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紋
※編按:談到環境保護,在地居民(社區)往往是最重要的力量,而保護環境最常受到質疑的部份是:如何兼顧在地經濟?英國國民信託組織自19世紀發展至今,已成為英國第二大地主,七成以上的海岸線皆受其維護、管理。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致力於台灣推動環境信託,也曾多次拜訪英國國民信託組織,今年,因為想更進一步瞭解該組織如何凝聚在地意識,參訪團來到「海神計畫」守護的海岸地區,究竟英國國民信託如何克服種種困難?且看今日專欄。
起點
阿爾福里斯頓牧師樓(Alfriston Clergy
House)靜靜矗立在薩克森郡(Sussex)的一隅,13世紀以來,她見證了黑死病、文藝復興、啟蒙時代和工業革命的時代更迭;她曾經意興風發,象徵財富和社會地位,她也曾經衰敗頹圮,乏人問津。1867年,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以10鎊(相當於台幣500元)的代價買下她,並以傳統工法進行修繕。從此,她成為第一件信託資產,許多人來到這裡,仰望保留在橫樑和茅草屋頂上的歷史記憶,雙腳摩挲儲存在石灰地板裡的歲月刻痕,她不再只是誰誰誰的屋子,而是全民共有、共享的文化資產,同時也是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守護這片土地的起點。
上路
自1867年開始,英國國民信託不斷延伸守護觸角,除了歷史建物、自然環境,也重視當代文化的保存,如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住處,便是其信託資產之一。而在其所有的信託計畫中,又以1965年啟動的「海神計畫」(The Neptune
Coastline Campaign)成績最為傲人,堪稱20世紀全球最成功的保育行動。
因氣候變遷侵蝕、人為破壞等因素,海岸環境遭受嚴重威脅,海神計畫即以保護逐年消退的海岸線為目標,截至目前,守護的海岸線總長已達710英哩(約1143公里),相當於英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總海岸線的10分之1,包含了各種海岸地形,如鹽地沼澤、沙丘、泥灘地、斷崖等。
英國國民信託勸募專案經理凱薩琳(凱薩琳)表示,每種不同的地形對他們來說都是挑戰,像是如何針對該地自然及人文特質,擬定因應對策,提昇、凝聚當地社區民眾的環境意識,以及該怎麼在保育與經濟間取得平衡等,都是執行計畫時必須列入考量的項目。
而在推行這般龐大而複雜的保育行動時,英國國民信託究竟運用了何種經營策略?如何深入社區,讓守護海岸環境成為與在地休戚與共的議題呢?
在柏令海崖(Birling Gap)邊,眺望過去和未來
這天,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走訪位於薩克森郡東南方的柏令海崖(Birling
Gap),海天相映下,深深淺淺的藍佐以岸邊潮間帶的綠苔,環抱著這片壯闊的雪白石灰斷崖,令人心蕩神馳。許多家庭攜老扶幼,在礫灘上曬太陽或追波踏浪,儼然是一熱門遊憩景點。曾有不少建商看好這樣的美景,原欲開發蓋渡假村,但早在1931年,海神計畫啟動前,英國國民信託即認為此地具保留價值,買下了海崖。
根據研究團隊的資料顯示,柏令海崖的地質組成可粗分為三層:第一層是草植被,第二層是冰河遺跡的泥層,第三層則是石灰岩。當地的海岸巡守員(Coastal
warden)阿瑞安.哈里森(Adrian
Harrison)指出,由於鬆軟、易崩塌的特色,形成了壯美的斷崖景觀,而在崩解的礫石中,還發現了冰河時期的化石遺跡,讓這片美景增添了獨特性。但也正因這樣的特色,海岸線後退的十分快速,從幾十年來的監測資料可以清楚地看出,海岸的確大幅往內退縮了。凱薩琳說:「在這裡,我們可以拼湊歷史,也似乎能窺見未來。要繼續對抗自然?還是順應?是我們目前遭遇的難題。(To
