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2.22







近期活動

12/24 拒絕浮濫土地徵收,苗栗公民大遊行!
「孩子的未來,碗中的現在:校園午餐面面觀」座談會(12/23)
台日韓老樹保護國際研討會
都更蝦米戶們的平安夜派對:布條DIY、王家的士林講古、探未來
聖誕夜的琴話綿綿─卡內基小才女鄭宇婷「愛地球鋼琴演奏會」
2011我愛台中環境跨年晚會「搶救石虎的家」
2012數位綠地球國小冬令營(1/15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sony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抵制工業區惡臭 東海學生發起黑色聖誕大遊行

 

緊鄰工業區,惡臭惱人,東海大學師生已忍無可忍!東海大學學生日前發起「東海反工業區臭氣聯盟」,自發起連署至今已經獲得近3000位同學支持,上 百位的教授與各界團體紛紛加入聲援的行列,除了表示支持同學們的行動以外,也將在明(23日)與學生一同走上街頭,響應「黑色聖誕大遊行」,這是近十年來 首次有同一所大學師生為了捍衛環境,一同走上街頭。

「黑色聖誕」遊行群眾將於23日中午於東海大學校門口集合,繞行校園於15:30遊行至台中工業區世佑壁紙工廠,途經台中市工業區服務中心,將投遞陳情書與民怨箱,要求業者與環保局「踹共」。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黑色聖誕大遊行 東海師生齊怒吼」遊行資訊

異味排放超嚴 台中工業區廠商罵「惡法」?

廠商怨空污取締標準比中央嚴 胡志強:不能強迫

我們不只為東海相思林!

生物簡介∣海岸邊的千年守候:藻礁

作者:張睿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談到「珊瑚礁」,很多人都知道,那是由會堆積碳酸鈣骨骼的珊瑚,死亡後所遺留下來的石灰岩結構,經年累月後,逐漸由礁石形成島嶼或陸地的一部分。

相較於「珊瑚礁」,「藻礁」一詞對大多數人來說可就陌生許多,仔細想想,藻礁不就是由藻類所形成的礁體嗎?這樣的解釋雖然直接,但並不完全正確。例如北海岸老梅的潮間帶,在春天水暖之際,延伸入海的石槽上佈滿綠油油的綠藻(石蓴與滸苔),形成全台獨一無二的壯麗海岸景觀,常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往取景,而此處也被北海岸暨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列為北海岸的重要特色景觀據點,長久下來,「老梅藻礁」的盛名不脛而走。事實上,春天過後,在日曬與酷熱的天氣影響下,生命週期短暫的石蓴與滸苔並不易生存,且開始褪色並自石槽上脫落,隨即露出原先深褐色基底的火山礁岩,顯示此礁岩並非由藻類組織所構成,故稱其為「藻礁」並不恰當。

精采內文

論壇∣殘暴的修樹行為正在新竹市進行中 請救救樹木!

作者:奧利維亞•博伊德(中外對話助理編輯)、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執行編輯)

北京今天天氣不錯。我的意思是說,今天北京的天色介於淺藍色與金屬灰之間,即便出門不戴口罩,也不必擔心會有性命之虞。不過在環境顧問安雪峰看來這樣的天氣也只有在北京才能讓人感覺「歡欣鼓舞」。他撰寫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了中國官方空氣品質評定的弱點,日前在中外對話網站上刊登之後引發了強烈的迴響。如今,北京人早上拉開窗簾能看到對面高樓的頂都會感覺心情大好。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葉人豪

中國的環境抗爭人民獲得最終勝利!已經抗爭92天的烏坎村土地爭議事件終於落幕,官方同意放人並追究責任,村民決定取消遊行;另外,近日幾乎和烏坎事件同樣受到關注的海門抗議火力發電廠建造的抗爭活動,在經歷了流血衝突之後,今天也獲得官方的讓步,暫停發電廠的興建。顯示中國的公民意識正逐漸覺醒,實在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

反觀台灣,因為明年中將會把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環保署昨天邀請學者討論「容許增量限值」標準,其中三級防護區還應容許增量問題遭受質疑。而在新店十四張搬遷後續,利記公厝在遷移中造成毀損,引發文史工作者的怒罵,請政府正視歷史建物保存的責任。

而在國際上,位於墨西哥,號稱全球最大的露天垃圾掩埋場之一的波尼安特垃圾場(Bordo Poniente)即日起正式結束運作,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資源回收中心,希望因此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殘暴的修樹行為正在新竹市進行中 請救救樹木!

