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布希刪減環境與清淨能源的預算
作者:林俶圭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上山渡假時,山頂、山腰與山腳的植物好像不怎麼相同﹙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坐一趟阿里山小火車,好好觀察一番﹚,就像一段段盤旋而上的漸層帶?沒錯!植物學家稱之為「植物生態帶」。 自從1986年生物學家首次提出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保育思潮至今,短短十三年內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世紀末全球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其實「植物生態帶」跟「棲地多樣性」很有關聯,有些生物它就是必須生長在「某些特定環境」之中... 棲地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其實包含三個層次: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三者彼此環環相扣。而其中較具體而且容易量化的是物種多樣性,例如當我們說:「以台灣的面積而言,維管束植物總共約4000種、蕨類植物約640種、蝴蝶約400種、鳥類約450種…等,物種密度都居世界之冠。」時,我們其實只提到物種多樣性。 但是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僅止於物種多樣性﹙例如保育或復育某種物種﹚、及基因多樣性﹙例如投注於基因的研究﹚,那思考的層面就太狹隘了。因為生態系的多樣性才是維繫物種多樣性、及基因多樣性的先決條件,每一類的生態系所孕育的生物種類都不盡相同,而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實歸功於棲地(生態系)的多樣性,所以保護棲地當然要比保護個別物種更有效而且重要... 本文摘錄自『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0-06.html 聖路易西亞,斯特里斯,2001-04-10 (ENS)- 二月時,聖路易西亞一座熱門觀光島嶼北部的海域中,一隻垂死掙扎的殺人鯨,被拖到一艘無標示的拖網船上。幾天後,參加聖路易西亞賞鯨之旅的遊客,親眼看到漁民試圖以漁叉射殺抹香鯨的過程。這些行為均屬於西半球最大型商業性捕鯨活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0-02.html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0-11.html ◆前加拿大總理告訴加拿大 要在高峰會上反對北極區鑽油案 >>> 加拿大,育空地方,白馬市,2001-04-10 (ENS)- 前加拿大總理約翰•透納希望加拿大利用泛美洲高峰會的機會,對於美國欲在阿拉斯加極區國家野生物保護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的探鑽計劃,表明加國的反對立場。透納說,「有34個政府首領聚集在魁北克市,而且,有關美洲大陸能源議題即將會被討論,我想,沒有比這一次更適當的機會了。」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0-10.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10-09.html ■[第八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神秘的深藍色—以港口部落的阿美族為例,探討鯨豚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 >>> 作者:劉中興、梁琴霞 山海交會的港口 從花蓮沿著海岸公路南下,在一個又一個外人看來皆相當近似的部落中,要特別去尋找哪一個是港口部落,可能很容易錯過。同樣的一條公路,蜿蜒在太平洋與海岸山脈之間,要尋得石梯坪或者長虹橋,就顯得容易多了。港口,正位於石梯坪與長虹橋之間... 港口部落景觀自然秀麗,地理位置極好。位在秀姑巒溪入海的河口三角地帶,坐擁山海交會的四時季節的不同風向與水氣...世世代代累積傳承的生活智慧,使部落族人擁有得天獨厚的採集食場,遍及海洋、沿岸、山林與溪流。仍然嚴密的部落組織,也使港口部落有別於其它三個聚落,成為住戶最集中、人口最多、漢人最少的一個聚落。 