成的「藻礁」。鈣化的珊瑚藻是建構藻礁的主要角色,但如生長表面的石珊瑚、螺貝類等生物在死亡後所留下來的骨骼,經由珊瑚藻包覆後,也會成為礁體的一部份,因此是一種「生物礁」!藻礁表面多變化及豐富的孔隙,可提供許多生物躲藏與食物的來源;此外,形成的礁體還可以提供許多生態系服務,像是保護與穩固海岸、減少海洋中的碳源等,更是優質的野外觀察自然學習教室。藉由持續地監測研究,除了瞭解潮間帶生物的組成及在生態上所扮演的角色外,更需要積極地推廣環境教育,讓大家一同珍惜與保護這片美麗的潮間帶。

Top

 
 
 

福島輻射威脅野生動物 衝擊海洋更甚陸地

本報2011年6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黃健強編譯,蔡麗伶審校

福島核電廠外洩的輻射,嚴重衝擊到像是海帶等的水生生物。圖片來自:綠色和平。根據《自然》雜誌報導,日本311地震海嘯造成的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可能會使受損核電廠附近的自然環造成長期性的傷害。此外,外洩的輻射同位素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衝擊,可能更甚於陸域上的生態環境。

科學家估計在3月11日發生海嘯後的30日內,附近地區的樹木、鳥類和棲息於森林的哺乳動物已暴露在超出一般安全輻射量100倍以上的環境中,而魚類和海生藻類則暴露於超出一般安全輻射量數千倍的環境。

位於法國卡搭拉什(Cadarache)的輻射防護研究院(Institute of Radio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ISRN)),其中一群輻射生態學家從原先著重調查在土壤和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轉向調查各種野生動物可能吸受到的實際輻射量。他們的研究結果刊登在這周的《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S&T)上。

研究的土壤樣本來自於福島西北方25到45公里處的受汙染森林區;而研究的海水樣本則是採自靠近反應爐位址的地區,兩個樣本都是在3月底進行檢測。

法國的研究團隊估計約有50個放射性同位素已經逸散出來,而其中包括有最大量的碘131和銫137。於3月底,銫137在海水中的含量達47,000貝可(becquerel),在土壤中的含量達72,900貝可,而銫的半衰期為30年。1貝可代表一元素每秒產生輻射衰變的單位。

該團隊將這些含量數據輸入到一個名叫「離子化汙染物造成的環境風險」(Environmental Risk from Ionising Contaminants,ERICA)的軟體,它是用來計算不同野生動物可能會吸收到的輻射量。ERICA說明了大家熟知影響輻射劑量率的事實,那就是有機體吸收放射性同位素,就像是一種細胞特徵和新陳代謝。這種劑量率說明有機物每公斤在1日內所吸收的輻射量,它也是在生物學上較有意義的指標,可從中觀察有機體在暴露於放射線下如何受到影響。

該項研究其中的一位研究員Thomas Hinton說到:「即使如此,這仍只是個粗略的評估調查。在我們判斷福島事件所產生的全面性生態效應之前,我們需要採集更多的樣本來研究。」

研究團隊發現,依照已知的輻射劑量效應關係來看,福島附近海岸的比目魚、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褐藻所吸收的輻射量,可能會導致這些生物的死亡率顯著地提高。

陸地上的有機生物情況比較不這麼糟糕,但是洩漏的輻射量仍然會導致鳥類、囓齒動物和樹木的繁殖率下降,特別是松樹和雪杉。

位於英國蘭開斯特的生態和水文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logy & Hydrology in Lancaster)輻射生態學家Nick Beresford表示,這些報告絕對是可信的,即使只是初步報告,仍是非常有用的生態評量。

Hinton說:「許多陸地物種可能受到的影響相對較輕微,因為災害發生時是在花期剛開始的階段。如果是發生在春季中旬時,那麼災害所造成的傷害恐怕會更嚴重,特別是對植物而言。」至於針對動物的傷害,他認為:「輻射對蛋的孵化和新生哺乳動物的存活率所造成的影響仍然須要再進行觀察研究。」