作者:陳先生(新竹市仙水里里民)

如果說新竹市仙水里安康社區,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應該就是我們社區的大樹,濃濃的綠蔭和圍繞著大樹的綠地,這在綠地正快速消失與縮減的新竹市是多麼可貴的資產。

12月19日傍晚下班時,發現安康社區周邊的整排大樹,被修得光禿禿的,幾乎每一株大樹的每一條胳臂,都被砍斷。

不是斷了頭,就是斷了胳臂,地面上堆滿了被砍下的枝葉。看了令人既生氣又難過!

精采內文

 

抵制工業區惡臭 東海學生發起黑色聖誕大遊行

本報2011年12月22日台北訊,莫聞整理報導

緊鄰工業區,惡臭惱人,東海大學師生已忍無可忍!東海大學學生日前發起「東海反工業區臭氣聯盟」,自發起連署至今已經獲得近3000位同學支持,上百位的教授與各界團體紛紛加入聲援的行列,除了表示支持同學們的行動以外,也將在明(23日)與學生一同走上街頭,響應「黑色聖誕大遊行」,這是近十年來首次有同一所大學師生為了捍衛環境,一同走上街頭。

「黑色聖誕」遊行群眾將於23日中午於東海大學校門口集合,繞行校園於15:30遊行至台中工業區世佑壁紙工廠,途經台中市工業區服務中心,將投遞陳情書與民怨箱,要求業者與環保局「踹共」。

台中工業區近來屢遭檢舉排放異味,與東海大學成為惡鄰居;先前台中市環保局特別為此訂出新的異味排放標準草案,卻引發業者反彈,痛批新標準比中央嚴格3倍。而廠商強硬態度再引發師生反彈,學生與網路上紛紛留言,表示臭味十分噁心,臭到睡不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東海「反臭盟」表示,工業區廢氣的嚴重性已到非行動不可的程度;有別於以往對公共議題的冷漠,東海學生自發性在校園各角落發動連署,不論是校內的同學或者是老師,參與人達全校的六分之一之多。

「反臭盟」指出,先前用盡體制內方法並未有效解決問題,必須起而抗爭。東海大學總務長黃欽印也公開的在說明會上表示:「校方支持學生這次的行動,23號我會和你們一起走」語畢,滿場歡聲雷動。校方也承諾積極研擬給予參與遊行的同學公假,學務長羅文聰與公關主任邱瑞忠也在稍後表示肯定與加入聲援的意願。

東海大學為基督教大學,師生選在聖誕節前夕發動黑色聖誕節大遊行,意味著工業區破壞東海美麗的校園,長期毒害東海。由於選舉在即,反臭盟也將邀請西屯區的立委候選人張廖萬堅與蔡錦隆對臭氣問題做出回應。東海大學受到鄰近工業區的汙染多年,多數的師生認為行動是做為一個公民的責任,也請工業區勇於認錯,還給東海大學一口乾淨的空氣。

反臭盟主張,工業區排放惡臭的不肖廠商立即離開,停止危害東海師生。經濟部工業局應負起管理責任,確實監督廠商。市府也應對過去錯誤的發展政策進行通盤檢討,重新擬定新的都市規劃政策。

台中環保局則強調,將會修法制定比中央嚴格的空污標準,要求廠商增添處理設
備。

※ 遊行詳細資訊 http://e-info.org.tw/node/72635

Top

 

生物簡介∣海岸邊的千年守候:藻礁

作者:張睿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談到「珊瑚礁」,很多人都知道,那是由會堆積碳酸鈣骨骼的珊瑚,死亡後所遺留下來的石灰岩結構,經年累月後,逐漸由礁石形成島嶼或陸地的一部分。

別誤會了,「老梅藻礁」不是真的藻礁。(張睿昇攝)藻礁不是珊瑚礁

相較於「珊瑚礁」,「藻礁」一詞對大多數人來說可就陌生許多,仔細想想,藻礁不就是由藻類所形成的礁體嗎?這樣的解釋雖然直接,但並不完全正確。例如北海岸老梅的潮間帶,在春天水暖之際,延伸入海的石槽上佈滿綠油油的綠藻(石蓴與滸苔),形成全台獨一無二的壯麗海岸景觀,常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前往取景,而此處也被北海岸暨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列為北海岸的重要特色景觀據點,長久下來,「老梅藻礁」的盛名不脛而走。事實上,春天過後,在日曬與酷熱的天氣影響下,生命週期短暫的石蓴與滸苔並不易生存,且開始褪色並自石槽上脫落,隨即露出原先深褐色基底的火山礁岩,顯示此礁岩並非由藻類組織所構成,故稱其為「藻礁」並不恰當。

