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1.12.28







近期活動

蘭嶼媽媽和孩子們的美麗與哀愁(12/31)
社群對話行動‧當都市開發撞上社會利益
2011我愛台中環境跨年晚會「搶救石虎的家」
人之島的美麗與哀愁(希婻‧瑪飛洑 主講)
BOT東海岸?!從「出賣牙買加」看起
2012拓繪樂生計畫 召募工作伙伴
在稻梗與土壤之間長出搖滾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sony

活動特區

2011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編輯室小啟

環資永續發展支持者網絡行動徵求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美國火力電廠管制新里程 新法挽救上萬人免於夭折

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所屬的1300百萬瓦坎伯蘭燃煤電廠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廠之一。(ENS/Michael Davis 攝)

發電廠排放水銀、以及砷、鎳、硒、氰化物和酸性氣體等有毒空氣污染物,遭人體接觸後,可能導致發育障礙以及呼吸系統疾病。近日,美國終於發布新的國家排放標準,這同時也是美國還團與公衛團體爭取20年的結果。

環保署長潔克森表示,這項規範「對公眾、特別是孩童的健康而言,是重大的勝利。」她現年15歲的兒子,第一個聖誕節是在醫院度過的,原因是呼吸方面的問題。她說,「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數百萬個家庭,將因此受惠。」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美Duke Energy空污案 「民間檢察總長」誕生 

2008:美國環保署遵循民意 不再放寬空氣清淨法管制

2006:美國16州控告聯邦政府 要求嚴格管制汞排放

2003:小布希的空氣淨化政策 環保團體不能接受

生物簡介∣海中的迷你巨星:巴氏豆丁海馬

作者:鄭毓毅(資深潛水教練)

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之所以稱之為豆丁,因為牠很小,成熟體長也不過2~3公分。巴氏豆丁海馬利用其偽裝色,加上全身佈滿不規則凸起的結節,與宿主的海扇十分相似,再以尾部攀住海扇的細枝,巧妙的躲藏在海扇的分枝間;若不是特別留意,其實不太容易發現牠的存在。應該是偽裝太成功,全世界第一尾豆丁海馬遲至1996年才被發現,發現者是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亞的水族館工作人員巴吉邦(George Bargibant),因此以他的姓氏命名為「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

精采內文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萬里覓熊蹤──黃美秀的黑熊傳奇(二)

作者:李珊

為了解台灣黑熊野外活動的習性和範圍,必須採取傳統的捕捉繫放才能得知。黃美秀回台在拉拉山、出雲山、玉山國家公園等黑熊最有可能出沒的地點,放置了60多處熊餌(看何處熊較多,以便決定捕捉樣區),可惜多數熊餌都「槓龜」,只有在前往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途中的樹上出現一筆熊爪痕。

隨後她在訪談布農原住民獵人時,獵人口徑一致──「要抓熊就得去大分」,因為那兒冬天的青剛櫟結果季會吸引大批黑熊去吃果子。黃美秀實地探勘發現大分果真大便、爪痕、腳印熊跡處處,才鐵了心決定「落腳」在被學界視為畏途的大分。

精采內文

書摘∣《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一個日本,兩個世界

作者:劉黎兒

福島當地居民正飽受輻射汙染之苦,有8百多名兒童流鼻血,然而在東京卻依然歌舞昇平,令人懷疑一個日本卻存在著兩個世界。

的確,現在即使連離福島核一廠60公里外的福島市或更遠的喜多方,當地的輻射劑量也都高得驚人,國際間調查過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的人士都大喊「Crazy!」(瘋狂)。像福島市,等於整個城市都在輻射管制區域內,卻還有20萬市民居住。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葉人豪

日本政府對於沖繩美軍基地遷移的態度引發沖繩人憤怒,27日阻攔基地遷移的環評書進入辦公廳,在野黨批評中央政府的做法非常拙劣;而前陣子中國的烏坎村抗爭事件,官員也直批地方政府如同爛心的紅蘋果一般,「就像蘋果,心裡爛了,皮還是紅的,一旦破皮,不可收拾。」在在都顯示出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市有隔閡的。

水土保持真的很重要!捷運新莊線迴龍機場附近的山坡地,遭民眾投訴業者濫墾,如果遇到較大豪雨恐造成土石流,嚴重危害身家安全。居民表示業者盜挖已不是一兩天,卻在報案之後就消失抓不到人,非常奇怪。而在中國也發現有50多個城市地層下陷,其中多半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官員表示過去開採地下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當地層下陷至海平面以下就會引起海水倒灌,素有「低地國」之稱的荷蘭為了對抗海水,使用欄門沙做為最新的抵抗武器。將沙土倒在比200個足球場還大的海域中,利用自然的風、海浪、洋流推擠力量將沙土往陸地移動,形成自然屏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為了追求我們明天的幸福──「輻射外洩 滅族達悟」聲明稿

