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2.07.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森之地】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反美麗灣! 聽音樂、拼創意,藝人揪團參加另類海祭

巴奈、那布、何欣穗、飛兒樂團主唱飛、董事長樂團等眾多藝人出席記者會,高舉「拆」美麗灣毛巾。

美麗灣渡假村違法開發,爭議歷時8年仍懸宕未解,最高法院曾判決環評無效、台東縣府也發函要求停工,但業者仍持續裝潢,準備營業。

而環保團體及多位藝人也沒有放棄,為守護東海岸,繼去年「不要告別東海岸夏日晚會」,今年7/21-29再度於杉原沙灘,舉行「拒絕美麗灣──沙灘、海洋、永遠的天堂」音樂會暨事件展,希望藉由音樂的純粹力量,凝聚更多公民意識,關心台灣環境及土地。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爭議未落幕 美麗灣審查會決議補件再審
反核、六輕大火、美麗灣 五月天將環境議題推進金曲獎
黃健庭指示美麗灣即日起停工 原民:早就該停了!
美麗灣解套環評—「走鐘」的戲中戲

論壇|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

作者: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呂宜瑾(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碩士)

「里山」一詞源自日文,發音為satoyama。傳統上來說指的是如定期輪伐的橡樹林、松樹林、竹林等次生林,以及可作為覆蓋屋頂、牲畜的飼料與堆肥等用途的草地。日本傳統的農村地景包含多樣的農村環境,譬如︰耕地和果園、稻田、灌溉用的池塘和溝渠、村落與農場本身,里山地景正是由里山和這些環境所組成複合式的農村生態系。

里山倡議以世界上類似日本里山地景的複合式農村生態系為對象,它是因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時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倡議的願景是謀求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播報員:林子晴

為環境各國重視減碳,也從建築著手,香港打造零碳大樓,大樓能源由屋頂的太陽能板以及回收的生質燃油,周圍還有一半的面積是綠地 算是華人圈的低碳模範建築。節能又便利,豐田推出一人座電動車,以家用電源充電,六小時就可完全充電,期待可滿足宅配業務和高齡者的需求。

超過兩萬隻革龜的幼龜,因重機具進行工程,破壞了牠們出生地,使得他們喪生在千里達的大河海灘。官方解釋侵蝕危及數棟建築,而且非常迅速, 也表示該部仍關心海龜繁殖地及其他海洋生物在此安居的福利。而在南韓,政府不顧反對聲浪,仍繼續推動補 鯨計畫, 南韓表示重起捕鯨計畫是為科學調查,而非商業目的,希望國際捕鯨會認可。在艱鉅的生活環境下,成年海豚對死亡的小海豚仍不離不棄,想將他帶向深海,小海豚雖數次從成年海豚背後滑落,但成年海豚都沒有放棄,一心想帶小海豚回家。 因而也引發網友思考:我們怎麼更好保護海豚?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環境信託∣加拿大樹農,以信託為永續土地利用開啟新典範(上)

作者:華宇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前專案執行)

根據美國山巒協會(Sierra Club)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南部太平洋沿岸原始林已經遭受砍伐,僅存的30%,其他已經砍伐過的森林就算不是光禿禿的,就是形成復植後的單一林相,千萬年來隨著原始林一起成長的土壤、野生動物和基因寶庫也一併遭殃。

人們在環境劇變過程中了解更多森林價值:固碳、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重要的是,民間開始對於管理森林的政府產生質疑(卑詩省超過95%的森林是國家財產)。政府視森林是「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所以大片森林當成償還政府財政赤字的籌碼,森林遭政府用來服務工業和財團的利益,而不是服務大眾和自然的利益。

精采內文

工作假期|「森之地」社區家庭樹 孕育15年的環教中心

本報2012年7月18日屏東訊,公民記者吳妮臻報導

十多年前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屏東縣崁頂鄉港東村的一塊基地舉辦家庭親子植樹活動,透過當時一群熱心的志工們,召集了一群對環境綠化有興趣的家庭,在這塊地舉辦了植樹活動,鼓勵大家多種樹。志工們種下樹苗,同時也是種下對這塊土地的一點希望。曾經的荒蕪,經過十幾年現在已是濃密的綠蔭。

今年,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邀請志工共同打造一塊充滿愛與感動的森林基地──又名【森之地】,在此成立東港溪環境教育中心。這裡會規劃成為可以是休閒遊憩的好地方,不管是散步、享受森林芬多精、生態探索等方式,都完全開放讓大家利用。

精采內文

 

反美麗灣! 聽音樂、拼創意,藝人揪團參加另類海祭

本報2012年7月17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美麗灣渡假村違法開發,爭議歷時8年仍懸宕未解,最高法院曾判決環評無效、台東縣府也發函要求停工,但業者仍持續裝潢,準備營業。