族人心中的海洋 部落的舊址是在現今部落位置的東南方約一百公尺處,一塊廣達數公頃的農地上。部落的古名稱作C'po,若是要簡單的翻譯成漢文,「在出海口舉行海祭」是她的意思... 部落裡的男性族人通常被要求,上山要能打獵,下海要能捉魚。大海的詭譎多變更甚於山林溪谷的險峻,大海的自由包容也更甚於山林溪谷的封閉區域。參加祭祀的男性族人在出海口舉行海祭,從年老的到年少的,一起面向海洋,告知海洋,與海洋交談,互相傳送心意。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語來表達海洋與族人之間糾纏複雜的關係,他們會說,「那就是永遠的神秘吧!」... 「海洋,是我們最好朋友,也是我們最好的敵人。神秘的深藍色,快樂地奪取族人的生命,也大方地給予族人食物去繁殖生命。神秘的深藍色潛藏無窮的力量。不受誰擺佈,不聽誰指揮。我們聽久了海洋的聲音,於是唱出海洋的歌曲;我們看久了海洋的律動,於是跳出海洋的舞蹈。」部落的老人說。 尋訪港口的鯨豚文化 「那我們有沒有方法可以揭開海洋的神秘呢?有誰可以告訴我們有關海洋的神秘呢?」部落的老人問。 「有的!騰空飛出海面的銀灰色飛魚,會小心地透露海洋的訊息給我們。用靛藍紫色的大傘背鰭露出海面的旗魚,也會安靜地敘述海洋的故事給我們。有著碩壯結實身體的鬼頭刀,偶爾跳出水面,用其它魚兒無法相比的瞬間爆發速度,傳達海洋的秘密給我們。•••當然,愛熱鬧喧嘩、愛飛奔跳躍,愛表演千百種舞姿的海豚,以及和我們人類一樣神秘的大鯨魚,更是海洋派來的使者了。」部落的老人說。... 海平面以上是眼睛觀察得到的神秘,海平面以下是心靈感受得到的神秘... 「所以,海平面的速度是鬼頭刀,海平面的跳躍是海豚,海平面是讚嘆是旗魚,海平面的夜晚是飛魚,海平面的神秘是鯨魚。」部落的老人下結論。 ...族人深信口哨聲會招引海豚聚集在獨木舟或舢舨的四周,族人也深信,海豚清楚明白漁人的恐懼與疑慮,而且懂得撫慰他們的心靈。 「牠們非常善體人意,總是會知道我們的疲憊與飢渴。然後,輕緩低柔的口哨聲響起,牠們就來了。不知道牠們從哪裡來,彷彿牠們一直就在那裡。牠們會跟隨圍繞在我們船的四周,跳舞、唱歌、微笑、對談。牠們也知道我們對牠們態度的變化。該走了,就神秘安靜地一致洄游離開...」部落的老人說。... 本文摘錄自[第八屆鯨類生態與保育研討會] 作者:王緒昂 寒假前,接獲兩所高中聯合辦理寒訓的消息。而指導老師的來信,卻道出了一位高中生物教師對於生物研究社團研習內容與過程的堅持,當然,也透露出了些許的無奈與不安。 在學生的細心規劃下,聯合寒訓的研習活動逐漸成形;然而,在課程規劃中名為昆蟲實驗的安排,卻成為讓指導老師如此憂慮的主因。在電子郵件的往來中,老師將學生的答覆轉寄給我,並與我進行討論。 摘選部份信件內容如下:『……這次的寒訓,老師您十分關心有關昆蟲實驗的問題,在此本社僅針對這問題作一些小小的解釋。 首先,您提到有關生態的問題。其實,……,社內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認為會破壞環境平衡,但本社的教學解釋:此種蝴蝶現正適逢產季,量會非常的多...我們這次的活動只取兩百隻,也許祇是其千萬分之一而已,並不危及其生態,也不致使之頻臨絕種。 故經本社詳細考慮與討論後,認為其操作方便簡單,不需太多理論基礎,成品又可帶回家作紀念,可讓學員在作中學,也能提起高度興趣... 其實,教學已在這一兩天去採購,準備在12/31下午進行實驗預演,若是這項實驗遭到否決,要臨時提出新的一項實驗,對課業繁重的我們的確是相當困難...』 在這封信件中,充斥著典型的生物標本收藏家的口吻,為了合理化個人行為而運用許多障眼文字。像是如何能證實其產量過多?這是一個問題。其次,產量過多的生物自然會有生物種內、種間的交互作用,而後造成族群成長量減少。況且,在長久的獵捕及環境變遷下,台灣的蝴蝶數量絕對不可能會太多。而且小區域性的捕捉,造成當地族群的傷害,絕對不是隨個人臆測便能瞭解的... 事情無絕對對錯的區分,只是,決定科學標本的採集種類、個體性別或數量,都是重要的學習過程,似乎不應該由商人代勞,甚至創造了一個原本不存在卻因「學生研習」而形成的市場需求。同時,生物學標本的製作與收藏,是一件嚴肅而專業的事,在學員學習到這些技巧前,可能先要培養出較健康的專業態度... 在學生社團的學習過程中,除了習得技術外,也該學到對生命尊重,及對自己、未來人類負責的態度。我們的行為,只可能更謹慎,對我們所珍愛的土地,也才不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要往好的方向走,總是比較費功夫;而往討好眾人的方向,則簡單而迅速。但是,唯有執著於對的方向,才可能走出自我,贏得真正的掌聲。 以此與有心走進自然的您分享。