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2.08.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白象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法律人談環保的專欄又再度啟動了,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乃國際間近年來的重要議題,陳伯翰律師期望能以「溫室氣體盤查登錄法制比較」的專欄方式呈現,作為我國溫減法立法的參考。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台灣立報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部落客報到
推薦瀏覽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青蛙小站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濕地保護聯盟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海洋台灣

淺山開發不斷 石虎保育網漏洞難補

石虎,何東輯攝

最近因苗栗縣後龍殯葬園區涉及瀕危物種石虎主要棲地,引發社會關切,在2000公頃的土地上切了一角,似乎微不足道,其實對於族群數稀微的石虎,不啻是雪上加霜。而因開發土地為私人所有,保育類動物一出保護區,除非因受到騷擾而造成傷殘死亡,否則無法可管。

石虎面臨的最大威脅,莫過於在棲地開發造成的破碎化,棲地破碎連帶的影響覓食、求偶,必須穿越馬路所造成的「路死」(road kill)風險;而除草劑、毒鼠藥及農藥直接或間接傷害石虎;另外,獵捕壓力與養雞農戶的衝突威脅,以致使用捕獸夾,也威脅石虎生存。

精彩內文

【相關連結】
救石虎 學者民代呼籲後龍殯葬園區立即停工
化衝突為保育 苗栗養雞場加入石虎通報系統
獸鋏餘生 瀕危石虎經民眾搶救後保命
我們的島:石虎之路(影音)

我們的島|國家級的難題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張光宗、葉鎮中、陳添寶;剪輯:張光宗

跟一般深山地區比較,淺山的交通可及性高,受人類開發的衝擊也比較大!可是,我們卻常常只把淺山當作後花園,忘了淺山是綠肺、是水源地、是早期農業採集的基地,甚至也一直是人類生活的發源地。這兩年,高雄市兩處淺山柴山與黃蝶翠谷,陸續出現劃設「國家自然公園」的討論,主要焦點在淺山的「保育」和「開發」,該如何平衡?還有管理機制是否可以納入社區參與的空間?

淺山環境的平衡與多樣性,不只是生態的指標,更直接影響了人類的未來生活,讓我們一起來關心,淺山帶給我們的啓示!

精采內文

深入報導|瑪曲觀察:草原遊牧文化與藏族糧食安全隱憂(上)

作者:余宛如(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理事、綠黨召集人)

藏族傳統就是遊牧文化,本沒有太複雜的烹飪技術,為了接待大江南北前來的遊客,只能販售中國目前最被接受的菜色料理:西湖牛肉羹、酸辣白菜...等。在這個餐廳看到漢藏文化交接的閥域,漢文化霸權佔了上風,當烹調方式與食材的改變時,就像是開關一樣,也打開了藏人文化認同與飲食習慣的改變。

在蘭州,反而是回族小吃,多少透露出些許社會階層的訊息。相較之下,較擅買賣經商的回族,透過食物交易宣傳了自身的存在,擅長奔馳草原的藏民遊牧文化卻在這座都市叢林中消聲匿跡,或許這兩種文化從來都沒有交集,而是彼此獨立的個體。

精采內文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林子晴

台灣首次捕獲活體革龜,革龜被繫上衛星發報器後,在高雄外海野放,這可讓我們了解現今體型最大的海龜,在大海的動態。印度的濕地裡發現一種來自孟加拉和緬甸的外來種魚印度副雙邊魚,牠正嚴重威脅當地魚類的多樣性,由於這種魚受到大量捕撈做為觀賞魚販賣,許多商人將牠養在人煙稀少的濕地,造成濕地生態的浩劫。生態保育,美濃蝶翠谷的未來,高雄市政府及林務局有不同的看法,都以保育為出發點,推動成自然保護區或是自然國家公園是還要在討論的,共同的目標是希望講這好的生態環境保護下來,讓下一代都可以看到。

鳳山汙水淨化,中鋼高爐計畫回收再利用,希望將汙水變黃金,除了可以為高雄帶來收益,也可以提供中鋼在水荒時的備援。台北市有十五家百貨公司將加入回收化妝品廢容器的行列,容器回收還可換贈品,呼籲民眾善用回收管道,不要當成垃圾丟,環保愛地球,大家一起來!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美牛進口難阻絕 OIE為其撐腰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副教授)、譚偉恩(美國慢食協會紐約分會志工)

作者不能否定貿易自由化的重要和對於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非僅僅建立或仰賴經貿事務,公共衛生法益的維護也不應枉顧,甚至在人權與環境的思考下更顯現其必要性與迫切性。

OIE的設立宗指是為促進全球動物衛生、動物福利,以及動物性產品的衛生安全;因此該組織制定的BSE風險分類標準當應反映科學的中立與專業,還有保障國際動物或動物產品的交易活動不會減損全球衛生水平。本文期許OIE本其組織的自主性和功能上的專業,制訂裨益於國際公共衛生法益的標準,扮演平衡目前國際貿易過度自由化的天秤。

精采內文

法律人談環保∣溫減法制與能源政策的競合

作者:陳伯翰(執業律師、環保署認證溫室氣體查驗人員)

我國自2009年起即有推動減碳四法的呼聲,其中涵蓋能源管理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法以及能源稅條例。然而,目前僅有能源管理法以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立法通過,至於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及能源稅條例草案尚在未定之天。

我國分別係由經濟部、環境保護署及財政部分別就能源政策及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為多頭式地推動,不但將傾於自掃門前雪又易生彼此協調的問題。此外,對於政策成敗之責任亦難以釐清,而與責任政治原則不符。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9332233• Fax:+886-2-2933-2059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王鎮中、彭瑞祥、賴品瑀、林子晴、葉人豪、詹嘉紋•網編:林子晴
※感謝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