具有鈣質的綠藻—仙掌藻(張睿昇攝)藻礁與珊瑚礁都屬於生物礁,也就是由生物所建構的礁體。珊瑚礁是以珊瑚為主體建構而成,藻礁自然便是由藻類所建構的礁體,兩者之間,偶而互有參雜。而這些建構藻礁的藻類也如同珊瑚一般,具有堆積海水中鈣離子,並轉化成為組織內部碳酸鈣骨骼的能力,因此這些組織內含有鈣質成份的藻類便稱為「鈣化藻」。

大多數建構藻礁的鈣化藻是屬於海藻中的一群紅藻:珊瑚藻,少數則是由綠藻中的仙掌藻或其他藻類所構成。全世界具有鈣質的藻類種類約有700種,其中又以紅藻的種類最多,近600種左右,分布的範圍從寒帶至熱帶,而具有鈣化特性的綠藻與褐藻,分布範圍較侷限於亞熱帶至熱帶海域。

千年藻礁:海岸變遷活歷史珊瑚藻礁切片顯示,藻礁有明顯的分層現象,亦即每一層代表一新的世代。(張睿昇攝)

由於珊瑚藻所形成的藻礁,面積較大,且外型與珊瑚礁相似,故台灣周圍的藻礁海岸,十年前都還是被歸類為珊瑚礁,直至1998年經台大海洋所戴昌鳳教授於桃園觀音海岸調查研究後,才被正式確認是由珊瑚藻所建構的藻礁。

目前台灣的藻礁海岸主要分布於桃園大園至觀音及北海岸三芝至石門一帶,根據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王士偉博士的定年分析,觀音藻礁建構的時間約在7500-7600年前左右,北海岸的藻礁形成時間較短,約4400-5200年。但都顯示早在先民渡海來台之前,由珊瑚藻所形成的藻礁,便已開始見證台灣西部海岸變遷的歷史。

北海岸麟山鼻的藻礁(廖運志攝)桃園觀音的藻礁(張睿昇攝)

珊瑚藻:建構藻礁的基礎

構成藻礁的粉紅色現生珊瑚藻(張睿昇攝)位於桃園觀音與北海岸的藻礁,都是由珊瑚藻所堆積建構而成,存活時的藻體顏色大都為粉紅色,除了藻體組織結構含有鈣質成分,外表堅硬如同珊瑚礁一般,故而得名。珊瑚藻的種類超過百種,一般根據珊瑚藻的外觀是否有分節的現象,會將珊瑚藻分為有節珊瑚藻與無節珊瑚藻。有節珊瑚藻在節與節之間,有較柔軟不具鈣質的組織,因而有明顯的分節現象;反之,無節珊瑚藻則無分節現象,因此也被稱為殼狀珊瑚藻,是絕大多數建構藻礁的珊瑚藻形式。

無節珊瑚藻不具分節,呈表覆型薄片狀或厚殼狀,有的種類表面突起具有瘤狀結構,往往覆蓋在可附著的基質上,如岩石、珊瑚骨骼及海藻葉片等,尤其在珊瑚礁海域,無節珊瑚藻體往往扮演膠結珊瑚骨骼,並使其堆積成珊瑚礁的重要關鍵。無節珊瑚藻最基本的組織單位為藻絲體,係由細胞連接而成。藻體由藻絲體聚結,再形成包覆於礁石表面的粉紅色葉狀體。透過切片顯微觀察,即可發現藻礁是一層一層鈣化組織堆積而成的,生長的速度並不快。

珍稀藻礁,生物天堂

喜歡躲藏於藻礁孔隙的史氏酋婦蟹。(張睿昇攝)台灣本島約1350公里的海岸線中,藻礁海岸僅佔有數十公里,然而藻礁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能保護海岸免於被侵蝕,而多孔隙的環境更是許多海洋生物及其幼苗孵育與躲藏的生存空間,顯見其是珍貴而稀有、且需要保護的天然紀念物與生態系統;過去因不熟悉藻礁海岸結構,而對其開發或破壞雖已造成無法挽回的命運,但未來,面對僅存的藻礁海岸,我們是不是應該抱持著在山林裡仰望、保護神木的方式與態度,善待這已走過千年歲月的藻礁海岸?