fight with nature or not, that’s a question.)」
資源調查:發現不平凡
就在我們震懾於展示的冰河化石和海岸線消退照片時,凱薩琳表示,多面向的資源調查,是英國國民信託在執行海神計畫/任何環境信託資產時,必做的首要功課。其重要性在於:瞭解該地有何獨特性,不管是自然、人文或歷史層面,都得兼顧、掌握,而這也將成為與當地社區合作時的溝通基礎之一。
在資源調查方面,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則透過與政府挹注的民間組織Natural
England合作,得到學術研究上的支援。對此,阿瑞安指出,以柏令海崖為例,六年來,研究團隊每半年在三個定點拍照紀錄,為海岸變化情況,提供了可靠證據。他說:「這些照片客觀呈現了現實,也證明我們並非危言聳聽或杞人憂天,大家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接下來就是要跟民眾、社區討論該怎麼辦的時候了。」
在地經營:開放溝通、多方諮詢
除了充分的資源調查,為確實落實海岸保育,與當地政府,及居民、社區的溝通、合作更是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管理的願景與方式,則是透過徵詢英國國民信託的工作人員、當地居民、遊客的意見,彙整各界看法而成。
凱薩琳表示,針對在地經營,他們也經過不斷摸索和挫折,一開始偏向採用由組織決定一切,其他人只要配合行動的方式。但遭受很多在地社區反彈後,他們開始反省,因為環境若改變,首當其衝的是居民,故需由當地社群與相關組織參與決策才是較好的做法。所以近8年來,他們在事前皆會做充分溝通,聆聽、開放意見表達,同時也告訴居民,以長期展望來看,若做了什麼選擇,會對當地產生什麼影響,將決定怎麼做的權利,交給在地民眾。
然凱薩琳也不諱言,對大部分民眾來說,「收益」還是最重要的,保育環境若能為在地帶來實質好處,則將更能驅使人們重視環保。目前柏令海崖無疑已成為闔家渡假休閒好去處,年訪客人數約有30萬人,平均一天有800多人來到這裡,活絡了當地經濟。國民信託組織藉由設立CAFÉ、飯店和Bar,提供了就業機會,並凝聚社區共識。海岸巡守員,同時也是在地居民的阿瑞安指出,CAFÉ剪綵開幕當天,海邊住戶約3-4戶,加上來自鎮上的居民,整個社區來了幾百人共襄盛舉,他說:「真的非常驚喜,這表示大家支持我們的理念和行動,並對此地產生了認同感。」
環境教育:樂在其中,沒有藩籬
迎著海風,放眼皆是沈浸於這片自然美景中的人們,小朋友興奮地在海岸跑來跑去,一會兒舀水,一會兒忙著撿石頭。我們聽著凱薩琳跟Audrian解說,卻總是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仔細觀察後發現:這裡沒有垃圾桶!也沒有寫滿限制和罰鍰的告示牌!但四周整齊潔淨,未見隨意丟棄的紙屑或寶特瓶。這樣和台灣大相逕庭的「保護」方式,讓我們十分驚奇。
對此,阿瑞安表示,不管是在地居民或者遊客,想讓他們開始瞭解、關心環境,都需透過持續不斷地教育。而與其給予限制,不如讓人們感到「有趣」(enjoyment),藉此開始建立連結,告訴他們:「一起來吧,享受這片海灘!」然後在過程中解釋守護環境的理由。舉例來說,他們常舉辦體驗活動,讓民眾用漁網在潮間帶撈,看能撈到什麼生物,再告訴人們其食物鏈、生態地位等資訊。
除此之外,阿瑞安也提到,推行計畫時,盡量融入當地也是一個重點,以在地人角色出發,去跟居民/民眾聊聊環境發生的事,較能獲得認同。他說:「讓人們知道自然變遷,影響的並非個人,而是大家的生活,大部分人都能瞭解,並願意支持守護行動。」
這樣開放、相信人性本善的教育方式,目前成效還算不錯,若民眾發現海岸有何變化,都會優先回報給國民信託組織;在海灘上撿到(疑似)化石的東西,也會優先拿給組織,而非佔為己有。(明日待續)
※編按:雖在海神計畫保護下,面對大自然索討,柏令海崖節節退縮,而保育團體該如何與在地組織合作解決這個難題呢?請收看明日專欄。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