作者:夏曼.藍波安(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在 午夜來臨之前,風靜止了,浪平靜了
我們的Akes(阿格斯 )睡著了,我們的Apu(阿布)睡著了
睡姿比天空的眼睛 可愛

黎明來臨之前
地震來了
海嘯來了
為了生存
夏曼Pongso No Ta-u西婻Pongso No Ta-u 在灘頭準備早餐
飛魚 芋頭

忽然間
台灣政府的核電廠的老闆 說
笨蛋 到台灣的總統府吃早餐
那兒最安全,是台灣的中心
在那兒陪總統吃早餐
生番 這是你們的早餐
男人吃鈷60 女人吃銫137
孩子們的早餐—滅絕

我們已確認,你們的輻射記憶絕對還沒有衰減。

精采內文

 

美國火力電廠管制新里程 新法挽救上萬人免於夭折

燃煤電廠排放水銀、砷、鎳、硒、氰化物和酸性氣體 美國首度立法管制
摘譯自2010年12月21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環保署長潔克森(Lisa Jackson)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合影,2010年2月。(Pete Souza攝影,美國白宮提供)美國環保署21日首度發布對發電廠排放水銀(汞)、以及砷、鎳、硒、氰化物和酸性氣體等有毒空氣污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人體接觸這些污染物,可能導致發育障礙以及呼吸系統疾病。

環保署長潔克森(Lisa Jackson)在一場記者會中表示,這項規範已經「醞釀了20年」,「對公眾、特別是孩童的健康而言,是重大的勝利。」潔克森說道,她現年15歲的兒子的第一個聖誕節是在醫院度過的,原因是呼吸方面的問題。她說,「包含我自己的數百萬個家庭將因此受惠。」

早在20年以前,美國國會就通過了《清淨空氣法》1990修正案,授權環保署對包括水銀等空氣污染源進行規範。為達成此要求,多年來環保署一直與工業界等利益相關者合作,盡量降低成本並提高靈活度以滿足最終的標準。

根據環保署的說法,新的保障措施每年將減少11000人夭折,4700個心臟病例。同時每年也將減少13萬名哮喘兒童以及6300例急性支氣管炎的病例。

潔克森說,「水銀暨有毒氣體排放標準(Mercury and Air Toxics Standards,MATS)能保護數百萬個家庭與兒童,免於有害且昂貴的空氣汙染,而且美國人因此得到的健康效益遠高過相對所花的成本。」

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所屬的1300百萬瓦坎伯蘭燃煤電廠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廠之一。(Michael Davis 攝)然而,全美製造商協會總裁兼執行長帝蒙斯(Jay Timmons)表示,「環保署長潔克森完成的法案是最昂貴的環保法案之一,將會有損經濟成長與就業率。單單是2015年,公用事業執行最大可行控制技術(MACT)就會耗費114億美金。」他警告,「電力公司早就表明,如果實行這個規定,他們將被迫關閉全國各地的電廠,使電網的可靠性受到威脅。」

但潔克森表示,「這個規範並沒有要求關閉電廠,而是進行排放管制。企業將做出決定,對現有工廠的排放改善進行投資、關閉老舊電廠或是建設新的電廠。我們的估計顯示,現有個電廠中只有0.5%會因此關閉,其中大部分都超過40至50年了。」

在今日,美國一半以上的燃煤電廠已經設有污染控制技術,這將有助於他們達成標準。潔克森說,「到最後,這個些標準將提升競爭環境水準,使現有40%的燃煤電廠採取類似的步驟,逐步減少排放有害的污染物。」

亞利桑那電力公司的阿帕契燃煤電廠(Lance 與 Erin 攝)美國總統歐巴馬所簽署的一份備忘錄寫道,「環保署與能源部的分析顯示,水銀暨有毒氣體排放標準(MATS)不會對國內既有的能源生產造成影響。清淨空氣法提供數項彈性措施,環保署過去有長久以來成功的經驗,可利用這些彈性以確保平順的轉換到更潔淨的技術。環保署的結論是4年應足以設置必要的排放控制設備,而能源局的結論也與之相當。」歐巴馬指出清淨空氣法「已提供環保署多一年的時間來達成目標,在特殊的情況之下有權限利用那樣的彈性。」

針對上述說法,製造商協會所關注的仍是,新規則將使美國公司處境更加嚴峻。

一名電工在乾叉電廠(Dry Fork Station)廠址工作,該電廠位於懷俄明州吉列,發電量385百萬瓦。這個新的電廠於2011年8月啟用。(Basin Electric Power Cooperative 提供)根據環保署估計,達成目標所需的污染控制設施相關設備之製造、工程、安裝與維護的工作,將提供數千個工作機會,潛在包含46000個短期工作以及8000個長期工作。但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ames Inhofe)並不買單,他指出,「可悲的是,這個法案與公共健康無關,」「這很明顯是一個所謂的電力稅,以延續歐巴馬政府在能源方面的戰爭,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法規攻勢,來粉飾環保署這項使工作變少的調節議題。」