※ 編按:從野柳到桃園觀音,歷經數千年所形成的藻礁,綿延達10公里,學者呼籲政府儘快設立地質公園。然而,即使2008年已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冊追蹤,但3年來,桃園縣政府未有任何保育進展,藻礁獨特的地景以及維護的生態系,恐難維持,亟需社會大眾一同關注,督促政府,別讓珍貴美景因不當開發就此消失,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延伸閱讀:潮間帶之美】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透視中國環境∣北京「藍天」不藍,問題出在哪?

作者:奧利維亞•博伊德(中外對話助理編輯)、孟斯(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執行編輯)

北京今天天氣不錯。我的意思是說,今天北京的天色介於淺藍色與金屬灰之間,即便出門不戴口罩,也不必擔心會有性命之虞。不過在環境顧問安雪峰看來這樣的天氣也只有在北京才能讓人感覺「歡欣鼓舞」。他撰寫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了中國官方空氣品質評定的弱點,日前在中外對話網站上刊登之後引發了強烈的迴響。如今,北京人早上拉開窗簾能看到對面高樓的頂都會感覺心情大好。

 本文圖片作者:大楊

我約他到北京一家高檔國際酒店喝熱巧克力。碰巧酒店的背後就是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的總部,真是應景得很。安雪峰說,我們見面當天的空氣品質其實只能算是「一般」。不過對於北京人來說,這已經是難得的透口氣的機會了:之前的兩天裏,北京城大霧彌漫,毒煙肆虐,交通阻塞 ,口罩熱銷。

連日陰霾更引發了北京市民的強烈反響。在官方空氣品質評定(未計算臭氧和細顆粒物)描繪的世界裏,北京一年中大多數日子都是「藍天」;但真實生活中,北京市民對日益惡化的健康危險和粉飾太平的統計資料正逐漸失去耐心。新浪微博等網路互動平臺上到處都是憤怒的呼聲。「強烈要求北京環保局在2012年內實現每天公佈至少部分地區PM2.5監測值!否則就給北京全體市民包括流動人口發放防毒面具!」一位名叫郭霞的NGO工作者在微博上如是說。

與此同時,不僅《中國日報》報導了北京地區肺癌發病率升高的情況,就連持民族主義立場的《環球時報》都在社論中指出,圍繞空氣污染程度的爭論已經成為了「事關政府公信力」的大事,「怠慢不得」。

而安雪峰展開研究的初衷就是要看一看誰的說法更可信。他分析了美國使館屋頂空氣品質監測儀得出的資料,並將其與北京環保局的報告進行對比。結果表明,中國官方增加環境透明度的努力似乎並未取得切實進展:雖然官方稱過去兩年中空氣品質二級良和一級優的天數超過80%,但美國使館的監測則顯示,北京空氣品質「有害級」天數遠遠多於良好(詳情參見此處)。

法學出身的美國人安雪峰如今已經在北京安了家。他說:「官方一直在說北京的空氣品質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實際情況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是最令人震驚的。自從1998年開始報告空氣品質以來,北京的藍天數每年都在增加:比如2009年是285天,2010年就是286天。今年到十一月底,藍天數比去年同期少四天。所以他們會把這四天補回來——我估計他們肯定會這麼幹。但所有人都很清楚,空氣污染問題沒有得到絲毫緩解。」(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的空氣品質日報中使用的不是「藍天數」,而是「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

自從他的文章發表之後,安雪峰就不斷接到來自中國各大報紙的電話。外國媒體同樣聞風而來:安雪峰先後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和彭博社的採訪,《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衛報》和《時代週刊》等媒體也都提到了他的文章。這已經不是安雪峰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向北京環保局發起挑戰了。早在2008年奧運會前,安雪峰就曾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過一篇抨擊北京環保局篡改污染資料的文章,並在《科學》和《自然》兩本科學雜誌上刊登。

也有研究者不同意安雪峰的觀點。中外對話網站上近日發表的徐安琪的文章就認為,中國官方提出的到2016年之前提高空氣品質衡量標準的計畫表明中國「正在轉向一種對環境狀況更加開放的政治文化」。反對者的隊伍中當然還少不了北京市環保局的官員們。該局的副局長杜少中就曾試圖用這樣的妙語平復北京市民對城市空氣污染的關切:「浴室裡洗澡可能看不見對面的人,但是那裡並沒有污染。」

