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簡介]紅毛杜鵑 (Rhododendron rubropiloswn) >>> 作者:梁素秋
紅毛杜鵑是台灣特有種,從玉山塔塔加、八通關古道、大霸尖山、合歡山、南湖大山等中高海拔,均有她的蹤跡。她常和高山芒、玉山箭竹或巒大蕨等混生。每年五月中旬後,再往合歡山路上鳶峰一帶可是最方便且豐富的賞花點。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5-04.html ![]() 土耳其,伊斯坦堡,2001-06-25 (ENS)- 喇叭聲響徹雲霄,數十支失事用訊號火焰造成的煙霧隨著海風飄揚,小艇圍繞著伊斯坦堡海岸外的大型油輪,土耳其環保人士星期日以此結束為期一週的抗議活動。該項於海上進行的示威活動,是在俄羅斯議會對核廢料的處理之後舉行。許多土耳其人認為該項決議會大大提高在土耳其海峽發生環境災難的危險性。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5-0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5-03.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5-06.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5-07.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n2001/2001L-06-25-09.html 作者:陳弼仁 近幾年來,除了「台灣錢淹腳目」外,從幾個發生垃圾大戰縣市裡,我們發現台灣的垃圾不但早就「淹腳目」了,而且,還堆積成了一座座的垃圾山。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基本要從避免過度消費做起。因為,在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的廣告刺激下,逛街購物成了時下最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過多的垃圾,就因此而產生了。因此,在減少消費的前提下,減少過度的包裝,使用購物袋,並進一步採行資源回收…等垃圾減量的行動,才具有其意義。 經過專家的研究,台灣一般家庭中,有高達36~64%的垃圾是來自於有機廢棄物,也就是所謂的廚餘。這是因為,台灣過去有用餿水來養豬的習慣,扮演了廚餘回收的重要角色。但是,隨著經濟成長,豬隻改用飼料餵食。吃完的剩飯剩菜,以及菜葉、果皮、骨頭…等,不再有地方回收,再加上衛生下水道普及率不到1%,廚餘就被當成垃圾而直接丟棄,也造成了台灣垃圾中有機物及水份比例過高的獨特現像。不僅增加了垃圾的份量,加重掩埋場的負擔,更因為垃圾中的水份過高,造成燃燒不易,使得垃圾焚化的成本大增。於是,關心環境的朋友,開始大力推動廚餘回收。不僅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垃圾的份量,最重要的是可以將這些天然有機物,重新回收,製成堆肥,回歸到大自然裡。 利用廚餘做堆肥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家中蔬菜、水果、骨頭、蛋殼…等廚餘,放到塑膠桶,或室外的坑洞裡,靜候其天然發酵、分解,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就成為無臭無味的殘渣,而這些殘渣則可以當做堆肥來使用。在製作的過程中,也可以覆上一些泥土,或填加一些特殊的菌種或酵素,來加速其分解,或減少其臭味。根據實地了解,目前在國內因為不同的環境和需求,廚餘製成堆肥的方式,大致分成兩大類。一是適合鄉村農家,具有較空曠的地方,使用較天然的方法來進行。另外,則是比較適合都市中小家庭,居住空間較小,對於臭味的忍受度較低,往往必需填加具脫臭能力的特殊菌種或酵素。前者以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於台中地區推廣的成效最佳。他們使用的是本土所培養出來的菌種,成本較低,也較符合台灣的天然環境。但是,脫臭的效果較差。所以,比較適合在通風良好的戶外,利用比較大型的回收桶來進行。後者則以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在台北市推廣,以及環保聯盟宜蘭分會在宜蘭推行為代表。其中,又以宜蘭的成效最佳!目前,在宜蘭已有6千戶加入廚餘回收的行列,估計到今(1999)年年底,會達到1萬戶左右。雖然,宜蘭所使用的是進口的菌種及酵素,屬於外來物種,並不十分符合本土物種保育。但是,在除臭的效果上,表現相當良好!如果再減少肉類的份量,可說幾乎沒什麼味道!很適合都市中家庭使用。 此外,根據許多民眾及農民表示,由廚餘所製做的堆肥,品質不僅不輸給國外進口的堆肥,也比化學肥料的效果好。更有趣的是,在堆肥製作過程當中,經發酵作用所產生的肥水,在用水稀釋之後,除了可以當做有機肥料來使用外,也可以用來清潔廚房及衛浴中的水管通路。而且,經由水管通路流進化糞池的肥水,因為富含有效的分解菌種及酵素,連水肥都可以一併分解清理,可說是最佳的生化清潔劑。(1999.4) 參考資料:
