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緊急聯署 搶救七股」濱南案環評即將通過
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utus)只在沿海或近海水域中被發現,當牠們為第一個被圈養的鯨豚類時,在水族館中表現出明顯的適應性...最大的成年者為優勢者,而在雌性中則較不固定。海豚間之防備或侵略的行為模式中,包括彼此的追逐、大力衝撞、咬、用牠們的尾鰭拍打,在水中引起強烈的攻擊,成年的雄海豚會對幼小者有侵略行為發生,這時母親會回擊或試著去避開雄性的侵略。 其他的社會行為包括海豚間彼此的愛撫,同時的跳躍,雌鯨對雄鯨之認定(推測為交配之引誘)及交配,在一群被囚的動物中,牠們的活動尖峰在下午的中間時段... 瓶鼻海豚被發現以單獨或二至數千隻的群體存在,族群的詳細研究顯示其為流動性的社會群體,群體間有引人注意的規則性交換,即有些基本模式,較小的“附屬群體”(subgroup)通常為2-6隻海豚組成,且成員十分固定,這些附屬群體將混合為較大的群體。 有些附屬群體,尤其是年少的群體及成年雄性群體常避免遇見,也可看出其聯合模式,海豚在同一區內的都會依此模式聯合且牠們的群落界線十分嚴格。有一對佛羅里達灣內海豚之研究觀察,在此灣內有一約100隻海豚組成的群落,全住在一約85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不與此區域外之海豚有任何往來,在昆士蘭(澳大利亞)海灣有更大規模的研究,觀察到超過250隻的群落,居住在一十分大的區域內,個體區域可達約250平方公里,這灣內的海豚從不與灣外海洋邊的瓶鼻海豚有所連結。 資料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14-01.html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1-12 (ENS)- 一個結合環境、公衛、勞工、與人權各團體的聯盟,今天發起活動,他們將盡全力促使美參議院否決總統當選人小布希所提名的內政部長人選吉兒諾頓。下週將有一場關於內政部長的公聽會。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12-15.html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1-12 (ENS)- 柯林頓總統週四頒布一項極重要的行政命令,要求所有聯邦機構的政策行動能夠避免或盡可能減少對候鳥的衝擊,並進一步採取行動保護這些鳥類及其棲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12-06.html ◆汽車公司和歐盟間的二氧化碳排放協議 並非有效合作關係 >>>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12-1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12-10.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an2001/2001L-01-12-09.html 作者: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謝銘洋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 我國加入WTO的可能性逐漸明朗,政府相關單位目前正積極規劃入會後各項因應措施,其中包括智慧財產權事宜。近年來植物產業有兩項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國際衝突,一個是基因能否專利,另一個是植物種原以及傳統知識能否得到智財權的保障。去年在西雅圖WTO部長會議中,印度提案要求修正智財有關的TRIPs第29條規定,即申請專利時應註明所引用的傳統知識以及生物材料的來源。此項提議為美國所反對,認為如此將增加專利申請成本,對中小企業及個別申請人不利。國貿局目前正在考慮是否支持美國的立場,我們的看法則是沒有必要。 印度的要求是基於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維護生物種原以及傳統知識權益的精神,其動機是鑑於美國公司對於開發中國家的不斷剽竊。例如印度用來醫療的薑黃、防蟲的假苦楝、亞馬遜流域祭典用的藤子,以及墨西哥農民的黃色乾豆品種等,都是當地歷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用法或種原,卻被美國人不聲不響地申請得到專利,不但沒有半點感謝之詞,反而使得墨西哥農民外銷美國受阻...除了美國外,其他國家也可能有這類的剽竊行為,例如澳洲某NGO組織就調查指出其國人不實申請植物品種權利者竟高達111件,其中還包括兩個台灣出去的種原... 至於仍為族人密傳的知識,或從未流傳外界的種原,若符合智財保護的要件,則是應該給予保護,雖然其要件的擬定目前各國家間歧異相當大;這些私領域內的東西,除了以專利或類似法規外,也可以經由營業秘密法、或契約等來保障。然而已流入公領域者,只能在專利申請時加以設限,而不能用契約來防止前述剽竊行為。印度之提議可以說是一勞永逸之計,因為他們對於就個案一件件地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出抗議,已經深感不耐。他們認為只有將這些已公開的傳統知識趕快製成資料庫送給各國專利局供審查時比對,才可能杜絕惡意的生物智財權盜竊行為... 本文摘自【環環相扣電子報