福島核災事件,讓科學家有機會更瞭解核輻射污染對野生動物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舉例來說,科學家對於輻射如何影響鳥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健康,一直無法取得共識。又例如最近有一份報告,指出在車諾比一處隔離區內,即便輻射指數已接近自然狀態,但家燕存活率仍舊下降,這份報告便受到嚴厲的批評。

由於當時的政治條件限制,25年前車諾比事故並未有足夠的輻射生態學研究,輻射生態學家希望,這次的福島核災區域必須詳細調查。Hinton認為輻射污染地區最好要每年進行至少兩次的全面調查。他指出,已經有些研究員取得的資料與現有的輻射生態學典範恰恰相反,這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希望福島森林區的長期觀察能提供解答。

日本政府正在著手準備環境監控計畫,將會有將近300個來自日本各地的專家參與。專家認為,計畫越快開始進行,帶來的幫助也會越大。

※資料來源:Nature News報導

Top

 

京都府立學校裝設用電警示器 省電目標定10%

本報2011年6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由於福島核電廠爆炸,日本今年夏天將面臨供電危機,節約用電將是政府與人民的共識。圖片來自:東京電力公司。為了因應福島核電廠事故後的供電吃緊狀況,日本京都府教育委員會決定實施監控電力用量的省電方案,將於6月中旬為所有府立學校裝設具備發出用電超量的警示音裝置,府立學校共有69所。

目前有14所學校已自行引進該監控裝置,剩下的55所學校將於京都府教育委員會的預算補助下進行安裝。京都府於今年夏天提出府內全區達到10%的省電目標,希望這個對策能有助於達成整體預計的省電目標。

監控裝置安裝於教職員辦公室內,是個用來管控學校電力用量的系統。使用的電量一旦接近預設的用量,系統便會發出提醒音,超過上限電力用量,系統就會發出警示聲。若警示聲持續響了30分鐘,學校和電力公司間簽訂的年間電力基本使用費用便會上漲。該監控裝置就是用來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

京都市教育委員會於2006年將同樣的系統引進市內所有的市立學校(283所),和以前狀況相較後,成功地達到省電5%的目標。

京都府教育委員會表示,「我們除了希望各個學校利用該監控裝置留意用電量不要超量以外,同時也希望校方可以仔細思考照明用電需求大的體育館,及安裝有各種辦公機器的教職員室等的使用方式,才能有效落實省電的目標。」

※新聞來源:讀賣新聞

Top

 

歐盟召開危機會議 討論大腸桿菌疫情

摘錄自2011年6月7日中廣新聞報導

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將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已造成22人喪生、兩千多人不適的大腸桿菌疫情。有關當局也繼續努力追查引爆疫情的禍首。歐盟各國農業部長將在「盧森堡」開會,討論相關疫情。同時也將考慮賠償受害農民。

西班牙要求德國對最初的錯誤指控提出百分之百補償,初步統計,西班牙的蔬果出口,一星期損失了兩億兩千五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94億多元。

歐盟其他國家也要求補償,因為自從大腸桿菌疫情爆發以來,人心惶惶,民眾面對蔬果都望而卻步,導致蔬果價格暴跌,農民損失慘重。

另外,歐盟也呼籲俄羅斯解除對歐盟蔬果的進口禁令。

德國農業當局表示,他們會繼續調查疫情來源,但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不會立即有結果。

Top

 

比照歐美日規範 下階段防治目標/衛署研訂塑化劑每日容忍值

摘錄自2011年6月8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塑化起雲劑讓民眾「食」在難安心,衛生署決定,比照歐、美、日等國,訂出列管塑化劑的人體每日容忍限量值(TDI)。行政院也召開跨部會會議,一週內提出食品履歷制度修正方案,先完成風險勾稽的負面履歷,快速重建食品安全信心。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昨召開跨部會會議,責成經濟部、衛生署、農委會、環保署四單位,於一週內修正原本規劃的食品履歷制度,提出修正方案。朱敬一表示,在最短時間內,先完成風險勾稽的負面履歷,以快速重建食品安全信心。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強調,訂定TDI標準前,農委會一定要趕快調查生鮮食材的塑化劑濃度,建立這些資料才能真正建立出可以把關國人健康的容忍限量,也才能有依據將國外問題產品擋在國門外。

