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棘皮動物/科博館科普專欄]臺灣常見的棘皮動物(三)-蛇尾綱(4) >>>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0-02.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0-0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lycos.com/ens/jun2001/2001L-06-20-07.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1-06.html ![]() 波多黎各,聖璜安,2001-06-21 (ENS)- 美國海軍將維克島最近一次轟炸演習的延期歸咎於過去兩天的壞天氣。今天,海軍首次承認,由於示威群眾在場,致使其必須暫停維克群島全島轟炸。但沒人因此得以鬆一口氣。事實上,每個人吸進去的可能是玻璃纖維的碎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1-02.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1-03.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1-04.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1-05.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王美惠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lycos.com/ens/jun2001/2001L-06-20-09.html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1-09.html ■[環境的未來]2001年地球日- 是慶祝還是覺醒? >>> 作者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我的心靈花園一角,有一棵小植物叫尊敬,我喜歡每週為它澆一次水。 在天光中,我的心靈穿過所有事物,看進一切生物,然後我在青草與植物中看到了上帝。 今年的第31屆地球日,標示著前所未有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中的化學物質負荷。政府機構終於承認,數以萬計的化學物質存在於我們的土壤、空氣、水、和生物體中。隨著人口成長,對資源的要求增加,我們離1970年第一屆地球日的目標越來越遠,許多人懷疑我們是否有慶祝的理由。 自從第一屆地球日至今,為了產生能源而燃燒的煤和石油數量劇烈激增。這些化石燃料的燃燒,將數百萬年前古代植物的碳含量釋放出來,進入空氣中形成蓋住整個星球的二氧化碳保溫毯。地球氣溫已經明顯增加,有些科學家認為在未來的50到100年間,所有的冰河都會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4英吋 (約36公分) 之多,吞沒全世界的沿海城市。 30年前,第一屆地球日的偉大期望,現在變成怎樣了? 現年85歲,前任威斯康辛州參議員的蓋洛德‧納爾遜,是公認的地球日之父。(照片提供:荒野協會,The Wilderness Society) 1970年的第一屆地球日,估計全國有2000萬人參與這場和平示威運動,希望喚起大家對環境困境的注意。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 與行動派律師丹尼斯‧海亞斯將其規劃成全國性的環境座談會,超過10,000所小學、2,000所大學學院以及1,000個社區參與活動,傳送強烈的訊息給政治領袖,宣告環境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而且需要關照。 參議員納爾遜說,地球日的目的是在「使政治體制覺醒,並迫使此問題成為全國性議題。」 「這是場賭博,」他回憶道:「但確實有效。」或許有人會說,雖然今天許多人比1970年時更具環保意識,但在經濟健康仍然比地球健康重要的世界中,對抗環境破壞潮流所做的努力仍然太少。 