】第71期 ■[環境關懷事件]「緊急聯署 搶救七股」濱南案環評即將通過 >>> 環保署將於近日再次提出濱南工業區環評報告書定稿審議會,對於關心此案發展的眾多人士都感到焦慮與不安,是否因為數個月來核四風暴,新政府擔心產業出走,引發業者投資的骨牌效應,以致其他的重大建設皆敞開大門過關呢?若果真如此,則七股這片生態豐富的土地將急急可危,在此讓所有關心台灣環境的朋友一起發聲,為七股生態請命。 綜觀此案有關經濟與環境的衝突議題上,為歷年來所有環評報告中最具爭議性的個案,主要問題包括:
我們認為,若為了少數財團短期的利益而賠上了環境生態的老本,不僅有違社會公平原則,且如何奢談環境與經濟並蓄的永續發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地的反撲亦可無情。近兩年來,台灣的天災人禍綿延不斷,難道這些慘痛的教訓,不值得當權者好好的省思嗎? ... >> 參與濱南連署 >> 若您想進一步瞭解濱南案的訊息,歡迎至下列網站: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11701.htm 作者:黃怡 娃咪舒適地躺在音響架旁的地圖櫃上,那是個角落,牠吃過早飯,剛剛理過毛,細瞇眼望著窗外花燦的陽光。牠知道,今天赤熱得很顯然,根本沒打算出門。二樓的小書房冷氣正好,我凝神地閱讀呂格爾(P.Rioeur)的書,講到聖經裡的好撒瑪利亞人,耶穌眼裡的好鄰人。 熟悉聖經的人,都曉得這是指路加福音書裡的記載,說是有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律哥,中途遇強盜,把他打個半死,丟在路旁,剛好一個祭司走過,馬上繞道而行,一個利未人走過,上前看了看,也走了。可是一個撒瑪利亞人見到,動了慈心,他用油和酒倒在傷者的創口上,替他包紮,扶上自己的坐騎,帶他去一家客棧,在那裡照顧他... 呂格爾,這位法國當代最受注視的詮釋學家,也講得非常好。他說很奇怪,社會學裡,獨獨缺一門「鄰人社會學」,而「好鄰人」的存在,在一個倫理的社會中,卻是那麼的重要。他又說,耶穌以撒瑪利亞人做為例子,是故意的,因為猶太人歧視撒瑪利亞人,但是那撒瑪利亞人的作為,展示了人與人最直接的愛... 我讀著讀著,突然想到這個社區的貓,幾乎已經快被我抓去結紮光了,十一隻,所以這裡的貓口呈穩定狀態。假使我不這麼做的話,繁衍出來的眾多貓咪無族外交配對象,假使都行近親交配,數十代下來,貓咪會不會像撒瑪利亞人一樣,變得越來越瘦小呢? 看看本社區的「貓王」即可明梗概。牠是我特意留下的種貓,五公斤左右,強固的上下顎及犬齒,足以撕裂任何哺乳動物的皮肉,可彈跳上約五尺半的高牆,發飆起來連秋田犬都不敢近身...如今,野外的公貓中,超過四公斤的已屬少見,當然,覓食環境越來越縮小,是後天條件的不足,在這個水泥叢林四處密生的現代島國上,貓咪的死亡率十分驚人...有時,我在人車吵雜的巷弄中,偶爾看見一隻髒疲枯瘦的貓,都不禁肅然起敬:牠們是強中的強者,貓種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存續,都幸虧有牠們。 三天前我從獸醫那兒,抱回一隻十五公分長的小黑貓,據說是哪位「撒瑪利亞好鄰人」在路邊撿的,從左肚腹到大腿,有一道很長但已逐漸癒合的傷口。小黑貓是母的,在獸醫院等收養的期間,吃得肥肥壯壯,很活潑。我現在每天早上帶牠到公園熟悉環境半小時,牠看到麻雀振羽飛過,還懂得想上樹追逐呢。這麼一隻雛貓,假使缺乏人的慈心,早就像牠同齡的千千萬萬同伴,死在水溝﹑棄屋或垃圾堆裡了。 娃咪終於離開地圖架,在皮沙發的厚椅背緩行過來。牠爬進我懷裡,把呂格爾的<<歷史與真實>>擠開,仰著身和我撒起嬌來。蹭著我前胸,牠嘴尖碰碰我下巴,大概覺得不夠乾淨,於是認真的沙沙地舔起來,一直到我說:「好了,娃咪,可以了,夠乾淨啦!」牠還不肯停。 這一刻,我很慶幸自己是貓咪的好鄰人。 站內轉載:http://news.ngo.org.tw/reviewer/huangyi/2001/re-huangyi01011701.htm ●[活動訊息]精靈足跡 生態繪畫十人聯展 1.13-2.4 >>>
在邁向新世紀的 2001 年,十位台灣本土畫家將以他們的彩筆做譯介,忠實呈現大自然中的蟲魚鳥獸,陽光空氣水等美麗景物。展期間並安排7 部生態保育集錦短片和多場系列講座,希望重新搭起我們與精靈之間的橋樑,跟隨這些「精靈足跡」重回大地之母的懷抱!
活動詳見:http://news.ngo.org.tw/activity/2001/act-01011701.htm
科學的研究需要熱誠與專注,它們的研究或許非關什麼國計民生,但長期累積的知識,卻是人類珍貴的資產。 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在科學館研究兩棲爬蟲類的黃文山先生,它的研究領域以庫氏南蜥和赤背松柏根蛇最為有名。讓我們去拜訪他,看看從這些動物的身上,可以學到什麼保育的課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