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41301.htm 作者:崔愫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還記得宣佈核四停建的那一天,我們到馬岡拜訪江文益,他已經是肺癌末期,身體虛弱,無法來到澳底與大家一起慶祝,所以我們想親自告訴他這個好消息,當天吳椿桐笑嘻嘻地坐在一旁聽著,我們卻忘了也問他幾句感想,想不到那次竟然是我鏡頭中最後一次看到他,今年二月,他捕漁出海,意外落水死亡,江文益數次進出醫院,還一直在努力地與生命搏鬥,椿桐叔的身體那麼硬朗,沒想到卻早一步而去,世事真的不是任何人所能揣測的。 之後又去拜訪在卯澳獨居,行動不便的吳添燈,跟他報告核四停建的消息,他笑著點頭,臨走前我與吳文通跟他約定,有空要來訪問他,將反核的歷史紀錄下來,但是,這個約定我永遠都達不到了,因為隔了一個月,他也過世了。 這就是貢寮反核的現實,這些在運動中閃耀著生之勇氣的戰士們像一朵朵凋零的花,墜落枝頭,回歸他們最愛的土地與大海。 貢寮的生與死,都在這座核能電廠上。 鹽寮反核自救會的成員遍居在貢寮鄉的各處,為了從事反核工作,我們四處走訪這些散落在濱海公路旁的純樸漁村,與這些將一生時間投入反核的老人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翻看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他們的身影走遍了年復一年的台北街頭,照片中的場景隨著時光而變換,照片中的人也從黑髮變成白頭,但是不變的是貢寮人滿面風霜的臉上,不信世間無公理的昂揚姿態... 想起我拿起攝影機的兩年多以來,在鏡頭中過世的老人已經有四位了,但我知道鏡頭外的其實更多,凋零是如此之快,想到這兒我的手忍不住顫抖得拿不穩鏡頭。自救會在靈前致祭時,老戰友們不但朗誦專門寫就的祭文,最後竟唱起祭歌紀念他為反核的付出,那在海風中響起的蒼涼歌聲,使得我終於失去了鏡頭後的冷靜,忍不住落下淚來。 儀式結束,車隊緩緩地沿著海岸前進,大家低頭默默送這最後一程,並肩走著的老人們背影顯得有些蹣跚,當中有人輕輕地說了一句﹕「人是越來越少囉!」也不曉得有多少人聽到了,就這樣散入馬岡四季呼呼作響的海風中。 僅以此文紀念這些勇者,寫于二○○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ply/2001/reply-01041301.htm 作者:逸楓 關於人蛇共處一事,我所看到的層面不只是違反善良風俗而已...該園的宣導錯誤,用獎金來誤導年青人一種【只要有錢,凡事都可以為】社會風氣敗壞的原因,是大眾媒體給青少年錯誤的引導... 如果主辦單位宣傳要重金禮聘一位毒蛇解說員,並為生態保護做教育,這樣的宣導不是很好嗎?為甚麼不把教育立意放前頭,而把酬勞變成搏命獎金?...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ply/2001/reply-01041302.htm 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和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訂於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假台北及花蓮兩地,舉辦「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 研討會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改革與環境教育、伙伴關係與環境教育、永續世界與環境教育、環境教育論文發表、以及環境學習中心與環境教育工作坊。 研討會報名表及詳細內容說明請參閱網站http://www.giee.ntnu.edu.tw/workshop/intro.htm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台中清水牛罵頭協進會 4.14 >>> 播出時間:4月14日(六)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在都市生活久了,人們常常忘記了如何與大地對話,其實只要生活的周遭,擁有那麼一棵樹,樹就引來了涼風、引來了蟲鳴鳥叫、也引來了對於大自然真實的感覺。 本集節目,我們要介紹的廖守義先生,他從八十四年成立了「愛樹人文史工作室」,就是希望大家把樹當成朋友來愛護,從了解生活周遭的樹,進而成為愛樹人,從民國八十四年至今,他已經協助了各個社區,規劃了四、五十條的自然步道,本集我們就去拜訪他,和他聊一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