公共衛生和環保團體則是對新標準都拍手叫好。

希特(Mary Anne Hitt)與他的女兒海瑣(Hazel),希特是山巒協會(Sierra Club)超越煤炭運動主任,她要求環保署考慮水銀對兒童健康的影響。(Jamie Goodman攝)身為美國肺臟學會志願主席的醫師李佐(Albert Rizzo)表示,「由於發電廠產生的有毒空氣汙染物會讓人生病並減短壽命,新的水銀暨有毒氣體排放標準是公眾健康的一大勝利。」身兼德拉瓦州紐瓦克郡肺臟與重症照護醫生的李佐指出,「肺臟學會期望所有的燃煤與燃油電廠即刻採取行動,以保護全美國人,特別是孩童,免於這些危險空氣汙染物所造成的健康風險。」

燃煤電廠是現在水銀、砷、氰化物以及其他危險汙染物的最大來源,其中水銀占了全美一半的排放量,而酸性氣體則佔了全美超過75%。

美國哮喘和過敏基金會總裁與執行長麥克林(Bill McLin)說,「我們知道某些批評者指出,更嚴格的標準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然而,新的規定不僅避免了病患本身與哮喘兒家長在工資上的損失,也減少了雇用這些人的企業生產力下降,讓因此而住院的人數降低。」

伊利諾州潔淨能源協會成員雷坦(Bruce Ratain)表示,「歐巴馬總統已站起來對抗污染者並保護兒童的健康,這個里程碑反映出家長們的共識:提供電力的同時不應該傷害孩子。」

伊利諾州的電廠均已達成該州2006年通過的減排水銀標準,該標準與今現在聯邦所訂定的減少污染標準相當。

環保團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主席拜內克(Frances Beinecke)說,「現在我們可以更自在的呼吸了!這個進展讓工業界主導而延宕了幾十年,如今環保署終於發揮了它原本的作用:看顧我們的健康與環境。」他表示,「骯髒的燃煤電廠將不得不清理所排放的污染,那些污染弄髒了空氣,並且使人們,尤其是孩子生病。潔淨空氣法的關鍵性修法,將能減少兒童發育遲緩、哮喘發作、心臟病以及癌症的發生,並拯救成千上萬的生命。」

拜內克認為,這項新規定是歐巴馬承諾保護美國人環境與健康的實踐,「除了減少水銀與其他有毒空氣汙染物外,歐巴馬也提議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與車輛燃油效率標準,相信不久的未來,就能看到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也會受到管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dec2011/2011-12-21-03.html

Top

 

生物簡介∣海中的迷你巨星:巴氏豆丁海馬

作者:鄭毓毅(資深潛水教練)

※ 編按:昨天我們介紹了綠島的四種海洋小精靈,迷你又迷人的豆丁海馬是海中嬌客,牠們不像魚兒、海龜或一樣容易發現,必須經過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其高明地隱身於珊瑚礁上。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另一位資深潛水專業者的文字和鏡頭,進一步來看看可愛到爆表的巴氏豆丁吧!

圖一 在印尼的藍碧海峽,第一次看見巴氏豆丁海馬。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之所以稱之為豆丁,因為牠很小,成熟體長也不過2~3公分。巴氏豆丁海馬利用其偽裝色,加上全身佈滿不規則凸起的結節,與宿主的海扇十分相似,再以尾部攀住海扇的細枝,巧妙的躲藏在海扇的分枝間;若不是特別留意,其實不太容易發現牠的存在。應該是偽裝太成功,全世界第一尾豆丁海馬遲至1996年才被發現,發現者是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亞的水族館工作人員巴吉邦(George Bargibant),因此以他的姓氏命名為「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

北蘇拉威西的藍碧海峽是知名的潛水勝地,也是印尼最早發現豆丁海馬的海域。2002年2月底,在友人的邀請下,筆者初訪藍碧海峽(Lembeh Strait)進行水下攝影,也在該處邂逅了巴氏豆丁。

海馬是魚還是馬?