美麗卻致命的太陽高掛在大西洋。與人為排放集熱氣體有關的全球暖化現象,正在改變地球氣候。(照片提供:美國國家海洋暨氣象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第一屆地球日傳遞的訊息被採納,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頒布了全面性的環境法規,包括瀕危物種法令、聯邦清淨空氣法案、聯邦水污染控制法案、毒性物質控制法案,以及環境保護署的創立。 那是一個再度覺醒的強而有力的時代。有一段期間裡,對我們為自然世界所造成衝擊的醒悟似乎能帶來正面的改變,物種被保存、棲地受到保護、開發計畫停止。在紐約市,超過10萬人參加在中央公園舉辦的生態博覽會;國會在當天休會,超過500位議員參加了大學座談會或發表關於拯救環境的演說。 而2001年地球日會帶來什麼?總統會加入國會,在當日休會一天去參加座談會嗎?國會當日不開會,這是因為今年的地球日剛好在星期天。我不認為會在座談會上看到多少國會議員。 自從31年前的第一屆地球日以來,全球增加的人口數和過去10萬年增加的人口一樣多。因為人口成長,需要的土地及資源數量也跟著膨脹。貧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過去31年以來全球經濟規模加倍,大多數國家都承受了必須增加出口收入的壓力。有許多國家試圖以銷售更多海洋魚類來增加收入,因為農作物產量的增加再也趕不上人口成長的腳步。結果是,過度漁穫導致一個接一個物種的大量毀滅,而漁獲量也因此越來越稀少。 (照片提供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c)) 在造紙業,全世界有94%的漂白紙漿在過程中使用氯,這種製程會產生戴奧辛以及其他數百種有害的有機氯,進入水、土壤和紙張本身當中。有機氯已證實與乳癌以及其他疾病有關。無氯技術在10年前就已發展出來,但採行這種技術的步調依舊緩慢,儘管它的費用較便宜。 31年過了,我變得憤世嫉俗。2001年地球日仍然是賀卡上的一個節日,有一些淨灘活動、馬拉松、教育攤位、植樹活動和遊行。整個美國會舉辦許多慶祝活動和展售會,有食物、展示品,以及,我確定一定有很多用來過濾髒空氣和水的產品可以買。 大部分報導地球日大事的新聞都說,地球日這天可以有各式各樣的體驗。除了少數的示威遊行,誓言團結奮戰,把我們的地球、我們的海洋以及我們的天空清乾淨。 據稱我們供不起給下一代乾淨的空氣與水,以及健康。但是在2001年的頭幾個月中,我們就花了超過20億美元買錄影帶。準新娘今年將花費超過350億美元籌備婚禮,而美國人會因為賭博花掉驚人的5,500億美元。各種公司則花費無數金錢打廣告。 關心的民眾在加州海灘上圍成圓圈 (照片提供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c)) 但是World Game Institute說,如果每年花費20億美元,在10年內我們可以移除地球上所有的地雷。 每年花費210億美元,在10年內我們可以讓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居所。 我們也能提供世界性的保健措施以及愛滋病控制,以10年為期每年投資210億美元的費用;同樣10年期間每年花費170億美元,則可以消滅全世界的飢餓與營養不良。 今天的美國有許多人有能力能開出這麼龐大金額的支票。 消滅飢餓與營養不良的費用,只不過佔全球每年軍事經費的2.4%、或非法毒品交易的1.9%;也等同於美國人每年花在減重計畫金額的55%。 地球日網站 The Earth Day website 列出了數百項世界各地的地球日活動,北卡羅來納的第二高峰-祖父山 (Grandfather Mountain),當天將群集民眾參加一場部分電力由風力和太陽能供應的慶祝活動,現場有一些很棒的討論及會議。但是我卻找不到任何的抗議或遊行,標示著31年前地球日的誕生,那時2千萬人說著「我要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更棒的派對。 歷史會如何描述2001年地球日呢?100年後的報紙上也許會出現一篇諷刺性的文章,這樣寫著: 2001年的地球日31週年紀念,舉辦了許多慶祝活動與手工藝品展售會。街頭表演很精彩一些海灘在幾小時內清理乾淨。人們去遠足健行,農場動物給人拍拍抱抱。但是,當這些可愛的慶祝活動舉行的同時,同一天的美國也發生了下列事情:
