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6.07







近期活動

「貓。吉他。七年級」關懷流浪動物音樂講座
當人類遇到蛇類(6/8截止)
核電退休技術員看核二廠反應爐螺拴斷裂之核災風險-李桂林先生主講
【Café Philo 哲學星期五】 推銷台灣DIY--「綠人聯合國」經驗談
成功大學原交社原住民影展暨映後座談
012 We Can 起跑,歡迎全國高中師生組隊報名參賽(9/15截止)
【立委聽好!我不要瘦肉精!】上傳照片Tag立委行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台灣濕地網 2012志工寫手大募集(持續招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台塑告莊秉潔 刑事部分不起訴

 

台塑集團指控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在國光石化爭議過程中,提出六輕造成罹癌人數增加的研究,毀損公司名譽,向莊秉潔提起民事、刑事告訴。求償4000萬元、並要求在4個平面媒體登刊回復名譽廣告。

檢察官認為莊秉潔是針對公眾議題發表評論,即使其結論有不夠客觀或不嚴謹的地方,但他的發言屬於善意。而且莊秉潔是受環保署邀請參與專家會議,也是受雲林縣政府委託研究並受邀在記者會上發言,發言內容涉及公眾利益的環境保護及國人健康,屬於可受公評事項,因此在6日偵結,不起訴。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莊秉潔:國光運轉後每年死亡人數增加1356人

空污研究遭台塑控妨害名譽 學界連署相挺莊秉潔

六輕大火對環境無害?環委:不是有沒有 是影響多少

2011台灣回顧:六輕工安頻傳 居民火大

【中東綠色之旅】致力環境NGO培訓的Shatil

作者:陳婉寧

在一次與以色列友人閒聊的過程中,對方向我強力推薦一個在他口中「很酷」的組織,循著朋友提供的網站與聯繫,我在到訪當日歷經波折後於順利抵達Shatil隱身在倉庫大樓內的辦公室,很榮幸受到熱請友善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Chaim款待,在百忙中抽身與我對談。

從Shatil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清楚地讀到:Shatil是一個致力於引領以色列社會變革的機構,從社會、經濟、環境正義、人權、文化…等面向切入,期待透過變革及提升公民參與議題的深度與廣度來追求更公平正義的社會。

Chaim告訴我Shatil最初成立的原因在於以色列國內有許多不同議題取向的草根NGO,隨著民主化及機構發展的推進,越來越需要有策略地去經營議題,關於能力建設設計和使機構專業化,正是Shatil想要達成成立宗旨,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讓公民和NGO工作者,都能夠透過能力的培養,讓組織的行動更有力。Shatil規劃課程教導NGO如何遊說政府立法及設計能力建設。

精采內文

環球360°∣拯救地球的另一種嘗試

作者:Barbara Unmüßig(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主席);翻譯:李楊

在即將於6月20日開始的RIO+20峰會上,綠色經濟將是與會代表討論的話題。會議的目標之一便是找出解決氣候和糧食危機的辦法。但綠色科技本身並不能帶來我們亟需的變革。各國必須放棄那種不計代價求發展的思路。在全部需要改革的行業中,農業的改革不僅最緊迫,也最艱鉅。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也稱作「地球峰會」)本應是環境政策的一座里程碑。但實際上,全球生態問題自那以後越發嚴重。政府和業界都沒有真正接受這個事實:即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氣候變化正在快速發展。實現全速增長作為經濟發展首要目標的地位沒有受到任何挑戰。在世界各地,爭奪各類資源的競賽正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國際局勢。化石燃料的開採繼續發展,大規模商業性農業不斷擴大。

不過,有一個方面在1992年以後發生了變化。對高效科技和再生能源的投資不斷增加。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產業正越來越多地吸引新興市場國家的參與。生態友好型的創新、投資和產品並稱為綠色經濟。作為1992年地球峰會的後續會議,同樣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RIO+20將討論綠色經濟的議題。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賴品瑀

Rio+20正式開跑之前,聯合國已經在里約熱內盧頒發了2012地球鬥士獎,這六位得獎人證明了具體行動可對政府、社區或是企業帶來改變性的影響,也期許這個獎能激勵Rio+20與會者。而日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全國氣候變遷會議》向環保人士挑戰,為什麼在政府推出油電雙漲政策時未出面力挺一事,環團表示將接受這個挑戰,在今天赴內政部下戰帖,並請他別用環保當做電價調漲的遮羞布。關於此事,目前環境資訊中心的讀者回應也非常熱烈,至於昨天驚傳「核二廠1號機將在6月7日重啟」的訊息,在各界關注下,原能會表示還沒收到台電公司的重啟申請。至於台電哪天要送出?有待大家繼續緊盯。不靠油電,我們有太陽公公,瑞士冒險家5日駕駛太陽能動力飛機飛越陽光普照的西班牙山谷以及直布羅陀海峽,飛抵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這是全球首次太陽能飛機跨洲飛行