而環保團體及多位藝人也沒有放棄,為守護東海岸,繼去年「不要告別東海岸夏日晚會」,今年7/21-29再度於杉原沙灘,舉行「拒絕美麗灣──沙灘、海洋、永遠的天堂」音樂會暨事件展,希望藉由音樂的純粹力量,凝聚更多公民意識,關心台灣環境及土地。

巴奈、那布、何欣穗、飛兒樂團主唱飛、董事長樂團等眾多藝人出席記者會,高舉「拆」美麗灣毛巾。創作才女歌手張懸(中)也長期熱心支持公共議題,為弱勢發聲。

同時,主辦單位也徵求「全民拼創意,台東向前行」的創意方案,希望集結眾人智慧,思考兼顧環保與經濟的在地發展計畫,化口號為行動。

包括巴奈.庫穗、張懸、FIR主唱飛、何欣穗(CiaCia)、董事長樂團、台東震天宮駕前官將首皆於今(17日)出席記者會,邀請大家一同到台東參與這場沒有燈光特效,卻有星星、海浪、沙灘為伴的音樂會。

獲得2011年全國創意官將首第一名的台東震天宮駕前官將首也來到記者會現場,象徵美麗灣違法事蹟已是人神共憤。董事長樂團與官將首拿著拆美麗灣毛巾,宣示反美麗灣決心。

樂壇大老李宗盛人雖未到現場,也特別錄製影片表達支持。「都什麼年代了?建設一定要蓋房子嗎?」影片中,李宗盛如此質疑,他強調愛台灣家鄉,應把好山好水留給後代子孫。

李宗盛呼籲各界關心東海岸,反對破壞海岸的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影片

創作歌手張懸目前適逢唱片宣傳期,仍抽空來到記者會,呼籲全民共同關心環境保育、土地正義。近日發片的張懸也在百忙中趕到,一向關心社會議題並勇於發聲的她日前還在網路上徵文,以送Radiohead演唱會門票,鼓勵優質環境論述。她表示自己都會追蹤這些議題的深入報導,並指出台灣土地並需要的不是更多開發,而是更多維護,政府不應規避政策及鑽法律漏洞,造成人民間的爭執,而美麗灣事件顯示了缺乏公民辯證與討論的過程。

她鼓勵大家到台東走一遭,實際了解土地,並思考「希望留下什麼、不希望失去什麼」。

FIR飛兒樂團的主唱飛(Faye)此次也站出來聲援,雖是都市小孩,但她對自然特別著迷。去年經過美麗灣,就決定有機會要站出來為自然環境說話。她說:「我們掠奪太多,給的太少。」

相較於飛,董事長樂團的阿吉成長於瑞芳海邊,常在沙灘上打棒球,有很多美好回憶。但後來沙灘被水泥消波塊掩蓋,從此就很不想回家。樂團貝斯手大鈞則表示我們都是台灣的主人,理應共同關心議題,不能讓當地人獨自對抗財團。他說:「要勇敢,要為了對的事挺身而出!」

飛兒樂團主唱飛(Faye)說自己深受自然吸引,去年經過美麗灣就決定要替環境發聲。董事長樂團表示,每個人都是台灣的主人,不應只視美麗灣為地方議題,讓地方人民獨力對抗財團,全民應挺身而出。

即便法理上有優勢,仍無法阻止美麗灣開發,長期為守護東海岸奮鬥的歌手巴奈.庫穗說:「我們都只是這篇土地上經過的人,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原住民傳統領域遭侵佔、忽視已久,因為無法逆來順受,只能盡力做該做的事。

原住民歌手巴奈與那布長期為守護東海岸奔走,他們呼籲大家,跟星星、海浪一起來守護海洋。

你覺得天堂應該是什麼樣子?在巴奈與飛合唱《美麗島》歌聲中,島嶼的美好樣貌如此清晰深刻,令人感動。而藝人們齊聲呼籲7/21-28,大家一起到杉原海灘,「和星星、海浪一起守護海洋」。

歌手Faye與巴奈合唱《美麗島》影片

 按此看詳細活動資訊
※ 想搭乘台北-台東的「728守護東海岸巴士」的朋友,請上網報名(名額40人,請把握)

 

【延伸閱讀】

※ 更多美麗灣新聞、評論,請站內搜尋「美麗灣渡假村

Top

 

論壇∣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與國際發展現況

作者:李光中(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呂宜瑾(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碩士)

