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能源生產場所蔓延各州 危害美國河川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白環鸚嘴鵯 Collared Finchbill (Spizixos semitorques)
環境新聞 歐盟世界之旅確認美國將不執行京都議定書
能源生產場所蔓延各州 危害美國河川
面對史上最嚴重旱災 東非的生存安全沒有保障
葡萄牙在自然保護區內焚燒危險廢棄物
期望加拿大多利用鐵路運輸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4-1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4-1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4-11
理性關懷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下一步
[環境關懷事件]原住民不是兇手 !!-澄清水鹿事件中,遭受嚴重污衊的台灣原住民
專  欄 [專欄作家-李育成]轉基因棉也存危機
訊息托播 [活動訊息]基隆港區人文漫步一日遊 4.21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水雉搬新家後的狀況 4.17
[活動訊息]邀請加入"全民檢舉偵查公開行動"
本會訊息 環境信託演講研習坊開始囉!
[更正啟示]:4月10日本電子報所介紹之[魚類簡介]台灣北部的珊瑚礁魚類-白帶魚﹔因白帶魚非屬珊瑚礁魚類,特此更正為[魚類簡介]北部的海水魚類-白帶魚。

[鳥類簡介]白環鸚嘴鵯 Collared Finchbill (Spizixos semitorques)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比起白頭翁、紅嘴黑鵯等其他的鵯科鳥類來,白環鸚嘴鵯的喙顯得較為粗厚而下彎;牠們的嘴色是漂亮的象牙白、體色為橄欖綠色,頭部灰黑色,在頸部有道漂亮的白色細環...

  白環鸚嘴鵯是台灣的特有亞種鳥類,常常三五成群地出現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樹林及草叢中...牠們並不會很怕人...喜歡大大方方地停在顯眼的枝頭樹梢、電線上鳴唱,享受一下在眾人面前表演才藝的樂趣。牠們的叫聲很特別,像是渾厚快速的「記得是誰、記得是誰、是誰-」。

  由於白環鸚嘴鵯的嘴形適合摘取嫩葉和果實,因此特別的偏好植物性的食物,每當山桐子果實成熟,樹上結實纍纍的季節,就可以看見牠們呼朋引伴地聚集在枝頭上,津津有味的享用大餐。

歐盟世界之旅確認美國將不執行京都議定書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1-04-11 (ENS)- 在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後,歐盟展開一連串的世界之旅。根據代表團召集人Kjell Larsson的透露,代表團這次的行程結果,得到五個關鍵國家堅定支持氣候變遷協商議程的承諾。加拿大、俄羅斯、伊朗、中國與日本五國,都會執行京都議定書的內容。

能源生產場所蔓延各州 危害美國河川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4-11 (ENS)- 一份新的報告顯示,能源的生產正緩慢侵蝕著美國境內一些大家最喜愛的河川、以及棲息其中的生物。第十六屆全美最危急河川年報中說明,在受調查的13條河川中,幾乎有一半的河川是被水庫發電、化石燃料的鑽探、與燃燒產生的污染物給破壞。

面對史上最嚴重旱災 東非的生存安全沒有保障 >>>

  肯亞,奈洛比,2001-04-11 (ENS)- 在人類的記憶裡,東非最嚴重的一場乾旱已經致使數百萬人民的生存陷入絕望,尤其是在肯亞。今天,42個人道主義團體及發展機構在一項聯合聲明中提出警告,這個地區的食物短缺情形極為嚴重,而緊急救護用品很有可能在下個月就用盡。

葡萄牙在自然保護區內焚燒危險廢棄物 >>>

  葡萄牙,里斯本,2001-04-11 (ENS)- 葡萄牙環境部門昨天正式宣佈通過這項計劃,將以工業廢棄物作為兩座水泥窯的燃料,以及接下來為期4年的科學調查及公共論壇。該國政府希望這項計劃幫助解決其國內已大量囤積的危險工業廢棄物,主要是廢油品和溶劑。

期望加拿大多利用鐵路運輸 >>>

  加拿大,溫哥華,2001-04-11 (ENS)- 火車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貨卡車的5分之一,大都會區車輛的4分之一,以及市內車輛、或飛機的3分之一。加拿大鐵路協會執行長比爾‧魯瓦特,於是呼籲:「加拿大,身為世界上最為依賴貿易活動的經濟體之一,何不善用它的鐵路網,來減少道路擁擠現象、污染和燃料使用量?」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4-16 >>>

