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

無所不粘的藤壺 (下)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照片:李坤瑄

圖9.花籠藤壺  花籠藤壺一般都出現在較深的水域中,我們發現牠們也經常附生在頭帕海膽棘刺上(圖9)。牠們是由外形近似茗荷的有柄類祖先特化而來,牠們的柄部已退化包藏在外套膜內,體殼呈現不對稱的外形,一般的體形都很小,殼高及殼寬往往僅有幾公釐。

圖10.藤壺放大圖  藤壺類也是由外形近似茗荷的有柄類祖先特化而來,牠們的柄部同樣已退化包藏在外套膜內,頭狀部的殼板則增厚且癒合成「火山狀」。在頂部的「火山口」有4片由背板及盾板組成的活動殼板,由肌肉牽動開合,藤壺可由此伸出蔓腳捕食(圖10)。組成「火山壁」的殼板並非實心構造,由底部觀察可以發現它們是由中空的隔板所組成(圖11)。圖12.藤壺解剖圖「火山」內的藤壺身體與茗荷類一樣,像一隻仰躺的蝦子,蔓足在上朝向頂部的開口(圖12),主要捕食浮游動物中的橈腳類及蔓足類的幼生為食。由於藤壺的幼生會受母體誘引而著生,因此常形成密集的群落,布滿岩石表面(圖13)。較深海域的藤壺也和茗荷類一樣,經常附生在蟹類及貝類的殼上(圖14及15),尤其藤壺體高較低,底面積大且殼板堅實,因此附生的數量、面積及位置都較茗荷類更占優勢,許多種類甚至能專門附生在遨遊大洋的鯨類及海龜身上。

圖13.岩石表面密生的藤壺 圖14.長鼻螺與藤壺 圖15.米氏擬圓殼蟹與藤壺

  藤壺對人類而言是一種「污損生物」,牠們的附著對於在海水中航行的船隻及抽取海水冷卻的工廠而言,都是極大的困擾與負擔,全球每年都得耗費極龐大的人力及資金在清除藤壺上,而防止藤壺附生的各種科技及塗料,也持續在研發當中。由於牠們超級的附著力及堅強的生命力,這場人與藤壺的戰爭,恐怕還得繼續下去。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