本周,一直忙於在微博陣線上安撫民意的杜局長公開否認了安雪峰文中最驚人一項指控:北京環保局從2006年起就停止使用兩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監測站的資料。

應中外對話的要求,安雪峰拿出了大量佐證,並且全部證據材料都來自官方的檔案。安雪峰援引政府檔和統計數據稱,自1998年至2005年末,北京環保局計算每年藍天數以及污染物年均濃度的所使用的污染物每日平均濃度——安雪峰稱之為「唯一有意義的資料」——一直是基於七個監測站的監測結果。

可到了2006年,雖然環保局仍在報告全部七個監測站的資料,卻不再使用前門和車公莊這兩個污染最嚴重站點的資料來評定每日空氣品質狀況,這兩個點雖然仍有監測,卻實質上相當於廢棄了。同時,北京環保局增設了三個遠離繁忙車道的新監測站點。2008年,官方乾脆從每日空氣品質報告中剔除了這兩個站點的資料,並在空氣品質更好的郊區新設了三個監測點。(實際上,北京環保局2008年曾經承認監測站搬遷,雖然他們否認是出於美化資料的目的。)

根據安雪峰的計算,這些調整人為地提升了北京的「藍天」數,壓低了污染物濃度,而且其影響遠遠超過了單純的官方辭令:「有人提出,藍天數是一個政策考量,與科學無關;但很多影響深遠的研究專案,比如計算污染對人身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也會用到它。污染物年平均濃度的資料不僅是政府在用,科學界、醫藥衛生界也用它來判斷污染的嚴重程度。」

但也有觀點認為城市空氣品質監測點的變化是實屬正常。「中外對話」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魏複盛院士,他曾擔任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魏複盛說:「有些地方把污染比較重的監測點去掉,使得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呈現變好的趨勢,這種現象可能確實存在。但是一般來講,調整監測點要經過論證,跟原來的資料應該有可比性。因此這種情況應該是儘量避免的。但是有的地方可能不能完全避免這種現象。」

魏複盛認為,故意把監測點挪到污染輕的地方不是普遍現象,而污染的問題也不是挪幾個監測點點就能解決的。「我們城市的發展是向郊區擴張的。污染也是向外擴張的。設置監測點在郊區,是因為考慮到了郊區的城市化,希望監測資料能夠更代表更大的面積。」

此外,魏複盛認為監測點處的污染情況並非一成不變。「污染源的情況在不斷變化」。比如過去汽車沒那麼多,所以過去統計出來污染數值低的站點,現在可能也已經上升。比如原來的點有污染的工廠,後來工廠搬走了,那麼監測點的資料現在就可能有下降趨勢。他還解釋,監測點設在在公路邊上和不在公路邊上,得到的監測結果差別很大。「污染情況受交通流量和交通狀況的影響。一般規定設置點位應該在距離馬路50到100公尺以外,以充分代表一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避免局部污染對監測結果的影響。」

但對安雪峰而言,不論監測點改動是否合法,事實仍然不可否認,即這些改動在逐年的空氣品質情況比較上誤導了公眾。他認為有關部門之所以會歪曲事實,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於中國社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功利風氣,因為官員的考評取決於其能否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他說,環保部門的官員也不喜歡污染。比如北京環保局的杜少中就以嚴格貫徹環保責任著稱:有報導稱他為了鼓勵他人踐行環保,而選擇長途步行上班。「這些人也住在北京,他們深知問題的嚴重性。」安雪峰說。

環保部門的官員究竟有多大權力?《中國日報》今年11月刊登的一篇文章充分顯示了環保部門權力有限的無奈:建築工地揚塵據稱占到北京市空氣塵粒的4成,與煤炭燃料和車輛尾氣一起並稱為北京三大污染源。但當北京市環保局試圖執行工地揚塵控制的有關規定時,卻尷尬地發現全部17個受檢工地竟沒有一個合格。環保局要求各工地在3天之內限期整改;但3天后環保局再次登門時,各工地竟然一切照舊。中國的環保部門只有監督權,卻沒有執法權,不能處罰違法者。

最讓安雪峰氣憤的正是政府部門監管的不力。「北京的空氣污染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面對本來十分簡單的問題,政府卻不願意採取最基本的措施,這著實令人震驚。」比如那個建築工地揚塵的案例,根本就不是什麼需要停止施工的大事,「只要對土堆進行苫蓋便可解決」。