  • 環評含混過關 中美和開工 環保團體醞釀抗爭:未做詳盡環境影響評估 且生產物為公告毒性物質 原料和製程可能汙染地方 (中縣 聯合報)
  • 福德水井污染 民眾懷疑被加料:水井污染與紅蝦山廢溶劑兩事件發生時間過於接近;環署廢管處短時間內在廢溶劑掩埋附近開鑿監測井 (高縣 勁報)
  • 10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劃設公告:林務局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劃設 經農委會核定;台灣自然保育區域再擴大將近6萬公頃 (台灣 東森新聞報)
  • 422世界禁車日 北市研擬響應(國外作法為 實施區域或路段 在管制時間內 多數只准行人、公車、自行車及消防車或救護車進出) (北市 聯合報)
  • 軍方射擊訓練 (若要出海必須簽署具結「生命安危自行負擔」)竹北漁民無法捕魚揚言抗議 (新豐 聯合報)
  • 環保碼頭"專業剋髒" 零污染:針對易污染散裝貨物,由裝卸公會統一委託廢棄物清除機構清理 (基隆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4-16 >>>

  • 垃圾場毒液注入長江三峽庫區 重慶市環保官員說 束手無策 (重慶 科技日報)
  • 引進核廢料燈牌 毋須能源 不傷人畜:核廢料氚氣毋須接駁任何電線電源而能自行發光的指示牌 取代現時耗用乾電池的指示燈牌 (香港 明報)
  • 大批醫用廢棄物去處令人生疑 (長春 解放日報)
  • 自然保護志願者網上建家園:WWFChina.org網站把組織自然保護志願者隊伍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中國 晨報)
  • 西藏將重點開發東南部旅遊資源 (拉薩 新華社)
  • 范縣成為全國綠色水稻生產基地:由於連年挖地取土加高黃河大堤 沿黃河的背河村莊土地變成鹽鹼低窪地;實施「引黃淤地」之後 改良土壤並試種水稻成功 (范縣 河南日報)
  • 陶瓷廠污染 廣東千畝農田欲哭無淚 (白坭鎮 羊城晚報)
  • 參與社會實踐 關注北京申奧180個城市中學生志願服務環保 (中國 人民日報)
  • 地下煉油黑點惡臭陣陣:「手裏拿著你的查封通知,將你送到村頭,掉頭回來就點火煉油」僅靠一張查封通知單是不夠的 (珠海 羊城晚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4-11 >>>

  • 公眾參與保護野生物 布希企圖阻絕途徑
  • 為加州物種生存 保育團體欲提出告訴
  • 兩黨合作工作小組將提計劃修正瀕危物種法令
  • 為科羅拉多州土地租用問題 石油公司告土地管理局
  • 阿拉斯加州長那力斯呼籲 保留禁止唐加司伐木活動的法庭判決
  • 俄亥俄州保育森林地帶的水域
  • 對被丟棄的寵物而言 復活節並不是個假日
  • 春季 該是清潔野鳥兒飼料槽的時候了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下一步 >>>

日期:2001.04.16

  如果一項工程進行時,出現了一些當地社區和非政府組織想要藉此提出的問題,這時,就可以針對這議題建立一個網路,也讓它獲得更多人的關注。以下是一些方法:

集合支持者

  在一些受到工程影響的地區,非政府組織在當地並沒有設置辦事處,因此,與當地的意見領袖直接合作,至關重要,他們在社區內受人尊敬,且具有支援力。在初期過程中,就要廣納參與人士,形成一個風格多樣的代表組織。鼓勵社區各階層,無論老少,充分參與、積極行動。...印刷品和會議上使用當地的語言...與該地區持不同意見的人保持接觸...

讓大眾了解工程計畫!

  儘早收集各項資料來讓大眾清楚了解...與當地媒體合作,...甚至國際性的報紙。也考慮鄰國的報紙,特別是如果水資源就在國界上。留意地區性以環境或人權為焦點的報刊。...寫信給政府官員...善用網路資源來傳佈訊息。

[環境關懷事件]原住民不是兇手 !!-澄清水鹿事件中,遭受嚴重污衊的台灣原住民 >>>

稿源:全國教師會原住民族委員會

  三立都會台「台灣全紀錄」節目於三月底,前往南投縣大丹林區進行錄影時,卻意外驚見沿路有遭獵人遺棄在路旁的水鹿屍體,並發現有保育動物的墓場,這一段錄影,經過電視台的剪接播出,及節目主持人協同林務局和農委會於9日舉行說明會,立即引起台灣各界媒體的大肆宣揚,及國內外環保組織注目的焦點。 

  然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在兇手尚未抓到,及未有明確的證據指出是當地原住民獵人所作的同時,該節目主持人卻引述林務局人員的臆測,指出「獵人應是當地的原住民」;這一段話也透過中國時報記者於10日的報紙上,在未經明確的查證之下便直接將之引用,並且在該版的編版設計上,更以農委會將於11日前往事發地信義鄉的丹大工作站舉行說明會,與當地原住民溝通,宣導野生動物的保育觀念。 

  中國時報這樣的一個報導,及農委會在處理該事件的態度與方法,不僅是未對整個事件的真實性提出客觀、合理應對的處理方式,反倒在在皆暗示、隱射及誤導社會大眾認知,這場慘無人道的狩獵行徑的元兇就是原住民,這對於台灣原住民而言,是一項極大的不實指控,也嚴重傷害、污衊整個台灣原住民的形象。 

  針對上訴種種傷害原住民的事情,我們要向各界關心這場水鹿遭獵人惡意撲殺並遺棄在荒野上的事件,提出我們原住民的聲明: 

一、 兇手絕對不是原住民! 

