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6.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劉黎兒:核電,台灣承受不起的重


 

311日本關東地震引發大海嘯,一連串的天災打擊著日本人民,然而挺過這波災難的民眾,萬萬沒想到更恐怖的還在後面,福島核電廠1、3號原子爐連續爆炸,更動搖了日本人「沒有核電就沒有電」的信念。旅日作家劉黎兒親身經歷東京人的恐慌以及無力感,這種震驚的經驗,催促他投身反核議題,以文章積極喚醒台灣社會對核電的關注。

現在的東京,原應「天日乾」的曬衣方式,卻只能曬在室內,每天第一件是就是查詢日本政府公告的輻射塵劑量,決定當天外出的穿著。生活中的日常價值,都反過來了。劉黎兒沉重的指出,311核災至今,福島核廠每天仍釋放出廣島原爆之輻射量,歐美專家評估災情已超過車諾比核災,日本國內專家更形容為「史上最惡劣的核災」。而日本政府只能不斷上修標準,讓一切看起來合理。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福島兒童輻射暴露標準放寬 家長極端不滿

福島輻射威脅野生動物 衝擊海洋更甚陸地

福島第一核電廠爐心已確認熔毀

遠離輻島

【氣候變遷Q&A】(2) 什麼是溫室效應? 近代有過全球降溫嗎?

大氣保護地球

本報2011年6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地球曾經在1940-1970年間輕微降溫,主要發生在北半球,因為二戰後新興蓬勃的工業排放的氣膠汙染物(aerosol pollutants)將陽光反射回太空。儘管1970年代媒體盛傳冰河期即將到來,但是缺乏任何科學證據支持。

當溫度在1998年達到地球新高,接下來數十年間持續小幅度的波動。破紀錄的高溫不再出現後,懷疑論者與專家聲稱地球暖化現象在1998年就結束了。實際上,無人預期到地球均溫逐年遞增。就像每年四月時倫敦、紐約、北京仍然會有幾波寒凍,我們可以預期長期的暖化現象,夾雜著出現幾次小波動的溫度升高,甚至是輕微的降溫,這些波動可能持續數年之久。

2011年初,世界氣象組織宣稱2010年和1998年、2005年並列為史上最熱的年份。

精采內文

環球360°∣ 巴西偉大的城市改革者

巴西庫里提巴市前市長海梅雷納

作者:傑瑞德格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網站內容及戰略經理)

對於城市以及整個人類來說,有三個越來越重要的主要問題,這就是與城市相關的三大要素:流動性、永續性和包容性(或者說社會多樣性)。只要我們想要創立一個解決方式,就必須與公眾建立起一個共同責任的良好平衡,我的意思是說這並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如何構建共同責任的平衡。

比如,在我當州長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力減少海灣中的污染。當然,環境清理工作的成本很高,我們沒有這麼多錢。另外一個地方做這項工作靠的是從世界銀行獲得的一大筆貸款——整整8億美元。但是對我們來說問題並不在於錢,而是在於思想。

正因為我們沒錢,於是我們開始通過與漁民簽訂協定來清潔海灣:如果他們打到魚,就歸自己;如果打到垃圾,就賣給政府。當天氣不適合打魚的時候,漁民們就去收垃圾。他們收到的垃圾越多,海灣就會越乾淨;海灣越乾淨,他們打到的魚就越多。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雙贏式解決方式。我們必須找到低成本的方法,當然在公共交通方面,我們也必須與公眾建立起一種共同責任的良好平衡。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賴品瑀

世界環境日由印度主辦


 

昨天是世界海洋日,在台灣,荒野啟動「愛鯊計畫」,除了呼籲國人拒絕魚翅,更將對全台灣各地販售的鯊魚,採樣建立樣本,以DNA建立「漁產履歷」,調查台灣人目前食用鯊魚的狀況,以推動鯊魚保育政策。而美麗的東沙島海灘,也有海巡弟兄與海管處的科學研究人員動手移除了海上漂去的垃圾,恢復了她清純的模樣,希望能維持得久一點。除了海洋生物需要援手,陸上動物血淋淋的傷害更叫人無法忽略,立法院於昨天通過「製造、販售、陳列或輸出入獸鋏(捕獸鋏)應取得許可,違者將可處新台幣1萬5千元以上7萬5千元以下罰鍰」此次修法從源頭管理,的確是一大進步,但因還有例外條款的存在,使捕獸鋏還有一席尚存,這點也還有改善的空間。

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首次由印度主辦,為呼應國際森林年,辦了一系列以森林為主的活動。最近環境節日真多,然而受到污染的環境更多,也影響人體,中國杭州因為爆發水污染,中小學大規模的停課了三天,在這個開始缺水的星球,讓寶貴的水資源遭到污染,真是可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作者:munch

這些找地開發的財團新部落,有著兩種形成的方式。
一種是幾十年來的慢慢蠶食,從每坪百元的地價賣起,或是拿米酒換土地權力的騙起,一塊塊土地落入地方頭人與外來買家組成的土地掮客手中,再轉賣尋地開發的財團,等到面積足夠,提出開發申請,一塊塊以民間自購土地的開發案,挑選最好時機,從土地浮現。