里山的定義

「里山」一詞源自日文,發音為satoyama。傳統上來說指的是如定期輪伐的橡樹林、松樹林、竹林等次生林,以及可作為覆蓋屋頂、牲畜的飼料與堆肥等用途的草地。日本傳統的農村地景包含多樣的農村環境,譬如︰耕地和果園、稻田、灌溉用的池塘和溝渠、村落與農場本身,里山地景正是由里山和這些環境所組成複合式的農村生態系。

在里山地景內,許多不同種類的樹林、草地與濕地混合在一起,形成錯綜複雜的鑲嵌圖案,因此成為眾多野生動物的棲地,其中有許多是瀕危物種,另外也有助於防災、集水區保護及其他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

里山倡議以世界上類似日本里山地景的複合式農村生態系為對象,它是因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時間的交互作用所形成。倡議的願景是謀求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

日本常見的里山地景類別

里山地景是由人為經營的環境所組成,因當地的居民從事農耕及林業而產生並維持之。日本常見的里山地景類別有:次生林地、稻田、灌溉用的池塘和溝渠、牧場和草原等。這些也是台灣和許多亞洲國家常見的農村地景。

(一) 次生林地
次生林地由定期輪伐的矮林與其他人為管理的林地組成,包含大多適於當作薪材及木炭的樹種,例如︰橡樹和松樹。每十~三十年仔細地砍伐樹林,讓林地保持空曠及通風,因此成為許多野花理想的生長地點,例如︰紫羅蘭、百合、龍膽與蘭花。

(二) 稻田
日本人以稻米為主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稻田景觀的季節變化深深地勾起日本人的回憶。此外,春夏時節稻田裡充滿水,有些地區冬季又會再次灌水,因此稻田成為大片的溼地,為各種不同的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地。

(三) 灌溉用的池塘和溝渠
水是水稻耕作的必要條件。冰冷的春水在透過複雜的灌溉渠道送入水田之前,先集中在小池塘裡並讓它的溫度升高。這些池塘和溝渠也成為水生植物與昆蟲的棲地,例如︰蜻蜓和豆娘。青蛙、蠑螈以及青鱂魚這類的小魚在這裡繁殖。

(四) 牧場與草原
次生草原包含飼養牲畜的牧場與大片的芒草或日本矮竹,它們可當作屋頂、籬笆圍欄以及各種不同的器皿的材料。草原的管理包括年伐與燒除,能為各種不同的野花、昆蟲、鳥類及小型哺乳動物創造出適合生存的棲地。秋天的景觀特色是大片的芒花在陽光下閃耀,成為里山地景經典的主題之一。

日本里山地景的利用與管理

(一) 傳統的矮林管理
管理方式包括夏季割去下層的灌木叢,冬季收集落葉做堆肥。伐木的週期為每十~三十年,但新的嫩芽立刻從樹樁長出。近年來木材燃料的需求減少,所以許多矮林被遺棄,林地因而恢復成茂密的灌木叢,導致生長在林底層的野花與其他需要開闊生存環境的物種消失。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在兼顧人類活動與大自然的平衡下,適當地管理里山是非常重要的。

(二) 稻田—豐富的溼地生態系統
稻田在生態上的功能是季節性溼地,它提供各種水生昆蟲、甲殼動物、魚類與兩生類棲息的環境,這些小動物轉而成為水鳥和其他掠食者重要的食物來源。位於狹窄山谷內和陡坡上的小水田因靠近林地,所以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許多必須林地與水邊兼得的物種得以生存。然而人力短缺或無生產效率,使得這些小水田常被遺棄。近來認為必須保持與恢復豐富的水田溼地生態系的意識逐漸抬頭。

里山倡議的行動架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的適性經營

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是「社會-生態-生產地景」,係指人類與自然長期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生物棲地和人類土地利用的動態鑲嵌斑塊(馬賽克)景觀,並且在上述的交互作用下,維持了生物多樣性,並且提供人類的生活所需。世界上許多這類地景已持續了幾個世紀,並可視為文化遺產。一些研究也顯示這類地景的經營符合生態系統方法和永續利用的管理,可以成為實施
2010年後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的一種途徑。

這類地景中,自然資源在生態系統的承載力和回復力的限度下,得以循環使用,當地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也獲得認可,有助於在維持糧食生產、改善民生經濟和保護生態系統等三者之間取得最佳平衡。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分佈在世界許多地區並賦予各種名稱,比如:中國的田園,菲律賓的木詠(muyong)、 烏瑪(uma)和大巴窯(payoh),韓國的毛爾(mauel),西班牙的德埃薩(dehesa),法國和地中海國家的特樂裡斯(terroirs),馬拉威和尚比亞的其特美內(chitemene),日本的里山(satoyama, 圖1)和里海(satoumi, 圖2)等。