迪士尼公司對旗下電視頻道、廣播和網站祭出新廣告標準,2015年起禁播垃圾食物廣告,米老鼠也會在其零售店和主題樂園協助民眾認識營養食品及菜單項目。這不但能幫助孩童對抗肥胖,小朋友也可望擁有更健康生活。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現代文明的救贖─世界環境日40週年的省思

作者: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祕書長)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並訂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今年正好為40週年。本月中旬,聯合國即將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第三屆「地球高峰會議」。由於1992年第一屆高峰會就是在里約舉行,因此這次大會又稱「里約+20」。

在此全球環境大會前夕,台灣社會面臨美牛瘦肉精是否解禁開放的爭議,甚至演變成為經貿談判的籌碼。官方雖一再強調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相對安全」,民間團體則堅決主張,應先尋求國內共識,並待國際在瘦肉精使用取得共識後,方能與美方協商,且應加強抽檢比例,貿然開放將使國人健康陷入不可測的風險。

從比較長遠的時間尺度,來透視相關問題的癥結,我們可以追尋現代文明發展的主要脈絡,以及一直存在社會底層的深層反省與抗衡行動。

精采內文

 

台塑告莊秉潔 刑事部分不起訴

「環境報導」2012年6月7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台塑集團指控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在國光石化爭議過程中,提出六輕造成罹癌人數增加的研究,毀損公司名譽,向莊秉潔提起民事、刑事告訴。求償4000萬元、並要求在4個平面媒體登刊回復名譽廣告。

刑事部分 台北地檢署今偵結:不起訴

檢察官認為莊秉潔是針對公眾議題發表評論,即使其結論有不夠客觀或不嚴謹的地方,但他的發言屬於善意。而且莊秉潔是受環保署邀請參與專家會議,也是受雲林縣政府委託研究並受邀在記者會上發言,發言內容涉及公眾利益的環境保護及國人健康,屬於可受公評事項,因此在昨天(6日)偵結,不起訴。

依刑事訴訟法第256條規定,告訴人台塑公司如不服處分,可向高等法院聲請再議,高等法院如認同此處分則結案,如不認同則發回重審。台塑也表示等收到處分書後再研議,因此後續還有待觀察。

莊秉潔委任律師詹順貴肯定地檢署檢察官,也認為台塑應好好反省,類似此案未開庭則做出不起訴處分並不多見,表示台塑提告非常沒理由。

詹順貴表示,台塑所謂的「侵權行為」具體內容並不明確。構成侵權行為必須的要件包括:要基於故意或過失、具有不法性,也就是明知這是錯誤的,還「故意基於要去毀謗妨礙台塑名譽」去發表一個錯誤的內容。另外還要造成對方「名譽上的損害」。

民事部分告訴,台北地方法院已於2012年5月3日第一次審理,法官已排定6月21日第二度審理。一般而言,刑事處分約七、八成會影響民事訴訟結果。

莊秉潔:司法還給學術、言論自由空間

得知不起訴,莊秉潔肯定司法還給學術以及言論自由的空間,事實上這起官司已對學界造成寒蟬效應,他表示,「以後大家寫Paper,只要有根據、且出於善意,就不用擔心會被告妨礙名譽」。

莊秉潔強調是以可以拿到的最好科學資料來解析並做出建議,之所以點名幾個大的汙染排放源,目的是希望透過學術各界可以好好討論,並促使官方檢討並訂出一個合乎民眾健康、環境保護的標準,讓台灣社會能進步。

他說:「我拿那麼多國家資源在中興大學教了20年的書,讓我專心做研究沒什麼外務,我受到國家照顧,應該把研究所看到的結果讓人民、政府能知道。」

學界反對台塑箝制學術自由

2012年4月29日學界聯署聲援,反對台塑箝制學術自由。中研院院士周昌弘表示,這一個本來是一個學術討論的問題,現衍生變成台塑拿這個數據來控告莊秉潔,「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妥的一件事情。」

中研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台大法律系教授李建良認為,從六輕過去發生的工安事故看來,已對附近居民健康風險及財產損失造成威脅,因此六輕在台灣整個工安事件中已是具有某種代表性的個案,大家也都很關心,因此這是一個「公共議題」,任何正常的公民會想表達關心,更何況如果在這領域具有一定專業,都很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對這個公共議題表達看法。

而且台塑指控莊秉潔的許多發言場合,包括環評會、專家會議、接受雲林縣政府委託、或是接受媒體採訪的發言。也就是說,這些都是「被動受邀的場合」。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李建良認為:「我們不會把這個問題看成是某一個人,想要去來影響某一個公司的名譽問題」。

※ 學界發起的「捍衛學術言論自由」持續連署中

※ 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中東綠色之旅】致力環境NGO培訓的Shatil

作者:陳婉寧

受訪者為Shatil耶路 撒冷辦公室主任Chaim在一次與以色列友人閒聊的過程中,對方向我強力推薦一個在他口中「很酷」的組織,循著朋友提供的網站與聯繫,我在到訪當日歷經波折後於順利抵達Shatil隱身在倉庫大樓內的辦公室,很榮幸受到熱請友善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Chaim款待,在百忙中抽身與我對談。

