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1-03-19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黑珍珠養殖業者威脅到太平洋海鳥生存
■[鳥類簡介]棕背伯勞 Black-headed
Shrike (Lanius schach)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棕背伯勞是台灣的伯勞科鳥類中唯一的留鳥。牠們的外型和常見的冬候鳥紅尾伯勞相似,像是個蒙了黑眼罩的小強盜。棕背伯勞的體型較紅尾伯勞稍大,由牠們的額頭經過眼睛,至耳部附近長著一片黑色的羽毛,頭頂至上背部為灰色、棕褐色的身子加上黑色的飛羽及尾羽,在翅膀上還有個小小的白斑,整隻鳥的色彩搭配十分美麗。
棕背伯勞的食性和紅尾伯勞相同,也是肉食性的動物,他們的食物以昆蟲、青蛙、蜥蜴以及老鼠之類的小動物為主,有時甚至會捕捉綠繡眼之類的小鳥...到了每年夏天,天氣太熱的時候,牠們還會舉家搬遷,跑到涼爽的中、低海拔的山中去避暑呢!
[美麗桌布:棕背伯勞 一 二 三 四 ]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bird/Lanius-schach/Lanius-schach.htm
◆布希將能源短缺歸咎於環境抗爭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3-14
(ENS)-
週二,布希總統政策急轉彎,取消先前承諾立法管制美國電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布希認為原來的法案花費太大,於是他提出以能源價格為先決考量的另一項限制,扭轉了聯邦和州政府近期企圖抵制環境保護政策的局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14-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吳海音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31401
◆英屬哥倫比亞河川瀕危名單上最嚴重的兩條河 >>>
加拿大,溫哥華,2001-03-14
(ENS)- 英屬哥倫比亞省戶外休閒委員會,今天公布了2001年瀕危河川名單。其列名榜首的兩條河川分別是,流經北美污染最嚴重的廢棄礦坑山區水道的布列塔尼亞河,及去年夏天受到油污染的上松河。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14-1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王惟芬
譯,吳海音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31402
◆打擊走私野生動物
馬來西亞獲得一次勝利 >>>
馬來西亞,吉隆坡,2001-03-14
(ENS)- 在兩次查獲稀有及絕種爬蟲類動物的行動中,馬來西亞官方機構攔截了野生動物走私者。上個月底,野生生物國家公園局以及皇家海關暨稅務局在印尼
蘇邦查封1千1百隻爬蟲類動物,牠們正被從蘇丹阿布杜爾阿濟茲莎阿機場(Sultan Abdul Aziz Shah Airport)貨艙、送往馬來西亞的路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14-10.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吳海音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31403
◆葡萄牙水壩將成為歐洲最大型人工湖 >>>
葡萄牙,里斯本,2001-03-14
(ENS)- 為了建造歐洲最大型的水壩,伐除1百萬棵成熟橡樹的動作已經開始。建造在瓜地亞那河上的Alqueva水壩,將會是歐洲最大的人工湖。整個Alqueva工程計劃包括10座的蓄水庫,3千英哩長的灌溉渠道,以及數十條道路、橋樑和抽水站工程。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14-03.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吳海音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31404
◆黑珍珠養殖業者威脅到太平洋海鳥生存 >>>
英國,劍橋,2001-03-14
(ENS)-
這一座小型的珊瑚環礁是世界上最重要海鳥繁殖地區,但是它可能淪為商業性黑珍珠養殖的被犧牲者。一位澳大利亞業者正在尋求科克群島政府的同意,在科克群島北方的蘇瓦洛環礁上建立黑珍珠養殖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14-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吳海音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31405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3-19 >>>
- 發展觀光
生態、人文結合是趨勢: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執行小組表示
國家的觀光政策已定調為結合生態和人文發展
周休二日後的觀光業前景可期 (台灣 聯合報)
- 環保署長巡高屏污染認為應先設廢棄場:一味禁止或取締只能治標,讓業者的廢棄物有合法去處才是根本之道,同時也能建立追蹤管制制度
(高屏 中央社)
- 環保團體籲能原會調查核三事故 在失電兩個小時期間