里山的概念與特徵圖(UNU-IAS, 2010a: 13)

(a:定期輪伐的林地,提供薪材與木炭 b:針葉林 c:赤松林 d:住家旁的林地 e:竹林 f:草地 g:水田 h:牧場 i:灌溉渠道 j:灌溉池塘 k:小村落 l:牲畜(牛與雞) m:野菜與蕈類 n:草原火耕o:維護灌溉渠道 p:管理定期輪伐的林地與竹林 q:管理針葉林 r:收集落葉林地的樹葉製成堆肥 s:燒炭 t:椎茸(shiitake mushroom) u:神社 v:蒼鷹 w:日本山椒魚x:魚狗 y:農夫與護林者 z:健行者)

里海的概念與特徵圖(UNU-IAS, 2010a: 14)

(a:河川 b:海灘 c:潮埔地 d:珊瑚礁 e:藻場 f:各種的魚類及蝦蟹貝類 g:浮游生物 h:營養物質與沙 i:牡蠣水產養殖 j:漁村 k:松樹 l:漁夫 m:海水浴 n:採集貝類 o:垂釣者 p:自然觀察 q:市區 r:里山)

 

圖3 里山倡議的三摺法:願景、方法和關鍵行動面向(UNU-IAS, 2010b)

里山倡議的願景是實現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為了讓以永續利用與管理土地和自然資源的地景得以受到保護與重建,里山倡議建議運用圖3的三摺法(a three-fold approach),包括願景、方法及關鍵行動面向。

(一)土地利用策略是依據複合式生態系統架構

亞洲農村景觀的特徵是各種不同的森林和溼地等次生環境以鑲嵌式的空間結構與當地的地形緊密地結合,此土地利用方式創造出複雜的生態系統,得以保存該區的生物多樣性,並且為當地居民提供十分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例如︰集水區保護、防災、病蟲害防治、食物、燃料與木材。但是傳統鑲嵌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轉變為單一作物連作後,複合式生態系統為人類帶來的益處消失或變質了。因此未來土地利用的策略必須建構在認清複合式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之上,力圖兼顧生產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平衡。在目標區建立一份物種清單是擬定土地利用策略方向的第一步。

(二)永續的資源利用是依據環境的承載能力與自然的恢復能力

永續的資源管理及土地利用策略應考慮每個區域個別的環境承載力與自然恢復力,設定在合理的範圍,否則會造成當地樹林和水資源的耗竭、土壤性質惡化與侵蝕、喪失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生態農業、生態林業以及輪替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永續策略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再加上建立及監測環境指標。

(三)聚焦於當地社區的決策並以多方權益關係者的共識為基礎

永續經營管理策略的規劃、執行與評估應以共識決策方式為基礎。以當地社區為主體,但也積極徵求更多的權益關係者投入,例如︰當地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生態系統服務所有的受益者,包括市區內的企業和消費者。以社區林業的概念為例,它提倡成立管理委員會,分區以達到利用、保育與更新三者間的平衡,以及提供環境教育。

(四)開發與保育取得平衡

永續經營管理策略解決農村貧困與開發的問題不能失敗。根據估計全球75%的貧困者居住在農村,貧困及地景遭受破壞的惡性循環打亂了維持他們生計所需的生態系統服務,若不先中止這個循環更遑論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廣生態旅遊以及創造當地對生物多樣性友善之產品的價值有助於農村的發展;在此同時,現代科技和科學與傳統知識及智慧結合以制定保育與經濟雙贏的策略。

里山倡議與國際關係

2010年10月於日本名古屋舉辦之聯合國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中,日本政府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UNU-IAS)提議《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主旨是為現今世界建立對半自然環境的價值認同,並為人類發展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農村社會模式。

建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的目的,是透過收集世界各地自然資源永續管理的案例,並加以分析,建立系統資料庫的核心,接著找出這些案例共通的重要原則,利用廣泛的專業技術與經驗,建立每個特定區域永續經營管理策略的規劃、執行與評估的操作指南。希望透過操作指南發展具體行動計劃,並擴展到全球的層次。

里山倡議內容與近年國際間討論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傳統知識保存以及鄉村社區發展等議題密切相關,且不僅著眼全球重要性之農業文化地景,更關注所有國家一般鄉村社區之生產、生活和生態之永續性,該倡議已成為第十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通過之重要決定之一。

截至2011年11月,里山倡議國際夥伴網絡已有105個會員組織、15項合作計畫。

Top

 
 