從Shatil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清楚地讀到:Shatil是一個致力於引領以色列社會變革的機構,從社會、經濟、環境正義、人權、文化…等面向切入,期待透過變革及提升公民參與議題的深度與廣度來追求更公平正義的社會。

Chaim告訴我Shatil最初成立的原因在於以色列國內有許多不同議題取向的草根NGO,隨著民主化及機構發展的推進,越來越需要有策略地去經營議題,關於能力建設設計和使機構專業化,正是Shatil想要達成成立宗旨,提供相應的培訓課程,讓公民和NGO工作者,都能夠透過能力的培養,讓組織的行動更有力。Shatil規劃課程教導NGO如何遊說政府立法及設計能力建設。

Shatil有多年的豐富經驗面向NGO工作者所設計的培訓課程 及能力建設項目,圖為Shatil自行設計編輯的教材之一經過幾個年頭的深耕,目前Shatil在以色列境內有三個分部,光耶路撒冷辦公室就有100多位員工。就耶路撒冷辦公室的發展歷程而言,一開始進行許多以環境議題為出發,但同時加入性別及種族多元議題,讓NGO工作者學習與不同群體、宗教、種族者共事,而這樣的技巧與背景知識正是第一線工作者需要的。

Shatil提供給草根NGO的諮詢,每年有將近4000場的講座、培訓及工作坊。除了提供培訓及諮詢外,Shatil也開辦了針對學生族群的Green Course,將Green Course定位為在校園中散播環境種子的平台,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加入課程在各校運作。雖然只是在校園內的課程,但卻拉近學生間的距離,將有志一同的學生們聚在一起,貢獻想法力量、學習如何讓機社團或機構作更有架構,更組織化,如何得到資金,如何運用媒體,如何遊說,如何觸及政府的政策立法等等。

Shatil提供的咨詢服務是教導NGO,給NGO漁竿,提供資源及與受諮詢方一同工作,並且點醒NGO要加入環境正義或公民意識的思考。尤其是當各NGO匯聚在一起時,更容易做腦力激盪,有沒有更有創意的方法可以改善機構面臨的問題…等等。

除了紙本教材以外,有一年Shatil與以色列各獨立樂團合作, 也集結出一張NGO唱片專輯,每逢街頭遊行時便邊走邊放,增加士氣。Shatil認為,在環境議題上,難運作的是如何將大家牽繫起來做聯盟。例如:有各種發展程度的NGO組織、有學生環保社團,大家議題不同南轅北轍,地理位置也有差距,如何去分享想法,結合大家在不同的政策層次上做貢獻,分享資源,各取所長,這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團結力量大,總會一步步朝正面的方向進步。

Shatil耶路撒冷辦公室一角。在過去的案例中,2008年以色列各公民團體反對燃煤發電廠的運作,因為是較為單純屬於蓋或不蓋的選擇,當時各NGO結合起來,運用媒體運作,進行問卷調查並公佈,各NGO也因應此議題擬定環境議題的推進議程,喚起民眾注意及公共意識建構,刻意凸顯民意及遊說。但不是每個議題都能夠成功運作,還需要視時勢及議題性質而定。尤其環境議題往往鑲嵌著公共財、社會及族群、宗教議題…等等。以色列有很大一部分人口為虔誠的猶太教徒,更關注的反而是宗教議題或者家庭及下一代(作為虔誠的猶太教徒及其子女在以色列有許多政策上的優惠,例如:不需服兵役、生育補助、教育補助…等,所以往往一個猶太教家庭生了七、八個孩子,照管家裡的大小事,自然強過關心公共議題)。

就Chaim的觀察,環境議題在以色列受關注的程度已逐年攀升,一方面是耶路撒冷作為宗教聖城,每年有大量的朝聖者或觀光客來訪,環境整頓自然不能輕忽,社會風向球的漸變,也是幾年來累積的成果。Chaim和Shatil持續地為個人和公民團體做幕後的組織領導培訓,期待這些「看不見的力量」改變社會。

※ 參考資料:Shatil官方網站http://www.shatil.org.il/english/

Top

 

環球360°∣拯救地球的另一種嘗試

作者:Barbara Unmüßig(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主席);翻譯:李楊

在即將於6月20日開始的RIO+20峰會上,綠色經濟將是與會代表討論的話題。會議的目標之一便是找出解決氣候和糧食危機的辦法。但綠色科技本身並不能帶來我們亟需的變革。各國必須放棄那種不計代價求發展的思路。在全部需要改革的行業中,農業的改革不僅最緊迫,也最艱鉅。

图片来源: P. Casier (CGIAR)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也稱作「地球峰會」)本應是環境政策的一座里程碑。但實際上,全球生態問題自那以後越發嚴重。政府和業界都沒有真正接受這個事實:即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氣候變化正在快速發展。實現全速增長作為經濟發展首要目標的地位沒有受到任何挑戰。在世界各地,爭奪各類資源的競賽正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國際局勢。化石燃料的開採繼續發展,大規模商業性農業不斷擴大。

