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3.02







近期活動

「山林魅影-林鵰」首映會
「婦女的力量,綠色的力量」影像展(3/4~3/31)
2012「麥田狂想」之好麥共響音樂會
大愛電視全球新聞3/14至3/24 每晚七點「一個城市的綠色旅程」系列報導
新時代森林泰山帶你到「野蜂最前線」認識野蜂的第一手資料
101年度飛蛾普查研習營活動(3/30截止)
歡迎報名「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 (RIO+20) 研討會」(4/17截止)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守護白海豚 第二階段認股
 

編輯室小啟

愛轉動 護地球 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租約過期 達悟人要台電搬走核廢料

核廢料桶狀況(照片提供:希婻‧瑪飛洑)

30歲的達悟青年林詩嵐出生於1982年,那一年,第一桶核廢料運進蘭嶼。從小到大,林詩嵐看著父親抗爭核廢「惡靈」的身影,從不懂到站在第一線為反核廢料奮鬥,他的生命與這段抗爭歷史緊密交織。昨日達悟人跨海到立法院,表達從家鄉驅除廢核料的心聲,現場播放由林詩嵐剪輯的220蘭嶼驅除核廢惡靈的影像紀錄《吶喊》,他只要求核廢料在這世代終結。

蘭嶼貯存場原本規劃作暫時貯存場,放在蘭嶼的核廢料原先計畫以海拋方式投入公海,但隨著國際環保意識抬頭,聯合國1972年制定「防止傾倒廢物等物質污染海洋公約」(倫敦公約)、1991年禁止核廢料海拋,1996年「倫敦公約1996年議定書」更限縮世界各國可海拋項目,這使得台灣政策轉向,蘭嶼這些原 本準備海拋的廢棄物持續存放於開放式的壕溝,任由風吹雨淋。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吶喊  蘭嶼220反核廢活動紀錄短片

我們的島:黃色罐頭與我

恐懼歸零 311福島核災周年  廢核再上街頭

苦勞網「國境邊陲」系列報導

綠色電報∣從現在看未來,2012年「20個最受歡迎的百年預測」

作者:黃沛云、方志豪

接續上篇「回到過去看現在」,美國土木工程師John Elfreth Watkins曾在1900年時,預測100年後生活的啟發,BBC向讀者們詢問對100年後生活的想像,許多人對2112年的世界有新的看見。

根據BBC報導,當初Watkins所做的許多奇怪,甚至看似不可能發生的預測,後來都實現了,現在,就讓未來學家Ian Pearson(以下簡稱IP)和Patrick Tucker(以下簡稱PT)來檢視看看讀者們的預測。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311海嘯重創後,海洋重生的機會在哪裡?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目前有兩個嘗試,一是利用杉樹皮處理流出的重油,另一則是利用輸送氣泡至海中以促進養殖牡蠣的生育,這應算是迢迢重建之路上的一大步。由多個環保團體和艾德華‧諾頓等知名人士新成立的「南極海洋聯盟」,首先為了南極海洋遺產羅斯海催生保護區,他們要求在羅斯海內360萬平方公里的關鍵生態系中,禁止捕魚和開發,此舉將成為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網絡的基石。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目前開始全面封湖禁漁3個月,湖區1000多戶漁民全面停捕,並且投放各類水產苗種,以求永續發展。而關於漁民反應鯖魚面臨的過漁情況,農委會表示,目前已採總船數限制及在我經濟海域內劃定禁漁區,並後續將邀集產官學界研商國內管理及國際合作。讓我們也關心吉里巴斯這個島國,他們將會是最先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國土的國家之一,且目前該國的經濟水域內有遠洋漁業國爭相捕捉高經濟價值的鮪類。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社論∣武陵瘋櫻花-日本花、境、心的櫻花田園經濟學

作者:munch

「櫻花名所」是一個美妙的觀念,不只談櫻花,也談種植櫻花的空間。早期櫻花種在皇室、貴族的御所、花園,在開放平民參觀後,成為具有歷史意味的賞櫻聖地。更重要是,在皇室、貴族之外,一些平民居住的城下町,也開始沿著河岸種櫻花,形成現今許多地方,河岸、公園等公共區域,櫻花盛開的繁景,其中不乏許多數百年樹齡的「千年櫻」。

就像好花要配名器一般,從櫻花考慮到空間的改造,日本看櫻花,絕非只是看花,而是賞境,一種櫻花與空間共構的氣氛。於是,從種櫻花推展到地域振興(社區營造),許多日本老町併為了找尋生機,社區有櫻花樹林,就開始保護老樹,改善賞櫻空間,沒有櫻花林的社區,也找出空間種植櫻花,個個都想要躋身櫻花名所之列。