海馬是魚類,屬硬骨魚綱、刺魚目、海龍科,但是長得一點都不像魚!除了外型不像魚之外,海馬挺直身子抬著頭,靠著改變鰓中的含氣量上升或下沉,擺動背鰭緩慢前進的泳動方式也不像魚。更特別的是海馬的繁殖方式,是由雌海馬將卵產於雄海馬腹部的育兒袋來受精,而且海馬還是一夫多妻,雄海馬收了雌海馬的卵之後,若是育兒袋還沒裝滿,雄海馬又會找其他的雌海馬收卵,直到育兒製放滿了卵為止。

卵的受精與孵化,全都由雄海馬來完成;「孕期」依海馬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快的兩個星期,慢的要四十多天,孵出的小海馬少則400~500尾,多則上千尾。雄海馬生產的過程並不輕鬆,每次擠壓育兒袋僅能生產20~30隻小海馬,通常得花兩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整個生產的過程。

巴氏豆丁在墾丁

圖二 台灣第一尾被正式紀錄發現的巴氏豆丁海馬當印尼發現巴氏豆丁海馬之後,2004年菲律賓與日本琉球也陸續發現了巴氏豆丁;而台灣位於黑潮流經的海域,既然菲律賓有、日本琉球有,所以台灣應該也有啊!因此在藍碧海峽見過巴氏豆丁之後,筆者回到墾丁潛水時,只要看見網柳珊瑚,總是會多花一點時間往海扇上多瞧兩眼,期待著或許能見到牠。

2005年4月4日,筆者與幾位潛友一起到恆春半島西岸的潛點下水。第一支氣瓶潛水結束後,水面休息時,潛友問起:「你在海扇上找些什麼呀?」當時我答:「找看看有沒有豆丁啊?既然這邊有這種海扇,那就找找看囉,說不定老天爺真給個好運氣,就讓我們發現也不一定。」沒想到一語成真,在30餘米的海扇區,其中一株橘黃色的海扇上頭,發現了兩尾橘黃色的巴氏豆丁海馬,潛伴們都High到不行,開心地成為墾丁首次發現豆丁海馬的見證人。

其後在該潛點的數次潛水,又在其他紅色海扇上也發現了紅色的巴氏豆丁。當消息傳開後,更多的潛友加入尋找豆丁的行列,在南灣海域的多處潛點,也陸陸續續的發現巴氏豆丁。

圖三 巧妙的隱藏於海扇分支間的紅色巴氏豆丁海馬

哪兒也能看見巴氏豆丁?

圖四 紅色的巴氏豆丁海馬當年6月,半島西岸的巴氏豆丁不見,是死亡?是遷移?還是被採捕?不得而知;但同時南灣海域的豆丁依然安好,並未消失。隔年2月,在半島西岸的同一潛點,在不同株的海扇上頭,又發現了巴氏豆丁。陸續追蹤,發覺半島西岸的巴氏豆丁只在冬天到春天之間出現,早一點的在12月出現,晚一點的則在3、4月才出現,然後到了5、6月他們就會消失。從2005年到2011年皆是如此,只有2009~2010的那個冬天,未在半島西岸的該潛點發現豆丁。

至於南灣海域的豆丁似乎就不受季節的影響,一年四季在不同的潛點總是可以發現牠的蹤跡,但牠們也不會一直存在於同一株海扇上頭。海扇上頭的巴氏豆丁從被發現到消失,期間可以長達十數個月或者短短的幾週;2008年年初南灣獨立礁被盜採的海扇上頭的巴氏豆丁,從發現到被盜採,期間兩年多的時間,一直都有巴氏豆丁,但是數量會有增減。也有被發現巴氏豆丁的海扇,僅隔兩週,上頭的巴氏豆丁就消失了。

2005年5月前往蘭嶼潛水,又獲老天爺眷寵,在開元港青蛙石外深度40米的一株小海扇上,發現了橘黃色的巴氏豆丁。2010年6月,海生館與綠島的潛友在綠島北邊的潛點發現了巴氏豆丁。今年2011年的夏天,北部的潛友也終於在北部海域發現了巴氏豆丁。至此,台灣幾處休閒潛水的主要海域,都已發現巴氏豆丁海馬的蹤跡了。

圖五 在蘭嶼首次發現的巴氏豆丁海馬

雖然巴氏豆丁海馬在休閒潛水人的眼中,已不再是特別稀有的海洋生物,但是牠嬌小可愛又精於匿蹤的隱身術,依舊讓人喜愛不已。雖然已經見過、拍過牠,但只要有機會,潛水人還是會對巴氏豆丁多看兩眼、再多按兩次快門。牠,永遠會是海中的小小巨星。

 

【延伸閱讀】

※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萬里覓熊蹤──黃美秀的黑熊傳奇(二)

作者:李珊

為了解台灣黑熊野外活動的習性和範圍,必須採取傳統的捕捉繫放才能得知。黃美秀回台在拉拉山、出雲山、玉山國家公園等黑熊最有可能出沒的地點,放置了60多處熊餌(看何處熊較多,以便決定捕捉樣區),可惜多數熊餌都「槓龜」,只有在前往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途中的樹上出現一筆熊爪痕。

