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02-26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無限制的遠洋捕魚威脅藍牙鱈的生存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小環頸𠕇Little Ringed Plover (Charadrius dubius)
環境新聞 水產養殖可能養出更多麻煩
干擾鯨魚 巴西記者定罪
無限制的遠洋捕魚威脅藍牙鱈的生存
英國簡化近海風力發電的申請程序
調解林業認證之戰 會談失敗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2-2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2-2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2-21
理性關懷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有待觀察的河流工程
[環境關懷事件]「梨山森林大火」台灣媒體何不食肉糜久矣?
[環境關懷事件]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
專欄作家 [李育成]兩韓統一的環保契機? (下)
訊息托播 [活動訊息]「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研習會」 3.9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龍坑油污事件 2.27

[鳥類簡介]小環頸𠕇Little Ringed Plover (Charadrius dubius)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楊育昌 

  在台灣的濕地上,除了有許多鷸科的鳥類之外,還可以發現另外一群鳥:牠們的嘴巴又直又短,覓食時行為也不像鷸科鳥類一般,將嘴巴探進泥地裡面搜尋食物、埋頭苦吃;而是在灘地上快速奔跑、追逐閃躲不及的獵物。這就是在台灣濕地鳥類中,也佔著重要地位的科鳥類;而小環頸,就是這群水鳥中的一員。

  小環頸的體色以茶褐色為主。在繁殖季,牠們有著鮮黃色的眼眶、漂亮的黑色圍巾和過眼黑帶,是以牠們又有著「金眶」的別號;而到了冬天,這些特徵都消失無蹤,而由單調的灰褐色所取代,而眼眶周圍的黑圈,讓牠們看起來好似臉上被揍了幾拳的模樣...

水產養殖可能養出更多麻煩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1-02-21 (ENS)- 本週發表的一篇新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的海鮮類消費中,養殖魚類與貝類的比例正持續增加,而這可能對野生物種與其生存環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險性。

干擾鯨魚 巴西記者定罪 >>>

  巴西,阿雷格港,2001-02-21 (ENS)- 5年多前,兩名巴西記者與一名漁夫為了拍攝錄影帶,曾追逐並撞擊了一隻露脊鯨和牠的幼鯨;日前這些人被判違反聯邦法。為了禁止撲殺或騷擾巴西海域的海豚或鯨魚,在1987年通過鯨類保護法之後,這是首度依照此法令開庭審理的案例。

無限制的遠洋捕魚威脅藍牙鱈的生存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1-02-21 (ENS)- 歐盟執行委員會使用了一種在歐盟罕見的語言語言─無「法」可管,來形容目前在東北大西洋捕撈藍牙鱈的狀況。在冰島首都雷克維克的會談破裂後,該委員會責怪挪威和冰島威脅該類漁業運作。

英國簡化近海風力發電的申請程序 >>>

  英國,倫敦,2001-02-21 (ENS)- 英國政府希望為有意建造近海風力發電的 公司簡化申請程序。在週二發表一份的諮商會議記錄中,政府建議在「貿易暨工業部門」設立單一窗口,以簡化近海風力發電業者的申請程序。目前業者須通過七項步驟的繁複程序才能獲得營建許可。

調解林業認證之戰 會談失敗 >>>

  義大利,羅馬,2001-02-21 (ENS)- 這個星期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羅馬主辦的研討會中,兩項最大規模永續林業認證方案間的控制權爭奪戰,仍在持續中。一方是企業界支持的「全歐森林認證」,另一方是由環保團體支持的「森林管理委員會」。這個聚會原本希望鼓勵雙方支持者進行對話。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2-26 >>>

  • 台灣上萬人反核四遊行 要求公投 (台北 世界日報)
  • 環保署「以虛擬電廠概念推動節約用電」 達成減少發電需求籍火力發電廠空污排放量 6月起北高二市優先試辦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重罰政策奏效 基隆港油污染明顯減少:去年三月起港務局採重罰政策 針對漏油事件加強處分 並依污染範圍予以明確規定 (基隆 中國時報)
  • 含油廢棄物 二次公害:在基隆港船舶污油水收受設備未完成前 港務局有必要製訂基隆港船舶含油廢棄物清除作業辦法 (基隆 中國時報)
  • 維護海洋生態 學者建議設立海洋主管機關 (台灣 東森新聞報)
  • 英國肉骨粉飼料流入台灣?農委會否認 (台灣 東森新聞報)
  • 愛護流浪犬 動物保護志工隊成立 (北市 東森新聞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2-26 >>>

