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世界最大的垃圾掩埋場今天關閉 ■[魚類簡介]北部的海水魚類-三線雞魚 (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 >>> 作者:邵廣昭 (中研院動物所所長) 屬於石鱸科的魚類,漁民都稱它為圭仔魚,雞鱸或黃公仔魚等。它的體長可到30公分,因為成群數量多,易被刺網、圍網或釣具漁業所釣獲,所以在市場上也常可見到。三線雞魚在台灣北部、東北部和澎湖一帶常可見到,特別是在大型獨立礁石或人工魚礁的上層水域常有成群巡游。 幼魚期時,它身上背部的三條寬黑色縱帶十分明顯,成魚後顏色漸淡,變得不明顯,竄游快速,以浮游動物為食。由於它有群游習性,所以常成為不法漁民非法炸魚的對象...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fish/Parapristipoma-trilineatum/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1-03-22 (ENS)- 在接收紐約市的垃圾50年之後,美國最具臭名的掩埋場今天將要關閉。Fresh Kills位於紐約市五個行政自治區之一的史坦登島上,今晨它收了最後一批巨量垃圾。只有這個掩埋場與中國的萬里長城,是從太空中可望見的人類建築。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2-01.html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3-22 (ENS)-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最新全面研究報告顯示,像肥皂、洗髮精與香水等日常用品,會溶解出危險的化學物質,滲進美國消費者的血液中。同時,這篇週三發佈的報告也有一些好消息,美國人血液中因為吸進二手煙所引起的含鉛量與古丁素,有減少的趨勢。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2-06.html 英國,泰丁敦,2001-03-22 (ENS)- 為呼應「世界水日」而發表的一份報告提出預警說,到2025年之前,每3個人當中就有2人將會面臨缺水的窘境。這份名為「日益枯竭的水源」的報告是由基督救援和發展機構「眼淚基金會」(Tearfund)製作。它預測將會有數百萬「缺水難民」,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去尋找水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2-11.html 英國,倫敦,2001-03-22 (ENS)- 在阻止倍受爭議的土耳其大壩建築計畫的過程中,「地球之友」採取非傳統方式-投資該工程公司。這個團體買下價值3萬英鎊的Balfour Beatty股份,希望藉此在5月將舉行的伊利蘇大壩計畫年度會議中,向負責該工程的這家公司挑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2-10.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1/2001L-03-22-09.html 稿源: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 一九九二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通過二十一世紀議程,並議定三月二十二日為世界水資源日,愛滋病、水資源及耕地面積的短缺是二十一世紀的三大問題,觀察國際水資源發展,可以發現舉凡安全用水、綜合經營、組織再造、風險管理、意識提昇、全面參與、國際合作、水商品化等問題,都已成為水資源重要課題。台灣地區雨量不均,地區年均雨量2500mm,但78%集中在5~10月的半年中,加以台灣河川坡度大、水資源開發困難、未能合理分配利用水資源、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地層下陷問題、水的管理組織缺乏統一、集水區管理問題、水利設施狀況不良、河道維修人員不足,對水資源利用相當不利。 而台灣長期以來水價偏低更是整個水資源問題所在,目前原水開發成本每公噸已經達三十元,但每公噸自來水價只有八、九元,因此台灣應以建立合理水價做為基準點,才可能真正解決水的問題...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32701.htm 作家:陳玉峰 三年前家頂樓搭了絲瓜棚,從此我每年種絲瓜。 絲瓜生長迅速,需肥量高,耗水尤大,小苗時期還不顯著,伸長兩丈後,早晚需水各兩桶,供其解渴與茁壯,否則全株就縮皺皺,作無言的控訴。為了讓「他」在棚架的方格上,規規矩矩的攀長,我每天要引導「他」新生的卷鬚,到我期待的位置,「幫」他卷旋一番;雌花開時,為防止「他」近親交配,我到鄰近的絲瓜棚,摘採別家的雄花來授粉,花開不過午時,傍晚就得為「他」套袋,廢信封、釘書機,將小瓜果紮起。即使大費周張,大小蜜蜂、果蠅硬是有辦法釘孔、鑽洞,費盡力氣去營造他們哺育的瓜家,健全成熟的瓜果,十僅得二、三,但受孕後週來天即可收成。 三年來我摘採了三十餘條甜美的瓜果,十條洗澡用的纖維殼,平均一條絲瓜的成本是一千元。