隨後她在訪談布農原住民獵人時,獵人口徑一致──「要抓熊就得去大分」,因為那兒冬天的青剛櫟結果季會吸引大批黑熊去吃果子。黃美秀實地探勘發現大分果真大便、爪痕、腳印熊跡處處,才鐵了心決定「落腳」在被學界視為畏途的大分。

研究小組在大分停留的5天期間,每天分工到遠近不等的山區做調查,到南方賽柯的路段相當艱險,連小徑都沒有,需要先派好手(林冠甫,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在前面開道。(薛繼光 攝)萬里覓熊蹤──黃美秀的黑熊傳奇 無路則爬、遇水則涉,練就了黃美秀和團隊超強的野外技能。圖中領頭過河者即為黃美秀。(薛繼光 攝)

兩年多的研究期間,她在布農原住民、也是玉管處資深巡山員林淵源的協助下,架設多處陷阱,出乎預期地陸續捕捉到15隻黑熊,由於台灣黑熊十分聰明,經常把陷阱中的餌吃光卻未「上鉤」,擒熊過程必須和熊「鬥智」,不斷改良陷阱,還需提著沈重的麻醉箱奔波巡邏、等待,接近陷阱時還得提防覬覦著餌的熊是否就躲在近處,是耐心、勇氣的極大考驗。

黃美秀回憶第一次捕獲熊時的窘狀:大雨中黑熊憤怒吼叫掙扎,他們緊張慌亂下,麻藥針筒不是沒有吹中(用吹箭吹入),就是射中後又被熊甩掉。抓到第2、3隻熊後,麻醉過程才逐漸熟練,但仍必須在人熊對峙中準確打入麻醉藥,迅速完成測量秤重、檢查採血、植入晶片、繫上發報器等工作;藥效退去前還得躲在不遠處,確認黑熊恢復良好、安全離去後才算大功告成。

在一一為黑熊繫上無線電發報器後,黃美秀和義工還得展開漫長的深山「追熊」任務。

熊熊又不見了!

「每次追蹤需要2組人馬,兵分兩路,各自在不同位置拿著無線電接收器找尋發報器訊號。」黃美秀解釋,動物活動時,接收器便可收到快速的嗶嗶聲,動物靜止時嗶嗶聲就會減慢並逐漸穩定。由於收到訊號時只知道動物的活動方位,必須兩人同時收到同一隻熊的訊號,透過地圖找出兩條方位線的交叉點,才能確認熊的位置(即三角定位法)。

山區地形複雜,無線電波在幽深山谷中來回折射,常讓人誤判方位,也常發生兩個訊號方向不一致或找不到交角的情況;要不就是上一刻還清晰如在耳邊的訊號,一下子就隨著熊兒翻過山頭而倏乎消失,深山中的人熊「躲貓貓」,常搞得研究團隊疲於奔命,沮喪抓狂。

由於山區廣袤,無線電「監聽」任務又必須24小時測量黑熊的活動範圍不能中斷(每個月每隻熊進行3天),研究團隊往往被迫隨身背著重裝到處奔波,以便夜晚能紮營在可收到訊號的地方,連續8天、10天的餐風露宿是家常便飯。

萬里覓熊蹤──黃美秀的黑熊傳奇 黃美秀隨手掰開地上的青剛櫟落果,向記者展示裡面的果仁,這正是黑熊的最愛。(薛繼光 攝)二年多鍥而不捨的追蹤,總算畫出了玉山黑熊的活動輪廓:黑熊每天有54%~57%的時間處於活動狀態,一般多是在白天活動,但秋冬季殼斗科(青剛櫟)堅果結實累累時,為了努力進食,他們也會變成「夜貓子」;有趣的是,台灣黑熊和溫帶熊不同,牠們並不冬眠!

黑熊最常活動的高度是海拔1,000~2,500公尺,每隻熊的平均活動範圍在30~100平方公里,有些甚至高達200平方公里(玉山國家公園1/5範圍);其中有半數會跑出國家公園外,讓自己暴露於無保護的險境之中。同時發現黑熊並非如原民認為的、冬天一定會遷移到低海拔地區活動,或者冬天都會回大分「聚餐」吃青剛櫟果。牠們的活動範圍和路徑除了季節因素,和食物多寡、生殖活動、人為活動更有明顯關聯。

「我們捕獲的15隻熊中,有2隻斷掌、6隻斷趾,傷殘率高達53%!」黃美秀指出,如果連在中央山脈最深處、而且是保育經營管理較完善的國家公園內,都還有一半比例的熊斷手斷腳,其他地區死在陷阱上的黑熊更不知有多少。

