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日主題快速掃描: 柴油引擎校車可能會被全面淘汰
■[魚類簡介]北部的海水魚類-魔鬼簑 作者:邵廣昭 (中研院動物所所長)
它在捕食時也可以用它張開的鰭條來把小魚驅趕在一起,再來吞食。由於這些長棘都有毒腺,所以捕撈獅子魚時要特別地留意...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fish/Pterois-volita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26-03.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26-1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26-06.html ![]() 土耳其,伊斯坦堡,2001-04-26 (ENS)- 土耳其的政府官員宣布世界銀行支助了兩百萬美元,來協助保育土國最急需保護的四個生態區。然而在此同時卻傳出土耳其最重要的自然保留區之一,吉蒂斯河三角洲生態災難的警訊。在這裡發生的公園與林業之間的爭奪戰,公園總是輸家,即便是看起來贏的時候。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26-04.html
環境信託基金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信託基金會 王美惠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26-09.html ...由於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後產生的硫氧化物(SOx )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或硝酸氣懸膠,或為雲、雨雪、霧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為酸雨。...如今頻頻出現pH值小於3的強酸雨(幾乎與醋酸相當),不禁令人憂心忡忡。 酸雨對生態的危害 酸雨會使存在於土壤、岩石中的金屬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使得魚類大量死亡,並使水生植物及引水灌溉的農作物,累積有毒金屬,將會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健康。 酸雨會影響農林作物葉部的新陳代謝,同時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因被酸雨溶出,造成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而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 ...政府為減輕酸雨對環境的危害,遂加強取締大量排放廢氣的工廠和汽車,要求加裝防制污染的設備(如汽車加裝觸媒轉化器,使用無鉛汽油),也希望民眾配合,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節約用電... 本文摘錄自【環教資訊網】http://eeweb.gcc.ntu.edu.tw/ 稿源:部落工作隊 政權更替,陳水扁任命具原運經歷的尤哈尼出任原民會主委,讓一向只具花瓶功能的行政院原民會令人耳目一新。上任後的尤哈尼主委公開宣示24條他所主張重要的原住民族權利,其中第一條是「尊嚴權」:讓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原住民族。 這是尤哈尼所主張的世界一流的原住民族?... 「紅柴林」部落有約20戶居民,形成聚落已近20年;「砲台山」部落約80戶,形成聚落更達30年。拆除的訊息早在去年即在部落流傳,忐忑不安的居民找上行政院陳情,於是,在過年前促成一場協調會,代表地主方的國有財產局在會上明白表示:我們並不希望用拆除的方式,只要原民會將規劃案送來,我們就核准。既然要長久居住,那就把部落環境做些規劃。於是,居民安心的回部落去了。 三月初,部落收到縣政府拆除通知,限3月底前自行拆除。慌張的居民又找上原民會,才赫然發現行政院原民會一直未將規劃案送進國有財產局... 新政權成立,我們認為,在民族與階級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原民會絕無可能有大做為。但是,彌補過去壓榨政策所造成對原住民族的傷害,則是原民會可以有所發揮的面向。以全台灣數十個「花東新村」為例,原民會應專案主動為所有的花東新村向各土地所有的單位提出規劃案,取得土地使用權,解決幾十年來違建的問題。當然,解決因顢頇的原民會官僚所造成紅柴林與砲台山部落同胞陷入生存困境的問題,則是當務之急。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against/2001/against-01050101.htm 作家:陳玉峰 保育潮流尾隨文明拓殖進駐台灣的新近十餘年來,欣見草根運助的蓬勃發展。海岸濕地與鳥類等野生動物的保護區,在民間由下往上成功推動的案例與日俱增;環境運動的內涵亦由過往消極性的污染抗爭,走向積極主動的生物保育... 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相關法規提供的體制背景下,野生動物保育的措施已有長足進展,野生植物的續絕存亡卻仍在淪亡線上徘徊張皇;如今,我們認為為野生植物找尋天賦生存權的時機已呈迫切... 我們的綠巨人何時起開始不見了? 時下對野生植物的保育法規,僅止於依據國家公園法的保護區、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護區及珍稀物種、森林法若干罰則、夥同林林總總捐關法條的附帶性規定,欠缺直接標的的賦予?且經公告的保育物種,十餘年來但憑極少數人偏頗片面的推薦,對植物賴以存亡的整體生態系反有見樹不見林之弊,無能確保台灣綠色傳奇的生機永續。 尤有甚者。在全台山坡地、長年劇烈潰決的開發浪潮中,雖經頻繁災變之警惕,國家反省機制與深廣度卻恆滯枝梢末節,亦乏保林護土的活水源頭思考... 另一方面,台灣野生植物高達四千餘種,實乃東喜馬拉雅山系全球孑遺自六、七千萬年前,生界劇烈變遷的活化石,經四次冰河期台灣海峽水落成陸,成批引進,歷經數十至一、二百萬年上下遷徙,雜交適應,旦經台灣地體命格考驗洗練,逕自發展為龐雜繁複的諸多特產,不僅見證古東亞衣缽碩果猶存,且代表台灣本土風格與特徵,為地球生界學理探索的重要經典地區...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yufeng/2001/re-yufeng01050101.htm ●[活動訊息]大地與人的對話-阿里山鄒族的高德生 5.2 >>> 播出時間:5月2日(三) 早上9:45/下午4:15/晚上11:30 要為您介紹一位特別的人物,高德生先生。原住民的生活環境,由於各種開發和社會的變遷,已經變得和以往大不相同了,更糟的是,有許多年輕一代的原住民,逐漸失去了和故鄉土地的連結,文化的傳承也因此有了斷層,不過我們慶幸,有些人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主動地回到家鄉,想要做一些事情。 阿里山鄒族的高德生,就是一個例子,他藉著和社區發展協會的合作,從教育著手,使家鄉的人,瞭解自己家鄉的生態環境,同時也使外來的遊客,瞭解了他們的家園,期待透過瞭解,而做好生態保育的工作,我們本集就去拜訪一下高德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