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歐姬芙,成名之路(上)

作者:賈福相

Red Canna, c. 1923(圖片來源Regina Pacis Art/Author)  「如果喜歡她的畫,你會愛上,如果不喜歡,也不會忘記。」這是馬莎.溫(Marcia Winn)在1943年對歐姬芙(Georgia O'keeffe)芝加哥畫展的評語。在很多評語中,這是句很中肯的話。

  歐姬芙(1887至1986年)是美國近代畫大師,畫有名,人更有名,風靡美國畫壇大半個世紀,是很多年輕女子的偶像。

  我第一次看到歐姬芙的畫是在一位朋友的辦公室,彷彿是一朵抽象的花心,模仿女人性器官,造型與顏色都躍然紙上,引起一種熱熱的感覺。我的朋友是歐迷,曾經全家開車4000里,去拜訪歐的故居──鬼屋(Ghost Ranch),並在附近露營三天。「看到鬼了嗎?據說每到午夜,會有一個抱著嬰兒的女兒,在附近逡巡,向活人討命。」「沒有,但我的兩個女兒還是嚇得不敢睡覺。」

  鬼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高原區聖大非(Santa Fe)之隅,空曠遼闊,陽光特別白,空氣特別薄,一切都簡單乾淨。歐姬芙50歲後,每年夏天都來作畫,丈夫死後,乾脆就買了鬼屋定居下來。

  1999年我們有機會去聖大非度假,那時,歐姬芙博物館剛剛成立,館內展出歐姬芙64幅畫,最早的是1916年一件習作,最晚的是1963年《雲之上》的初稿,這幅畫兩年後才完成,24尺高,8尺寬,是歐姬芙一生最大的一幅畫。

  過去兩年,斷斷續續讀了些有關歐姬芙的畫,我被她特有的性格和畫風深深吸引了,總是在問:「她為什麼這樣有名?為什麼她的光環遠超過了其他同年代的畫家?」

  歐姬芙生在威斯康辛州,父親務農,家庭小康,有2個兄弟4個妹妹,從小就喜歡畫,11歲時,母親替她請了位藝術家教,14歲時舉家遷移到維吉尼亞州,進了紐約藝術學校,又去維吉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系攻讀。她是個聽話的好學生,她的畫作常常得獎,但敏感的天才卻如春雪下的青草,一棵棵甦醒,一棵棵冒芽,她說:「如果畫只是拷貝自然,永遠也不如自然更美,還有什麼好畫呢?」她要創新,她一直用抽象的筆觸捕捉自己的感覺,用明亮的顏色表現自己的想像。

  父親生意不景氣,她開始了獨立生活,先是投奔芝加哥的姑母,在一家報館畫插圖,後來又在德州教中學,她已27歲了,仍是獨身,她去酒吧間,聽馬夫們講草原上的故事,看馬夫們與妓女打情罵俏,聽流行音樂,這期間她完成了一系列的抽象素描,寄給她一位在紐約的朋友,她的朋友又拿給攝影大師斯特利茲(Alfred Stieglitz)過目。斯氏是著名的291畫廊主人。一直不遺餘力的介紹歐洲近代畫家,如塞尚、畢卡索、羅丹等人,斯氏看了素描很是喜悅,並在291盛大展出。

  這次畫展是歐姬芙生命的一個轉捩點……(待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