另一種是官商合謀的大口鯨吞,官方掌握著有爭議的部落傳統領域,從整理風景區開始,修步道、建涼亭,告訴部落讓政府建設,吸引遊客可以發展觀光,然後設立觀光管理處,規劃特定區,推動BOT,引入財團取得最佳核心位置,大肆開發,形成佔據最大資源的美景新部落,然後部落發現自己已在高牆之外。

這些手段都不必等待東發條例,因為這些財團早已算計東部稀少及最好的觀光區域,以私購或BOT方式,就足以蠶食鯨吞的開發這些土地。

精采內文

 

 
 

劉黎兒:核電,台灣承受不起的重

本報2011年6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旅日作家劉黎兒經歷311核災之後,堅決反核,並不斷發表反核文章。311日本關東地震引發大海嘯,一連串的天災打擊著日本人民,然而挺過這波災難的民眾,萬萬沒想到更恐怖的還在後面,福島核電廠1、3號原子爐連續爆炸,更動搖了日本人「沒有核電就沒有電」的信念。旅日作家劉黎兒親身經歷東京人的恐慌以及無力感,這種震驚的經驗,催促他投身反核議題,以文章積極喚醒台灣社會對核電的關注。

東京失落

距離福島核場足足250公里的東京,3月14日確知福島第一核電廠3號機爆炸,震碎東京人的生活。身在東京的劉黎兒,目睹東京因為輻射劑量過高,人們被迫留在室內,到室外必須全身包得密不透風,保護身體不遭到輻射暴露。東京人心惶惶,風聲鶴唳,隨時做著逃難的準備。15日劉黎兒舉家帶著重要的物品,避走大阪,足足8天的時間,離開熟悉的作息環境,心情與士氣都因而低迷。

現在的東京,原應「天日乾」的曬衣方式,卻只能曬在室內,每天第一件是就是查詢日本政府公告的輻射塵劑量,決定當天外出的穿著。生活中的日常價值,都反過來了。

劉黎兒更沉重的指出,311核災至今,福島核廠每天仍釋放出廣島原爆之輻射量,歐美專家評估災情已超過車諾比核災,日本國內專家更形容為「史上最惡劣的核災」。而日本政府只能不斷上修標準,讓一切看起來合理。

只能上修輻射劑量

以飲用水為例,美國的標準0.1貝克(1公斤食物可容許之貝克含量),WHO為5貝克,日本原為1貝克,現在修訂為兒童為100貝克,成人300貝克。即使如此,驗出超標的機率仍高得驚人。有乳幼兒、孕婦的家庭,只能憑幼兒健康手冊,購買未受輻射污染或進口礦泉水,並且限量;超市甚至限制每戶只能買1瓶水。

這些聽起來令人沮喪的事實,劉黎兒卻說還算幸運,原子爐的減速棒還插得進去,並因此次的教訓,促成菅直人下令位於東京外海斷層帶上的濱岡核電廠停機,否則就如日本工程師菊地洋一所言,「相較於濱岡可能的下場,福島核廠事件只算是仙女棒。」

鳥語花香透漏的恐怖

在這件事出現之前,劉黎兒並不特別關切核電議題,雖然自己的先生少年時代曾參觀台灣第一座原子爐,到日本之後,持續關心核能發展,讀了很多相關的資訊,得到「核能碰不得」的結論,因為核電廠設計的前提是不能有任何差錯,但人不可能不犯錯。即使如此,劉黎兒也未出現強烈意圖。

劉黎兒出櫃反核,並引薦日本反核歌曲,描述來自底層的核電廠工人,為了一口飯,讓身體曝曬在輻射塵之中。核電立場有如出櫃,公眾人物大多不願表達立場,但是劉黎兒經歷這一切之後,認為應全力訴說核電廠不實、荒謬的本質,除了在報章發表多篇反核文章,並促成《核電員工最後遺言》一書的出版。

劉黎兒在距離福島核廠80公里的那須高原有一片300坪土地,種了5棵櫻花,現在沒辦法去看它們了,即使去了,也只能停留片刻。他以「透明的恐怖」來形容這種處境,福島看起來依然鳥語花香,卻沒有人能在此停留,殘酷更甚於白色恐怖。

台灣人無路可逃

一旦核災發生,台灣如何應變呢?原能會只規劃5公里範圍內往外撤,而學者則推算150公里最安全,因此核一、核二(加上核四)出狀況,當地居民至少得撤到南投縣以南;換成是核三廠拉警報,則台南新營以南的民眾皆得往北撤。若以此次福島規模,台灣人民將無路可退。核災發生時,也非如天災瞬間發生後即停頓進入善後,而是一場漫長的淹沒戰。而台電只有機具設備的損失,依照合約,台電有免責權,不須為天災導致的核災負責。