櫻花不再是花賞,透過許多櫻花小徑散步策的規劃,讓櫻花連結到社區周遭,照顧美麗櫻花,也會種下四季花木,守護自然家園,形成日本的田園經濟學,或是優質的生活空間。日本賞櫻,已成國際觀光熱潮,但是限定人車分離,營造賞花空間,限定賞花區域,避免干擾居民,以及一些櫻花名所採取預約入園的總量管制,都是維繫賞櫻制序的作為。

精采內文

 

租約過期 達悟人要台電搬走核廢料

本報2012年3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3月1日達悟族人跨海到台要求台電解決核廢料。30歲的達悟青年林詩嵐出生於1982年,那一年,第一桶核廢料運進蘭嶼。從小到大,林詩嵐看著父親抗爭核廢「惡靈」的身影,從不懂到站在第一線為反核廢料奮鬥,他的生命與這段抗爭歷史緊密交織。昨(1)日蘭嶼達悟族人跨海到立法院,表達從家鄉驅除廢核料的心聲,現場播放由林詩嵐剪輯的220蘭嶼驅除核廢惡靈的影像紀錄《吶喊》,他只要求核廢料在這世代終結。

立委田秋堇說,馬總統誓言追求世代正義,對蘭嶼人而言,連當代正義都太奢侈。「台灣人民享用核電,卻將核廢料放置到蘭嶼,這是極度不正義的事情。」

台電公司在核廢桶已整檢完畢,租約也於去年12月31日到期,族人再度訴說,永遠不將蘭嶼貯存場土地續租給台電公司,要求台電公司勿帶頭違法與政治施壓。

達悟族人表示,政府30年前用盡手段、不顧族人意願,硬是將核廢料放到蘭嶼,30年來即使族人不斷抗爭表示反對,仍無動於衷。蘭嶼牧師張海嶼說,蘭嶼人已無處可生存,請馬總統還他們生存空間。

蘭嶼貯存場原本進用做暫時貯存場,放在蘭嶼的核廢料原先計畫以海拋方式投入公海,但隨著國際環保意識抬頭,聯合國1972年制定「防止傾倒廢物等物質污染海洋公約」(倫敦公約)、1991年禁止核廢料海拋,1996年「倫敦公約1996年議定書」更限縮世界各國可海拋項目,這使得台灣政策轉向,蘭嶼這些原本準備海拋的廢棄物持續存放於開放式的壕溝,任由風吹雨淋。

面對台電粗糙的處理蘭嶼的核廢料,希婻‧瑪飛洑質疑台電歧視原住民。族人表示,蘭嶼核廢場簡陋的防護規格無法承受高溫多雨的熱帶海島氣候,核廢桶早已崩壞到無法貯存。希婻‧瑪飛洑表示,核廢桶已鏽蝕成粉狀,粉塵更直接暴露到空氣中,隨著季風四處飄散。他不禁要問「為什麼處理核廢料如此粗糙?」

相較於蘭嶼粗劣草率的貯放方式,核二廠恆溫恆溼的貯存設備,也令現場幾位族人感嘆,台電未公平對待。瑪飛洑問,「難道是歧視原住民?」族人認為,這幾年來台電核電廠持續營運,核廢料運到蘭嶼的數量明顯減少,可見早有其他核廢處置方案,卻一再拖延將蘭嶼核廢料遷出,置族人於輻射暴露風險中。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武修說,十幾年前在蘭嶼人協同下已證實島內多處污染,只是令他不解的是,事隔7、8年,污染仍未解決。即使以世界發展核能的觀點,都規定核廢料不能運出去,而且核廢料貯放一定要經過居民同意,他認為30年前未取得蘭嶼居民同意,應立即修正,將核廢料撤離蘭嶼。

張武修指出台電未使用最進步的技術處理核廢料,點名原能會清點內容。張武修也指出,目前的技術能將核廢濃縮到1/10,然而,30年來放置在蘭嶼的桶數卻未減少,若非台電沒有用最好的技術處理,就是濃度非常高因此無法處理。「台電多年來對放置在蘭嶼的9700桶核廢料內容交代不清,極可能我們認為的低劑量其實是高劑量核廢料」,他認為原能會一定要清點內容物,才能找到最好的處理方式。

田秋堇說則引用中研院研究員滬治安的報告,台電2年來檢整期間,附近海底沉積物輻射大於核三廠附近海域,鈷60、銫137指數都是上升的。瑪飛洑也拿出當地拍到畸形的「秘雕魚」,而此現象也曾在幾座核廠附近發生。