但安雪峰對中國空氣質量數據的死纏爛打不僅僅是出於對中國政府不作為的困惑。他清楚地知道,環境問題不分國界。「我關心北京的空氣品質不單因為我住在這兒,更因為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也要為此負責」,他說,「對於中國的環境污染,我們多少都負有責任。」

針對北京環保局關於北京空氣品質好轉的結論,魏複盛說,這個結論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這三種主要污染物。但就PM2.5而言,北京市環保局下屬的北京市環境中心已經在檢測PM2.5情況,結果顯示近年來北京PM2.5確實在上升中。

相關文章

北京的「藍天」掩不住健康風險 2011年12月5日

清理致命灰霾 2011年10月19日

北京藍天日記 2011年2月28日

※文章來源:www.guardian.co.uk
衛報新聞傳媒有限公司2011年版權所有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11年12月12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烏坎92天抗爭成功 高官允「放人 還屍 究責」 全村歡呼

摘錄自2011年12月22日蘋果日報綜合報導

廣東省烏坎村的抗爭風波可望落幕,烏坎村民代表昨早與廣東省委高層見面後稱,提出釋放3名被捕村民等建議都獲得滿意回覆,決定取消遊行,結束長達92天抗爭,盡快恢復生活秩序。

烏坎村代表林祖鑾昨與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汕尾市委書記鄭雁雄在陸豐市政府會談一小時,會中官員同意他提出的3項建議,包括2天內釋放仍被拘押的3名村民,交還拘押期間猝死的村民薛錦波遺體並確認死因,及承認村民臨時代表理事會的合法性。

不擔心秋後算帳

林祖鑾表示,對方也承諾村內問題涉至哪一級便會查到哪一級,不追究參與行動村民。

林祖鑾昨赴會前向《蘋果》記者說,首次與中央層級官員面談不緊張,「一把年紀了,回不來也沒關係!」但透露,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兩度關切此事,相信具中央官員身分的人出面處理,「一定會還村民公道!」是否擔心秋後算帳,他說,能將村民的訴求和死者的問題解決,即使坐牢也會樂觀面對,不管烏坎村最終命運如何,「精神上就是勝利。」

昨午2時許,林祖鑾與20、30名村民代表開會後,決議回應中央善意,宣布即刻起「不再遊行抗議」、及「讓村民過正常生活」,齊聚廣場的千名村民鼓掌叫好,有村民興奮地說:「抗爭成功!」有人滿意將有官員被懲處,還開心向在場媒體道謝。

國際關注逼正視

烏坎村民因為不滿村官私賣土地,私吞約30億元台幣,村民未獲任何補償。從9月21日開始抗爭。而民選臨時村代表薛錦波在本月11日拘押期間猝死,更激起村民不滿,誓言抗爭到底。由於引發國際關注,有媒體分析此事可能影響廣東省委汪洋在中共18大的政治行情,所以逼得高層正視並介入處理。

Top

 

廣東海門抗議也奏效 火電廠暫停興建

摘錄自2011年12月21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海門鎮」民眾為抗議當地的火力發電廠造成污染, 昨天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當地官員強調已暫停第二座電廠的興建工程,同時也已妥善處理民眾的抗議。由於事件十分敏感,目前在中國推特網上只要打上「海門」二字,就會遭到審查。

這些海門抗議民眾大多是漁民,他們不滿當地火力發電廠排放的廢料造成海水污染,影響漁獲,昨天前往地方政府辦公室外請願,要求搬遷發電廠,並且停止興建第二座電廠,但是當局沒有回應,民眾因此聚集不散,影響到交通運輸,隨後當局出動鎮暴警察武力驅散,雙方爆發衝突。

Top

 

環署擬修訂空氣品質標準 容許增量有爭議

「環境報導」2011年12月22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台中的空氣汙染狀況(照片來源:蔡嘉陽)環保署昨(21日)邀學者討論「空氣品質模式模擬規範」、「容許增量限值」,由於預計在明年中將PM2.5(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粒子)納入空氣品質標準,這兩項法規也納入PM2.5相關標準及模擬項目。環保署表示,等討論較成熟後會提出草案,經公聽會後再擇期發佈實施。未來對新設、變更的開發案,會有較嚴格的模擬及標準規範。

這兩項法規都是在2003年實施,其中針對「容許增量限值」部份,最大的差異是三級防制區各項汙染物全數加嚴到跟一級防制區相同的標準。另外,三個防制區總懸浮微粒(TSP)都從每立方公尺63微克加嚴到10微克。

PM2.5過去沒有標準,這次在一、三級防制區增列年平均值0.7微克、日平均值1.7微克。二級防制區空氣品質標準扣除空氣品質背景值,年平均值0.25微克、日平均值0.5微克。

三級防制區 汙染還應容許增量嗎?