核反應持續進行
有可能造成反應爐溫度升高、輻射核種排放量增加 (恆春
年代新聞)
- 垃圾袋裡混雜「資源」北市下月起大執法 (北市 民生報)
- 旭農百康環保包Biopack
利用穀物、塊莖澱粉為原料製成的綠色(環保)食材
並以能完全分解、可製成有機肥料的特性,可望取代免洗餐具市場
(台灣 經濟日報)
- 七彩湖自然美景被垃圾弄灰了臉:沿途及湖濱殘留的木柴及炭料、紮營後的殘破帆帳及睡袋、炊具及食物殘渣等垃圾
(花蓮萬榮 東森新聞報)
- 高美植物園開幕
兩千民眾競賞:全省首座官方及民間合作設置的戶外生態園區,未來將朝合作農場的模式進行
(台中清水 中國時報)
- 廢棄物當道路級配料
民眾檢舉;包商表示該磚、瓦等建築廢棄物可能是拆除一旁房舍所留下
尚未清除 非有意做為鋪路的級配料 (中壢 聯合報)
- 高雄港石化品碼頭 將遷第二港
原第一港口的石化品碼頭、儲槽都要遷離市中心區移到第二港口外的填海造陸新生地碼頭
(高市 聯合報)
- 丹大森林大火延燒逾45公頃 海鷗隊已支援滅火
現場為天然針葉林,主要樹種為松葉次生林
天乾物燥火勢猛烈延燒迅速 (南投信義鄉 東森新聞報)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3-1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3-19 >>>
- 太湖流域水污染上升:規定的17個省界斷面水質的94%,以及24個環太湖河流斷面的63%
未達到2000年水質目標 (太湖流域 華東新聞)
- 公廁全部裝沖水5年後2/3城區達到國家衛生標準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什邡龍門山成為國家地質公園
目前大冰蓋作用特徵最明顯,地質結構最完整,冰流痕跡最清晰
(成都 新華社)
- 環保大廈打破城市框框 政府新措施
鼓勵增建露台、空中與平台花園、遮光篷﹑隔聲鋀等設施
長遠而言能為整個社會節省能源 (明報 香港)
- 中日學生共植大熊貓食用竹"大熊貓食用苦竹引種試驗研究"專案正式啟動
(成都 四川日報)
- 環保人士警告車廂二氧化碳濃度高會危及健康
令人較易受細菌感染 促請港府把車廂空氣納入監管 (香港
明報)
- 山西建成中國第一座環保型煤矸石發電廠每年可利用四十万噸煤矸石發電,大大減輕耗能污染
(太原 新華社)
- 上海鬧市區的"熱島效應"
從遙感影像圖和城市氣象觀測資料綜合分析,近5年來
已有減弱跡象 (上海 解放日報)
- 白色垃圾 四元一斤
延慶出資收購超薄塑料垃圾袋:由各鄉鎮所在地的供銷社負責收購,再交到市政管理部門統一處理
(北京延慶 北京晨報)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3-1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3-14 >>>
- 上訴法庭作出有利於淨水法案的判決
- 白宮小組委員會可能將修正法案
使國家紀念址地區開放狩獵
- 英國石油公司艾莫可同意淨化處理賓州的石油外漏地點
- 科學家利用原生植物作為淨化河流的工具
- 五金行(業者)組織起來對抗鉛污染
- 華盛頓州買下土地幫助保護鮭魚
- 前國家海洋漁業局長道爾頓 繼續為海洋保護議題效力
- 上網觀察遊隼繁殖現場實況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feb2001/2001L-03-14-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信託基金會(李瑞玉
譯,吳海音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03-14
■[水資源]一滴也沒得喝 >>>
書評【水:我們最珍貴資源的命運】
作者:伊麗莎白‧格羅斯曼
沒有水就活不下去,這是最基本的前提。一位土耳其實業家的話 : 「數百萬人可以沒有愛情而活著,卻不能沒有水。」
...太多人所賴以維生的水不僅太少,甚至越發匱乏。除非我們用水的行為有戲劇性的改變,否則,即使以浩大工程去綠化沙漠,或是儲存和運送水到缺水區,仍無法滿足對水的需求。
…這個世界的工業化已在水質上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河川被截彎取直以利於航行、築堤防溝渠以便於防洪、蓋水壩及改道以利灌溉、更做為有毒害廢棄物的收容所。…全世界大部分主要的河川湖泊,終會失去原本的生態功能。…嚴重地阻礙水資源自行補充與再生。
…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抽取地下水 -在雨水鮮少的湖泊河川地區是最主要的水源。對於地下含水層即將乾枯的現實,不免令人擔憂進一步的生態平衡破壞。
…「人類消耗水、拋棄水、毒害水、浪費水、而且永無止境地改變水文週期,一點都不關心這麼做、會導致的以下的結果 -- 太多人口、太少的水,錯誤的水資源被用在錯誤的地方。人口成長迅速,用水需求卻以其兩倍速度增加。」
不管這訊息如何殘酷和悲慘,要感謝de Villiers的慈悲心及敏銳的好奇心,水資源問題會逐漸受人注意。…
全文及圖詳見:http://www.gristmagazine.com/grist/books/
books010901.stm
版權歸屬Grist Magazine環境信託基金會 (鄧國光 譯,黃媺雯 審校)
中英對照全文:http://news.ngo.org.tw/issue/water/2001/issue-water-irn01031901.htm
■[環境關懷事件]保護自然棲地 >>>
作者:駱明永
...我的想法中,相信在百年前的台灣,甚至是數十年前,台灣百合一定在島嶼的許多角落搖曳生姿,但是為什麼島嶼的子民越來越多,它卻越來越少?而且還有許多人還對它了解不多。您看過百合花開花後結的種子嗎?看過飽藏種子的蒴果嗎?
