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剝皮才能吃的果實」大葉山欖 (下)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膠木屬植物約有115種,僅分布在熱帶的亞洲地區及太平洋諸島嶼;在台灣僅有大葉山欖一種;又大葉山欖學名中的「種小名」雖然是以「台灣---formosanum」一詞來命名,但除了本島,菲律賓的呂宋島、巴丹島及巴布亞等地也是本種的天然分布地區。在台灣,本種的原生地主要是在北部濱海及南部沿海地區外,就屬蘭嶼及綠島也有天然分布了。不過由於大葉山欖樹型優美、蟲害又少、花香果甜,很早就被馴化作為公園用樹、校園植栽或是都市的行道樹種了(圖7)。 在蘭嶼,當地人會砍取大葉山欖的莖供製造雅美船時,船首、船尾板、船槳及坐墊等暫時性的木釘,與水芋的收穫棒等;又大葉山欖的達悟話(雅美語)是「kolitan」,其意思就是「剝皮才能吃的果實」,而當地人又稱本大葉山欖為「蘭嶼芒果」,故其美味程度可想而知。事實上筆者在兩年前的夏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間)在蘭嶼曾吃到「kolitan」,真是好吃,至今難忘。爾後往往都是晚了一個星期左右,就幾乎看不到成熟的果實了!故只能提醒大家,請把握時機喔! 【文章連載】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plant/Palaquium-formosanum/Palaquium-formosanum-2.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