環保能源加綠地 打造香港零碳大樓

摘錄自2012年7月16日TVBS報導

各國重視減碳,也從建築上下手,去年南韓打造,第一棟完全碳中和的商業大樓,6月份香港也有一棟零碳大樓落成,耗資台幣將近9億元打造,大樓的能源來自屋頂的太陽能板,以及回收的生質燃油發電,還有一半的面積都是綠地,吸收二氧化碳,預計50年內,要減少8250噸的碳排放,雖然不是亞洲第一,但也要成為華人圈的低碳模範建築。

香港是亞洲最繁忙的城市之一,摩天大樓林立的都市叢林是他的招牌印象,但新啟用的新建築「零碳天地」,卻要扭轉這個形象。

佔地14700平方公尺,有一半全都是綠地,還種上上百種原生種植物,帶來的綠意能讓周邊溫度降低1、2度,一年能吸收超過3噸的二氧化碳,3層樓高的零碳天地,除了樹多,屋頂上的太陽能板數量也很驚人。建築師梁志旋:「這些太陽能板,能提供整棟大樓7成的所需電力。」

大樓裡的通風設備也有特殊設計,由下到上的冷氣空調,還有大型風扇,讓大量人潮進出的一樓,溫度降到最低。

不過這棟大樓,並非亞洲唯一的零碳建築,去年4月全世界第一座零排碳商業大樓,在南韓仁川啟用,阿布達比還打造整座零碳排放的城市,雖然香港零碳天地不是第一,但耗資台幣將近9億元打造,瞄準中國大陸的環保經濟,要在華人世界,推動零碳建築風潮。

 

鎖定宅配業務 豐田推出超小型一人座電力車

本報2012年7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攝於東京都江東區,網岡卓二坐在一人座小型電力車上。照片節錄自朝日新聞報導豐田汽車子公司豐田車體(愛知縣刈谷市)2日開始販賣一人座小型電力車(簡稱EV),名為「COMS」,價格從日幣66萬8千元開始起跳。由於車型輕巧機動性高,期待能滿足宅配業者與高齡者的需求,設定一年賣出3000輛的目標。

COMS名字的來源為日語「稍微(C)出門(O)到街上(M)溜搭溜搭(S)」的4字頭字語。

該公司2000年時曾推出的舊型車種,其續航距離大約為35公里,而日幣79萬元的價格頗為昂貴。馬達改良後的續航距離大約為50公里,最高時速也從50公里上升至60公里。以家用電源充電,完全充電的話,舊型車種需要耗費8小時以上,但新型車已經縮短為6小時。

持有普通汽車駕照就可行駛一人座電力車。而且如果申請經濟產業省的環保車購買補助金制度最多可省下日幣7萬元。此外,交車時不需車檢,也無須繳納汽車重量稅與取得稅,維修費也便宜許多。消費者在全國豐田的門市均可購買到此款新車。豐田車體社長網岡卓二致力推動此計畫,他表示「我一直都在期待著超小型車的出現,現在終於實現了這個目標」。

關於宅配服務利用方面,最大的便利商店連鎖集團7-Eleven,在9月底前決定購買200輛一人座電力車作為宅配專用車。也將實施讓店員使用COMS的宅配計畫。計畫在客源層以高齡者為中心的店面,提供2~3公里內的配送服務。隨著此服務計畫範圍的擴大,之後預計1~2年內購入3000輛電力車。 

※ 參考資料:朝日新聞報導

Top

 

摧毀海龜繁殖地 千里達官方提出解釋

本報2012年7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大河海灘的志工從工程機具下救出500隻小海龜,安置於臨時搭建的孵卵所。照片節錄自:Desmond Brown/IPS一般而言,海龜的壽命至少有半個世紀,但超過2萬隻革龜的幼龜,此生卻因一週前的工程而喪生在出生地──千里達北部海岸大河(Grande Riviere)海灘。

有關當局聲稱,去年12月起大河因河道自然作用開始侵蝕沙灘,為了拯救住宅及商業區免受侵蝕影響,引入重機具推土設備進行工程,而摧毀了幼龜及海龜蛋。

千里達環境及水資源部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的整治工程之所以緊急,是因為侵蝕作用發生的突然而迅速。」

這次的侵蝕危及數棟建築,包括一棟旅館。這間旅館是海龜繁殖季中很熱門的住宿點。聲明中表示,「該部仍關心海龜繁殖地及其他海洋生物在此安居的福利。」

政府部門表示一些海龜蛋及幼龜為防止該地被侵蝕所進行的工程而受害,是一起不幸事件。

企畫部長Bhoe Tewarie表示,這次行動導致瀕危的革龜死亡,這是沒有藉口的。「經營的公司及操作機械的人都應該負責,」部長並強調:「當衝突的政策出現,政府應解決問題。」