不過,有一個方面在1992年以後發生了變化。對高效科技和再生能源的投資不斷增加。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新產業正越來越多地吸引新興市場國家的參與。生態友好型的創新、投資和產品並稱為綠色經濟。作為1992年地球峰會的後續會議,同樣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RIO+20將討論綠色經濟的議題。

人們希望RIO+20峰會可以給人類指出一條更加環保的發展道路。但密切追蹤峰會準備工作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就連綠色經濟的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全球大型民間團體都認為綠色經濟不過是一筆利潤豐厚的生意而已,根本未能將全球各國政策的重點從自由貿易和經濟發展上移開。

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對綠色經濟話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一些國家看好綠色經濟帶來的新的投資和商業機遇。其他國家則仍然心懷疑慮,擔心綠色經濟或將帶來環境政策掩護下的保護主義抬頭。

對於如何規劃綠色經濟,目前存在多種觀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綠色經濟倡議》是其中分量最重的。該組織2011年2月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綠色產業投資將在促進就業、節約資源、減排和保護環境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這份報告對所謂「南方國家」傳達的主要資訊便是:綠色經濟是切實可行的。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五月提出了一項名為「邁向綠色增長」的戰略。這項戰略的主要對象是工業化國家。這份報告呼籲各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並鼓勵各國促進科技創新,刺激環保產品需求,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經合組織指出,這樣的投資同樣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好消息是上述兩份報告都認同氣候變化和資源減少的事實。兩者都要求立即採取措施,並強調無碳商業和資源利用效率。考慮到公共預算囊中羞澀,私營部門將扮演主導角色。因此呼籲營造有利於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不足之處在於兩份報告都沒有從根本上挑戰以經濟發展為主的思維定勢,沒有談及什麼樣的發展模式才能同時實現保護資源和減少貧困的雙重目標,對於食物權、飲水權、受教育權和土地使用權等社會問題也幾乎沒有提及。

這樣看來,綠色經濟只關乎效率和生產率等商業參數。其理念並沒有被放入社會與環境的規範、法律和標準中考量。權力和分配正義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但如果沒有強大的政治意願,人類亟需的改變只能是美好的願景。我們必須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去碳化和減少資源密集型消費上,並停止使用核能和基因工程等高風險科技。

未來的農業應該是什麼樣子?如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約12%來自大規模的商業農場。如果把與土地用途變更的全部溫室氣體排放都考慮在內,這一比例則是32%。農業生產不僅已經成為破壞生物多樣性和過度消耗水資源的重要因素,還會導致水資源酸化和森林砍伐。此外,非永續的耕種方式造成大面積農田退化。德國全球變化諮詢理事會(WBGU)認為,當今全球約1/3的耕地都受土地退化之害。

同時,由於世界中產階級人數不斷增加,全球糧食和動物製品需求穩步上升。人們的消費習慣也相應變化,食物消費方面尤其如此。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而氣候變化和資源迅速枯竭等問題將為我們帶來嚴峻挑戰。

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業將成為RIO+20峰會的重要議題。我們也希望此次峰會能將世界引向可持續農業的道路,遏制資源枯竭和環境破壞。農業減排不僅限於農業生產這一範圍內,通過可持續的土地使用可以抵消農業生產造成的部分溫室氣體排放。如果性別等其他社會問題也能得到解決,農業還有望幫助減少貧困。

為了確保小農戶能得到有力的支持,任何有意義的策略都必須解決土地和水資源使用、種子供應管道、享受擴展服務、獲得信貸和市場機會等問題。水和耕地資源的有限性對農業的制約作用日益明顯。圍繞綠色經濟展開的辯論必須超越這個特定產業的技術。對於資源的公平分配、精英階層的利益以及多國合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現有的權力關係必須發生變化,制度性和社會性創新必須保證這一領域的分配正義。對貿易和投資政策的反思勢在必行。

因此,如果各國政府在RIO+20峰會上能就以下幾項原則達成共識,人類才能向真正的全球綠色經濟邁出實質性一步:

不為害:

撤銷全部破壞性的農業補貼,包括對出口、燃料、化肥和集約化畜牧生產的補貼。

國家有責任保護人權,而且這種責任不僅限於本國。各國不得損害其他國家人民的權利。國家之間簽訂貿易協定時必須以此為準則。世貿組織農業協定以及許多雙邊貿易協定仍不符合上述標準的要求。

各國政府必須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和社會價值的農業部門。

對農業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必須考慮人權和永續性。投資和土地租賃必須受透明原則的監管,必須賦予所有相關群體參與決策過程的機會。

必須遏制農產品投機。

必須制定公正、可持續的農業政策。例如,規定保護動物、水資源和環境保護區的標準,對硝酸鹽化肥施用徵稅。

糧食為首:

世界各國必須將食品安全作為土地使用和農業政策的首要目標。任何政策措施——例如歐盟要求在汽油中添加生物燃料的規定——都必須以此為標準進行考量。

連貫性:

