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1.9.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結合環境與產業復甦 八煙米睽違25年經典再現


圖片來源:林務局

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早年以水梯田聞名,卻因產業結構的改變與都市化的開發壓力而式微。有鑑於農業濕地生態之重要性,3年來經過林務局與生 態工法基金會積極復育水梯田,讓消失25年的八煙米,以「救世米」的包裝重現台灣。3日八煙聚落人煙雜沓,聚落以祭典、「辦桌」形式慶祝豐收。

一進八煙聚落便可看到由當地特有的安山石砌成的屋舍點綴其中,潺潺的水聲不曾稍歇,隨著水梯田復育,八煙聚落獨特的資產更添人文色彩。入口處插滿汽 球,上面分別寫著「蝦」、「米」、「蛙」、「龜」,代表水梯田的復育讓這些消失的生物回來了。主辦單位在「出張所」(招待所)前搭起舞台,以戲劇方式將水 梯田復育後生態的改變表現出來。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水水八煙

晨暉映稻浪 貢寮水梯田收割啦!

umo小時候,山上的梯田

富里豐南梯田 爭列文化景觀

法律人談環保∣為什麼提供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權利

作者:田蒙潔(美國密蘇里州律師)

美國1946年的行政程序法,是全世界第一個保障「公民參與政府決策過程權」的法律。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將之擴大適用在國家級的「環境保護政策」上,目的都是要監督和制衡「行政權」一權獨大的「現代政府」,以確保政府的決策能成功的解決問題,造褔社會與人民。

美國人從「古巴危機」學到的教訓是,成功的政府決策不在於主其事者的意見、智商、經驗或聲譽,而在於決策本身多具說服力。至於決策多具說服力,靠的是理性的邏輯論證,有賴相關、必要且充分的證據,透徹的分析和正確的推理,作出有理由的決策(reasoned decision-making),有根據和思慮縝密的決策(informed decision-making)。

美國行政程序法和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提供公民參與「行政法規之制定」和「核發開發許可之環評程序」的「政府決策過程權」,就是希望每一位公民都能利用「書面意見」的機會,提供相關、必要且充分的證據,供負責決策的政府機關考慮,在決策前,指出政府錯誤的分析或推理以便即時改正,希望政府能作出有理由、有根據和思慮縝密的決策,因為惟有如此的政策才能成功的解決問題,造褔社會與人民!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迷 走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志昌

2001年,一群在宜蘭念建築的年輕人,拋下理論和書本,走訪宜蘭各地的建築物,不僅僅只是看,也交流彼此對建築的想法。他們用行動找尋屬於自己的答案。逐漸地他們發現,建築不該只是少數專業者才能接觸的領域,更應該貼近生活,讓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人,都能來親近建築。

於是,2007年這個活動有了名字,叫做迷走建築,開始在網路上招募參與者。這個獨特的城市體驗,每年7、8月總會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每年都有人來報到。

帶著大家建築物看久了,他們發現,認識『建築』不該只是看看硬體設施,更要瞭解在這塊土地上,發生了哪些事?因為建築,其實和周遭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播報員:莫聞

中國雲南曲靖鉻渣非法傾倒事件,中國環保部也採取嚴厲手段,暫停受理該市所有的工業計劃環評。另一起同樣嚴重的渤海漏油事故,當局究責態度轉趨嚴厲,定位為康菲公司的「責任事故」,而非「偶發事件」,蓬萊193油田作業全部停止,直到「從工程的角度上」解決風險以後才能恢復生產。針對小花蔓澤蘭入侵森林的危害,南投林管處出「收購」奇招,價格是每公斤5元,由南投紙商利用葉子和藤蔓,製成紙漿原料生產環保紙。官方的環境治理作為能否發生效用,尚須持續關心與檢視。接下來關心民眾自發行動,同樣是關心海洋,潛水志工進行珊瑚礁體檢後發現,澎湖南方東西嶼坪海域的珊瑚覆蓋率尚可,但指標生物的調查卻顯現此地過漁情況嚴重。另針對台電在旗山磱碡坑架設7座345K高壓電塔的計畫,新光里民眾近百位民眾反彈,4日要求台電迴避、減量,以降低民眾可能曝露於輻射的衝擊。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高雄港站國際競圖PK高雄港站都更案

作者:莊傑任(實踐大學建築所研究生)

最近高雄市政府對老高雄港的歷史地景高雄港站和其鐵道腹地,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邊是市政府主導的國際競圖的熱鬧頒獎,另一邊則是都發局主導的都更招商。形成了一種競圖PK都更的怪現象。

設計上,首要的是先確認既有特色和價值,才能在既有價值下做規畫。政府在未確認價值下先將此百年地景的修車廠和員工宿舍區、南號誌樓拆除,再將鐵道的紋理用庸俗的草皮抹去,三大條馬路再把場景切成四塊,古蹟被搞得一文不值。而國內外的設計人依然在此不尊重文化的大架構引導下繼續大筆揮毫,自然也就不另人意外了。

因此我們主張,在尊重既有價值的基礎下去規畫設計。並將所有的新活動和新設硬體設計應設立在此地景和都市的交界(而非平均散佈),強化都市人潮接近此地景的動機和機會,同時以不損壞地景的完整性為原則。並將原有歷史場景原地重建。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