立委林世嘉也表示,台電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已到期,目前屬於違反放置。針對蘭嶼每年死因榜首都是癌症,他認為台電未善盡輻射劑量檢測,政府也未認真看待,因此建議提案編列蘭嶼人民因核廢料污染的醫療費用及傷害賠償預算。林世嘉也聲明,將退回核四錢坑預算,改列核四停建賠償預算。

核廢料處置無解 政府應告知

台電租約到期卻未完成續約手續,台電發言人李鴻洲表示,去年9月即已表明續約,也送蘭嶼鄉公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權利審查委員會還在進行審查,一切照程序走。對於蘭嶼民眾一再表達不續約的意願,李鴻洲說,此租賃關係為公用事業,希望能站在公共利益之立場來考量。

「如果蘭嶼鄉公所不租了,核廢料也沒有地方可去」他說,最終處置場址無法決定,目前候選場址包括台東縣達仁鄉以及離島的烏坵,預計明年初公投,若是過關,還需進行環評,若一切順利最快也要2016年才能動工。在這之前,台電無法可想。

對此,綠色公民行動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政府早已答應核廢料遷出蘭嶼,卻一拖再拖,台電無法兌現時間表,又不願攤開來討論,「這是公共政策很不負責任的一面」。他認為核廢料只能回到本島解決,不是運到離島或別的國家。

崔愫欣說,台灣無法找到核廢料最終場址,政府和台電又不願意面對,只會讓蘭嶼居民被迫擁抱核廢料的處境不斷複製到其他地方。「政府以及台電應該正視且承認核廢料無解的事實,並且和人民說清楚,讓民眾檢視用電行為,重新檢討核電政策。」

【延伸閱讀】

※ 《吶喊》,林詩嵐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804p0faqfo&feature=player_embedded

Top

 

綠色電報∣從現在看未來,2012年「20個最受歡迎的百年預測」

作者:黃沛云、方志豪

接續上篇「回到過去看現在」,美國土木工程師John Elfreth Watkins曾在1900年時,預測100年後生活的啟發,BBC向讀者們詢問對100年後生活的想像,許多人對2112年的世界有新的看見。

根據BBC報導,當初Watkins所做的許多奇怪,甚至看似不可能發生的預測,後來都實現了,現在,就讓未來學家Ian Pearson(以下簡稱IP)和Patrick Tucker(以下簡稱PT)來檢視看看讀者們的預測。

1.海洋將出現廣泛的養殖,而不只限於魚類

IP:發生的機率百分之百,面對未來可能達到幾十億的人口,天然資源已供應不足,因此,將有更多的海洋用來養殖魚類,另外,養殖藻類也是提供再生能源的一種方式,透過基因改造的海草或藻類,能夠萃取資源。

2.我們將能透過思想傳輸來溝通

IP:發生的機率百分之百,我們可以挑選思想後,將它傳輸到其他的大腦上,就如同把它們儲存在網路上一般。

PT:心靈感應聽起來有點像是好萊塢電影中的情節,但它確實可能發生,只要溝通的定義,成為一種信號而非文字。

3.多虧有了DNA和機器人工程,我們將能創造出絕頂聰明且不死的人類

IP:有九成的發生機率,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電子產品指揮大腦,至於基因工程,則有助於延長壽命,只要這類的電子科技可以有合理的價格。

PT:有機會,這樣的點子算是在遺傳學、生物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突破,它不但可以增進人類智慧,還可以奇蹟似地讓人類戰勝死亡。

4.我們將能控制天氣

IP:發生的機率有八成。目前已有一些控制天氣的技術,像是調解龍捲風、人工降雨等等,有鑒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漸受矚目,開始有大量針對天氣的知識在累積與研究,未來,我們將可能在需要時,透過科技控制天氣,但它不一定要成為例行公事,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透過技術,避免一些關鍵地區產生嚴重的災害。

PT:這是個機會,我們一定會嘗試。在一個美國支持的聯邦計畫下,有部分科學家正探討著改變地球氣候的工程,也就是俗稱的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

5.南極洲將開放商業活動

IP:有八成的機率會發生,但這個地區,似乎更值得保持它原始的荒野樣貌,因此我看到這點時有遲疑了一下,不過這樣的想法,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的條件下,或許能透過科技進行一些資源的探勘。

PT:很接近了!但在進入南極洲前,北極洲的開發可能會搶先一步,北極洲無論在地區資源的開發、如何合理且永續地利用、如何資源共享方面,都將是日後政治上的一大挑戰,如果沒有永續的考量,開發北極洲可能預言著南極洲的開採。