  • 再生紙使用需要眾人拾柴:價格、銷售數量與紙質、技術、生產局限是一個循環;出版界為用紙大戶 是再生紙青睞的好搭檔 (大陸 中國青年報)
  • 雲南再破特大走私野生動物案(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物) (昆明 人民日報)
  • 珠海連續破獲破壞省級保護區內特有野生樹種案件 (珠海 人民網)
  • 長江上游水系河道開始整治: 包括漿砌卵石、混凝土堤壩及堤防綠化帶 以治理水土流失 (四川省 人民日報)
  • 國家質監局公佈抽查結果 城市加油站出售車用汽油烯烴超標較多 (北京上海廣州 人民日報)
  • 山東全面禁用含磷洗滌品改善水體環境;全省近岸海域功能區有31%不達標 主要污染源就是活性磷酸鹽和無機氮 (山東 中國水利報)
  • 上海大力推進清潔機動車行動(使用液化石油氣) 計程車:我現在吃"氣" (上海 新民晚報)
  • 西雙版納破獲盜伐熱帶雨林案 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紅椿樹和桂花樹 (昆明 新華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2-21 >>>

  • 永續概念的先鋒倡導者 唐妮拉米朵斯逝世 享年59歲
  • 魚子醬走私者遭處破紀錄的高額罰款
  • 城區擴散危及加州生物
  • 科學研究支援加州三角洲的復育工作
  • 聯邦基金授權協助弗羅里達野地火災
  • 奧勒岡州市鎮尋求永久保護流域
  • 歷年來鯊魚攻擊人類次數 2000年為最高
  • 觀看松雞求偶舞姿 現在就登記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有待觀察的河流工程 >>>

  以下是非洲南部的幾個大型工程,或者計劃完成,或是正在施工中,它們可能對河流、該區域的水資源以及能源(電力)規劃產生重要影響。

尚比亞/辛巴威的Batoka峽谷水壩

  蓄水庫將使那些曾經因建造Kariba水壩而遷移至Batoka峽谷的居民,被迫再一次遷移。尚比亞的部落首領們已經拒絕了此項工程,並發誓要戰鬥到底。蓄水庫會加劇靠水傳播的疾病(諸如瘧疾等)對健康的威脅。評論家還認?,水壩會破壞旅遊業…

納米比亞/安哥拉的Epupa水壩

  它會影響成千上萬半遊牧的金巴人,可能會永遠地破壞他們的生活方式。金巴人不顧一切地反對建造水壩,他們拒絕參與制訂此工程的社會動遷計劃,這可能使得該工程「無法築堤」。環境問題也非常嚴重,因?它會嚴重改變納米比亞西北部這條唯一的終年不枯河的生態系統。蓄水庫每年蒸發的水量多達6億立方米--這一數位對這個乾旱的國家來說,已經非常龐大了…

納米比亞/波茲瓦納的Okavango管道工程

  這個工程的代價非常高,尤其是考慮到這比起地下水資源距離溫得和克還近了200公里,而且運輸速度也更快。此項工程對Okavango三角洲生態健康的影響還是未知的,但是環保人士擔心這個工程會影響其它河流改道工程,產生所謂的「水龍頭效應」,這樣就將對生態系統造成累積損害…

[環境關懷事件]「梨山森林大火」台灣媒體何不食肉糜久矣? >>>

作者: jubilee

  梨山森林大火,火燒沒多久,就獲得媒體的大量關懷,大幅報導。許多平面媒體以頭版頭條新聞處理,斗大的標題配上大火熊熊的照片,宛如戰爭場景,好不嚇人。

  媒體關心台灣土地本來就應該的。大幅報導可以突顯出領導社會潮流者傳播捍衛鄉土的決心,以及喚醒其他不關心愛護鄉土者的良知...然而,我們看到大部分的媒體報導這條新聞時,使用聳動的標題,但缺乏撲滅森林大火或者教育民眾、提供相關知識等資料,並將此與油污案牽連在一起,為其「八掌溪事件症候群」點火...媒體這麼做,個人認為已經違背了新聞專業良知...

  我們都知道,森林之火,可以星星燎原,森林救火不是平地都市救火,森林火災之火性屬於無向性與連續性,與城鎮房屋火災單一火災之不連續性與方向性不同。加上森林所處位置大都為山地,地形起伏劇烈,地表未經人工開發,沒有任何人工之設備,因此,一發生森林大火,其撲滅戰略的方向與平地撲滅的方式完全不同。其滅火資源的調度方式也跟平地不同。

  利用天然屏障阻隔大火去路或者燒另外一把火,「以火攻火」等是森林大火的救災原則。這些救災原則用在平地救火的原則不同或相反,新聞媒體應該加強報導期間不同,機會教育民眾,讓民眾瞭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情形。但是,我們看到媒體報導,誇大搶救森林大火人員使用工具的「原始性」,也把救火操盤手的「戰略應用」扭曲成不救火或者故意殆慢,藉以污衊救火人員與執政當局...