阻止氣候變化與各種農業生產存在內在聯繫,因此必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量。如今,有很多項目和政策都沒有考慮到這種關聯性。富裕國家資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但與此同時,動物飼料、肉食、糧食和棉花貿易的擴張卻完全不考慮氣候變化的現實及影響。這種現象必須改變。氣候意識必須成為主流,所有投資行為必須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相適應。

生產率:

不應該以化肥和基因工程作為提高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我們應該通過施用有機肥料、用自然方法控制蟲害的方法改善土壤品質,提高產量。

效率:

農業生產節約潛力巨大。我們必須避免浪費水和其他資源。富裕國家的消費者購買的全部食物中,30-40%都倒進了垃圾箱。而在發展中國家,落後的儲藏和銷售條件也往往造成驚人的收穫後損失。具有針對性、智慧化的農業擴展和諮詢服務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生活方式:

人們必須改變現有的飲食習慣。德國全球變化諮詢理事會建議減少動物製品攝入。人們應該減少肉類食品消費,工業化國家尤其如此。德國全球變化諮詢理事會認為,這是緩解土地緊張的重要手段。

制度革新:

聯合國系統中有關糧食的全部職責應該整合到一個部門。

2009年,國際農業知識與科技發展評估(IAASTD)在其《世界農業發展報告》中提出了農業可持續和社會化發展的指導原則。這樣的工作必須繼續下去。

聯合國內部的制度改革應該引入對重要技術創新的風險評估。儘早瞭解技術創新的社會、文化和生態效應,及其對人權的影響十分重要。

再設計研究:

到目前為止,對農業研究的投資近乎微不足道。此外,大多數資助項目仍然著重於提高產量的研究,只有5%的研究經費用於尋找減少收穫後損失的方法。我們必須改進諮詢和知識體系。

即將前往里約參會的各國首腦應該認真考慮上述要求。

相關文章

生態島:從遊戲到現實 2012年5月23日

農用耕地安全 2012年2月3日

生態農業:饑餓的救星? 2011年5月3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6月1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2012地球鬥士獎 肯亞環境信託工作者等6人受肯定

摘譯自2012年6月4日ENS巴西,里約熱內盧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 Elbegdorj),蒙古總統辦公室提供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 Elbegdorj)、巴西銀行家Fabio Barbosa和可再生能源企業家Sultan Ahmed Al Jaber博士、瑞士熱氣球駕駛Bertrand Piccard博士、荷蘭科學家Sander van der Leeuw博士和肯亞馬賽保育者Samson Parashina等人,世界環境日當天獲頒聯合國的「2012地球鬥士獎」,此獎項是頒給那些對環境採取積極行動及領導產生正面影響的人。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4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頒獎典禮上頒發了由LG公司贊助的獎項,環境規劃署親善大使Gisele Bundchen、巴西環境部長Izabella Teixeira和Rio+20秘書長沙祖康部長出席了頒獎典禮。

史坦納表示這個獎項具有激勵Rio+20與會者的作用,本月聯合國將在里約熱內盧舉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地球峰會,現今許多執行中的環境計畫都是從20年前開始的地球峰會中產生的。

史坦納說道:「在各國代表代表即將抵達里約召開Rio+20會議前,這六位得獎人稱之為地球鬥士當之無愧,他們證明了具體行動可對政府、社區或是企業帶來改變性的影響。」他說,獲獎者透過積極的環保政策、開創性乾淨能源的發展和社區工作等行動保護關鍵生態系,打造地球可永續發展的未來。

2012地球鬥士獎得主:左起Sander Van der Leeuw, Fabio Barbosa, Samson Parashina, President Tsakhia Elbegdorj, Sultan Ahmed Al Jaber, and Bertrand Piccard (Photo courtesy UNEP)

2012地球鬥士獎得獎名單:

  • 政策領導獎: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履行了立法時優先考慮環保法規的承諾。
  • 企業願景獎:巴西銀行家Fabio Barbosa和可再生能源企業家Sultan Ahmed Al Jaber博士,致力於永續發展並促進可再生能源及更乾淨的技術商業發展。
  • 啟示行動獎:瑞士熱氣球駕駛員Bertrand Piccard博士透過行動,提升了全球對使用可再生能源驅動的交通工具意識。
  • 科技與創新獎:荷蘭科學家Sander van der Leeuw博士,他的研究從歷史經驗來瞭解人類為何無法正視環境變遷的長期議題。
  • 特別獎-草根運動:肯亞馬賽保育者Samson Parashina領導社區致力於保存肯亞Tsavo-Amboseli地區的生態系。

史坦納表示:「在Rio+20峰會前夕,各國領導人應該從2012年地球衛士們身上得到啟示,為了世界70億人的利益而大膽決策。換言之,為了實現我們所期望的未來,我們應當擴大行動,加速實現綠色經濟進程。同時為了實現永續發展與消除貧困而改革國際制度。」