所謂「容許增量」是指單一製程新增或變更時的模擬濃度增量。台大環工所教授張能復認為,有些縣市核發許可證幾乎沒做檢查點,每年發了這麼多許可證,每一張都表示增量但從沒算過增量多少,現修正只考量新設、變更,個案可能無限制新增。他建議這個辦法中應要求各縣市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總結一次容許增量,要求縣市政府自己做核算。

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林文印表示,三級防制區的增量限值應先求減量,增加的量不要超過減的量,如果不管總量,三級防制區的總量還是會上升。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認為,三級防制區理論上增量應該是零,但PM2.5容許年平均值0.7微克,依健康風險評估每增加10微克平均年壽會減少0.6年, 如果增加0.7微克當地居民壽命會少16天。他建議,如果一個集團排放量已占台灣10分之1,增量應該是零。

莊秉潔強調,三級防制區的PM2.5、臭氧影響所及不只是當地村里而已,甚至是台灣10分之1範圍內的人口。他建議如果是同一集團或工廠總排放占台灣總量一定規模以上者,其容許量應有另外的規範。他也建議,所謂年平均值可增量0.7微克的數字並沒有嚴謹的科學根據,一個集團可容許增量多少PM2.5、二氧化硫不用規範,應由環評整體評估經濟、就業後決定。

另外在「空氣品質模擬規範」中要求軌跡及網格模式都要能處理光化學反應,而且要能模擬新增或變更的汙染源跟背景汙染源對區域的影響。另外,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總合在500公噸以上、1000公噸以下者,應模擬臭氧濃度增量以及二氧化氮濃度(此項新增)。對於PM2.5的前趨物都要納入計算,包括:懸浮微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的原生性及衍生性的總和。

環保署之前公告的草案中PM2.5管制值是10年內要達到年平均值15微克,約略是現在的值30微克再減一半。莊秉潔認為,500公噸才要模擬的規定太鬆了,應往下調到100公噸左右。另外如果這已是大型工業區,例如六輕,只要增加一點點都應該模擬。

不過中興顧問公司博士曠永銓有不同看法,大於500噸要做模擬,一天約一噸多,其實範圍很小,要業者花這麼多錢去做模擬是否洽當。

※ 註:
一級防制區:指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依法畫定的區域
二級防制區:指一級防制區外,符合空氣品質標準區域
三級防制區:指一級防制區外,未符合空氣品質標準區域

目前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三項,全國各縣市都是二級區。

而影響空氣品質問題較大的臭氧、懸浮微粒兩項方面:臭氧三級的縣市為新北市、台北市、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其他縣市為二級。

懸浮微粒三級縣市為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連江縣、金門縣。其他縣市為二級。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利記公厝毀損 文史人批拆遷欠專業

摘錄自2011年12月21日自由時報新北報導

捷運環狀線新北市新店區十四張機廠用地內的利記公厝遭毀損案,令文化工作者感到痛心,新北市文史學會理事長夏聖禮質疑文化局對保護文化資產缺乏作為,呼籲文化局「肩膀硬起來」,好好面對歷史建物保存責任。

夏聖禮說,利記公厝有兩百年歷史,不僅建築本身具有文化古蹟的價值,其存在也代表新店大坪林的發展紀念意義,但因建築物十分老舊、禁不起拆遷,市府希望能拆遷「重組」,實際上執行起來,勢必造成主建築結構破壞,等於是拆遷「重建」,失去保存維護的意義。

夏聖禮說,就算是能夠拆遷重組,也要有專業人員在旁指導,事前做好準備工作及編號,並以專業手法拆卸各部位,才可能重新組裝,但現場看不到這樣的準備。

上個月廿五日利記公厝的部分護龍(廂房)遭毀損,凸顯政府拆遷重組過程中並未重視及防範其遭到不當毀損。

劉家後代、路竹會的劉啟群醫師對歷史建物損毀感到痛心,已越過文化局、直接向文建會提出陳情,要求中央介入地方歷史建築的緊急保存維護。劉啟群說,北捷已釋出善意,如果新北市府願意配合,十四張機廠可以部分地下化、部分路線範圍調整,讓古蹟和建設可以並存,但是市府只想用最簡單的拆除方法,快速解決問題。