台灣最該反核的就是台電員工以及房地產業者,劉黎兒說,內湖距離貢寮只有40公里,然而一旦發生核災,全部化為烏有。更不用提核電廠的工作,是以人曝曬在輻射為前提的工作。

省電大丈夫

經過此次核災教訓,日本產業開始體現沒有核電的可能。省電成為首要,並且證明是做得到的,日本汽車工業龍頭鈴木汽車董事長鈴木修即表態,身為人類認為應關核廠,沒有核電也不會缺電。

根據估算只要省15%就可以了,但現實卻表現得更好,透過工廠運作時間錯開的方式,工業界省下了25%的電力。擁有10萬人口的東京大學更率先省下45%。

無法承受核電之重

日本做得到,台灣也做得到。劉黎兒說,核電、用電都是生活的基本問題。台灣在核電議題上,最可惜的是欠缺方法論述,以至於很快就變成政治議題。當他反核,別人甚至將他套上「小綠蟲」的封號。套上藍綠色彩,便無法對話,無法將問題的本質好好地說清楚。台灣一旦發生如福島規模之核災,將演變成「台灣失落」,核電是台灣無法承受的重。

Top

 

【氣候變遷Q&A】(2) 什麼是溫室效應? 近代有過全球降溫嗎?

本報2011年6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什麼是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溫室效應為保持星球溫度的主要機制之一。圖片來自:NASA。藉由大氣中的氣體留住熱能,是地球能夠維持適宜人類居住溫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溫室效應是決定地球溫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大氣中的某些氣體─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es )留住了本來會溢散到外太空的熱能,得以維持地球的溫暖。

由以上可知溫室效應非人為的現象。地球大氣層長期存在的溫室氣體像是二氧化碳,會造成暖化。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會變得比現在適宜的均溫15度還低上30度。

然而,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已經改變溫室效應的強度。例如,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從1959年315ppm如今增加到387ppm。

※近代曾發生過全球降溫(global cooling)嗎?

地球曾經在1940-1970年間輕微降溫,主要發生在北半球,因為二戰後新興蓬勃的工業排放的氣膠汙染物(aerosol pollutants)將陽光反射回太空。儘管1970年代媒體盛傳冰河期即將到來,但是缺乏任何科學證據支持。

當溫度在1998年達到地球新高,接下來數十年間持續小幅度的波動。破紀錄的高溫不再出現後,懷疑論者與專家聲稱地球暖化現象在1998年就結束了。實際上,無人預期到地球均溫逐年遞增。就像每年四月時倫敦、紐約、北京仍然會有幾波寒凍,我們可以預期長期的暖化現象,夾雜著出現幾次小波動的溫度升高,甚至是輕微的降溫,這些波動可能持續數年之久。

2011年初,世界氣象組織宣稱2010年和1998年、2005年並列為史上最熱的年份。

此段解答摘自 Robert Henson著作《The Rough Guide to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遷Q&A】系列:

► (1) 氣候變遷是怎麼一回事?人類就是禍首嗎?

► (2) 什麼是溫室效應? 近代有過全球降溫嗎?

► (3) 樹木、森林和氣候變遷有什麼關聯性?火山噴發如何影響氣候? (6/16出刊,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一

Top

 

環球360°∣ 巴西偉大的城市改革者

作者:傑瑞德格林(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網站內容及戰略經理)

注意環保的朋友一定都對巴西的庫里提巴市(Curitiba)有印象,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許多國際組織所讚揚的「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的城市,原本運輸系統雜亂、每人擁有綠地面積僅佔台北人的1/10,然而在前市長雷納和前環境資源部長中村齊大力整合後,蛻變為現今的綠色都市,也是巴西人最愛移居之地。

海梅雷納曾連任三屆巴西庫里提巴市長,並在1994年當選帕拉那州州長。由於他傑出的交通設計和環境工作,而曾獲獎無數,其中包括聯合國環境獎。2002年當選為國際建築師聯合會主席,他還創立了海梅雷納建築設計事務所。

圖片來自 MarkWSutton

傑瑞德格林(以下簡稱格):在最近《經濟學家》雜誌組織的一次會議上,你提出城市並不是氣候變化的麻煩,而是出路。請問這其中的含義是什麼?

海梅雷納(以下簡稱雷):我的意思是說其實避免氣候變化的最佳方式有很多很多。很多人在討論新材料、新能源、風力發電還有資源回收,這些都很重要,但還不夠。每項都非常非常重要,但都不夠。當我們意識到75%的排放都與城市有關,就明白可以讓城市這個概念發揮更有效的作用。也就是說,通過城市我們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

格:你擔任巴西庫里提巴市長時,創造出很多低成本的方法,把你的城市變成一座綠色社區的模範,而且還讓居民收入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60%。請問你對綠色空間進行了什麼樣的投入?你怎樣看待宜居性和可持續之間的關係?