優先執行綠色政策、提升青年環境意識的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表示,他在蒙古草原上數年貼近自然的生活形式幫助塑造他的永續觀。「這不僅是對我個人,也是對我們國家的一份殊榮。作為總統,我有綠色政策,它有兩大主軸:其一是我們的人民、其二是我們的環境。」額勒貝格道爾吉總統說。「有一天我將不再是總統,可是我將繼續成為地球鬥士。」

幾年前擔任巴西的Banco Real銀行總裁,Barbosa引進了改革性的永續措施,包括社會及環境風險分析、道德投資基金、小額信貸及多樣性方案。這些措施讓「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於2007年將該銀行評定為永續銀行。

Barbosa的倡議成為哈佛大學的研究題材,並讓Banco Real銀行從聯合國、國際商會及與威爾斯親王國際商界領袖論壇獲得更多的永續獎項。

Barbosa持續因努力融入慈善和實踐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而廣為人知。2010年,他被任命為與聯合國合作的社會變遷基金會社會變遷領導人;2011年7月,聯合國基金會宣布Barbosa加入其董事會。

聯合國社會變遷基金會創始人與董事會主席Ted Turner表示:「透過Fábio Barbosa的努力,西半球各國領導人、商界人士與巴西人民開始共同關注全球問題。」

太陽能城市馬斯達爾,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Photo by Green Prophet1)Sultan Ahmed Al Jaber博士是馬斯達爾(Masdar)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斯達爾公司正在建立鄰近阿布達比的馬斯達爾城,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碳、零排放的城市,他們投資全球乾淨能源創新及部署。

2009年,Al Jaber博士帶領馬斯達爾公司(companies from Masdar city)協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贏得競標,使阿布達比成為國際再生能源機構總部設立地。他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擔任聯合國能源和氣候變化諮詢小組的成員。

2010年,他被指派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能源和氣候變化議題特使。2011年,,他被聯合國秘書長選為全民永續能源發展高層組織(High Level Group on Sustainable Energy for All)成員。

Al Jaber博士呼籲全球領袖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他說:「現今世界需要的能源解決方案無法由一個國家單獨驅動。透過公眾及民間的參與,共同合作,以地球村的觀念,採取集體行動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我們的責任。」

Piccard博士和Brian Jones一起達成使用熱氣球繞行地球一週不落地的壯舉。Piccard博士身兼國際知名的醫生和精神科醫生、熱氣球駕駛員和講師、太陽能動力方案發起人、希望之風慈善基金會的會長、聯合國親善大使等多個身份,他結合了科學和冒險來解決當今全球性挑戰。

Piccard博士表示,「21世紀的探險不再是征服新領土,而是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來降低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他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僅由太陽能供電飛機環繞世界的人。

這是瑞士人連續兩年因環繞地球獲頒聯合國的地球鬥士獎。

去年Louis Palmer領導電動汽車車隊於80天環繞世界,並因成為第一個使用太陽能動力車還繞地球的人榮獲地球鬥士啟示行動獎。

Sander van der Leeuw博士獲科技與創新獎,窮盡一生研究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發明創造與科技創新,運用從歷史學到的教訓,來理解為什麼人類無法面對環境變化的長期問題。

Leeuw博士表示獲得此獎項讓他較有自信使用他的研究成果來教育未來世代對於永續的需求。他表示「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心態的改變,無論個人、群體及國家都要開始思考他們生活中所做的每件事造成的改變。如果我們願意改變,我們的確可以造成巨大的變化。」

馬賽戰士調查部落土地 (Photo courtesy Maasai Wilderness Conservation Trust)馬賽野生動物保育信託的Parashina採取草根運動來保護肯亞,他表示:「這個獎項對我非常有意義。它激勵我,讓我可以繼續堅持我的理想。馬賽人已經在這兒生存數個世紀,他們必須藉由創造新的綠色就業機會及保護動植物來替下一代創造未來,去適應氣候變化。」

這個信託雇用超過200位當地人,且擁有超過10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基金會正在開發永續籌資機制,並與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合作,進行森林碳儲量機制(REDD+ forest carbon feasibility)研究。這個信託保護提供數百萬肯亞人賴以生存的淡水的Chyulu森林Mizima泉分水嶺。此外,在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區,這個信託開收旅遊附加費計畫,如果牧民的財產受到野生動物的侵害,此計畫將給予賠償,藉以提高牧民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

當肯亞盜獵大象及犀牛行為導致盜獵者和動物巡守者間死亡槍戰的案例增加,Parashina的組織由當地社區主導,透過教育及巡邏來阻止盜獵。Parashina也是被CNN評為全球10大豪華生態旅館Campi ya Kanzi的嚮導領袖。

馬賽野生動物保育信託是聯合國發展計劃2012年頒發赤道獎(Equator Prize)的25個獲獎組織之一。

Parashina的地球鬥士獎資格是由影星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提名的,他同時是該保育信託的理事,也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親善大使。諾頓的提名意見中寫道:「他(Parashina)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我的角色就是表彰像他這樣的人。」