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表示,目前面對塑化劑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因為昱伸和賓漢兩家廠商惡意添加。另一類,則是PVC等塑膠容器包裝溶出、滲出,甚至是環境中存在的塑化劑。他特別強調,將仿照歐、美、日,訂出每人每日可容忍攝取量,作為下一階段防治目標。

Top

 

農委會疑修法限縮寵物定義 遭批怠惰

本報2011年6月8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圖片來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民眾養在家中的兔子、布丁鼠、麝香豬到底是「寵物」還是「野生動物」?認定不同,待遇也隨之改變。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將於今(8)日審查動物保護法修法草案,其中行政院農委會提案修訂第3條第5款,將「寵物」定義為「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動物」,未來非經農委會公告的物種,即使民眾飼養在家,不能稱為寵物、也不受野生動物規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痛批農委會怠惰,呼籲立委拒絕此項提案。

現行「寵物」定義「指犬、貓及其他供玩賞、伴侶之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農委會擬修改為「指犬、貓及其他供玩賞、伴侶之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動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動物保護法將「人為管領脊椎動物」區分為經濟動物、寵物、實驗動物等3種,是根據動物與人類互動的形式,以及人類利用動物對動物造成的傷害程度,規範不同範疇、程度的保護作為,也就是說,無論何種形式的互動或利用,所有動物都應享有基本動物福利的保障,任何人不得任意剝削、剝奪。

目前社會上被當作寵物飼養的動物,除了犬貓,還包括兔子、麝香豬、鳥類、爬蟲類等其他動物,都應享有適用於寵物的「保護作為」。

舉例來說,鸚鵡可能在野外生存,受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但也可能飼養在家,成為寵物,受動物保護法規範。但在法令修改後,鸚鵡若不是主管機關公布的物種,就不適用動物保護法。則此鸚鵡的權益到底適用何法令、飼養行為到底犯不犯法,則無解。

陳玉敏痛批,行政院農委會為動物保護中央主管機關,卻限縮寵物的類別,劃地自限、只管犬貓,不管其他動物問題。

陳玉敏說,台灣現況進口很多寵物,民眾也都在養,但農委會卻彷若視而不見,未來民眾養蜥蜴,養一養不養放出去,也沒關係,也不必考慮飼主責任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如果農委會執意只管貓和狗也沒關係,那就該禁止其他動物當寵物!否則這些被飼養的動物就任由飼主隨意安置,遇到不負責的飼養行為也無法可管。」

根據提案說明,農委會此舉主要係考慮寵物買賣、寵物食品及寵物美容等行業均以犬貓市場等為大宗,而配合修正。對此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長林宗毅表示此為配合寵物食品管理,屬於牧場管理科業務,因此不回應;但認為條文這樣修改沒有問題。

 Top

 

離島圓夢曲∣那一段屬於海洋的美麗童年

作者:黃素華

為土生土長澎湖人,多年前毅然決然辭掉高薪保險員工作,回到澎湖工作,現職在澎湖海產行販賣伴手禮,工作之餘,作者對於上門的顧客都會毫不吝惜地分享澎湖私房景點,朋友因此戲稱她的主業其實是推廣澎湖觀光,顯見作者對於澎湖的熱愛。

海洋哺育長大的小孩…

雖不知現今生活相當現代化的小孩是否有個豐富快樂的童年,但談起我的童年,眼睛總是閃耀著得意的神情。

澎湖小孩的成長環境得天獨厚,從小被遼闊的大海,無垠的天際包圍著長大,生活在蔚藍天空,湛藍海洋的世界裡,潛在性格總是多了那份寬闊與海派。

童稚的記憶永遠是最美麗的曾經,觸眼所及的那片藍海,無疑是澎湖小孩擁抱幸福快樂的泉源,舉凡游泳、跳水、釣魚、撿海螺、潛水...等,只要是跟海洋有關係的活動,澎湖小孩不論男女,幾乎都懂得如何利用這海洋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童年記憶。