雷:如果你想要的是創新宜居性,就把預算砍掉一個零;如果你想要的是永續性,就把預算砍掉兩個零;如果你想要的是一致性,就要固守自己的本心,同時尊重別人的多樣性。

對於城市以及整個人類來說,有三個越來越重要的主要問題,這就是與城市相關的三大要素:流動性、永續性和包容性(或者說社會多樣性)。只要我們想要創立一個解決方式,就必須與公眾建立起一個共同責任的良好平衡,我的意思是說這並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如何構建共同責任的平衡。

比如,在我當州長的時候,我們必須盡力減少海灣中的污染。當然,環境清理工作的成本很高,我們沒有這麼多錢。另外一個地方做這項工作靠的是從世界銀行獲得的一大筆貸款——整整8億美元。但是對我們來說問題並不在於錢,而是在於思想。

正因為我們沒錢,於是我們開始通過與漁民簽訂協定來清潔海灣:如果他們打到魚,就歸自己;如果打到垃圾,就賣給政府。當天氣不適合打魚的時候,漁民們就去收垃圾。他們收到的垃圾越多,海灣就會越乾淨;海灣越乾淨,他們打到的魚就越多。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雙贏式解決方式。我們必須找到低成本的方法,當然在公共交通方面,我們也必須與公眾建立起一種共同責任的良好平衡。

格:作為庫里提巴的市長,你還創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快速公車捷運系統 (BRT),就好像一個低成本的路面地鐵系統。你是怎樣想到這種方式的?又如何建立起公私合作關係來實現它的成本效益?

雷: 換一個全新的車隊要花費3億美元,我們沒有這麼多錢。那麼怎麼辦呢?我們就對私營部門說,只要它們肯投資買車隊,我們就可以對路線進行投入。換句話說,如果私營部門可以貸款買車隊的話,我們這邊可以貸款進行路線等公共工程的建設。屆時我們會按公里向他們付費而且沒有補貼,系統將自負盈虧。如今全世界已經建成了83個快速公車捷運系統。

很多國家存在的問題是政府想要包攬一切投入,但這並不管用。下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為什麼紐約沒有一個好的水上交通體系呢?這可是一個減輕橋樑和隧道擁堵的極好辦法,紐約應該是可以建立一個非常棒的水上公共交通體系的。但可惜的是決策者們阻礙了它的建設,他們覺得會沒有乘客,也不願意投資買船。首先他們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創制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體系,然後就不愁沒有乘客,再下來就會形成一個低成本的解決方式。

格:你還提到有很多城市的快速公車捷運系統只是東施效顰,這種拙劣的模仿實際上是在拖快速公車捷運系統這一運輸革命的後腿。這些城市錯在哪裡?哪些城市做得最不好?要讓這個系統正常運作為什麼這麼難?

雷:我們不能把快速公車捷運系統當作一種交通方案來設計,而是要作為整個城市來規劃。為什麼呢?因為城市是一個生活、工作和休閒的有機架構,每個要素都密切聯繫在一起。

城市絕不意味著你住在這裡,而在別處工作。如果城市呈現這種狀態的話,你每天只會利用兩次公共交通,其集中發揮作用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如果你擁有一個全天候運行且能夠將工作和生活活動聯結在一起的系統,這就更像一個城市而非僅僅是一個公共交通走廊了。

格:你也因為在城市服務方式上的創新而聞名於世。比如對於那些垃圾收集系統觸及不到的髒、窄巷子,你的一個解決方案是鼓勵居民用垃圾換取雜貨或者交通卡。這個方案的效果怎麼樣?其他城市採納這個方案了嗎?

雷:這個方案在庫里提巴已經實行20多年了。很多城市裏都有垃圾車難以通行的地方。在很多城市,如果貧民窟位於山上或者谷底,垃圾車就過不去。於是這些地方的居民就會亂扔垃圾,汙染河流,他們的孩子們就在被汙染的地方玩耍。1989年,我們啟動了上述方案,告訴人們只要他們把垃圾放在袋子裡拿到垃圾車可以更方便通過的地方,市政府就會收購他們的垃圾。在短短兩三個月裏,這些地區都變得乾乾淨淨,那些收入非常低的人們也獲得了額外的收入來源。

我們也啟動了一項關於垃圾分類的公共教育計畫,因為我們意識到如果每個家庭都進行垃圾分類的話,就可以讓這個問題徹底改觀。於是我們開始在所有學校對每名學生展開教育,孩子們又教給他們的父母。從此之後,庫里提巴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率最高的城市,大約六七成的家庭都在家裏對垃圾進行分類。

格:如今你已經擁有自己的建築和城市設計公司,你與美洲各地的市政府和私人客戶進行廣泛合作。我注意到你在進行的幾項設計中對交通基礎設施進行再利用,把高速公路變成了高架公園。你是怎麼做的呢?