地球鬥士獎始於在2005年,是聯合國環境獎項的旗艦。迄今已授獎給51個個人及組織表揚他們的領導才能、遠見、靈感和對環境的行動。過去的獲獎者包括了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高爾;墨西哥總統Felipe Calderon;中國女演員、環保倡導者周迅;婦女環境與發展組織和全球音樂傳奇人物Angelique Kidjo。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un2012/2012-06-04-02.html

Top

 

不當遮羞布 環團明向李鴻源下戰帖

摘錄自2012年6月6日新頭殼台北報導

針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全國氣候變遷會議》表示,要向關心環保人士挑戰,為什麼在政府推出油電雙漲政策時未出面力挺一事,環保團體今天回應表示,將接受李鴻源的挑戰,並將於明(7)日赴內政部下戰帖。並請他別用環保當做電價調漲的遮羞布。

李鴻源是在五日舉行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第一場會議進行報告時表示,政府提出「油電雙漲」政策後,沒有聽到民間環團有任何正面支持的聲音,讓他很失望,也讓公務員很難做事。

李鴻源說,把二氧化碳降下來的同時不可能維持低電價、低油價,這個是必然的,兩件事是在一起的。但是這個議題,大家把焦點放在物價上漲,而不是說:「對,我們應該要朝這個方向來努力。」他認為,環團如果什麼都想要,氣候變遷會議就沒什麼好談的。

李鴻源表示,99%的輿論反對油電雙漲,認為會影響物價,卻沒人關心這會違反京都議定書和國際趨勢。對於環團認為油電雙漲的政策決策過程是黑箱作業,李鴻源也同意,認為政府的決策過程可以討論,如何納入民間團體的聲音。

不過,包括公義生態社會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及綠黨等環保團體,則認為油電雙漲的決策過程不透明,不應該將環保當作它的遮羞布。

公義生態社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表示,「憑什麼環團要支持這種民怨叢生的油電雙漲方案?」站在環保立場,他贊同油電價格適當調整,但他贊成的方式絕非政府提出的蠻幹式、千瘡百孔式的方案。

Top

 

核二6/7重啟? 原能會:台電未送申請

摘錄自2012年6月6日新頭殼台北報導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今(6)日在臉書發布「核二廠1號機將在明(7)日重啟」的訊息,隨即引發各界關注,不過原能會表示,截至6日下班為止都還沒收到台電公司的重啟申請。

台電將在近日提出核二廠1號機的重啟申請,原能會也正在緊鑼密鼓撰寫安全評估報告(SER)。被點名做出重啟決定的原能會核管處長陳宜彬今天一整天都沒接電話,核管處透露,他整個下午都在開會,據說是與8位審查委員討論對台電回覆的同意與否,因為原能會承諾SER必須有每位審查委員的簽字。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下午也在個人臉書公布8位審查委員的名單,分別是龍華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教授丁鯤、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研究員邱宏智、台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單秋成、海洋大學材料工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蔡履文、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蔡克銓、核能研究所康龍全、核能研究所周鼎、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蔣 本基。林淑芬要求這些委員替自己的行為負責。

原能會官員私下表示,台電本來今天要遞交重啟申請到原能會,不過後來因故取消,至於明天會不會送出?原能會官員則不置可否。台電方面則由於負責此事的台電核能安全處處長、副處長、科長等人下午前往經濟部開會,所以無法取得其說法。

不過,據了解,原能會主委蔡春鴻私下向立委坦承,核二廠的重啟不可能無限期拖下去,由於立法院下週即將休會且下週已無委員會議程,因此原能會不打算按照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在決定核准核二重啟前到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蔡春鴻還說,原能會法務單位已經對相關規定做過了解,沒有履行立法院決議並未違反相關法律。

Top

 

跨洲飛行 太陽能飛機抵摩洛哥

摘錄自2012年6月6日法新社報導

瑞士冒險家5日駕駛太陽能動力飛機飛越陽光普照的西班牙山谷以及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飛抵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這是全球首次太陽能飛機跨洲飛行。

54歲的精神科醫師兼熱氣球駕駛員皮克德(Bertrand Piccard),深夜11時30分抵達拉巴特-薩里機場(Rabat-Sale),受到摩洛哥太陽能局(MoroccanSolar Energy Agency)官員歡迎。

這次飛航的主辦單位在機場附近立起巨大帳篷,飛行的實況在網站solarimpulse.com即時播出。

這架飛機將在拉巴特停留5天,然後飛往摩洛哥南部的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參與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為歷來最大太陽熱能發電廠主持的破土典禮。

Top

 

迪士尼推健康飲食 有請米奇

摘錄自2012年6月6日法新社報導

迪士尼公司對旗下電視頻道、廣播和網站祭出新廣告標準,2012年也將推出新偶像「米奇檢查大使」(Mickey Check)在其零售店和主題樂園協助民眾認識營養食品及菜單項目。

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5日領先美國各大媒體,率先宣布自2015年起旗下電視頻道和網站禁播垃圾食物廣告,以協助孩童對抗肥胖。

提倡年輕人健康飲食的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5日也出席迪士尼在華盛頓的這項里程碑宣布記者會。她說:「這項新行動確實為我們孩子的健康改變遊戲規則。」