是有一些零星的抗議活動,但對美國大多數的領導人物來說,這只不過是另一個上班日,一面數著這一天帶來的豐厚收入。 在2001年地球日,我們需要比以往更嚴肅地反省這個事實:地球生命維持系統 - 以及我們 - 的時間也許真的快要用完了。 也許地球日應該是全國傾聽的日子 - 如同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hn) 所言:傾聽地球哭泣的聲音。如果我們真的能聽到,絕對會起身行動。 相關資源 1. 拜訪地球日網站:http://www.earthday.org/。 2. 地球日事件一覽表,請拜訪:http://planet-hawaii.com/cch/earthday/edhflink.html 3. 關於婦女健康與環境的概要說明,在http://www.wedo.org/monitor/health.htm 4. 遍佈全世界的有機農業努力成果不斷增加中,相關資訊: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of the U.S. Dept. of Agriculture。 5. 找出你的國會代表是誰,發電子郵件給他們。告訴他們全面性改變環境的時刻到了。如果你知道你的郵遞區號 (美國),你可以在 http://www.visi.com/juan/congress/ziptoit.html 找到這些國會代表。 6. 在2001年地球日找你的家人一起看瓊‧羅賓斯的錄影帶「新美國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這可能是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們所能看的節目中最重要的60分鐘。要買影帶請按這裡。 7. 參觀World Game Institute驚人的「世界需要什麼」企劃 (What the World Wants Project):http://www.worldgame.org/wwwproject/,關於上述的花費與假設,你可以了解更多細節。這項傑出的資源將從此擴展你的視野。把他們的圖表寄一份給你社區中的每一位慈善家與政治領導人物。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是作家兼教師,目前住在西雅圖,正在等待新寶寶的降臨,以及尋找地球日的意義。如有任何想法、評論與見識,請寄給他:jackie@healingourworld.com,歡迎參觀他的網站: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1/2001L-04-20g.html 作者:鍾國輝 因南科高鐵振動問題懸而未決,繼華邦撤資出走,矽統跟進一點都不令人意外,甚至由南科籌備處主任的說明都可嗅出此問題不只是上述兩廠商而已,近日在監委及國會強烈批判下,此議題隱然有重蹈核四之虞,行政院長不敢承諾解決時間表值得同情,但將振動問題推給舊政府則非高明說法!但是,南科真的只有高鐵問題嗎? 規劃學界都知道竹科二十年來之發展已塑造台灣奇蹟,但現在的產業類別與規模卻遠非早期規劃內容所能預估,基地的基盤設施的原設計質量更是難以承擔竹科廠商的快速膨脹現況,五年前開始陸續爆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只是宣告往後環境災難的里程起點。南科的規劃當然會參酌竹科經驗,也大幅修正改善部分基地規劃理念,廠商方面,台積電南科廠房堪稱是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廠環安設計;園區方面,增添十多處環境監測井,污水處理廠設計亦改善許多。但除了高鐵震動外,細心人士不難發現,南科的產業引進類別與規模是否一如竹科經驗,根本無法掌握發展走向?具高層管理人士表示,南科原本不打算分配太多基地給半導體廠,因為他們佔地過大,此時引進將有排擠效應,影響其他產業類型發展。而規劃中鎖定的光電、生化科技走向會不會淹沒在市場大海中,使得南科只是竹科半導體產能的擴張工廠?或只是竹科的外溢衛星工廠? 此外,更需擔心地是低漥基地排水、史前文化遺跡保存、水電能源供需及廢棄物管理等議題。