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活環保]

化作春泥更護花──神奇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下)

作者:朱惟君

內引進情形及實例

  國內目前已有幾家廠商,藉由與國外公司簽署產品開發及行銷同意書的方式,引進國外成熟技術於國內設廠製造,目前主要生產生物可分解的塑膠薄膜與塑膠袋,並且已試用於農委會農改場及北市廚餘回收計劃中。

  精緻農業栽培可有效改善產品品質,提高單位面積產值,其中包括畦面覆蓋、簡易塑膠布溫室、蔬果套袋等,均大量使用塑膠產品,以達到保溫、保水、防除雜草、防雨、防蟲等目的。但傳統塑膠製品經使用後,不僅回收困難、耗費人力,同時也容易造成灌溉溝渠堵塞,影響田間排水。因此,如果改採「生物可分解塑膠」,就可在田間將之與作物殘株等混合後,直接製成堆肥施用於田間。

  於去年開始,生物可分解塑膠薄膜已先由農委會積極在其台南、花蓮、桃園等農業改良場推行試用,初期使用由於台灣的氣候及溫濕度等條件與國外不同,所以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分解速率還未能與作物的生長採收期完全配合,這部分可藉由重新調整配方後加以克服。

  事實上,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分解時間的掌握上很重要,在每一季收成完後就必須完全分解掉,以免影響下一季作物根部的成長﹔同時也不能太快分解,否則就達不到防蟲、防雜草等功能。

  生物可分解塑膠袋亦可配合廢棄物分類,用來盛裝家庭有機廢棄物、果菜市場、家畜市場、食品加工廠的廢棄物。去年主婦聯盟受台北市政府委託,於內湖試辦廚餘回收時,也同時試用了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如果後續堆肥成效良好,將會考慮跨大使用。

何辨認生物可分解塑膠

  如何簡單分辨生物可分解塑膠與一般塑膠材質的差別呢?為促進生物可分解產業的發展,國際間已發展出數個生物可分解材料的認證制度。在1990年正式公告實施的ISO14851、ISO14852、ISO14855三個標準,就是為了統一國際之檢測基準,作為爾後生物可分解材料檢測的標準依據﹔經檢測通過後,即可獲頒生物可分解材料之可堆肥性認證標章-「OK Compost」及「DIN CERTCO」於其包裝或容器上,以利消費者辨別。

內未來發展

  依據業者所做之市場調查顯示,生物可分解塑膠可取代傳統塑膠的國內市場潛力,每年約有60萬公噸,其加工成品之市場價值更高達1320億元。

  目前的發展瓶頸在於價格太高,約為傳統塑膠的4至5倍,而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是因為產能尚無法達於量產,依據國內業界的估算,如果逐步增加生產線達於量產後,5年內可能就可將價格降至目前塑膠原料的1.5倍。

  事實上,生物可分解塑膠與堆肥化的處理是一體兩面且相輔相乘,缺一不可,今後要發展堆肥,必須有生物可分解塑膠配合﹔在現今廚餘堆肥化工作列入政府重點工作之際,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發展有其未來潛力。加上立法院預算委員會已通過一項對環保署預算的決議案,案中對多項「一次性使用即丟棄」的塑膠製品,達成禁用的共識(請參閱立法院第九十卷第三期的「立法院公報」),一但政府開始針對免洗餐具採分階段、分範圍限制使用後,就將對市場產生明顯的刺激與助力。

【文章連載】
 化作春泥更護花──神奇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上) (中) (下)

本文原刊載於環保署資源回收月刊 (九十年七月號)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surround/2001/issue-surround010726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