「當政府運作時,公部門需要配合政策來調整他們的策略與行動。當政策是永續發展時,我們需要回應它。」

千里達境管理部門(EMA)主管Joth Singh表示,雖然這個悲劇讓人遺憾,但整治工程挽救了更多的海龜蛋及幼龜,因河流侵蝕將導致大河海灘部分海龜繁殖地被沖走。「人為介入是必須的,若不介入,將會對海龜繁殖區產生更大的影響。事實就是影響不如現在宣稱的嚴重,而這次的事件只是當局的疏失所導致。」

新任環境部長Ganga Singh表示,這次的工程並非沒經過適當的諮詢一味蠻幹的結果,也並非該國由遺傳層面毀滅性的摧毀海龜繁殖地。

他堅持必須考慮到社會的最佳利益。

而大河環境組織的Sherwin Reyz認為,疏浚是不必要的。Reyz表示,「這是這片海灘最多海龜繁殖的地方,成千上萬的蛋及幼龜因此受害;我們都同意工程必須進行,但我們相信他們沒必要挖開整個沙灘。」

非政府組織「動物也是人」(Animals Are Humans Too)主席Nalini Dial呼籲總理波莎德對此事件展開調查。Dial表示,她們組織對「不必要、無情的殺戮千百隻的幼龜感到駭然和痛心」,而且這個議題目前仍遭受四個政黨及環境管理部門忽視。「革龜是瀕絕的物種,任何傷害牠們的人都應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海龜繁殖季,大河沙灘是千里達最多海龜(包括極度瀕危的革龜)上岸產卵的地方,它是全世界第三大海龜繁殖地。每年繁殖季從5月到9月。

革龜是體型最大的海龜,可以長到10英尺、體重達到800磅;今年5月。環境管理部門提出海龜公約,聚焦於保育極度瀕危的革龜。

根據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也有簽署的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全世界的海龜都面臨極度瀕危。

一位加勒比海海龜保育者表示,這次的事件不會造成海龜繁殖地產出的顯著影響,也不會加速革龜的族群量下滑。龜村信託(Turtle Village Trust)領導人Len Peters表示,這雖然是一次悲劇事件,但多數的海龜繁殖地已因河流消失。他說:「這的確是一次工程災害,但我們並沒有損失大量的海龜蛋;最終我們將會失去更多的巢區。」

加勒比海野生海龜保護網執行長Karen Eckert同意,這次的事件不會顯著影響這個海灘產出的海龜量,且「絕對不會加速全球革龜量的下降。」

科學家表示,海龜的數量一直受到幾項主要威脅影響:過度開發的壓力、漁業混獲、因幾個氣候變遷影響海況而造成巢區的棲地改變。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南韓總統李明博不顧反對聲浪 續推動捕鯨計畫

摘錄自2012年7月17日NOWnews報導

據媒體報導,南韓總統李明博在昨(16)日的首席祕書會議上表示,雖然重啟捕鯨一事遭到國人和國際社會的反對,但南韓政府仍要繼續推動重啟捕鯨計畫,並且表示要和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積極協商,期望可以獲得認可。

南韓代表團在7月4日於巴拿馬舉行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年會上,提交南韓捕鯨計畫,引起國內外強烈的譴責。事隔一日,南韓政府改口表示,不會無視國際社會的反對聲音。且在7月11日時由農林水產食品部表(Ministry of Food,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遠洋合作官姜俊錫表示,如果能找到有效調查南韓沿岸的鯨魚資料和數據的方法,將取消原本的科學捕鯨計畫。

對於重啟捕鯨計畫一事,青瓦台高層人士表示,南韓向國際捕鯨委員會提出重啟捕鯨計畫,是為科學調查,而非為了商業目的;而且在東海鯨魚的數量猛增,已經到達可以開設「觀鯨遊」的地步,因此決定要全力和國際捕鯨協會進行協商,希望可以認可提出的重啟捕鯨一事。

Top

 

不離不棄! 成年海豚馱著死亡小海豚游向深海

摘錄自2012年7月17日ETtoday 報導

中國大陸一位網友日前遊覽廣西欽州三娘灣,親眼目睹一隻成年海豚背著一隻死亡的小海豚游向深海,幾次小海豚從成年海豚的背上滑落,成年海豚始終不離不棄,網友將感人一幕的圖文發表到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

網友在文章中說,「孩子,無論你是生是死,我都不會拋棄你,無論海多寬、浪多大,無論多麼艱險,我都帶你回家!回家!」文章指出,在遊客觀賞海豚的海域,一隻體長約3公尺的成年海豚用脊背馱著一隻約1.5公尺長的小海豚艱難地往深海處游去,當遊艇慢慢靠近才發現,這隻小海豚已經死亡,露出的腹部有條長約30公分的傷口,血跡已經變黑。

成年海豚馱著死亡小海豚快速向深海游去,在筆者觀察的3分鐘裡,因為風浪較大,小海豚從成年海豚後背滑落5次,都差點沉到海底,即使遊艇再靠近,成年海豚也不顧一切,旋即轉頭回來潛下去又把小海豚背浮起來繼續前進。網帖感動了眾多網友,也引發網友思考:我們怎麼更好保護海豚?