雷:比如,聖保羅有三條地鐵線,現在正在建第四條。與此同時,它的城市鐵路也在不斷改善。我的理念就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城鐵線路,並且在軌道上方建一種像紐約的高線公園那樣的線型公園。但與紐約不同的是,這個線型公園將把整個城市聯通起來,把各個收入階層的人們聯結在一起。在每個地方你都可以擁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四通八達的巨大公園。在這個公園裡,你可以散步、騎車,甚至可以開一輛小型的電動汽車。這就是我們為聖保羅市的公共和私營部門提供的理念。

在其他的案例裡,我們使用了「城市針灸法」。這些小的節點可以為城市提供新能源,並且在長遠的規劃過程中提供幫助,這需要時間,但我們必須加緊工作。

格:在街道的層面上,你已經在試驗建造可移動的街道,你說這樣小販們就可以隨處很容易地擺起攤子,創造出輕鬆愜意的市井生活氛圍。我們為什麼會需要這樣的一種基礎設施呢?

勒:某些城市的某些地方已經衰敗了,那裡根本沒有生活。一旦出現這種情形,要在那裡恢復生活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們絕對不想住在那樣一個地方。但是,只要我們能夠讓市井生活回歸,人們就會重新回到這裡生活。這就是我們設計可移動街道的初衷。禮拜五晚上我們可以把可移動街道拉過來,禮拜一早上再拉走。這樣就可以把整個市井生活拿到一所大學裡,或者任何一個地方。

※本文最初刊登於ASLA網站

相關連結:

巴西無聲的革命 2008年5月5日

城市夢想 2010年3月15日

規劃城市適應氣候變化(1) 2010年9月27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6月6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保護鯊魚護海洋 荒野啟動愛鯊計畫

本報2011年6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民眾愛鯊魚有很多方式,有些人卻是吃進肚子。魚翅的取得是造成鯊魚滅絕的主因,而民眾通常對於吃進肚子裡的沙魚煙到底是哪種魚也摸不著頭緒。台灣荒野保護協會於昨(8)日世界海洋日啟動「愛鯊計畫」,除呼籲國人愛鯊魚以保育取代魚翅殘忍飲食,並將與中研院合作,走訪全台灣各地販售的鯊魚,採樣建立樣本,以DNA條碼進行法醫學檢驗,建立「漁產履歷」,調查台灣人目前食用鯊魚的狀況,藉此推動鯊魚保育政策。

位於海洋生態系頂端的鯊魚,因華人吃魚翅的習慣,瀕臨滅絕。鯊魚巨大的身軀卻因身上4片不到全身重量1/10的魚翅,遭到殺害。每年至少有4-7千萬隻鯊魚,被活生生地切去身上的魚鰭和魚尾,再被血淋淋地拋回海中慢慢死去。世界多國都已立法保護鯊魚,但台灣卻仍是全球獵鯊第4大國。

全世界鯊魚約有300-400種;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便指出,目前已有111種鯊魚面臨絕種。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鯊魚是食物鏈頂端,壽命長,育兒數低族群補充不易;頂端瓦解,海洋生態隨之劣化。台灣博館蕭宗煌館長即說,海洋是台灣的另一種空氣,若沒有好好地保護海洋,台灣也無法擁有良好的環境。

陳昭倫說,鯊魚肉很臭,只能製成煙燻品。到底哪些鯊魚被吃進肚子,已知常被吃的鯊魚包括:青鮫、白眼鮫、垂頭鯊、魟、鱝等。台灣的鯊魚有70-80% 由遠洋漁船捕獲,台灣應逐年減量台灣鯊魚捕獲量。

台灣婚宴、壽宴皆可見到魚翅蹤跡,卻缺乏市售鯊魚肉品種統計資料。林愛龍專員說,荒野除了持續推動拒食鯊魚製品行動,還要建立鯊魚DNA檢驗,藉由DNA測試了解台灣對於鯊魚的食用狀況,並建立永續海鮮標章,讓政府加強海洋資源管控,更讓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多一層保障。

林愛龍建議民眾到海鮮店,或可攜回一塊未經高溫烹煮的鯊魚肉樣本,經過簡單的防腐,寄回荒野。荒野預計募集目標為1000份鯊魚樣本以及檢測成本費用50萬元。

英美印菲等國都禁止在海域內捕鯊,菲律賓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關於鯨鯊的商業獵捕、販賣、輸入與輸出活動,印度則在2001年5月禁止,台灣雖於2008年則禁捕鯨鯊(豆腐鯊)、大白鯊以及象鯊。

台灣禁捕豆腐鯊 餐廳販售是違法

鯨鯊不但是最大的鯊魚,也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分佈在全球的熱帶及溫帶海域,生存威脅來自商業及傳統漁業的捕殺。台灣已於2008年禁止撈捕鯨鯊、大白鯊以及象鯊。台灣的餐廳禁售豆腐鯊,若民眾到餐廳吃到豆腐鯊,應通報漁政單位。民眾可通報縣市政府漁政單位或電檢舉走私漁產品電話0800-082594。

餐廳販賣鯨鯊可能會有牢獄之災。漁業署副署長蔡日耀表示,依據漁業法第60條第2項,違法販賣或持有經公告為限制或禁止之水產動植物或其製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15萬元以下罰金。國貿局貿易服務組副組長黃瀞萱表示,台灣不准許進口鯊魚肉;魚翅若涉及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附錄物種,則須檢附相關文件才能進口。

