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無限制的遠洋捕魚威脅藍牙鱈的生存 ■[鳥類簡介]小環頸 作者:楊育昌
小環頸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bird/Charadrius-dubius/Charadrius-dubius.htm ![]()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1-02-21 (ENS)- 本週發表的一篇新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的海鮮類消費中,養殖魚類與貝類的比例正持續增加,而這可能對野生物種與其生存環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險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2-21-06.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2-21-0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2-21-12.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2-21-10.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2-21-02.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2-21-09.html 以下是非洲南部的幾個大型工程,或者計劃完成,或是正在施工中,它們可能對河流、該區域的水資源以及能源(電力)規劃產生重要影響。 尚比亞/辛巴威的Batoka峽谷水壩 蓄水庫將使那些曾經因建造Kariba水壩而遷移至Batoka峽谷的居民,被迫再一次遷移。尚比亞的部落首領們已經拒絕了此項工程,並發誓要戰鬥到底。蓄水庫會加劇靠水傳播的疾病(諸如瘧疾等)對健康的威脅。評論家還認?,水壩會破壞旅遊業… 納米比亞/安哥拉的Epupa水壩 它會影響成千上萬半遊牧的金巴人,可能會永遠地破壞他們的生活方式。金巴人不顧一切地反對建造水壩,他們拒絕參與制訂此工程的社會動遷計劃,這可能使得該工程「無法築堤」。環境問題也非常嚴重,因?它會嚴重改變納米比亞西北部這條唯一的終年不枯河的生態系統。蓄水庫每年蒸發的水量多達6億立方米--這一數位對這個乾旱的國家來說,已經非常龐大了… 納米比亞/波茲瓦納的Okavango管道工程 這個工程的代價非常高,尤其是考慮到這比起地下水資源距離溫得和克還近了200公里,而且運輸速度也更快。此項工程對Okavango三角洲生態健康的影響還是未知的,但是環保人士擔心這個工程會影響其它河流改道工程,產生所謂的「水龍頭效應」,這樣就將對生態系統造成累積損害… 版權歸屬 國際河網 環境信託基金會(陶俊 譯,李傑 陳維立 審校) ■[環境關懷事件]「梨山森林大火」台灣媒體何不食肉糜久矣? >>> 作者: jubilee 梨山森林大火,火燒沒多久,就獲得媒體的大量關懷,大幅報導。許多平面媒體以頭版頭條新聞處理,斗大的標題配上大火熊熊的照片,宛如戰爭場景,好不嚇人。 媒體關心台灣土地本來就應該的。大幅報導可以突顯出領導社會潮流者傳播捍衛鄉土的決心,以及喚醒其他不關心愛護鄉土者的良知...然而,我們看到大部分的媒體報導這條新聞時,使用聳動的標題,但缺乏撲滅森林大火或者教育民眾、提供相關知識等資料,並將此與油污案牽連在一起,為其「八掌溪事件症候群」點火...媒體這麼做,個人認為已經違背了新聞專業良知... 我們都知道,森林之火,可以星星燎原,森林救火不是平地都市救火,森林火災之火性屬於無向性與連續性,與城鎮房屋火災單一火災之不連續性與方向性不同。加上森林所處位置大都為山地,地形起伏劇烈,地表未經人工開發,沒有任何人工之設備,因此,一發生森林大火,其撲滅戰略的方向與平地撲滅的方式完全不同。其滅火資源的調度方式也跟平地不同。 利用天然屏障阻隔大火去路或者燒另外一把火,「以火攻火」等是森林大火的救災原則。這些救災原則用在平地救火的原則不同或相反,新聞媒體應該加強報導期間不同,機會教育民眾,讓民眾瞭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情形。