文章又提到,在這個海灘附近生活了60多年老船工目睹後露,只聽說過有海豚救人的故事,但是親眼所見海豚這種同類不離不棄還是第一次。「我們都不忍再去打擾牠們,目送牠們向大海深處游去。停船慢慢返回,遊客們返航的情緒沒有了之前的興奮,都有些沉重。」

Top

 

環境信託∣加拿大樹農,以信託為永續土地利用開啟新典範(上)

作者:華宇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前專案執行)

野林農場 華宇芝攝影延綿不絕的森林、豐沛湍急的河流或許是經典的加拿大風景。的確,這是一片美麗的沃土,但卻難逃工業化皆伐和利益掛帥的林業模式魔爪。根據美國山巒協會(Sierra Club)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南部太平洋沿岸原始林已經遭受砍伐,僅存的30%,其他已經砍伐過的森林就算不是光禿禿的,就是形成復植後的單一林相,千萬年來隨著原始林一起成長的土壤、野生動物和基因寶庫也一併遭殃。

1980年和1990年代的卑詩省是各種林業價值、觀點衝撞的時代,民間開始參與林業政策的發展與討論,許多人開始認為皆伐的做法相當不負責任,且過度伐林的負面現象已經浮現,例如:土石流、大水、水溫升高、因土壤侵蝕和泥沙淤積造成的漁業損失、因土石崩塌以及土壤失去涵水作用而造成的溪流水量劇烈起伏等等…。

人們在環境劇變過程中了解更多森林價值:固碳、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重要的是,民間開始對於管理森林的政府產生質疑(卑詩省超過95%的森林是國家財產)。政府視森林是「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所以大片森林當成償還政府財政赤字的籌碼,森林遭政府用來服務工業和財團的利益,而不是服務大眾和自然的利益。

也是在這段風起雲湧的時期,加拿大國內也開始有眾多的聲音要求更永續的林業,但是真正擁有「永續林業」實地經驗的人卻很少。 梅夫‧維金森(Merve Wilkinson)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累積半個世紀經驗的「樹農夫」,憑著他的遠見、耐心、漫漫光陰和樹木打交道,發展出一套符合生態的森林管理法。雖然梅夫已於2011年8月過世,但他摯愛的「野林農場」(Wildwood Tree Farm)依然照他生前的理想,讓卑詩省土地保存組織加拿大土地保存組織(The Land Conservancy,簡稱TLC),永續地保管下去,繼續成為生態林業的典範。

地形多樣的野林農場

「野林農場」(Wildwood Tree Farm)入口處只有一間小小的木屋,兼做解說據點。華宇芝攝影野林農場在加拿大的西岸沿海的溫哥華島東部,位於Nanaimo和Ladysmith城鎮附近的地區,這裡的地景曾經過冰河切割,土地總面積佔136英畝,地形多樣,不僅有陡峭的坡地、也有沼澤及乾燥的稜線,因為地形的變化,也形成多種植被群,在這一片原生種與次生種的混合林中,樹木的種類包括了:黃杉(douglas fir)、北美香柏(western redcedar)、大冷杉(grand fir)、大葉楓樹(bigleaf maple)、赤楊(red alder)、西部鐵杉(western hemlock)、苦櫻桃(bitter cherry)還有卑詩省的省花太平洋山茱萸(pacific dogwood)等。

在野林農場旁的幾筆土地,在地勢和植被上都頗為相近。但是這地區絕大部分都被鄉間的住宅區包圍,於是野林農場和這幾附近較大面積的林地儼然成為當地非常重要的生態保留區。

垃圾木頭促成野林農場,成為永不透支的銀行

野林農場以前曾經是原住民的領域,許多人認為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方式並沒有影響到森林生態,其實不然,因為當地原住民早先「焚林」傳統其實對於森林結構及林相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歐洲移民者當初來到此地所看到的森林並不是原始森林,而是和當地原住民一起「演化」而成的森林。

原住民低強度、短暫性的焚林行為影響了林下灌木層的生長和樹木自發性的育苗,這種焚林行為所造成的開放性森林,和森林邊際的生態系反而造福了野生鹿覓食和莓果類灌木的生成。焚林行為不僅造成了野林農場較開闊的林相,也促成了黃杉變成優勢樹種,因為它的厚樹皮相對具有防火的效果,不像其他樹種皮較薄而不耐火。