6.全球將出現單一貨幣

IP:發生機率有八成。我們已經可以在一些地方看到電子貨幣,順著這個趨勢,到了本世紀中葉,可能只剩下少數地區的貨幣,而全世界將通用一種電子貨幣。

PT:好點子!但實際趨勢可能剛好相反,網際網路使得以物易物、新的價值交換方式產生。橫跨歐美的數以百計個地區,都使用著地方貨幣,換而言之,我們在未來的世紀中,有機會看到更多類型的貨幣,以及交換方式。

7.我們會與電腦連接,使大腦運作更快速

PT:發生率百分之百。最快在2050年,我們就可以看到它發生,到了2075年,大部分的開發國家,都可能已使用機器增進大腦功能,到了本世紀末,或許人人都能達到,這個時候,就是準備競爭的時刻了。

8.奈米機器人將會在人體修復細胞中流竄,記錄我們的記憶

PT:有機會!雖然目前,醫療奈米機器人只存在於理論中,而奈米科技也大部分屬於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但它正在迅速成長,奈米機器人是可能出現的,只是不知道時間點為何。

9.我們將有核融合(sussed nuclear fusion)

IP:百分之百會發生,它可能在2045~2050年間發生,到了2100年,勢必會出現。人們正普遍預測著這個目標,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思考,還有哪些能源技術,目前我們可以看到頁岩氣、大規模太陽能設施的成長,但風力發電要盛行恐怕還有些困難。

10.世界將只剩下三種語言,英文、西班牙文、以及中文

IP:有八成的機率發生。它的確是個趨勢,其他的語言很難有機會生存,少數語言正大規模地消失,而其他有主要語言的國家,在教育方面,每個人也都至少要學會這三種語言的其中之一。

11.世界上將有八成的國家有同性婚姻

IP:可能性有八成。這對我們西方國家而言,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也意味著,每個人將可選擇不同的婚姻型式。同性戀者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權。然而,因著一些宗教強烈反對,它並不一定能達成。

12.加州將與美國分道揚鑣

IP:發生機率有八成。已有一些跡象顯示,加州想從美國分裂出去,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或許不到本世紀末就會發生。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創造財富能力方面的巨大差異。

13.太空電梯將使得太空旅遊變得便宜且易近

IP:可能率八成。第一個太空電梯肯定會出現,雖然「便宜」是個相對性的字眼,但它絕對會比以往便宜。另外,觀光也將會是個重要領域,但我懷疑的是,是否有合理的價格,讓人人都有機會嘗試。

14.女人將定期透過人工受精懷孕,而非透過一個男人

PT:相當接近了!至少目前,有越來越多夫妻選擇先進的生育技術,透過人工受精,可在植入前進行基因診斷,也因此,這種方式在婦產科診所日漸普及。或許在下個世紀前,科學家將有機會於植入胚胎前,篩選出所有先天性疾病。

15.將會有各式關於自然的博物館出現,因為世界上將許多自然棲地被毀滅

PT:非常接近!雖然我無法預估博物館的出現,但世界正面臨著嚴重的物種滅絕,在日漸嚴重的資源消耗、人口過剩、環境惡化情況下,保護生態的多樣性,可能犧牲部分社區,而這些社區多半較為貧困。有專家辯稱,將貧困地區的經濟利益納入保育計畫中,將是下個世紀物種保育的重要一步。

16.沙漠將變成熱帶雨林

IP:有七成機率會發生,目前沙漠綠化正在進行,所以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17.婚姻將成為年度契約

IP:可能發生率有六成。可能將有一些不同型式的婚姻出現,像是十年或廿年婚約,不過傳統的終生型婚約也不會消失。關鍵在於,人類壽命的延長,假設你在20歲結婚,卻活了100多歲,那這樣的婚約承諾就顯得有點久,因此,人們還是會想結婚,但不一定想要終生。

18.主權國家將不復存在,一個世界政府將出現

PT:這是個好想法,不過在我看來,應該有越來越多的主權國家會出現,未來,有錢的企業或私人將試圖合作,在國際海域上,利用土方技術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半主權實體國家。

19.西方國家戰爭將完全透過遠程操控

IP:發生機率50%。

20.英國將會有一場革命

IP:發生率有七成,它是可能發生,但與其他趨勢不大一樣。

※ 若您喜歡Green Inside文章,快來加入FB Green Inside 粉絲團喔!

