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江德賢 竹類介紹 竹子是單子葉植物,乃屬於禾本科中竹亞科的大家族,全世界約有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以東南亞季風區為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溫帶的歐美國家極少,因而與竹子相關的文化發展多與亞洲地區的國家有關,即使連竹子的英文名稱Bamboo,亦源於馬來西亞人於開墾土地,燃燒竹子時的爆裂聲而稱竹子為Bambu,即可知竹文化的發展與其分布有關。 竹子從其地下莖生長的狀況,大致可分為二大類,一類為"叢生竹類",其地下莖短縮,竹稈密集叢生,主產於熱帶及低海拔高溫潮濕的環境,另一類為 "散生竹類",其地下莖細長橫走,竹稈較稀疏散生,主要生長於較低溫且乾燥有風的亞熱帶或溫帶環境。竹子的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雨後春筍」正是形容竹子生長的快速,其約4~6年的成竹即可採收,因其生長時間短、產量高及用途多超過一般的樹木,且竹材的收縮量小,割裂性,彈性與韌性都很強,故為民間極重要的產業之一,台灣的許多地名都與竹子有關,如新竹、竹山、竹圍等,均關聯著當地住民的生活環境與用途,尤其以竹圍為名的地方頗多,即可窺知早期以竹為防禦的緣由及以竹為防風圍籬的功能。 台灣自生的竹子種類有20種,而引進種亦甚多,在此僅介紹一般民間生活中常見及常用的9種: 形態介紹 竹子為多年生灌木或喬木,稈直立,葉有枝葉和籜葉之分,籜乃退化之葉,其葉具明顯的平行脈及葉柄狀葉鞘,葉片與葉鞘間有關節故易脫落,其地下莖之稈基為竹類之繁殖基地,而筍則是自根基生出的嫩芽,為籜所包裹,竹根是竹子最堅硬的部份,由側芽發筍成稈,竹稈中空有節,成長迅速,是竹子最具經濟價值的部份。
【相關文章】 作家:賈福相 幾年前,香港全民投票選詩,結果孟郊的「遊子吟」得票最多,這是一首五言古詩: 慈母手中線, 這首詩能贏得大眾愛好,千年不衰,也許是因為詞簡意清,朗朗上口,也許是因為說中了人間一個大題目─母愛。如果沒有母愛,滾滾紅塵也只是茫茫荒原。 愛很複雜,永也理不出頭緒,父母之愛最是原始,最有世界性,深深的藏在基因中,很多動物,從昆蟲到哺乳類都有父母為子女損命的故事,如白居易的「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寫鳥類之愛。 上週末,四歲的雙胞胎孫女們,到我家來晚餐,妻子嫌她們太纏人,說:「不要老是喊狼來了,喊多了,自己會吃虧。」他們馬上靜下來,問:「甚麼是狼來了?好狼還是壞狼?要不要躲起來?」她們的母親,我的女兒,把她們抱在懷中,安詳的告訴他們那個「狼來了」的故事。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寓言童話,大意是說有一個鄉下牧羊兒,整天在郊外與羊為伴,很是寂寞,只有大喊「狼來了」的時候,村民們才放下工具跑來幫忙趕狼,牧羊兒覺得好玩,所以,每感寂寞就大喊「狼來了」,幾次之後,村人不再相信,有一次真的狼來了,他再喊也無用,結果狼把羊吃掉了。女兒講這個故事,加油添醋,就地取材,又講道理,又講生活中的細節,又講人與人的關係,一會兒用比喻,一會兒用重言〈爺爺怎麼說,奶奶怎麼說〉,娓娓道來,活潑自由,足足講了十分鐘。我坐在一旁,全神貫注,從孫女們臉上變化的表情,看到了她們腦中處理故事的脈絡,但最感動我的是女兒講話時的神情和姿式,我突然看到了母親,記起了許多個母親的故事。 十五歲離開母親,一別成了永訣,彷彿還是昨天,半個世紀已經過去了,母親去世也快四十年,她的遺像掛在我書房,有時候,夜深人靜,讀書或寫稿倦了,視覺矇矓,在蒼黃的燈光下,我會看著母親的微笑久久發呆。 母親屬羊,十八歲出嫁,未嫁時姓張,好像沒有學名,乳名我們都不知道,嫁後連姓也沒有了。她二十歲時生了我大哥,我出生的時候,她已經三十六歲了,我也屬羊。母親有標準的小腳,很懂得穿著,皮膚又白,是我們地方上有名的體面女人,她說話得體,村中人家有時請客吃飯,總是請母親做陪客;母親不識字,記憶力特別好,我們兄弟姊妹六人,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沒有一樣她不清楚,有時我們找不到衣裳或用具,只要問母親就好了。 