Top

 

美上加美 海洋日東沙島大淨灘

本報2011年6月8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東沙島舉辦淨灘活動,總計清出1,800公斤左右的垃圾。

為配合世界海洋日,呼籲民眾尊重地球,珍愛海洋,特於8日下午,由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南部地區巡防局東沙巡防指揮部與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共同於東沙島辦理『世界海洋日-潔淨東沙』活動,為東沙的海灘淨顏!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位於南海的北方,居繁忙國際航運的樞紐,附近亦為南海重要漁場,東沙島是由珊瑚及貝殼的碎屑所堆積而成,在晴朗的天空下,潔白的沙灘加上藍藍大海與熱帶叢林,美景渾然天成。然而,各國漁船經常在作業時,將各種廢棄物如漁具、保特瓶及保麗龍拋棄海中,又受到季風的影響,這些海上漂流的廢棄物,經常擱淺在沙灘上。

8日下午舉辦的淨灘活動,由東沙巡防指揮部林玉山指揮官指揮參與,動員島上全體人力,包括海管處東沙管理站全體同仁、指揮部弟兄、海空軍弟兄及東光醫院醫官計75人,還有刻正於島上進行學術研究的海生館蕭澤民技正、潛水教練郭道仁、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及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所研究人員5人參與,總計清出1,800公斤左右的垃圾,從紀錄表格統計出來的數據發現,以保麗龍、寶特瓶、玻璃瓶、漁業用浮標的數量名列前茅,其中資源性垃圾,指揮部將船運回台灣委請清潔公司處理。

還沙灘原來的模樣,海管處提供

Top

 

捕獸鋏修法不能有例外 專家籲全面禁用杜絕製造

本報2011年6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立法院於昨(8)日審議《動物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通過「製造、販售、陳列或輸出入獸鋏(捕獸鋏)應取得許可,違者將可處新台幣1萬5千元以上7萬5千元以下罰鍰」。動保團體雖視為一項成就,然而,關懷生命協會理事林雅哲認為,法規仍未排除例外條款,捕獸鋏一息尚存。

捕獸鋏源頭管理不應有例外,否則難以杜絕。(圖片來源:劉毛頭,依照flickr分享原則)現行動保法已明定民眾不得使用捕獸鋏捕捉動物,但捕獸鋏仍普遍存在大街小巷、荒郊野地,不但影響動物生存權,也曾造成不少民眾誤踩受傷。事實上,民眾在防範野生動物危害農林作物或遇流浪犬貓困擾時,可採取其他防制方法或尋求相關單位協助,而非使用具殺傷力的捕獸鋏,不但徒然傷害動物,也無法改善因動物引發的困擾。

而禁用獸鋏法令無法有效執行,癥結在於舉證困難、無法查緝取締及管理使用者,因此此次修法從源頭管理,限制製造、販賣法令,以杜絕濫用,應為一大躍進步。

關懷生命協會理事林雅哲表示肯定此次修法,將原來無法可管的獸鋏,在源頭的製造、販售都列管,實為進步的作法。然而,「應取得許可」仍留下例外的空間,「若存在合法使用的空間,那麼獸鋏業者能不能以此許得許可繼續製造呢?」此舉只將責任推給行政部門,捕獸鋏無法杜絕。

事實上農委會已於3月22日發布新聞稿宣示將修法全面禁止使用捕獸鋏捕捉動物,新聞稿表示,農委會將提案修正《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動保法,刪除有關捕獸鋏使用之除外條款及許可使用等規定,全面禁止使用捕獸鋏捕捉動物。

林雅哲認為在禁用方面排除例外條款,就不會產生製造販賣的問題,如此一來,才能杜絕捕獸鋏的存在。

Top

 

印度主辦世界環境日 森林議題成焦點

摘譯自2011年6月5日ENS印度,新徳里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環境日的環境研討會。左起:聯合國駐印度協調員白利特(Patrice Couer Bizot),環境與森林部長雷米許(Jairam Ramesh),UNEP執行主任施泰納(Achim Steiner)。圖片來自:印度環境和森林部。今年6月5日的聯合國世界環境日活動由印度所主辦,這是印度首次主辦環境日的活動。在擴及全印度為期一週的活動中,包含了步行籌款(walkathons)、植樹、綠色市集、電影與藝術活動,並舉行了表揚婦女在環境保護角色的研討會。

每個活動都有一個森林主題,以呼應國際森林年。

印度的環境與森林部長雷米許(Shri Jairam Ramesh)在新德里主持了一場為期一天的研討會:「自然與生活:婦女的觀點」,他說,「森林保育對於國家的永續發展與綠色經濟至關重要」,並補充說,「婦女在森林保育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

聯合國環境署(UNEP)執行主任施泰納(Achim Steiner)以及聯合國駐印度協調員白利特(Patrice Couer Bizot)指出,要以全球角度來看環境問題,並且讚揚印度基層女性領袖在環境意識與森林保育方面的成就。