※ 本文轉載自http://www.greeninside.com.tw

Top

 
 

311災後海洋復育 大船渡市以杉樹回收重油 氣泡培育牡蠣

本報2012年3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林菁香編譯,翁御棋審校

該市大船渡町中港的工業區一角,堆積著杉樹皮發酵後製成的土壤改良材「樹皮堆肥」。(圖片節錄自朝日新聞)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為了讓海嘯重創的海域重生,不斷嘗試以2種方法復育海域:其一是利用杉樹皮處理流出的重油,另一則是利用輸送氣泡至海中以促進養殖牡蠣的生育。雖然這只是研究開發過程中的驗證實驗,卻是推動災區復興的一大步。

據朝日新聞報導,該市大船渡町中港的工業區一角,堆積著杉樹皮發酵後製成的土壤改良材「樹皮堆肥」。其中還包含去年9月放進的一塊杉樹皮製成的吸收墊,專門用來吸取因海嘯而流入海裡的重油,現在墊子已被分解到連形狀都無法分辨的情況了。

該市附近的海域在海嘯過後,由船上和燃料箱等處漏出的重油佈滿海面,瓦礫堆上也沾滿油污。大分縣產業科學技術中心在聽說該市利用杓子等傳統器具撈取重油怎麼也清不完的消息後,便決定協助處理。該中心於十幾年前開始便不斷研究開發杉樹皮製成的吸油墊。杉樹裡含有的木質素具有疏水性及吸取油脂的功能。

該中心亦有研究使用樹皮堆肥以分解油脂的技術,其機制是摻入家畜的糞便進行發酵作用並產生熱,在此過程可促進分解油脂的微生物生長。只要將吸油墊放入此發酵反應器中,約200天後油污便會消失。

至於杉樹以外的木材,也能以相同方法處理油污,目前已有7個道縣嘗試這種做法,並朝著實廠化的方向努力。一般而言,油污都以焚化處理,中心主任研究員小谷公人表示。「藉由這個方法,油污處理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可減少到焚化處理時的1/3」。

報導中也介紹利用微細的氣泡來促進牡蠣生育的方法。山口縣德山工業高專教授大成博文開發出一種名為「微型氣泡機」的裝置,將該裝置放入到水深約8米左右的海底後,直徑0.02mm的氣泡如同白色面紗般會不斷噴出。

該市赤崎町的志田健志(59歲)等人,2011年8月在養殖筏架邊安裝了104台的氣泡機裝置。每分鐘約噴出104公升的氣泡,藉此讓氧氣和氮氣溶入海水內。大成博文表示,海水淨化後,牡蠣和扇貝的代謝會提高,成長也會改善。養殖期間因此縮短,生產量也會增加。

※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報導

Top

 

保護南極羅斯海 新聯盟催生海洋保護區

本報2012年3月2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WWF提供一個聯合環保團體和知名人士組成的「南極海洋聯盟」(Antarctic Ocean Alliance,AOA)日前在紐西蘭威靈頓一場會議中發表報告《南極海洋遺產:羅斯海(Ross Sea)海洋保護區》。該報告提出理由,建議在羅斯海設立海洋保護區,使其成為南冰洋中的禁捕海洋保護區(no-take marine reserves),並為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網絡的基石。

南極水域涵蓋了近10%的世界海洋且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並是近一萬種獨特而多樣物種,如企鵝、海豹和鯨魚的棲所。如今,這些水域處於商業性漁 業和氣候變遷衝擊的危機之中。除了羅斯海外,該聯盟呼籲有19個南冰洋的關鍵棲地亦需要被保護,並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提出分析這些地區概況的報告。

「南極海洋聯盟」是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使艾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海洋學家施薇雅‧厄爾(Sylvia Earle)、企業家Richard Branson爵士,以及綠色和平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紐西蘭皇家森林與鳥類保護協會(Royal Forest and Bird Protection Society)和紐西蘭環境保育組織(Environment and Conservation Organisations,ECO)等16個全球性環境組織所組成。

新聯盟呼籲,禁止在羅斯海內360萬平方公里的關鍵生態系中進行捕魚和開發,並在美國與紐西蘭現有對羅斯海政策的基礎上,加入三個具有環境特點與重要棲地的區域,以保護這個獨特的海洋生態系。如果順利建立,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海洋保護區。該報告透過研究描述了羅斯海地區特別和迷人的生態系,並創造了一個可保護此獨特生態系的清楚願景。

聯盟成員Chuck Fox表示:「羅斯海是地球上最令人驚奇和相對未受人類影響的海洋環境之一。雖然現有的兩個計畫保護了一些區域,但我們的報告顯示,如果要確保這環境保持健康和穩定,我們需要更廣泛且更重視生態系的方法。」

負責羅斯海和其餘南冰洋的管理機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已同意於今明兩年在南極洲周圍海域建立一個海洋保護區網絡。然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會議中並沒有民眾參與,也沒有媒體採訪。南極海洋聯盟認為,若沒有大眾的關注,保護運動將只能達到最小的成效。