然而,我樂此不疲,年年讓「他」瓜瓞連。 最享受的是,四、五月間種子的破土與吐信,以及隨後每天快速的生長。每逢夕陽隱沒大度台地的時分,我在棚架下坐守滿天的霞光與寧靜,隨著蔓莖延展雜思絮想。九月風信一起,葉枯葉落,常敲得陽台上滿滿金屬狀的秋聲。 不到半年期間從生到死,重複著生命的輪迴與嬗遞。從初生充滿張力的希望與旺盛的生機,陪伴在溫暖、濕潤且陽光和煦普照的春夏晨光,經仲夏蜂花喧鬧、愛情紛擾纏鬥的懊熱午後與午後雷陣雨的傾盆,到瓜果飽滿懸垂,張結一季夢境的結晶,莖藤老葉便累聚渾厚粗糙的纖維,絲絲縷縷紀錄著日夜陽光與露水的痕跡... 生長季節的絲瓜棚下,我因每天必須的澆水,錯失了許多應允遠遊、上山的時機,終於在今夏,我設計出一勞永逸的簡單滴灌法,逃離了絲瓜的卷鬚,如願的上了雪山、合歡山等中央高地,也逃脫了三年來的慣性。而一到自然野地,便悔恨的回首絲瓜棚。 仲秋已過,昏黃時刻我仍獨坐絲瓜棚下,殘葉枯枝,平添些許落寞,東北季風與海汛的涼颼中,重新展讀「浮士德」,深深沉沉的知識與生命的悲劇,反教逃離終極的悲涼。我想,明春還是該種出一季翠綠。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網站】http://alishan.net.tw/taiwan/ ▲[專欄作家]牛奶的道理-我們是否正漸漸和美好的、簡單的事物失去聯繫了? >>> 作者:唐妮拉•米朵斯 幾年前,當我去新建好的雞舍撿起第一顆剛下的溫熱的蛋時,我敬畏地盯著這顆蛋,心理想:「母雞到底是如何辦到這件事呢?」牠每天只吃些穀類、小蟲和廚餘,居然就能變出一顆裡面是蛋黃、外面是殼的東西,一切是如此地完美和協調。甚至有時蛋還能夠變成一隻雞,真是太令人感到驚奇了! 雖然蛋每天都成打地在我們的農場出現,但我仍然認為每一顆蛋,都是一個奇蹟。最頂尖的化學家到目前為止,都無法將碾碎的穀物、包心菜葉變成一顆蛋,更何況是一隻雞。同樣地,生化技術也不能化青草為羊毛,甚至長成一隻活生生的綿羊;也許我的羊不是那麼的聰明,然而牠們就是有如此神力能夠辦得到。… 我不應該會對那麼新鮮、香甜的有機牛奶感到那麼驚訝的;畢竟,我之前也是一旦嚐過新鮮的有機雞蛋後,就再也不去外頭的超市買雞蛋吃。同樣的道理,吃過自己種的蔬菜水果後,我也不會想再去買超市的蔬果。但是當時不知怎麼地,我只想著,牛奶不過是牛奶而已。…我再一次學習到,我們在大量工業化製造的食物來源當中,失去了以往能夠在生活中品嚐原味、與產生質疑的那種權利。… 我們剛剛嚐過我們製作的第一塊芝士,它被放了45天。因為才放了不到最少需要時間的一半,所以味道平淡。但它是塊好芝士,嚐起來有堅果味、有彈性、入口即化。純粹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它已經在邁向榮耀的半路上。就像面對那第一顆雞蛋一樣,我感到無限敬畏。… 只要再一次的過程就能將乳漿變成麗可塔(ricotta )芝士。可是我們用做別的芝士剩下的乳漿來做麗可塔芝士,而結果我們的冰箱就塞滿了各種成品(千層麵,薄餅,芝士蛋糕)。我將乳漿拿到外面給雞吃,看著它們很高興地吃著。而所有的營養會到雞蛋裡。而雞和牛的糞便做成的肥料又可以拿到院子來種蔬菜。 這些都是簡單的奇蹟。就有如烘培麵包和自製書架一樣,是種令人滿意的成就。新鮮美味的食物,而養分的循環就在手邊。且對大地和人類都健康有益。有時,我懷疑所有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進步,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匆促的前進呢?而我們又失去了什麼?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magazine.com/grist/citizen/ ●[活動訊息]「珍惜水資源—檢討水價政策」公聽會 4.6 >>> 時間:4月6日(五)上午9:30-12:00 討論題綱: 一、台灣低水價政策對台灣水資源的影響?低水價政策是否應該調動? 賞鳥大賽時間:4月15日 去年我們以籌募『水雉保育基金』為主題,對於水雉復育棲地的工作幫助不少。今年的大賽的主題訂為『新世紀賞鳥樂•關心烏頭翁』,就是我們關懷生物多樣化又珍貴的台灣生態環境與鳥類族群的具體行動。 然而保育工作不應該受到侷限,為了讓更多的社會大眾、學校、社團、公司行號、企業界及政府參與這次的活動,我們藉由賞鳥大賽將這個兼具感性和知性的生態休閒活動介紹給國人,讓賞鳥成為有意義的活動走向大眾。請支持本大賽,只要四人即可組隊參加! 歡迎即日起報名參加,截止日期是4月4日,比賽辦法及贊助方式歡迎洽詢高雄鳥會07-2361086。高雄市野鳥學會e-mail: kwbs@ksts.seed.net.tw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台灣濕地生態 3.28 >>> 播出時間:3月28日(三)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做生態保育的人,常被人形容為瘋狂的傻子,本集要介紹的是迷上濕地生態的張文賢,張先生是宜蘭人,從小在田裡發現沒見過的水草,就歡喜的把它移植到自己的秘密池塘裡,看著水草和魚漸漸長大,他就有莫名的滿足,30多歲的他,從事景觀工作多年,曾為多所國小設計建造生態池,科博館和中研院也都請他做生態池,本集節目,我們就跟著張文賢去探訪台灣濕地生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