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刊頭
2015年12月4日

焦點新聞:【COP21連線】吐瓦魯總理:為何人們懼怕恐攻 卻不怕氣候災難?

     魚路古道見證 國家公園保育自然 也保存台灣文化

     高史館「未竟之路」特展 赤裸呈現高雄環境運動抗爭史

     【你來報報】打死一隻百步蛇之後… 台灣生態旅遊已死?

     【COP21連線】高爾:違背再生能源和低碳經濟潮流 代價慘重

     【COP21連線】爭氣候正義 島國串聯策略連FB都顧到了

     【COP21翻譯米糕】「綠色氣候基金」是WTF?!

專欄專題:頂新無罪,族人為孝親狩獵卻遭重判? 這個政府讓原住民沒臉見祖先

     竹東河畔水文化 中興河道洗衫坑的故事

公民參與:資訊志工摘錄新聞 × 近期活動 × 推薦讀者評論

【COP21連線】吐瓦魯總理:為何人們懼怕恐攻 卻不怕氣候災難?

氣候峰會進行第四天,吐瓦魯總理索波亞加(Enele Sopoaga)向世人疾呼氣候變遷對低海拔島國的危害,呼籲加快氣候談判進展。他強調,「我們對恐怖份子戒慎恐懼,但對於眼前的氣候災難卻不立即採取行動,吐瓦魯人無法理解。」

» 閱讀全文

  

魚路古道見證 國家公園保育自然 也保存台灣文化

19世紀中期,派駐台灣的英國廈門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史文侯)沿著魚路古道旅行,他用一天的時間,從金包里磺港出發,經過擎天崗,走到士林,並寫下過程見聞,為魚路古道留下歷史紀錄。這些他走過的路、拜訪的地點,該以何種形式保存,並讓當今走訪者感受這段獨特的經歷呢?

» 閱讀全文

高史館「未竟之路」特展 赤裸呈現高雄環境運動抗爭史

後勁反五輕、林園反三輕,1987年解嚴後,台灣反公害抗爭運動的開端從高雄開始。為什麼是高雄?自日治時期開始,高雄承擔著工業城市的宿命,跟隨而來的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發展,犧牲人民健康和自然環境作為代價,自此反對污染的環境運動未曾停歇。2014年發生的石化氣爆,震驚了所有高雄市民,讓人不禁深思,這條追求環境正義的未竟之路,盡頭在哪裡?

» 閱讀全文

【你來報報】打死一隻百步蛇之後… 台灣生態旅遊已死?

百步蛇在台灣原住民族群各有著不同文化和傳承意義與禁忌。而4個月前,喜歡戶外生態活動的張小姐,在環島行程規劃偕同親友前往阿力曼森林博物館參訪,終於一圓心願。卻因親眼目睹博物館負責人打著尊重森林所有生物解說,在遊客面前打死保育類百步蛇,強烈感受竟是一場傷心的生態之旅。在臉書發文,引起網友議論並質疑這是「百步蛇禁入的森林博物館」。

» 閱讀全文

【COP21連線】高爾:違背再生能源和低碳經濟潮流 代價慘重

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高爾 (Al Gore) 今 (3日) 現身巴黎氣候變遷大會現場,參加中國國家區 (China Pavilion)主辦的「共創綠色可持續城市」企業主題日周邊會議。除了褒揚中國在減碳貢獻上的努力和企圖心之外,他強調轉型再生能源和低碳經濟以力抗氣候變遷,不只是當今所需,更是時勢所趨。違背這個世界潮流者,將付出災難性的商業與經濟代價。

» 閱讀全文

【COP21連線】爭氣候正義 島國串聯策略連FB都顧到了

聯合國氣候峰會近200個締約國聚集,要如何談出一份具有共識決的文件呢?各國組成不同的集團,比戰國時代的合縱連橫還複雜。太平洋島嶼國家的環境團體甚至印製口袋書,提供為小國爭取空間的談判策略和論述指導,甚至擬好臉書與推特文案,在網路上也要同氣連枝、串聯發聲。

» 閱讀全文

COP21翻譯米糕|「綠色氣候基金」是WTF?!

2013年在波蘭華沙,一群國際青年躺在地上排成了「W.T.F.」三個英文字樣。欸?這是什麼呢?原來他們是在對參加氣候會議的已開發國家提出質詢︰「基金」在哪裡?(Where is the Finance?)

» 閱讀全文

公共論壇|頂新無罪,族人為孝親狩獵卻遭重判? 這個政府讓原住民沒臉見祖先

「千萬不要再說是撿到的槍,什麼都可以撿,連漢人冥婚的紅包都可以撿,但就是槍不能撿。」最高法院日前做出一可怕判決,其驚悚程度不下於頂新黑油無罪案——2013年,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人依傳統慣習,遭判以獵物侍奉90餘歲高堂之行為違法,並處以三年六個月徒刑。日前已三審定讞,將於12月15日發監執行。

» 閱讀全文

公共論壇|竹東河畔水文化 中興河道洗衫坑的故事

竹東鎮位於新竹縣頭前溪南岸,是一東西狹長的小市(鄉)鎮。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定義竹東是小市鎮還是小鄉鎮,總之就是個城不城、鄉不鄉的地方。

» 閱讀全文

近期活動 × 行動參與

» 活動訊息託播

推薦讀者回應 |【COP21連線】高爾:違背再生能源和低碳經濟潮流 代價慘重

貢噶秋吉:

雖然高爾以些微選舉人票差距敗給小布希,他堅持環境改善的努力其實比當總統的貢獻還大~ 最珍貴是美善的價值!

» 閱讀全文

訂閱 /{unsubscribe}退訂{/unsubscribe}  /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 加入Facebook粉絲團 |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116台北市文山區萬隆街38號  Tel: (886)2-29332233• Fax: (886)2-2933-2120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 、詹嘉紋、賴品瑀、吳岱芝、洪郁婷、鄒敏惠•網編:鄒敏惠
※ 感謝 保誠科技贊助虛擬主機發送本電子報
※ 感謝各界志工與捐款者支持,詳洽 徵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