但是,我們看到媒體報導,誇大搶救森林大火人員使用工具的「原始性」,也把救火操盤手的「戰略應用」扭曲成不救火或者故意殆慢,藉以污衊救火人員與執政當局...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22601.htm 資料來源:「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研習會」 濕地(wetlands)為經常潮濕或間歇性為水淹沒的地區,也就是陸地與水域間經常或間歇被潮汐或洪水淹沒的土地。濕地具有多方面之功能及價值,包括生態保育價值(提供各類生物之棲息及覓食地)、環境品質價值(淨化水質及調節氣候)及社會經濟價值(控制洪水、保全海岸、永續水資源、休憩觀光及教育與科學研究)等。因此,吾人不但需對現有之自然濕地需加以保護之,甚至於在人類有必要利用其所擁有之功能時,而創造出更多的濕地。 有關濕地諸多功能中,利用濕地本身所具有之自淨能力來處理廢水,不僅可經濟有效的將水質加以淨化,使不致污染環境,同時並可保育已存在之自然濕地或新增之人工濕地的生態系統。此外,經二級以上處理過之廢水,如再經過濕地系統之淨化(polish)後,其放流水更可考慮其回收及再利用性,而達永續水資源的目的。 根據國外之研究及實例,可採用人工所建構之處理濕地(constructed treatment wetlands)進行處理的廢水種類及型態很多,包括點源性之生活污水、畜牧廢水、工業廢水、垃圾滲出水及酸礦排水等,以及非點源性之農業灌溉尾水及道路排水等。 目前在國內對於此一低成本、低耗能及高效率的廢水處理技術,仍未能廣為推廣應用,而並無以人工濕地處理廢污水的實際案例。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國內之大面積土地取得及價格高、蚊蠅滋生問題及無適當之法令規章配合等。以上之問題如能獲致解決,則國內應用此種既經濟(低耗能)且又有效率,並可永續水資源的廢水自然處理方式,對於在處理國內各類型之廢污水上,應值得去努力推廣。在國內近幾年來僅有以實驗室lab-scale)及模廠規模(pilot-scale)之人工濕地,進行處理污染之河川水、二級處理過之生活污水、養豬廢水、水產養殖池水及工業廢水等之研究。因此,有必要將其初步成果藉由此研習會展示於國內產官學研界,並邀請國外有人工濕地進行污染防治工作實績之專家學者,於研習會中,與國內之專家學者進行經驗上之交流,以期使人工濕地此一生態工法能在合法下,廣被國內中央及各地方環保單位,以及業界所採用進污染防治之工作。 作者:李育成 北韓官方傳媒以國內農村的貧窮和飢餓作賣點,作為改革開放的背景,可以預見其後帶來的經濟開發,只會帶來更多民生問題。南韓人向以勇敢見稱,可是面對統一卻軟弱下來,也許這就是政治的威力。 南韓人國家觀念很強,對維護國家、民主和環保的聲音也很強烈,配合民主化的氣候,反核運動相當強大,而最近美軍在漢江傾倒甲醛,污染河水,更引發反美示威,要求美軍撤離。可是全球化趨勢,正改變整個亞洲地區的政經結構,傳統上只針對政府和美國的抗議示威,已不能說服民眾這個全球問題的複雜性。全球社會行動人士正示範環保和勞工議題,多個全球金融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貿易組織及各跨國財團、石油公司等等,都對這些問題責無旁貸... 【相關文章】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kevin/2001/re-kevin01022601.htm ●[活動訊息]「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研習會」 3.9 >>>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龍坑油污事件 2.27 >>>
龍坑油污事件,在國軍加入之後,終於有了欣喜的進展,2月中旬,軍民一共清出450多噸油污,海岸間的油污幾乎都撈起來。但沉船尚未遷移,部分油污是否已經擴散,或者下沉到海底,都還是令人擔心的事情。 墾丁海域擁有全台灣最豐富的珊瑚群,種類超過三百種,眼看三、四月,就是他們的繁殖期了,這次油污事件,會造成怎樣的生態影響呢?請看本集節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