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環保] 化作春泥更護花──神奇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中) 作者:朱惟君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發展沿革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研發,是先歷經光降解性塑膠及崩解型塑膠的失敗後,才試驗成功的。
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應用
國外使用實例與發展 早自1997年,國外麥當勞已開始使用完全生物可分解且可堆肥的刀叉用品﹔2000年雪梨奧運會,也全面採用「完全生物可分解材料」製品-包括餐盤、紙杯、杯蓋、吸管、刀叉餐具、垃圾袋、廚餘袋等製品。在歐洲,已有數百萬人每天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袋來收集有機物和庭院廢棄物。 日本大阪市政府也已先行推廣使用玉米澱粉垃圾袋(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取代傳統垃圾袋。另外,日本近來利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將肥料包覆其中,由於可藉以控制肥料釋出時間,不僅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同時也減少過去肥料可能對河川所造成的氮、磷污染。 在德國,生物可分解塑膠的應用範圍包括乳製品、水果、蔬菜、肉類的包裝、超級市場購物袋、裝有機性廢棄物的袋子及速食店的免洗餐具等。 製造商部分,包括英國、美國、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都有設立工廠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等相關產品。美國國內目前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年使用量約為23萬噸,日本約為3千噸。 由於環保意識的高漲,國際上已不斷出現限制及反對使用塑膠的浪潮,包括美國、德國、丹麥、澳大利亞、瑞士、義大利、日本等國皆對塑膠製品採取管制措施,包括課稅、部分塑膠材質禁用或回收率的強制要求等﹔有鑑於此,不論是外國的環保或化工雜誌中都已提到,生物可分解性材料的發展將是未來的趨勢。
【文章連載】 本文原刊載於環保署資源回收月刊 (九十年七月號)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1/issue-surround010719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