曾經有朋友帶著百合幼苗回雲林栽種,他說老一輩的阿公告訴他,以前也有很多。我也在桃園觀音聽到老一輩的阿公說起以前因為開墾農田除掉許多。台東的金針山以前也曾將存在金針其間的百合除掉。在我記憶中的林口火力發電廠附近的丘陵地的百合也許久未見。經常行走各地找尋台灣百合都看到許多的採花人。
去年到台東金針山,看到他們已經開始保護台灣百合,讓它和金針共存。台灣百合在5,6月開花,金針7,8月開花,剛好串起更長的花期。現在,他們已經在路口設置一個告示牌,要遊客不能採百合花。我也開始和在林口的朋友談起這一帶海岸線丘陵上的百合花可以進行保護的行動。其他私人的空間若願意種百合花,也可以提供協助。結合一些朋友和地方進行溝通,進行保護形成在地的特色;並且思考成為一個地方產業資源的可能性與發展...
PS.台東金針山的台灣百合保護告示牌照片,放在寫真集中。大家可以上去瀏覽,download。然後,把它傳出去。台灣百合同好會http://club.kimo.com.tw/clubs/Lily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31901.htm
▲[專欄作家]不患寡而患不均
(上) >>>
作者:李育成
正當很多政治領袖都以為基因工程的開發有助他們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之際,卻同時使他們忽略了糧食短缺問題背後的根源...
明顯問題並不在糧食生產,而是貧民得不到均衡的營養。他們的研究發現,百分之七十八有兒童營養不良的國家卻仍可出口食物。很多人都以為窮國糧食生產量低,民眾自然便要捱餓。可是,很多當地農民雖然從事糧食生產,但卻主要都是用作出口,賺取外匯,而他們卻只能食用某些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導致營養不良...印度八億的饑民當中,有三分之一卻並非由於饑荒,而是由於長期營養失衡,且數目逐年增長。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kevin/2001/re-kevin01031901.htm
●[活動訊息]自然生態攝影研習班 >>>
紮實而正確的攝影知識,是踏入自然生態攝影領域的必經過程,本研習班規劃設計一系列簡明而有系統的課程內容,特邀生態攝影專家:陳育賢、陳郁文等多位老師授課,輕鬆的上課方式輔以生動精彩的作品引介,歡迎愛好大自然的朋友前來學習。
上課時間:3月26日起每週一晚上7:00至9:30,
室內十堂,戶外實習二堂
上課地點: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70弄15號。
洽詢電話:(02)25772152,林小姐
學 費:會員3000元,非會員3500元
報名方式:即日起向本會秘書處報名,學費以郵政劃撥
(帳號:13713688,戶名:中華民國自然與
生態攝影學會)或親自本會繳交
主辦單位: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詳細資料請上網查詢http://www.csnp.org.tw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推動家庭廚餘回收的許美秀女士 3.20 >>>
播出時間:3月20日(二)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現代人多了便利,卻也多了環境的污染,家庭和飯館的廚餘,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由於已經不再有養豬業來收集餿水了,大家都把廚餘倒進了水溝,或者是混雜在其它的雜物裡頭,送到垃圾筒,這麼一來污染了排水系統,增加了水源處理的困難,讓垃圾場也發出了惡臭,另外也減少了焚化爐的使用壽命,家庭廚餘其實可以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的。
在台北市的許美秀女士,她非常熱心的推動家庭廚餘的回收,再製成有機肥料,至今已經有兩百戶人家,在她的鼓勵和指導下,加入了這個回收的行列,這是多麼可愛又熱心的一位家庭主婦,我們現在就去拜訪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