該聯盟宣傳活動主任Steve Campbell表示,「南極羅斯海的命運將在今年由24個國家和歐盟決定,而全球大眾都不知道這事。 現在到了該保護這驚奇環境的時候了,但我們需要全球大眾一起參與來達到目標。」

※ 參考資料:WWF新聞稿

Top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全面封湖禁漁3個月

摘錄自2012年3月1日新華社南京報導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1日起全面封湖禁漁,湖區1000多戶漁民全面停捕。此次封湖禁漁將持續到今年6月1日。

江蘇省洪澤縣水產局介紹,本次禁漁範圍為洪澤湖全湖水域,包括與洪澤湖相連的湖蕩、湖灣和濕地。封湖禁漁期間,所有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捕撈生產活動和收購活動一律禁止,所有漁船漁具一律撤出生產一線到指定地點停放。

在3個月的禁漁期間,洪澤湖區漁民將修整捕撈船隻和各類漁具、漁網,準備迎接下一季的生產。同時,洪澤縣將利用封湖禁漁的有利時機,開展放魚節等系列活動,加大放流程度對湖區增值。計劃投入500萬元採購各類水產苗種,投放到洪澤湖,確保湖區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湖區生態平衡。

Top

 

永續鯖魚資源 農委會研商國內管理及國際合作

本報2012年3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賴春福報導

鹽烤鯖魚是常見料理。(黒沢オティス攝)針對近來有學者及漁民反映近年來鯖魚已有過漁情形,農委會目前已採總船數限制及在我經濟海域內劃定禁漁區,該會後續將邀集產官學界共同開會研商調整管理作為,並透過國際合作以共同維護鯖魚資源之永續利用。

農委會指出,鯖魚資源廣泛分布於北方三島附近海域,為我國沿近海重要漁業之一,主要由圍網漁船及扒網漁船捕撈,為維護鯖魚資源,在核發大型圍網漁船之漁業執照時,已禁止大型圍網漁船在距岸12浬內作業並限制漁船作業艘數,另直轄市、縣(市)政府亦依所轄海域資源現況,公告燈火漁業禁漁區或漁具限制等管制事項,目前計有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苗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澎湖縣及花蓮縣等10個縣市分別訂有距岸3浬、6浬或12浬之燈火漁業禁漁區。

農委會表示,目前部分縣市政府對於燈火漁業禁漁區之範圍仍有不同意見,將邀集產官學研商調整管理作為。另台灣東北部鯖魚漁場,除我國作業漁船外,尚有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等漁船前往捕撈鯖魚,惟尚未訂定資源共同養護機制,為因應鯖魚資源逐漸惡化之情況,有必要與共同利用之國家商訂區域性的管理作為,方能永續利用該項資源。

※ 同步刊載「台灣水產電子報

Top

 

吉里巴斯 經濟5成靠各國入漁費

本報2012年3月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賴春福報導

吉里巴斯位置圖(ccm224提供)2月份,海洋大學環漁系副教授呂學榮在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補助下,前往吉里巴斯共和國進行研究考查12天。最近完成考查報告指出,該國是可能是最先因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國土的國家之一,且經濟水域內是高經濟價值的鮪類喜好活動的區域,許多遠洋漁業國爭相入漁,該國之經濟逾五成是依靠各國每年繳納之入漁費。

報告指出,吉里巴斯位於赤道附近,東臨國際換日線,是世界上最早迎接曙光的國家。由33 個小島組成,國土總面積約800 餘平方公里,由西向東可分為吉爾伯特群島(Gilbert Islands)、鳳凰群島(Phoenix Islands)和萊恩群島(Line Islands)三大島群,經濟水域高達350萬平方公里。吉國以偏遠的地理位置得到「世界的盡頭」的稱號,並有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島等著名的特色。

不同於火山島及大陸國家,吉里巴斯是由太平洋中數個環礁島所組成,平均海拔高度低,有著陸域面積狹小、不易蓄積淡水及缺乏土壤等缺點。

在外來文明衝擊下,首都塔拉瓦人口密度飆升,但當地缺乏技術及資源發展各式產業,國民失業率超過50%,也因此造成許多人為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協會資訊統計,在2009 年世界國家碳足跡第215 名的吉里巴斯,卻早在聯合國1989 的報告中就被指名為將因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脅。

報告指出,吉國經濟海域內的鮪魚資源主要被遠洋漁業國家所利用,資源擁有國的主要利益來自入漁費收入,外國漁船的入漁執照費是吉里巴斯最主要的經濟收入。吉里巴斯為我國在南太平各國最重要的漁業合作國家,2010 年我國鮪漁業在吉里巴斯入漁情形為,鰹鮪圍網船26 艘、大型鮪釣船46 艘,是此區域最多入漁船數的國家。位於經濟海域內的鮪魚更是吉國的經濟支柱,吉國的經濟海域範圍達350 萬平方公里,一年鮪漁船執照收入達2~3 千萬澳幣,佔政府收入的半數。

