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鳥類簡介]小啄木 Pigmy Woodpecker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 作者:楊育昌
和五色鳥一樣,小啄木也是先在枯木上挖個洞,再把巢築在樹洞之中。因此森林裡的大樹不但提供牠們覓食場所,還供應牠們築巢的材料,對於這些鳥兒來說真是極為重要呢!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7-18 (ENS)- 眾議院資源委員會通過法令,這將導致開放一部分的阿拉斯加極區國家野生物保護區內,以供開採能源。週二該委員會將法案送到眾院會議,而這意味著國會首次投票支持布希政府的爭議性計畫--開放開採極區保護區內之能源。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8-07.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8-02.html ![]() 尚比亞,路沙卡,2001-07-18 (ENS)- 非洲野生物基金會發起一項新的區域保育計劃,名為「四塊區域自然資源管計劃」。這項跨國境的四塊區域計劃所指的是開普利維帶(CapriviStrip)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地區有四個非洲國家-尚比亞、波札那、納米比亞及辛巴威-在此交界。三比西河是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它流經這四個國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8-01.html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8-06.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8-09.html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組織提高迦納的能源利用率 >>> 迦納目前面臨著能源危機,主要是由於其95%的能源一直是來自於Akosombo 水壩,而最近幾年該水壩遭遇很多次因乾旱引起的能源短缺問題。為了減少這類危機的影響,1997年期間,迦納不得不花費1800萬美元向科特迪瓦進口能源,而僅以所支付的成本的18%售出,使得工業經濟能夠正常運行,並使投資者保持信心。 節能聯盟-迦納(ASE) (ASE)是非洲第一批成立的非政府組織之一,其任務主要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該地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還包括從經濟上考慮,要求每度電都用得值得。在非洲國家裏,因沒有制定國家效率標準,這一目標被不斷削弱,從而導致這一地區成為北半球國家禁用之低效率產品的傾銷地。ASE相信,只要提高空調和冰箱兩種主要產品的節能標準,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能源浪費。ASE將重點放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上: ▲提高主要能源消費者的節能意識和減少能源浪費的好處的意識; ▲讓當地消費者和工業明白節能專案的好處; ▲進行有關設備效能標準的政策和規章改革,發展當地的節能能力和裝置; ▲在迦納,在擁有節能技術的專家、投資機構和在節能投資上獲益的個體之間建立一個聯繫網。 ▲努力使迦納成為非洲可持續利用能源發展的一個典範。 欲知詳情,請見聯繫方法。 正確的法規架構的重要性 自從政府要求公共事業公司,定期遞交以可能最低價格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相關長期計劃(通常這是整體資源計劃過程的一部分)之後,需求管理工作卓見成效。這就要求他們在關注供給方的時候,更要注意需求管理。一個公共事業單位的設想,與通過效率衡量對可能發生的事所做出的評估,並不一定相同。但是這個過程有開放給大眾參與辯論,因此非政府組織在此發揮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美國正在學習另一個關於需求管理的獨特課程,這是一個取消對於能源市場的限制,形成開放的競爭機制的過程。因為這一過程有很寬闊的基礎,很多州取消能源市場限制後,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轉移公共事業單位身上的需求管理責任,放到一個新成立、由政府運作(或監管)的「效率單位」。爭論之處在於:雖然立法者已盡最大努力給予公共事業單位恰當的激勵,但很多事業單位仍然覺得他們有利益上的衝突,因為它們必須一邊作需求管理,一邊銷售電力。加州,紐約和其他地方已對所有的電力銷售徵稅,所得的錢將用在需求管理專案上。州立機構將使用這筆錢聘雇公司來執行需求管理專案。 