南科基地原本具生態多樣性而限制多,開發主管深黯行銷,適時將部分溼地劃為保護區,說明將作為生態池;開挖到史前遺跡,適時將史蹟博物館購想提出,這些創新應變理念是好的,但作為一個規劃國家資源的先進經營管理者卻必須有更長遠眼光,不畏現實短視壓力,提出南科長遠發展企圖與實際策略,亦需小心上述創新構想淪為空洞。與新竹環境條件不同的是,南科周圍居住密度在初期不如竹科那般擁擠,環境負面外部性的發酵時間可能延後發生,但這些不表示永遠不會發生,只是爆發問題大小與時間先後之差別。讓「科學園區」全盤肩負台灣經濟復甦擔子似乎過於沉重,只希望大家莫神化科學園區的經濟角色,忘卻更多該注意的社會與環境層面,畢竟,南科說穿了不過也只是一個政府全力扶助的、主管機關不同的、租稅優惠不同的「工業區」!它也會有環境與社會衝擊問題,也會有經營不善的危機。我們可以理解政府抓住高科技產業脈動調整規劃走向的做法,在半導體引進台灣25週年之際,請多想想我們未來二十年、三十年需要的是怎麼樣的「工業區」? (原刊於2001/5/1聯合報民意論壇) 作家:陳玉峰 檜谷雨夜 卸下透溼背包換上乾衣物,一團鮮血赫然擴染;短褲內肥鼓鼓的螞蝗正游目張望。難以想像,這等熱帶惹人噁心的吸血鬼,竟然上躋霧林帶;而我無痛癢的傷口,正汨汨冒出腥紅。 換裝整理妥善之後,接下來是長長的等待。三十卷底片在滂沱咆哮的雨勢中苦無用武之地。即令心理有所準備,怎奈地形雨逆轉成西南氣流,換來豪雨特報。 檜谷山莊是座豪華山屋,床架離地一米,登山熱季容得下百人,而今雨季且封山甫解禁,南、北大武很可能僅止於鳥獸與我等一行。好長的一段沈默,卻感受不出任何時差,因為鬼雨肆虐,所有的聽覺塞滿屋頂上雨水機械式的嘶殺。我最佳的情緒是幻化為一株大樹。 卷縮進羽毛睡袋,試圖鎮壓單薄的抖嗦,感覺與思考都很遲滯,在漫漫水珠獨奏中漸次凝固,直到楊前來喚吃,一番熱騰始教一天的冰寒溶解。 飯後,年青兩代四人圍起瓦斯燈,壓製今日的採集品,我在另一角落檢視殆已肢解的計畫。他們專注,偶而傳來發現的興奮,以及隱約可感染的豪情,甚至閃電般散射出幾許熱力。在他們晃動的光影之間,我瞥見業已消逝的青春。我深深瞭解那份自我期待與驕傲,強說愁但絕非寂寞的寂寞,那種夢畢竟五彩繽紛。 到山裡來通常我只攜帶空白錄音帶,為的是捕捉稍縱即逝的感覺靈光,在此暗夜卻有些許憾意,後悔欠缺適配的古典,因為年青一端的角落,活似貝多芬九大交響熱烈的標題,而我這端正是可有似無的後期弦樂四重奏。 子夜難以入眠,山雨更加熾烈暴動,朦朧中我的知覺混然移位,彷彿一頭台灣黑熊佇立床頭,一陣寒意自髮梢電傳腳尖,直覺彈跳而起,頭燈開展的瞬間,黑影消逝無蹤。我不確定是夢是幻是真,但黑地土上是存有一攤水溼。直到林梢的剪影漸次浮現,我貼在床板上的背脊始終冰涼。 本文轉載自【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網站】http://alishan.net.tw/taiwan/ ●[活動]發現好美的天堂-自然生態研習營 7.6-8 >>> 時 間:7月6日至7月8日(三天兩夜) 天堂有多美,好美寮就有多美! 布袋嘴文化工作室與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正式推出第二屆發現好美的天堂自然生態研習營,歡迎舊雨新知來報名,一起來玩,一起來感受大自然之美!這個營隊最大的特色,是每天下午都在室外親近大自然,還有搭乘膠筏遊賞潟湖呢! 白鹽、青蚵、紅樹林、千江有水千江月,秘密後花園正在呼喚遠方的遊子呢! ●[活動]第一屆土地關懷研習營-諸羅觀點 7.13-15 >>> 時 間:7月13日至7月15日 (三天兩夜) 詳情請參閱http://tzf.org.tw/attach/news.htm
播出時間:6月27日(三) 早上8:45/下午4:15 守望台灣,守望我們美麗的家園。台灣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無數的環保志工在默默付出。 宜蘭有位農夫叫陳阿秋,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他平時開朗活潑、又愛乾淨,看到路邊有廢棄的玻璃、瓶罐,都會把它撿起來,以免路人跌倒受傷。兩年前他開始作慈濟,每天在馬路邊、海邊,撿拾人家丟掉的廢紙、瓶罐,再給慈濟志工回收。 剛開始,陳老伯都用雙手撿東西,有一天,他向慈濟志工說:希望有台推車會更方便。過了兩天,師兄們就做了台推車送他,讓他喜出望外。 本集節目,我們就到宜蘭,拜訪這位陳阿秋老伯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