母親笑起來很好看,她常常笑,我們都喜歡聽她講故事,母親生氣的時候,眼睛像把劍,我們都怕她發脾氣。 有一件事,我永也不能忘記,我八歲的時候,剛過了年,母親在我口袋中找到了一個鼻煙壺,小巧精緻,顏色鮮艷。她問我:「瓶子從那裡來?」「在街上撿到的。」她又問:「瓶子從那裡來?」「叔叔送我的。」母親的臉色變得很嚴肅,第三次問:「瓶子從那裡來?」「從叔叔家中偷來的!」她把瓶子還給我,要我立刻做兩件事:第一把瓶子當面還給叔叔,並且道歉;第二如果叔叔罰我或打我,不可以還口。想到要當面承認偷東西,就滿頭大汗,既不能哭,又不能生氣,而且毫無選擇。走到叔叔家,按母親的吩咐說了實話。一個八歲的孩子,那麼沉重的腳步,那麼遙遠的路。 叔叔沒有生氣,也沒有罰我,喘了一口大氣跑回家,告訴了母親,她甚麼話也不說,只緊緊的抱著我,她的眼淚掉在我前額上,涼涼的,與我的汗水和在一起。 母親活了六十八歲,生在一個貧困的農家,清代末年地方上貪官污貧,到處有土匪,經歷八年抗戰,五十歲就守了寡,管理一個大家庭,為每個孩子擔心受怕,一切只是為了生存,二次大戰結束後,社會更是無法無天,那時我離開了她,以後的日子,我不知道她是怎麼過的,後來才知道,每到我的生日,她都拜佛燒香,一個人偷偷流淚,那樣的歲月,那樣的生活,不讓她的孩子走錯一步路,那裡來的勇氣和智慧? 又是夜深人靜,又是視覺矇矓,推卷而起,看了母親遺像很久:「娘,我已經盡了力,你的孫女們也在盡力,你的重孫兒孫女們還小,我可以告訴你,我會教他們好好做人。」 話說紀曉嵐當禮部侍郎的時候,一天尚書和御史連袂來訪。 聊著聊著,突然外頭跑來一隻狗。
尚書心中突生一計要取笑紀曉嵐,
紀曉嵐知道尚書在捉弄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
一旁的御史大笑道:
此時紀曉嵐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 這下子連御史可也噤聲無言了... 蝸牛到蜥蜴家串門子,正巧碰上蜥蜴太太臨盆,於是蝸牛自告奮勇去請醫生。 幾小時後,仍不見有醫生來,焦急的蜥蜴到門廊張望,卻發現蝸牛竟還在第二階樓梯上! 「醫生呢?」蜥蜴大吼 「如果你再大嚷大叫」蝸牛一邊爬一邊生氣的說:「那我就不去了!」 ◆最喜歡吃人蔘的是什麼狗?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本會訊息]即將發行電子報全文版-開始接受訂閱預約啦 >>> 還記得週年慶時,我們對您許下了「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將於近期內發行的承諾嗎? 這是真的,在系統處於相對穩定情況後,特別是還經歷了東方科學園區事件等波折...,我們即將於一週後發行全文版了! 為使全文版與摘要版的功能區隔更為明顯,今後摘要版的摘要編輯將更為簡潔(註),您可依照個人需求或閱讀習慣,選擇訂閱全文版或摘要版。 6月11日開始將正式發行全文版,如果您未將訂閱設定更改為全文版,屆時將會收到新版的摘要版。 即日起,開始接受全文版訂閱預約: econews3@etf.ngo.org.tw 作者:張瑋琦 離開居住超過三十年的故鄉,來到一個比台灣更大的島國──日本,我才開始了解「島嶼國家」可能有的作為...做為一個島國,擁有一大片海,也許並不比擁有一片大陸來得貧乏... 來到日本,首先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有這麼多關於海洋及島嶼的研究...這些關於日本列島及海洋的生態、地質、文化、社會等等的研究,統稱為「島嶼學」... 到了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日本跨出島嶼邁向世界的野心並沒有改變,只是手段變了。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上的某些島嶼曾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日本認為這些太平洋島國是外交上重要的友邦,於是對這些島國投入了「全民外交」...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601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