「非法獵捕是目前黑熊的最大致命威脅,其傷害並不亞於自然棲地的縮減和破碎化。」但黃美秀表示,其實原住民無意獵食黑熊,而是黑熊誤中陷阱所致,未來的保育工作也需要仰仗他們。(見「布農大哥林淵源的黑熊事件簿」)

成也青剛櫟,敗也青剛櫟

隨著玉山黑熊的繫放及追蹤研究告一段落,因之而來的問題也一一浮現:玉山黑熊族群數量有多少?是否因為族群太小而有近親繁殖的危機?什麼方式可以監測族群量的增減而發出預警?謎團未解,這也是黃美秀迄今持續鎖定大分做研究的原因。

「我們從2006年受玉管處委託,開始調查大分地區『青剛櫟結果數量』和『黑熊族群數量及活動模式』之間的關係,」黃美秀表示,4年調查下來,發現青剛櫟結果多的年份,不但黑熊出現的數量多,連帶地吸引山豬、山羊、水鹿等大型動物群聚,「磁吸效應遠超出我們想像。」2008年的盛產甚至吸引了60~70隻黑熊前來吃大餐!她據此粗估玉山國家公園內的黑熊族群總數應有50~150隻。

※本文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刊登

※原文刊載於光華雜誌

Top

 

書摘∣《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一個日本,兩個世界

作者:劉黎兒

福島的小朋友每天只能在戶外玩一天,有人用繪畫表現福島兒童的處境。(劉黎兒攝,先覺出版社提供)福島當地居民正飽受輻射汙染之苦,有8百多名兒童流鼻血,然而在東京卻依然歌舞昇平,令人懷疑一個日本卻存在著兩個世界。

的確,現在即使連離福島核一廠60公里外的福島市或更遠的喜多方,當地的輻射劑量也都高得驚人,國際間調查過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的人士都大喊「Crazy!」(瘋狂)。像福島市,等於整個城市都在輻射管制區域內,卻還有20萬市民居住。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超過一小時0.57微西弗的地方不准住人,但現在像福島市車站前超市都能測到10微西弗、渡利中學即使把操場汙染土剷掉後也還測到4微西弗以上,跟現在離車諾比核電廠3公里處的地方一樣高。車諾比核電廠事故至今已經25年,目前30公里圈還禁止進入,但渡利中學卻每天都有學生去上課,令人不忍。

日本政府不想正視福島縣高輻射劑量的問題,等於是用透明輻射刀在殺害兒童。許多日本人都對國家在做如此不人道的事而驚訝、感嘆!日本原來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規定,容許輻射劑量一年1毫西弗,但現在連小孩的容許劑量都提高至一年20毫西弗,即一小時3.8微西弗。雖然最近政府表示要努力降低學校校園內的輻射劑量,但這只是確保學童在8小時的學校生活中不會遭嚴重汙染,但整個大環境沒改變,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鏟掉的土還沒決定去處,還堆放在校園一角,輻射值一旦降低後也還會回升。

車諾比核電廠當初噴出的輻射物質有15%落在白俄羅斯,9百萬人口的白俄羅斯有2百萬人生活在輻射汙染地區,這些地區被說是「找不到健康的小孩」,98%的小孩都生病,無精打采,容易心悸或頭痛,白血球數增加,每節課不是45分鐘,而是25分鐘,有辦法的人都出國了,只剩下農家。即使25年前未遭輻射的人,後來吃了汙染土壤長出的蔬菜等作物,體內被曝嚴重。

現在的福島也陷入了同樣的處境,除了政府強制避難的10幾萬人之外,其他有兒童的家庭,只有約10萬人自力搬遷,還有一百多萬人應避難而無力搬遷,只好繼續留在高輻射區吃汙染食材,不敢想像數年後有多少人會發病,若有畸形兒誕生也不足為奇,福島的悲慘世界無奈地存在日本之中。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作者:劉黎兒

出版: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定價:250元

※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沖繩人怒 攔美軍基地遷移環評

摘錄自2011年12月27日中央社東京報導

日本政府將有關美軍駐普天間基地遷移的環境評估書寄給沖繩(琉球)縣政府,27日上午在沖繩縣政府辦公廳外卻遭反美軍基地的沖繩民眾阻攔,情況混亂。在野黨批評中央政府作法糟。

美軍駐沖繩普天間基地的遷移計畫是要從沖繩縣宜野灣市遷移到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的沿海人工填海地區並建造機場跑道,這需先進行環境評估。

日本防衛省寄給沖繩縣政府的環評書,在上午11時多,快遞業者開著車2度想進入位於沖繩那霸市的縣政府辦公廳外的停車場時,遭到反美軍基地的市民團體、勞工團體阻攔。

沖繩縣政府方面也告訴市民團體說,攔阻的行為是妨礙公務,要求停止,但市民團體並不理會,直到下午5時15分仍持續守候,結果沖繩縣政府無法收到環評書。

日本媒體指出,在美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日本政府決定今年之內提交超過7000頁的環評報告書,但有沖繩縣民要求將普天間基地遷出縣外。