版權歸屬 國際河網IRN,環境信託基金會(金霞 譯,李傑、李瑞玉 審校)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溪流的前景即將斷送在「水泥化的溪流整治」中 (上) >>> 作者:鄭朝陽 (民生報記者) 去年七月二十二日嘉義縣八掌溪河床上四名待救工人被急流吞噬的畫面,至今仍深烙在國人記憶中;「八掌溪事件」自此,不僅成了全民傷痛的記憶,也成了新政府救災、應變慢半拍、無能的代名詞。 不過,在這幕慘絕人寰的悲劇背後,多數人都忘了探究:災難現場的洪水,為什麼來得這麼快?為什麼這四人要去做河床加固工程? 台灣溪流命運多舛,除了承受生活與工業廢水汙染,已快速優養化之外,由於人們與水爭地、甚至基於莫名的理由逐一被「整治」,多年下來,經整治的溪流面目全非,幾乎已全面「硬化」,呈現水泥化、溝渠化單一面貌;河道寬度縮減、水流加速、破壞力更強,有的水流因此改道,河床一片乾涸,就像人得了動脈硬化症一樣,逐步走向病態、死亡。 人與溪流親密的依存關係和情感被硬生地為工程所割裂,哺育大地的河川反目,成為洪水猛獸,溪流生機、兒時親水記憶不再;台灣人和溪流的距離愈來愈遠,讓人不禁要問:我們的水利工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溪流環境浩劫已成事實,且仍持續施做中;本報即起推出系列調查報導,呈現國內溪流水泥化真實面貌,並探究水泥化溪流復育的希望工程,期能喚起主管機關與社會大眾的保育意識,找回生機盎然的溪流環境。 「八掌溪事件」即將屆滿周年,四名施做河床加固工程的工人,在滾滾洪水中喪命,換來政府危機處理的積極改善;一年過去了,當時做好的固床工程仍擋不住洪水沖刷,崩塌敗露,國內溪流整治向來採用的硬性工程手法,已造成惡性循環;自「八掌溪」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河川、溪流有如「大地之母」,孕育無限生機;她也如人體的血管,分布全身,輸送氧氣與養分;當血管已硬化、血液出現混濁時,健康也就亮起了紅燈,未及時治療,只有逐步邁向死亡。 固床工事窄化河道剝奪了溢淹緩衝區 一年後,重返八掌溪現場,四名亡者遺留的固床工事,陣仗比起當初大得嚇人。耗資三千萬的固床工程,今年肯定要再花錢修護,兩岸砂質與泥質混合的護坡,有如即溶咖啡,遇水即化;目前正值颱風暴雨季節,溪水水位起伏,刁鑽的溪水不斷啃噬著兩岸護坡,在淘空基礎後,水泥護堤自然崩塌,就連用來強制溪水改道的消波塊,也成了溪水敗將,一個個往下游漂流。 「沒有固床工程來阻止河道繼續往下刷深,嘉義市四十萬人將面臨無水可喝的困境。」經濟部水利處第五河川局長洪勝榮憂心地說,固床工程上方,就是自來水公司仁義潭攔河堰的取水口,供應嘉義市民生用水;由於上游河川砂石過度開採,造成河床遭溪水刷深十餘公尺,加以上游沒有充分的砂源補充,使河床沖刷力道與日俱增;如果不在攔河堰下方做好固床工事,一旦攔河堰基礎被溪水淘空而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第五河川局規畫,由於嚴重沖刷導致八掌溪上游河段坡降日形陡峭,這樣的固床工程平均每八十公尺就要做一個,前後要施做十八個,總經費逾十億;目前已完成五處,未來仍將陸續施做。可以想見,一條條自然的溪流,在投注龐大經費整治後,成了一條條人工的排水渠道。 溪流水泥化、溝渠化早在過去一、二十年內即已普遍展開。台灣省政府在八十三年至八十八年間編列二千餘億元,執行「防洪排水及水土保持」計畫,更是加速全省溪流水泥化的重要推力;從北到南,由西到東,幾乎無一倖免。雖名為溪流「整治」,但許多從未氾濫的野溪,也因此被開腸剖肚,打上厚厚一層水泥,完全沒有毛細孔,從此無法呼吸,小時在野溪裡抓魚蝦的美好童年經驗,便全被水泥掩蓋、窒息。 ▲[專欄作家]投資湄公河次區域須顧及生態民生 (一) >>> 作者:李育成 近年多個區域性國際會議,都討論到『多角經濟增長區』的概念。『多角經濟增長區』意即透過跨境的經濟合作,促進區內的經濟增長。而『南中國三角區』可算是這個概念的先行者。 『南中國三角區』包括香港、台北及南中國省份。香港和台北的資本在七八十年代逐漸累積,然後隨著中國的開放政策、地理及族群相近的因素,吸引了大量台商港商在廣東省及福建省投資設廠,使此兩省份的經濟迅速增長。 由於香港及台灣的經濟增長受人注目,使世人開始留意到這種經濟發展背後的型態。故此在近十數年,不少『多角經濟增長區』便給構思出來。不過,較為矚目的莫過於由亞洲開發銀行主導開發的三個區域:大湄公河次區域、印馬泰經濟增長區及汶印馬菲多角經濟增長區。 當中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包括了泰國、柬埔寨、緬甸、寮國、越南及中國雲南省。在追求經濟增長的氛圍下,這六國都早已實施了優惠外商的政策。港資及台資固然早已在該區,特別是越南、柬埔寨、泰國及雲南省投資。可是投資對當地的社會及環境影響,並沒有受到當地政府及廠商注意。
播出時間:7月24日(二) 早上8:45/下午4:15 台灣生態之美,只要你用心觀察,一定會深深著迷。本集節目要介紹一位昆蟲攝影家李文貴先生,李先生從事汽車修護工作,閒暇時候他喜歡到野外觀察蜻蜓、蝗蟲這些昆蟲的生態,用鏡頭捕捉下來。有時甚至要同時架設三台相機,或把昆蟲帶回家飼養,來記錄牠們的生活史,本集節目我們就跟著李文貴探訪野外的昆蟲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