野林農場於1938年以1500加幣(約4萬5千元新台幣)轉手到梅夫手上,這個價碼是當時土地上木材的總價值,在當時這些木材不是經濟樹種,而是視為「垃圾木頭」。

梅夫在1938年建立了野林農場,在1945年開始收成木材。梅夫的林業觀念中很關鍵的一項原則是:採收量低於年成長量,讓木材總體積是維持不變的。梅夫堅持擇伐(single tree selection),或者他所稱為的「永續有選擇性之林業」(sustainable selective forestry)的做法,這些做法的背後不外是出於維持木材永續的產量原則。

梅夫喜歡打個比方:若木材總體積是銀行帳戶裡的本金,年成長量是利息,而支出不大於利息所得就是讓帳戶裡本本維持不變的不二法則。梅夫甚至偏向於留下5%的「利息」(年成長量的5%)讓樹木就地分解,讓利息再注入到本金裡繼續投資,因此,野林農場是北美洲西岸歷史最悠久的生態林業。(待續)

Top

 

工作假期|「森之地」社區家庭樹 孕育15年的環教中心

本報2012年7月18日屏東訊,公民記者吳妮臻報導

左半圖:當時假園區基地所舉辦的親子植樹活動,可看出那時地表上的植栽甚  少。右半圖:園區基地近照,現已綠蔭成林。(藍色東港溪 提供)「森之地」社區家庭樹,一塊孕育有15年以上的環境教育中心,它是一片台灣原生樹種的基因庫,在八八水災時,發揮了重要的防洪、保水的功能,因而期待透過這個中心,串連起各地的資源,運用各方的人脈,一起來架構、組合與豐富它。

15年耕耘豐富當地生態

十多年前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在屏東縣崁頂鄉港東村的一塊基地舉辦家庭親子植樹活動,透過當時一群熱心的志工們,召集了一群對環境綠化有興趣的家庭,在這塊地舉辦了植樹活動,鼓勵大家多種樹。志工們種下樹苗,同時也是種下對這塊土地的一點希望。曾經的荒蕪,經過十幾年現在已是濃密的綠蔭。

黑冠麻鷺的巢(藍色東港溪提供)今年,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邀請志工共同打造一塊充滿愛與感動的森林基地──又名【森之地】,在此成立東港溪環境教育中心。現在此地已經擁有近百種的台灣原生樹種,如大葉桃花心木、台灣欒樹、瓊崖海棠、黃連木等;除此之外,也發現鳥類築巢的蹤跡,如黑冠麻鷺,以及翩翩飛舞的蝴蝶、保育類虎皮蛙、台灣體型最小的黑蒙西氏小雨蛙等等,這裡儼然已成為蘊含豐富的生物孕育中心。這裡會規劃成為可以是休閒遊憩的好地方,不管是散步、享受森林芬多精、生態探索等方式,都完全開放讓大家利用。

走進村落體驗風俗文化

除了森之地之外,東港溪流域港東段在冬天是許多候鳥駐足休息的停留點,加上附近周遭的生態濕地公園再搭配在地社區的人文產業面向,如此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期盼可以發展出社區慢活深度之旅,讓更多人透過體驗式的參與,走入樸實的鄉村生活中,從在地的生活體驗,連結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引導民眾認識屏東的自然環境、探索自然資源,提昇對自然生命的好奇與珍惜,進而關心及參與環境保育議題。

有「歷史」深度的東港溪

東港溪由大武山發源後貫穿屏東平原中部地區,溪水從山地門出山區後,散成數十條的支流奔流在屏東平原上,一部份溪水沈潛入地層,蓄積為屏東平原豐沛的地下水資源,於竹田、萬丹、新園鄉一帶並以湧泉方式冒出。

崁頂示意圖(崁頂鄉公所 提供)今日的東港溪流域族群,上游(萬安溪等)為原住民的排灣族;中游和支流中的麟洛溪、佳平溪則為客家族群;下游則為大量移墾的閩南族群。整個屏東平原祖先移民開墾的歷史及聚落遷徙發展,沿溯著東港溪流域推移而擴展至整個平原,形塑為今日東港溪流域豐富的族群文化與自然風貌。

在八八水災即將滿3年之際,透過由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的【森之地】社區家庭樹-工作假期,誠摯地邀請喜愛大自然,對農村生活、森林環境等有興趣,樂與人群互動的親子家庭一起參與,希望參與的人能持久的分享成果,得到健康、愉悅的動態生活,並豐富孩子的成長過程,留下最難忘的回憶!

※ 活動報名 http://e-info.org.tw/node/78243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