日本在野黨多批評這起攔阻環評書亂象,認為中央政府的作法是前所未聞、胡來。

自民黨幹事長石原伸晃表示,政府的作法是在踐踏沖繩縣民的心,這樣普天間基地很可能無法遷移。公明黨主席山口那津男對記者表示,野田內閣只想進行形式上的手續,反而增加人民的不信任感。日本共產黨書記局長市田忠義表示,野田內閣只會聽從美國的,很沒出息。

「大家的黨」黨主席渡邊喜美表示,現在也可用電子公文書的方式傳達,卻還用落伍的方式寄送,才會出現難堪的場面。

Top

 

烏坎村事件 官員批地方政府「爛心紅蘋果」

摘錄自2011年12月27日路透社北京報導

中國大陸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告訴官員,要習慣群眾權利意識增強,並將犯錯的地方政府,比喻成心裡爛了的紅蘋果。烏坎村村民抗議事件,朱明國協助化解僵局。

「廣州日報」今天報導,朱明國在維持社會穩定會議中提到烏坎村及其他抗議事件時,告訴在場官員,這些並不是單獨爆發事件。廣州日報是廣東省省府廣州市官方報。

報導指出,朱明國昨天在會中表示:「在社會方面,民眾的民主、平等和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相關訴求也增多。」

他說:「公眾維權意識增強,且捍衛權利的方式也越來越激烈。他們表達不滿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導致衝突機率也增大。」

他也以控訴被虐工廠外來勞工所發起的抗議行動為例。這些爆發動亂地區都是「老先進」,也就是成長及和諧的樣板地區。

但他說,這些地方也出了問題,並提到當地官員的因應方式說:「他們未很快發現各種問題,一旦爆發,後果更嚴重。」

「就像蘋果,心裡爛了,皮還是紅的,一旦破皮,不可收拾。」

Top

 

剷樹倒砂石 山坡秃了恐釀災

摘錄自2011年12月27日中國時報新北報導

捷運新莊線迴龍機廠附近山坡地,有民眾投訴遭業者濫墾,疑似在開路或盜採砂石,昨天有人在現場發現一具挖土機正在作業,正當民眾報警處理時,駕駛就逃離現場,因為該處地勢陡峭,當地民眾憂心,若濫墾濫伐恐造成土石流,嚴重危害居民身家安全。

當地的雙鳳里里長陳專森表示,因為該處屬於林口台地保護區,雖然在都市計畫中被畫為納骨塔專區,但因為山坡地勢很陡,下方又緊鄰住家,若要進行工程必須事先經過市府相關單位核准,作好水土保持後才能施作。

陳專森認為,最近常常看到有業者派機具前來,剷除山坡的樹木,感覺像是要開路,但經查證,業者應該沒有向市府申請就動工,此舉讓鄉親人心惶惶。

當地民眾表示,921地震過後,附近的地表已有部分出現裂縫,有些房屋也有龜裂,若是土壤被挖鬆,再經過大雨沖刷,形成土石流後果不堪設想。

陳專森指出,希望警方正視這個問題,附近民眾也會自發協助幫忙逮人,不讓不肖業者繼續違法濫墾。

記者昨天實地走訪,從民宅向上爬坡約5公尺處,就會發現原本應該是一片樹林的地方,已被機具剷平。附近住戶指出,由於地處偏僻,業者大概以為無人知悉,沒想到還是被發現。

潘姓民眾指出,業者違法盜挖砂石不是一天兩天,原本只是半夜偷偷摸摸挖,說也奇怪,報警後從來沒抓到人,不知道是業者消息靈通,還是警方根本就不想處理,如今整座山坡已被挖空了一大塊,卻不見市府與警方處理。

潘姓民眾說,一旦山坡地被挖空,周邊鄰居都害怕土石流事件,難道市府一定要等到「林肯大郡」事件發生,難道一定要鬧出人命才願意處理,當地民眾每天只能生活在恐懼中。

新莊警分局丹鳳派出所所長廖志德表示,該處應該是屬於禁止開墾的區域,但是員警到現場後並未發現有人操作機具,暫時無法得知何人所為,將進一步調查後釐清真相。

Top

 

抽地下水 中50餘城地層下陷

摘錄自2011年12月27日中央社報導

中國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有19個省共50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地層下陷,其中多半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專家指出,過度開採地下水是地層下陷的罪魁禍首。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統計表示,以上海市區來說,地層下陷已累計超過2公尺。