文化局長林倩綺說,她能理解家族子孫對紀念性建築的情感,但也需要尊重所有權人的意願,文化局已針對古厝的拆遷細緻度做出建議,並且參與拆遷工程圖審議,盼能確保拆遷重組品質。

新北市議員李坤城、陳儀君對利記公厝遭毀壞感到痛心,已要求林倩綺與文化資產科人員廿一日共同會勘利記公厝現場遭破壞情形,並提出具體的保存維護做法。

Top

 

發展資源回收 墨全球最大垃圾場停用

摘錄自2011年12月21日台灣醒報報導

為了減少每日排放的溫室氣體,位於墨西哥、號稱全球最大的露天垃圾掩埋場之一的波尼安特垃圾場(Bordo Poniente)即日起正式結束運作。根據數據指出,該處垃圾場尖峰期間每天接受的廢棄物超過1萬噸以上,目前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已經成立的基金會,將協助處理這龐大的垃圾量。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由於墨西哥市已興建新的資源回收中心,可處理每日約1萬2千噸的垃圾量,因此在今天關閉垃圾掩埋場。墨西哥市市長厄伯拉特表示,「我們大幅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我們也會設法將排放的甲烷轉換成能源來使用。」

由於垃圾場容納的垃圾相當龐大,當地一家水泥公司也打算每天收購3千噸垃圾當作燃料。

堪稱全球最大的波尼安特垃圾場從1980年開始啟用,當時墨西哥市於1985年發生嚴重地震,該處垃圾場剛好發揮收集許多廢棄物功用,目前該處已容納近7千萬噸以上的垃圾,累積的高度則高過17公尺。

Top

 

論壇∣殘暴的修樹行為正在新竹市進行中 請救救樹木!

作者:陳先生(新竹市仙水里里民)

如果說新竹市仙水里安康社區,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應該就是我們社區的大樹,濃濃的綠蔭和圍繞著大樹的綠地,這在綠地正快速消失與縮減的新竹市是多麼可貴的資產。

12月19日傍晚下班時,發現安康社區周邊的整排大樹,被修得光禿禿的,幾乎每一株大樹的每一條胳臂,都被砍斷。

不是斷了頭,就是斷了胳臂,地面上堆滿了被砍下的枝葉。看了令人既生氣又難過!


聽說是里長申請要修樹,但是請看看修樹之後的照片,這樣能算是「修剪」嗎?

20日早上在社區巡視一遍,發現還要繼續砍樹,幾棵大樹被掛上牌子,像是罪犯等待行刑的牌子。真擔心這些大樹今天晚上下班時會變成怎樣。

請看看這張照片,平心而論,你覺得這株大玉蘭樹,原來的樹形美不美?

再看看這張照片經過新竹市政府砍過之後,是什麼樣子?

而且這樣砍樹的情形是發生在安康社區的至少十幾棵樹身上,長官們應該去走一趟看看,這樣美嗎?

我們的修樹團隊、申請的里長、觀光處長官,你們可不可以稍微有一點點美感的素養?

現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要努力種樹,降低碳排放,讓大樹幫助我們降低地球的溫度,幫助我們減少二氧化碳,濾淨空氣。

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知道要愛護樹木,可是我們市政府的修樹團隊,竟然是這樣對待那些每天吐納著乾淨的空氣、讓我們呼吸生活的,至少有好幾十歲的大樹。

原來號稱科學文化城的新竹市,對待樹木是這樣的殘暴不文明。

修樹是一門學問,一棵樹的每根枝條、每片葉子,都有它生長排列的自然法則。

其實,與社區一牆之隔的新竹科學園區對樹木顯然友善多了,園區裡面,不論行道樹、公園樹林,每一棵樹木的修剪都很尊重它原來的生長,保持它原有的樹形。


新竹市為什麼做不到,只能將樹修的像一根根電線桿一樣?

再請看看後面這兩則發生在其他縣市,修樹砍成禿頭的新聞,都是最近在台灣各地發生的。現在這種殘暴不文明的修樹方式,居然真實的在自己居住的社區上演,怎不令人生氣又難過!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葉人豪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