報告指出,鮪魚及海洋中其他魚類是吉里巴斯的主要食物,在塔拉瓦停留期間,餐館、居家的菜餚的肉類都以鮪魚為主。當地消費的鮪魚完全來自國內小規模的沿岸捕撈業,與外國漁船之漁獲無關,足以供應島民日常食物所需,自給自足。以小船(配備舷外機)在沿岸海域捕撈洄游性鰹魚、鮪魚、飛魚及珊瑚礁魚類為主,最主要的漁具是一支釣及刺網。漁業之規模很小,每個漁戶每日撈捕當日銷售完,並沒有集中的魚市場,多在村落之路邊擺攤,直接銷售給附近住家之居民。故以目前吉里巴斯之人口及社會狀況,以及長期以來的居民生活方式,漁業大致仍能自給自足。

報告指出,投資當地的漁業,包括養殖與沿岸撈捕加工,必須以國外市場為目標,且價格必須能夠有競爭性。如何降低成本成為赴該國投資最大的困難,除夏威夷外,吉國與主要消費市場距離遙遠,所有生產物資依靠進口,成本高於任何其他地區。

在吉里巴斯Temaiku 的EcoFarm Production 虱目魚養殖,由於日本的鮪釣與鰹竿釣漁船在吉國水域作業數的逐漸減少,活餌供應需求不再,市場限縮在食用市場。另外,受限於魚苗必須靠天然苗,自2002 年至今,年產量最高還不到20 噸,2011 年剩下約4 噸的產量。

呂學榮參訪期間赴國合會技術團在Ambo 的虱目魚繁養殖場,得知該場目前已成功培育母魚至第六年,可望在一年內有人工魚苗的產生,未來將可供應大範圍的養殖需求,可突破EcoFarm 的產量瓶頸。但更需要解決的是市場的問題,如何增加擴展加工與外銷管道,以及與鮪漁業結合,增加活餌供應上的需求,例如竿釣與中小型鮪釣的引進,甚至CCPL 的合作等,是未來虱目魚養殖能否發展的關鍵因素。

報告指出,除了虱目魚養殖之外,吉國廣大的潟湖區,尤其北塔拉瓦等島嶼有潔淨廣大的淺海域,發展高經濟價值的養殖物,例如海參與海藻,銷售至華人市場,亦可製造就業機會,創造高的經濟收益。

※ 同步刊載「台灣水產電子報

Top

 

社論∣武陵瘋櫻花-日本花、境、心的櫻花田園經濟學

作者:munch

櫻花田園經濟學021

武陵櫻花季開催!

第一次到武陵看見3萬株「粉紅佳人」櫻花綻放的盛景,也感受到塞車3公里,入園等候1小時的台灣賞櫻熱。

武陵種櫻花,很大原因是早期果樹、菜園,農藥、肥料污染河流,在十年前開始轉型觀光,改種不需施肥灑藥的楓樹、櫻花,也算符合自然環保的善念。但是櫻花熱潮引發的車潮、人潮,連帶的人造垃圾、汽車排氣,也是必須思考的新污染。

瘋櫻花,不是壞事,但是如何從熱潮變雅興,學學日本的櫻花哲思,開創一個美麗的田園經濟,就是一門值得思考的學問。

在日本,賞櫻歷史可推到16世紀,在皇室春日賞櫻、秋日賞菊下,賞櫻風行到戰國大名、武士等貴族階級,織田信長吟詠的「敦盛」,「詠嘆京都櫻花,於繁華之前,墜於無常之風」,更是將櫻落的人生如幻,道盡武士的悲壯。

賞櫻蔚成風潮,數百年的文化,讓日本賞櫻,帶有文化深意。

日本愛櫻花,為了花形、花期,數百年來在櫻花品種上,不斷改良,造就日本由南向北綻放,品種繽紛多樣,長達四個多月的櫻花季。

日本櫻花,原生品種有山櫻、大山櫻、霞櫻、豆櫻、江戶彼岸櫻、丁字櫻、深山櫻、峰櫻等近十種,經過自然交配後育出90餘種櫻花,常見的染井吉野櫻,都是育種所培育的新種,一旦加上園藝家自行育種,日本櫻花品種高達300餘種,在世界登錄800多種櫻花品種中,日本就有超過1/3的櫻花品種。