香港文匯報引述國土局官員指出,由於一些地區防範措施不嚴格,地層下陷情況仍在持續中。
目前,地層下陷超過2公尺的面積約有7.9萬平方公里;此外,下陷最嚴重的地區除長江三角洲外,華北平原和汾渭平原也是重災區之一。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等部門評估,幾十年來,長三角地區因地層下陷造成的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3000多億元;而造成地層下陷主因則是過度開採。

泰州市國土資源局地礦處長王國強則表示,地質災害很難被人們察覺,「地層下陷一旦形成規模,以目前能力和技術,要治理和恢復很困難。」

Top

 

抵禦海水 荷蘭新武器:攔門沙

摘錄自2011年12月27日法新社荷蘭報導

在阻擋海水的長久戰役中,低地國家荷蘭已經在沿岸不遠處,將沙土倒在比200個足球場還大的海域,然後等著自然來塑造。

風、海浪與洋流是這項創新計畫的下一批「工程師」,將讓總共有2000萬立方公尺的沙土往陸地移動,形成抵禦北海無情荼毒的天然屏障。

站上這個鉤型半島最高點、距海平面7公尺高的地方,計畫協調員布茲瑪(Nico Bootsma)興奮的說:「已經奏效了!」在這個攔門沙的北端,就是海浪最最高的地點。

風、海浪與洋流這些自然力量,已經開始讓攔門沙的頂端移動,攔門沙在退潮時已經快要碰到陸地。

荷蘭有1/4的陸地位於海平面以下,在15到20年間,攔門沙將被沖向沿岸,強化幫助保護荷蘭的海灘與現有沙丘。

代表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Nature)向計畫開發者提出建議的生態專家林納茨(Leo Linnartz)說:「按照自然情況,荷蘭沿岸會逐漸侵蝕消退。」他說,如果沒有加強脆弱的沿岸,最終淹水是無可避免的。

幾十年來,荷蘭已經在水利工程領域上發展出世界知名的專業技術,尤其是在興建水壩、防護堤與橋梁上。荷蘭海岸與河流沿岸已經興建了約1萬7500公里長的堤岸。

這項新計畫由荷蘭政府委託的專家小組所構思,以解決荷蘭長期的頭疼問題。此計畫使用挖泥船吸取離岸10公里外的海底沙土,然後傾倒在靠近陸地的地方。這些大型機器有些可以一次攜載多達1萬立方公尺沙土。

攔門沙位於海牙附近的海濱郊區柯基杜恩(Kijkduin)與特海登(Ter Heijde)之間,如果實驗成功,這項計畫將在荷蘭其他地方比照辦理。

Top

 

論壇∣為了追求我們明天的幸福──「輻射外洩 滅族達悟」聲明稿

作者:夏曼.藍波安(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1995蘭嶼反核行動(照片提供: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夏曼.藍波安)

在  午夜來臨之前,風靜止了,浪平靜了
我們的Akes(阿格斯 )睡著了,我們的Apu(阿布)睡著了
睡姿比天空的眼睛  可愛

黎明來臨之前
地震來了  海嘯來了
為了生存
夏曼Pongso No Ta-u西婻Pongso No Ta-u 在灘頭準備早餐
飛魚  芋頭

忽然間
台灣政府的核電廠的老闆  說
笨蛋  到台灣的總統府吃早餐
那兒最安全,是台灣的中心
在那兒陪總統吃早餐
生番 這是你們的早餐
男人吃鈷60 女人吃銫137
孩子們的早餐—滅絕

我們已確認,你們的輻射記憶絕對還沒有衰減。

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九日以後,你們不會說我們的語言,所以強制灌我們三個字的漢姓漢名,這樣才是文明的「中國人」才是「大中華民族」的一支。

一九六四年的某月某日,尊貴的一對夫妻來到我們潔淨的島嶼,遇見了我們樸實的婦女,看見我們蒼翠的田園,經過我們的傳統地下屋之後,回到了你們大島台灣。

於是,一九六九年退輔會強佔了我們的土地,國軍與囚犯來了,欺辱我們的婦女,也帶了牛馬來踐踏我們蒼鬱的田園。

一九七零年起,我們的傳統屋成了水泥火柴盒,一九八四年起,台灣的政府不經過達悟人的同意,空軍飛機炸射我們的小蘭嶼變成一片焦土。

一九八零年起,你們說要為我們蓋魚罐頭工廠,後來這個綠色屋頂的工廠,體內的鈷60、銫137出來說話。

從我們的相遇起,你們 台灣的政府一直破壞我們的幸福。
我們追求著幸福與平安,但在你們的統治之下,卻越追越遙遠。

1000萬 X 1000萬 = 為了追求我們明天的幸福基金。

※ 本文為12/30「輻射外洩 滅我族群」凱道反核行動之聲明宣言。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葉人豪、詹嘉紋、李詩婷、賴品瑀‧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