作者:蘇逸平 一向,總以為自己是個和大自然絕緣的人,住在城市之中日久,對現代社會的文明依賴益深。青山、綠水、野花、蟲魚鳥獸,對這些印象瞭解也僅止於紙面上,說來也許頭頭是道,但是講到真正的瞭解層面,其實是非常淺薄的。 然而,在一九九六年夏天,一個偶然的導遊工作機會,卻讓我和大自然有了相當深刻的接觸,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有幸倘佯在世界的許多角落,在青山水湄的間隙中,除了領略大自然的生生相息奧妙之外,也從來自國內的旅行團團員們身上學到不少生命中的至理。 在導遊帶團工作的閒暇中,我的身邊逐漸出現一本筆記本,筆記本中記載的有時是一句銀髮老人的雋語,有時是野鳥在山林驚鴻一瞥的身影,有時則是團員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突然出現的一句讚歎。 有一回,在日本的京都,有位賣凍豆腐的女孩好奇地翻看這本筆記本,最後,她還在封面寫下三個漢字,告訴我,這種札記的方式,在日文裡就叫做「事件簿」。 所以,我就這樣擁有了一本珍貴的「自然導遊事件簿」,在這本「事件簿」中,則記下了許多人和許多事在大自然中留藏的痕跡。 在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有位管理員告訴我,森林大火其實是大自然平衡生態的巧妙手段,從毀滅中將生態系統重新洗牌,展開另一場生命的歷程。而在觀察自然的過程中,他也發現凋蔽常常是新生的開始,光采斑爛的下一步,也許就是無可避免的枯萎腐敗… 在紐西蘭的草原,有位睿智的老人家站在開滿黃色野花的平野上,告訴我人生在世不能夠妄自尊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因為聖經上有過一句話:「野地裡的花,今朝出現,明天枯萎,可是它的美麗,卻連所羅門王最顯赫時的衣飾也比不上它…」 這一切,都是我從「自然導遊事件簿」中得到的最珍貴寶藏。 隨著「事件簿」的逐漸增厚,我開始發現自己在個性上也出現了轉變。在西雅圖的五號公路長程駕駛中,我開始會在路途上注意道旁的野花,它們隨著季節規律地在大地上榮枯交替,而且的確遠比最華美的服飾還要美麗。 曾幾何時,我的導遊生涯在那年的旅遊淡季便已然結束,彷彿是做了一場有青山、有綠水大地的好夢,夢醒之後,只留下了這本「自然導遊事件簿」。 現在,我又回到了城市,又回到了摩肩擦踵、步調快速匆忙的國際大都會街頭。朋友儕輩中,不快樂的人、愁眉苦臉的人、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比比皆是。而如果建議他們去看看山,看看自然,「沒空哪!忙都忙死了!」,或是「看什麼自然,電視上不是都有嗎?」的回答,也總是充斥在我們的四週。 更可怕的是,有時發現連自己也會不自覺地,把相同的話語掛在嘴上。 於是,有一天我又找出了我的「自然導遊事件簿」,等公車的時候翻翻看看,也強迫自己暫時停下腳步,看看路樹上的一顆嫩芽。有時則提早一站下車,走路過去,偶爾抬頭看看雲的角度,偶爾沾溼手指,測測風的味道,吹的方向和來處。 誰敢說,人生難得找到快樂? 蘇逸平個人網站「超異空間」網址: http://suyiping.writer.com.tw ●[演講]國內生物多樣性現況與展望系列講座-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生態系經營 6.29 >>> 時 間:6月22日(五) 2:00~4:00 PM 聯絡人:李惠玲 (02)23630231轉2690轉115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溪流生態工法系列─「美的契機」 7.2 >>> 播出時間:7月2日(一) 晚上10:00-11:00 封面故事:長久以來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育總是站在對立的角度,現在「生態工法」也許可以成為兩方面共同努力的目標。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溪流生態工法系列─「美的契機」將從本質釐清生態工法的概念,請於7月2日(星期一)晚間十點與我們共同關心這個議題。 ●[大地與人的對話]用植物畫來寫日記的林麗琪 6.29 >>>
播出時間:6月29日(五) 早上8:45/下午4:15 生活,往往看似平凡,其實如果你細心觀察,台灣生態之美,隨時會在你身邊綻放。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用植物畫來寫日記的林麗琪小姐。 林小姐從小生長在宜蘭,愛好大自然是她的天性。1990年,她跟先生和兩個小孩,搬到台北的北投居住。1995年9月,他參加社區媽媽班,才開始非正式的學畫。短短幾年,他迅速獲得大家肯定。1998年還為郵政總局繪製「草本花卉郵票」。一位家庭主婦有這樣的成就實在不簡單。 今年四月底,他出版了一本生活手札,紀錄他身邊的花花草草。繪圖細緻、文章自然、如話家常,讀來非常親切。本集節目,我們就到北投拜訪林麗琪,體會她筆下的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