  我們原住民絕對不像媒體所塑造出那樣一個殘暴不仁的民族,因為我們還堅持祖先所遺留給予我們,與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諧相處的傳統生活觀。 

  而且,原住民根本也沒有獵取類似鹿茸、鹿鞭進補的觀念,我們打獵的目的,就只是為動物的肉體,而且也只獵取我們所需的量;再者,我們對待所獵取到的動物,不論大的小的,就算發臭了我們也會將之帶回家中,這就是原住民打獵的傳統觀念,祖先也曾訓誡我們,若不按此觀念進行狩獵,便會得到詛咒,不僅再也獵不到動物,也將得不到健康與祝福,嚴重的話,甚至於無法延續後代。 

  一直到現在,我們還繼續保有這樣的傳統觀念,又怎麼可能會作出像電視台播出那樣的一次惡意獵殺一、二十頭的動物,並且只獵取動物身上的某個部位,再將獵物隨意的就遺棄在路旁的行徑呢?...

[專欄作家]轉基因棉也存危機 >>>

作者:李育成

  在中國內地,已作大規模種植的基因改造作物主要都是非食用植物,例如棉花等。內地農業部門事實上也留意到歐美農民對轉基因作物的大規模反響,故此在未訂定任何預先防範措施前,也不敢貿然種植食用植物。可是,即使不是食用植物,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仍然會對農業運作,甚至生態帶來衝擊。

  最近阿根廷反對轉基因人士指出,基因轉移會減弱轉基因作物對抗疾病的效力。英國一位華裔科學家,指出轉基因棉含有一種抗衡抗生素的基因,令作物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襲。

  現時孟山都公司主要出產了兩種轉基因棉,其中一種便是為人熟悉的Roundup Ready,這兩個品種都是含有這種基因的。由於這種基因具有轉移性,所以她有理由相信這種基因若轉到其他品種,甚至人體,也可能會帶來大規模的疾病...

[活動訊息]基隆港區人文漫步一日遊 4.21 >>>

  時  間:4月21日(星期六)
  地  點:基隆港區
  參加名額:十五名
  參加費用:保險、講義、解說人員費用共300元,午餐、船費自備
  報名截止:4月19日
  報名電話:02-24240888 或 0927-775712
  解說人員:雞籠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薛麗妮
  主辦單位:雞籠文史工作室
  詳情請上網址:http://linyhome.com 查詢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水雉搬新家後的狀況 4.17 >>>

  播出時間:4月17日(二)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水雉是台灣珍貴的保育類留鳥,在台灣曾經擁有廣大族群,但環境的變遷,使牠們的數量劇減,目前全台灣剩不到100隻,並且只集中在台南縣部分菱角田。

  由於高鐵路線正好經過水雉棲地,政府和民間團體共同組成了水雉復育委員會,在原棲地旁另闢了復育區,也有了不錯的成果。

  每年4、5月是水雉的繁殖季節,牠們搬到新家之後,生活情況是怎麼樣呢?我們今天就一起去台南看看。

[活動訊息]邀請加入"全民檢舉偵查公開行動" >>>

  長期以來,位居人權最前線的檢警人員,非但未能盡到保障人權的職責,反而成為侵害人權的元兇。每日的新聞中,都可發現檢、調、警侃侃而談偵察案件過程,致使所有的嫌疑人在未經法院審判前,皆已被媒體、觀眾定罪。

  但嫌疑人並不等於罪犯,在檢、警風光張揚破案時,有誰曾想過嫌疑人可能是無辜的?嫌疑人在檢、警宣稱破案時,被大肆報導、宣傳,但在洗清嫌疑時,又有誰為其澄清先前的污名呢?嫌疑人及其親人、朋友在偵查公開過程中所受的傷害,又有誰注意和賠償呢?

  為此,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於3月21日假台北律師公會共同召開「落實要求偵查不公開記者會」,針對檢、警、調單位違反偵查不公開現狀進行研究,本研究由黃秀禛律師主持,隨後並公布專案陳情熱線,希望受害民眾能踴躍提供案例。

  倘若您或身邊的親朋好友曾受過檢、警、調單位偵查公開之害,歡迎您利用專線與我們聯絡。

電話專線:02-25318728
網路陳情:www.tahr.org.tw(台灣人權促進會網址)
相關資料參見台灣人權促進會網站http://www.tahr.org.tw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