報告指出,每年投資額外的400億美金在森林部門,可以減少一半的森林砍伐,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並且解決氣候受到破壞性影響的問題。

植樹的數量在2050年之前會提升至140%,並且屆時可能會有3千萬個新的工作。

施泰納表示,林業是幫助世界過渡到「綠色經濟」模式的關鍵,節約資源並且減低碳的消耗。

2011年6月5日環境部長雷米許揮舞旗幟,為世界環境日步行募款揭開序幕。圖片來自:印度環境和森林部。新德里的綠色市集,或稱綠帽子(Green Haat)吸引了超過50個參展商,除了展示森林居民的理念,還有小型的森林產品生產團體,婦女自助團體以及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夥伴。雷米許宣布,綠色市集將成為定期的活動。

生物多樣性電影節是由新德里的多媒體研究中心所籌畫。6月1日至4日的電影節期間將放映超過20部生物多樣性主題的電影,都是由國內外知名的電影製作人所製作。

德里動物園於5日舉辦了一場繪畫比賽,藉以提升孩子們對議題的關注。

雷米許在印度之門新德里揮舞著旗幟展開一場綠色步行籌款活動,有大約1000名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參加者共襄盛舉。

印度北部城市德拉敦(Dehradun)的野生動植物研究所,成立了一個關於野生動植物保育議題的工作坊。

在杜拜,當地市政府與阿拉伯環境中心(ECAT)以及松下中東分公司合作,在6月5日的2011世界環境日,種下了大約150株牧豆樹(ghaf tree)。

韓國首爾則在6月1日舉辦了一場世界環境日舊衣回收服裝秀。

至於世界的其他地方,國際鳥盟在其網站上新增了一個名為「希望的森林(Forests of Hope)」網頁,表明該組織的新措施。該計畫旨在防止森林砍伐或重建天然林,於2015年以前,將涵蓋超過20處,總面積達5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Top

 

水污染致杭州部分中小學停課

摘錄自2011年6月8日文匯報杭州報導

6月4日建德發生苯酚泄漏污染新安江事故後,杭州又一取水源受到污染,餘杭、富陽部分地區用水受到影響。

自6月5日起,餘杭水務公司就陸續接到不少市民投訴,反映自來水有類似樟腦丸的異味。水務公司初步查明,有機污染物來自南苕溪上游的臨安青山湖工業園區。經過杭州市專業檢測部門監測,苕溪原水中出現了約10種苯烯類有機物質。

教育局發出通告,從今天開始,餘杭區瓶窯鎮、良渚鎮的所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都將停課3天。高三和初三的學生正常考試和學習,所有飲用水和生活用水由當地消防部門提供。

 Top

 

論壇∣三仙台新財團部落地圖

作者:munch

pesilian012  

要怎麼寫這個諷刺又辛酸的歷史場景。

1895年前,阿眉族部落遇上東遷的平埔族人,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形容,東遷寶桑(台東)的平埔族,一路從海線侵襲驅趕阿眉族。

1895年後,阿美族部落遇上跨海而來的日本人,兇悍的日警說著異國語言,就將大部分東部土地收歸國有,阿美族人毫不知情。

1949年後,阿美族部落遇上戰敗遷台的國民政府,國家持續接收國有土地,一度公告土地放領,但是阿美族人不知如何請領。

到現今,阿美族部落不斷遇見財團,為了環評程序召開部落說明會,告知部落附近將會蓋上樂園,然後說完離去,根本不管滿心憤怒的族人。

一百年,東部的邦查阿美,不斷遇上強勢的外來者,家園被毀,土地被佔,到最後幾乎被開發殆盡,部落始終在歷史中噤聲。

國家佔地的歷史,從未平復,在部落耕地消失、人口流失的背景下,現今財團又大舉入侵開發,形成一處又一處財團新部落。

新的東部部落地圖,不是族群遷徙,也不是居民移住,而是在山邊、海濱,由財團重金打造,圈地營生的樂園新部落,提供成千上萬遊客,在東部享受生活。

這些新生成的財團部落,樂園面積不比部落面積小,生活機能比部落強,甚至政府重視的程度,更是天壤之別,更重要是它們不只割地營生,還要近乎一無所有的部落,奉獻僅剩的文化樣版,來唱歌、來跳舞,或是說說百年悲傷的故事,增添樂園裡的文化風情。

這些財團新部落,散布在東部景觀地區的周遭,挑著最好的地景與視角,開啟圈地營生的VILLA部落風。

這些找地開發的財團新部落,有著兩種形成的方式。

一種是幾十年來的慢慢蠶食,從每坪百元的地價賣起,或是拿米酒換土地權力的騙起,一塊塊土地落入地方頭人與外來買家組成的土地掮客手中,再轉賣尋地開發的財團,等到面積足夠,提出開發申請,一塊塊以民間自購土地的開發案,挑選最好時機,從土地浮現。