澎湖長大的孩子,游泳是必備技能

Jun_2Jun_1

童年時間的我最喜愛的遊戲當屬「游泳」!生長在四面環海的澎湖,若不諳水性必定受到班上同學與同村小孩的嘲笑,所以大約在6、7歲時我便學會了游泳,至於泳技好不好,泳姿標不標準一點都不重要,只要能浮在海面上不會下沉,就算只能游個一兩步,仍能受到同村小孩的讚許與認同,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成就,卻能大大滿足小小心靈上的那份驕傲。

碼頭或沙灘是澎湖小孩最重要的交際場所,跳港和游向高高的浪頭通常是最能展現膽量與炫耀勇氣的最佳舞臺。暑假的碼頭,總能看見一群小孩瀟灑自在的一個接著一個往海裡跳;前空翻,後空翻,側翻….等,不管是啥亂七八糟的跳水花樣,總能引起歡呼聲,跳港時的快感勾勒出每個小孩臉上的迷人線條,在每一個夏天的午後,稚嫩乾淨,純真歡樂的嘻笑聲,也不時迴盪在那座只屬於我們童年的快樂天堂。

海邊能玩的,除了游泳,還有…

好玩的海洋除了游泳外,釣「狗萬仔」也是豐富我童年記憶的一項迷人遊戲。「狗萬仔」其實就是小狗母魚。狗母魚對澎湖人而言是種難登大雅之堂的魚,本身不但多刺肉少且又長得醜,因此,在以前總是被漁民拿回家當飼料來養雞。沒想到多年後的它卻鹹魚翻身,聰明的澎湖人把它製作成狗母魚鬆或魚丸,味道酥脆甜美,大受食用者好評。

從此,這難上餐桌的低經濟性魚種變成澎湖相當有名氣的特產。狗母魚對澎湖的經濟扮演多重要的角色,並不為我們這些小孩所關注,我們關注的只是那些從狗萬仔的身上獲得的無數快樂。釣狗萬仔其實不需要什麼技巧,也不需要擁有多標準的配備。記得小時候,我老是將家裡的竹掃帚抽幾根出來繫上魚線當釣竿,爸爸會幫我們綁上魚鈎,媽媽會拿著洗菜用的小籃子或舀水的杓子讓我們去接住釣起的狗萬仔。在前往退潮的海蝕坪釣狗萬仔時,媽媽還教了我們一個口訣,要我們這些小孩對著潮池裡的狗萬仔唸口訣,這樣小魚兒才會上鈎。

長大後,雖然覺得釣魚其實挺無趣的,但那帶有奇妙魔力的口訣卻從不曾被遺忘:「狗萬仔哥,狗萬仔弟,二尾相牽來吃餌」短短的口訣用澎湖話唸別有韻味。說也奇怪,不對著小魚兒唸這口訣時,上鈎的狗萬仔還真是少了很多呢!童年釣狗萬仔並非想讓這些魚兒成為盤中飧,只是拓展幼時的另一種生活樂趣,因而有那麼一次,釣了太多狗萬仔,帶回家後還被媽媽唸了一下:「釣好玩就好,往後不要釣那麼多。」從此,釣的狗萬仔不曾再拿回家,全部當場放生。媽媽自小諄諄教誨,只取家裡需要的海洋資源,不過度擴張本身的需求,夠吃就好。從今而後小小的心靈開始懂得愛護這片藍海裡的生命,最後,竟成了家中唯一不喜愛吃海鮮的澎湖小孩。

生活在海洋國度的澎湖小孩是最幸福的一群,伸手可及的這片無垠藍海,蘊藏著一段又一段無憂、單純、快樂的童年,和怎麼挖也挖不完的美麗兒時記憶。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