她指出:「這是1家美國大公司,全球品牌,但他確實改變做生意的方式,讓我們的孩子可以更健康生活。」

迪士尼聲明,迪士尼頻道、迪士迪XD、DisneyJunior、迪士尼電台(Radio Disney)及迪士尼所屬的兒童網站所有食物飲料廣告,自2015年起都需符合其規定的營養指導方針。

「營養指導方針和聯邦政府標準一致,促多吃蔬果,並呼籲限制熱量,並降低飽和脂肪、鈉及糖類。」

Top

 

論壇∣現代文明的救贖─世界環境日40週年的省思

作者: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祕書長)

世界環境日40週年前夕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並訂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今年正好為40週年。本月中旬,聯合國即將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第三屆「地球高峰會議」。由於1992年第一屆高峰會就是在里約舉行,因此這次大會又稱「里約+20」。

在此全球環境大會前夕,台灣社會面臨美牛瘦肉精是否解禁開放的爭議,甚至演變成為經貿談判的籌碼。官方雖一再強調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相對安全」,民間團體則堅決主張,應先尋求國內共識,並待國際在瘦肉精使用取得共識後,方能與美方協商,且應加強抽檢比例,貿然開放將使國人健康陷入不可測的風險。

從比較長遠的時間尺度,來透視相關問題的癥結,我們可以追尋現代文明發展的主要脈絡,以及一直存在社會底層的深層反省與抗衡行動。

農業工業化的濫觴

184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 1803-73)發表<化學在農業上的應用>(Chemistry in Its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e),文中他簡單明瞭地列成一份植物生長所需元素的表格,解析出使土壤肥沃的神祕概念,特別指出對植物成長極重要的三種元素:氮、磷、鉀(週期表上的NPK),為農業的工業化鋪路。因此,他被稱為「化學肥料工業之父」(father of the fertilizer industry)。

突然間,土壤中的生物作用為化學作用所取代──把土壤當成機器:此端輸入氮磷鉀,彼端就會得到小麥或玉米,農人或農業專家不用再研究蚯蚓和腐植質,具體展現最糟糕的「化約式科學方法論」的傲慢與無知,被後人稱為「氮磷鉀心態」(NPK mentality)。

現代文明的迷思

氮磷鉀心態所牽涉到的問題不只有肥料,更是了解現代文明迷思的關鍵,點出「化約式科學」所具有的強大力量與以及它的侷限。於是,人類的傲慢,不只危及土壤的健康,同時也傷害仰賴土壤生存的生物之健康,當然包括人類自身的健康。

1940年英國農藝學家霍華爵士(Sir Albert Howard, 1873-1947)出版的《農業全書》(An Agricultural Testament)的主要論點,就是要摧毀「氮磷鉀心態」。他堅信,面對肥沃土壤這樣的神祕事物時,承認自己的無知,是種健康的心態,為日後蓬勃發展的有機農業打下深厚的基礎,成為哲學與農業科學的重要著作。

事實上,霍華爵士推動的不止是農業計劃,也是社會更新計劃。他強調一個極具前瞻性的想法:「我們必須將土壤、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的健康問題,結合成一個重要的完整議題。」
就跟許多批評社會與環境的作者一樣,霍華爵士勾勒出一個墮落故事的輪廓:書中,引誘人類墮落的蛇,就是德國化學家李比希,他誘惑人類的果實則是:NPK。

自然農法興起

廿世紀前期,較早受現代化影響的國家,就出現有識之士的深刻反省而提出自然農法的觀念。以目前台灣社會比較熟悉的自然農法系統,就涵蓋了:奧地利史坦納(Rudolf Steiner)於1924年所提出的「生物動力法」(Biodynamic)、日本岡田茂吉於1935年提出的「自然農法」、福崗正信於1935開始實踐自然農法並於1975年出版《一根稻草的革命》、澳洲莫里森(Bill Mollison)於1974年提出樸門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等,建議大家可以試著了解這些相關團體的作法或參與他們的活動。

要知道目前我們的「日用飲食」究竟是涵蓋什麼「材質」,也建議可以參閱最近重新翻譯的作品《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大家出版)──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以類似偵探故事的情節,帶我們了解速食、有機、野生食物的食物鏈。

回轉歸向上帝所定的自然律

其實,不只美牛爭議,當今社會浮現的各種食品安全疑慮,正是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始料未及的後遺症。有關美牛,最為根本問題,出在工業化飼養的美國牛不吃草,而是吃玉米、動物性蛋白及抗生素養出來的,這種違反自然的飼養方式,才會造成許多前所未見的健康與環境問題。

上帝創造可以反芻的牛隻,就是應該在草場上吃草長大,現代文明在傲慢的科技和貪婪的經濟驅動之下,離棄自然律,製造豐衣足食的假象。我們如今自食惡果,人類和大地的健康飽受威脅。

回轉歸向上帝所定的自然律,應該是現代文明唯一的救贖!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葉人豪、詹嘉紋‧網編:賴品瑀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