另一種是官商合謀的大口鯨吞,官方掌握著有爭議的部落傳統領域,從整理風景區開始,修步道、建涼亭,告訴部落讓政府建設,吸引遊客可以發展觀光,然後設立觀光管理處,規劃特定區,推動BOT,引入財團取得最佳核心位置,大肆開發,形成佔據最大資源的美景新部落,然後部落發現自己已在高牆之外。

這些手段都不必等待東發條例,因為這些財團早已算計東部稀少及最好的觀光區域,以私購或BOT方式,就足以蠶食鯨吞的開發這些土地。

三仙台,日本時代興起的風景區,在這之前,它是阿美族人的漁場,放牧地,部落散居附近土地上,一代度過一代。

土地被佔的歷史,還在政治上、法律上不斷斡旋,追求最後的正義,但是在經濟上,希望這些建立在蔚藍海岸線上的部落,能夠依賴著自然的景觀與生態資源,重建部落生活中,尋找部落的未來。

但是,新的財團部落形成,緊臨著三仙台風景區旁的基翬灣澳,就有南島文化渡假村、寶盛水族生態遊樂區,2個超過10公頃的園區開發案。更有本事的是六福皇宮飯店以BOT方式,直接取得三仙台風景特定區內最佳的山頭位置,興建3公頃的旅館區。

三仙台陸連島的附近海域,其實就是東岸知名漁場,比西里岸部落耆老說,三仙台像勾子,撈住南來北往的魚,一個颱風過後,到島上撿魚都揀不完。

在三仙台外的箱網漁業,證實這種說法,從基翬小漁港出海的箱網捕撈船,船員說附近海底都是珊瑚,許多跟著洋流移動的魚,應該是為了捕食或休息,進入三仙台海域,於是魚群聚集成為重要漁場。

問題是這樣重要的生態區域,早期已經劃了一個風景區,現今外面又圍上三個大型渡假遊樂區,各自獨立環評,沒人評估一個海岸區域,能否經得起三個大遊樂區的環境衝擊。

另外,在三仙台北方的小港,古名「成廣澳」,原是阿美族「麻荖漏社」的土地,這個區域就是成功鎮最早的起源地。

古代,阿美族人以小港為天然港口,作為船舟避風港,1820年代左右,漢人東遷,成廣澳成為東部重要商港,東部最早的國際商港。到日治時代,日本強收附近土地,迫行勞役、沒入武器,發生阿美族群起反抗的「麻荖漏社事件」。

現今,留存當地的美山、小港部落,許多居民在失去耕地,謀生不易之下,陸續遷往西部發展,現今新竹市那魯灣社區,很多就是來自美山、小港部落。

部落老人家守著土地,希望有一天年輕人能再回來,但是美山山坡上即將出現的大型旅館休閒區,讓部落希望完全破滅。

許多熱愛花東的人士,幾年來不斷牽線引進外地財團,在部落附近買地建造樂園,並且視為引進人潮,可以導入部落,發展部落的觀光,該善部落的生活。

但是,些新形成的財團部落群,它們圍住三仙台,圍住杉原灣,佔據最好的地景與資源,興建別墅泳池棕櫚屋的仿製南洋風渡假村,來到樂園裡的城市富人、中國權貴,會不會到部落旅遊還不知道?但是,這些財團部落,在最美的部落傳統地上圈地開發,就已經讓可以轉型觀光的部落,失去發展的場域。

部落觀光的意義,應該是以部落為中心,探訪部落周遭的區域,瞭解歷史、瞭解生態,瞭解人類與土地曾經和諧共生的道理。怎麼會是搶光部落附近珍貴土地,圍住起高牆興建樂園,然後讓孤單的部落自行裝扮,經營只有村落區域的部落觀光。

同樣作為園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比西里岸部落後方,營造一個環境信託的園區,目標就是讓部落有延伸發展的空間,讓遊客有體驗自然的園區,甚至為環境留下珍貴的生態,而不是財團式的築起高牆、大肆開發,創造一個圈地營生的財團新部落,但是這樣的理念走得辛苦,政府忽視,甚至法令限制,但是他們才是陪伴部落的朋友。

三仙台有危機,一經不是一天、二天,比西里岸社區發展協會的陳春妹理事長,幾年來一直在聽「開發說明會」,那些賣下地,有政府護航的財團,一家又一家來,姿態從沒低過,就像百年前的場景,日本人來說「土地、國家的!」,到現近換個嘴臉說,「樂園,就要蓋了!」

族人想說話,生態有憂慮,但是就像卡在喉頭的百年帝國資本主義,部落發聲,無人聞問,生態就乾脆在破壞裡,以死相應。

新財團部落在東部一一出現,他們不必征討,他們不必沾血,端著法令和鈔票,一路從花蓮吃到台東,一座座超大樂園新部落,佔據山頭,圍住海邊,面積、人口比部落還多,這些新部落是政府口中的東部願景。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愛東部嗎?他們會永遠與土地相守,世世代代永不離棄?

點入連結,搶救海岸吧!讓愛海的部落、遊客,百年後還有自然的區域,生態不死,總是會有愛海的部落,重新活著!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陳姿穎‧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