[環境關懷事件]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 >>>

資料來源:「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研習會」

  濕地(wetlands)為經常潮濕或間歇性為水淹沒的地區,也就是陸地與水域間經常或間歇被潮汐或洪水淹沒的土地。濕地具有多方面之功能及價值,包括生態保育價值(提供各類生物之棲息及覓食地)、環境品質價值(淨化水質及調節氣候)及社會經濟價值(控制洪水、保全海岸、永續水資源、休憩觀光及教育與科學研究)等。因此,吾人不但需對現有之自然濕地需加以保護之,甚至於在人類有必要利用其所擁有之功能時,而創造出更多的濕地。

  有關濕地諸多功能中,利用濕地本身所具有之自淨能力來處理廢水,不僅可經濟有效的將水質加以淨化,使不致污染環境,同時並可保育已存在之自然濕地或新增之人工濕地的生態系統。此外,經二級以上處理過之廢水,如再經過濕地系統之淨化(polish)後,其放流水更可考慮其回收及再利用性,而達永續水資源的目的。

  根據國外之研究及實例,可採用人工所建構之處理濕地(constructed treatment wetlands)進行處理的廢水種類及型態很多,包括點源性之生活污水、畜牧廢水、工業廢水、垃圾滲出水及酸礦排水等,以及非點源性之農業灌溉尾水及道路排水等。

  目前在國內對於此一低成本、低耗能及高效率的廢水處理技術,仍未能廣為推廣應用,而並無以人工濕地處理廢污水的實際案例。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國內之大面積土地取得及價格高、蚊蠅滋生問題及無適當之法令規章配合等。以上之問題如能獲致解決,則國內應用此種既經濟(低耗能)且又有效率,並可永續水資源的廢水自然處理方式,對於在處理國內各類型之廢污水上,應值得去努力推廣。在國內近幾年來僅有以實驗室lab-scale)及模廠規模(pilot-scale)之人工濕地,進行處理污染之河川水、二級處理過之生活污水、養豬廢水、水產養殖池水及工業廢水等之研究。因此,有必要將其初步成果藉由此研習會展示於國內產官學研界,並邀請國外有人工濕地進行污染防治工作實績之專家學者,於研習會中,與國內之專家學者進行經驗上之交流,以期使人工濕地此一生態工法能在合法下,廣被國內中央及各地方環保單位,以及業界所採用進污染防治之工作。

[專欄作家]兩韓統一的環保契機? (下) >>>

作者:李育成

  北韓官方傳媒以國內農村的貧窮和飢餓作賣點,作為改革開放的背景,可以預見其後帶來的經濟開發,只會帶來更多民生問題。南韓人向以勇敢見稱,可是面對統一卻軟弱下來,也許這就是政治的威力。

  南韓人國家觀念很強,對維護國家、民主和環保的聲音也很強烈,配合民主化的氣候,反核運動相當強大,而最近美軍在漢江傾倒甲醛,污染河水,更引發反美示威,要求美軍撤離。可是全球化趨勢,正改變整個亞洲地區的政經結構,傳統上只針對政府和美國的抗議示威,已不能說服民眾這個全球問題的複雜性。全球社會行動人士正示範環保和勞工議題,多個全球金融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貿易組織及各跨國財團、石油公司等等,都對這些問題責無旁貸...

[活動訊息]「人工濕地生態工法應用於污染防治研習會」 3.9 >>>

  • 時間:3月9日(週五)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

  •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國際會議廳

  • 主辦: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濕地研究室

  • 協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海洋台灣基金會、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

  • 報名截止日期:90年2月28日前以傳真(07-5255068)回覆。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龍坑油污事件 2.27 >>>

  • 播出時間:2月27日(二)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龍坑油污事件,在國軍加入之後,終於有了欣喜的進展,2月中旬,軍民一共清出450多噸油污,海岸間的油污幾乎都撈起來。但沉船尚未遷移,部分油污是否已經擴散,或者下沉到海底,都還是令人擔心的事情。

  墾丁海域擁有全台灣最豐富的珊瑚群,種類超過三百種,眼看三、四月,就是他們的繁殖期了,這次油污事件,會造成怎樣的生態影響呢?請看本集節目。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