日本培育櫻花新種,如同台灣培育蘭花,不只作為日本外銷植物,更成為櫻花外交的利器,1912年日本贈送美國6000株櫻花樹,現今綻放在華盛頓和紐約。在台灣,也透過日本育櫻會,不斷贈送櫻花給台灣種植,2008年贈送河津櫻給高雄。

花種繁多,不是日本櫻花的唯一特色,更特別是從櫻花造就的地域改造。

「櫻花名所」是一個美妙的觀念,不只談櫻花,也談種植櫻花的空間。早期櫻花種在皇室、貴族的御所、花園,在開放平民參觀後,成為具有歷史意味的賞櫻聖地。更重要是,在皇室、貴族之外,一些平民居住的城下町,也開始沿著河岸種櫻花,形成現今許多地方,河岸、公園等公共區域,櫻花盛開的繁景,其中不乏許多數百年樹齡的「千年櫻」。

就像好花要配名器一般,從櫻花考慮到空間的改造,日本看櫻花,絕非只是看花,而是賞境,一種櫻花與空間共構的氣氛。於是,從種櫻花推展到地域振興(社區營造),許多日本老町併為了找尋生機,社區有櫻花樹林,就開始保護老樹,改善賞櫻空間,沒有櫻花林的社區,也找出空間種植櫻花,個個都想要躋身櫻花名所之列。

櫻花不再是花賞,透過許多櫻花小徑散步策的規劃,讓櫻花連結到社區周遭,照顧美麗櫻花,也會種下四季花木,守護自然家園,形成日本的田園經濟學,或是優質的生活空間。日本賞櫻,已成國際觀光熱潮,但是限定人車分離,營造賞花空間,限定賞花區域,避免干擾居民,以及一些櫻花名所採取預約入園的總量管制,都是維繫賞櫻制序的作為。

有花、有空間,造就日本櫻花勝境,更重要是櫻花在日本文化中,成為相當重要的元素,從繪畫、文學、音樂,都有歌頌描繪櫻花悲美的作品。

春櫻盛開之時,也是日本許多祭典舉辦的時刻,讓春櫻少些悲壯,多點歡愉。傳統的「花見」一期一會,更是將櫻花樹下圍坐賞櫻的雅致,成為親人、朋友相見的時光,看花不只是花種、空間,更深入到文化的精髓與情感的交流。

從花到境再到心,櫻花深入日本社會,不只眼中,更在心裡。

回到台灣,台灣不是無櫻之國,台灣本土原種櫻花其實也有近十種,但是歷史上一路顛沛,不像千年日本有皇室、貴族,閒情雅致愛櫻花,甚至造成民間風潮,不斷在品系上育成新種。其實這也是台灣另一頁的農業辛酸史,台灣植物有太多原種,但是因為歷史背景或技術問題,長期以來自己不知運用,反而讓國外取走或搶先育出新種。

更慘是,台灣原種櫻花,原本也是散佈生長在山林,形成春日青山裡的一抹胭紅,但是長期以來墾山種植,許多櫻花林都成果樹區或檜木林,只剩一些地區,還留存有數百年的原種櫻花老樹。

現今,日本賞櫻熱潮,影響台灣,造就各地種植櫻花的風氣。但是,種櫻花絕不是單只種樹,而是必須從花、境、心的角度,去開創一個保種、造境、養性的櫻花文化。

武陵瘋櫻花,不是壞事,交通堵塞的問題,可以在櫻花季,只准訂房遊客開車進入,一般遊客在台七縣沿線設置停車場,透過大眾交通運輸載運遊客進入賞花,並且進行山下預告的總量管制,避免道路壅塞。更重要是,不必櫻花區停滿車輛,或是人車共擠櫻花道,或是停車到草坪,破壞賞花的意境。

在許多社區開始種植櫻花,但是不應該是政府找公路旁,把櫻花當成行道樹種植,而是應該有社區發動,找出適當的地點,營造櫻花與空間的美感,其中包含著是種樹守護,以及社區空間改造的思考,而不是跟著流行種櫻花,砍掉原有樹木種櫻花,一旦不流行又砍掉櫻花樹趕新風潮。

台灣開始跟進日本櫻花熱,許多歷史條件不同,不必一昧抄襲,但至少從美麗花種,關心到櫻花周遭的環境空間,甚至在接近自然的走春心境下,透過賞花來學習愛護自然的心意。

塞車,不是櫻花熱的唯一問題,而是在空間與心態上,台灣是否已準備成為一個美花、名境、善念的賞櫻之國。

請看,台灣櫻花之美!也請思考,櫻花背後的田園深意。

 


【武陵農場】


【天元寺】


【鎮西堡】


【觀霧】


【陽明山】


【司馬庫斯】


【桶後溪】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