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本日主題: 研究證明節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明智的投資選擇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小啄木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美眾院展開檢視極區鑽探計畫
受刑求的墨西哥生態學家上訴遭到否決
四座尚比亞河流國家公園加入保育計畫之列
研究證明節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明智的投資選擇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18
理性關懷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組織提高迦納的能源利用率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溪流的前景即將斷送在「水泥化的溪流整治」中 (上)
專  欄 [專欄作家-李育成]投資湄公河次區域須顧及生態民生 (一)
活動訊息 [大地與人的對話]昆蟲攝影家李文貴
本會訊息 6月11日開始發行全文版啦!(全文版訂閱)

[鳥類簡介]小啄木 Pigmy Woodpecker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臺灣的啄木鳥共有四種,其中小啄木是數量最多、海拔分佈最低的一種。牠們的身體大致上是黑、白兩色相間;在雄鳥的頭部兩側,各有一塊紅色的斑點,而雌鳥則沒有這個特徵。小啄木普遍分佈於全島中、低海拔的原始闊葉林及針葉林,有時也會在次生林中發現牠們的蹤跡。

  由於多半在枯枝及樹幹上覓食,啄木鳥的身上也有一些特殊構造來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牠們的中央尾羽筆直而堅硬,因此可利用尾巴抵住樹幹、幫助固定住身體,以利頭部進行敲擊樹幹的動作、來尋找躲藏在木材內或樹皮縫隙間的昆蟲;此外牠們的舌頭長而有黏性,可深入樹洞中將小蟲黏出來。

  小啄木往往一面在樹幹上移動,嘴裡還不時地發出「匹、匹」的響亮叫聲。牠們喜歡先停棲在樹幹的中、下層,然後慢慢地以螺旋狀的路線向上行進。看牠們屏氣凝神、仔細翻尋樹上的蟲子的模樣,實在無愧於「樹木醫生」這個美名呢!

  和五色鳥一樣,小啄木也是先在枯木上挖個洞,再把巢築在樹洞之中。因此森林裡的大樹不但提供牠們覓食場所,還供應牠們築巢的材料,對於這些鳥兒來說真是極為重要呢!

[美麗桌布:小啄木    ]

美眾院展開檢視極區鑽探計畫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7-18 (ENS)- 眾議院資源委員會通過法令,這將導致開放一部分的阿拉斯加極區國家野生物保護區內,以供開採能源。週二該委員會將法案送到眾院會議,而這意味著國會首次投票支持布希政府的爭議性計畫--開放開採極區保護區內之能源。

受刑求的墨西哥生態學家上訴遭到否決 >>>

  墨西哥,墨西哥市,2001-07-18 (ENS)- 兩位受到監禁的墨西哥環保人士,已輸掉了他們上訴毒品與武器判決的最後機會。他們在上訴陳情中聲稱,法院拒絕考慮他們給軍事官員的供述是出自於刑求的證據。這個中央集權的法庭在星期二做出針對農夫生態學家Rodolfo Montiel和Teodoro Cabrera的上訴判決。Montial是2000年高德曼獎得主。

四座尚比亞河流國家公園加入保育計畫之列 >>>

記者 Singy Hanyona 報導

  尚比亞,路沙卡,2001-07-18 (ENS)- 非洲野生物基金會發起一項新的區域保育計劃,名為「四塊區域自然資源管計劃」。這項跨國境的四塊區域計劃所指的是開普利維帶(CapriviStrip)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地區有四個非洲國家-尚比亞、波札那、納米比亞及辛巴威-在此交界。三比西河是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它流經這四個國家。

研究證明節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明智的投資選擇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7-18 (ENS)- 一科學委員會在一項完整的審查報告指出,聯邦政府促進節約能源及化石燃料技術上的研究及發展,這些計畫已帶來重要的經濟、環境及國家安全的利益。這份報告建議,布希政府應該重新思考,削減替代燃料及節能研究預算的計劃。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3 >>>

  • 醫療廢棄物 環署表示九月底前處理完成:環保署正修訂廢棄物清理法 明訂地方政府不得反對醫療廢棄物跨區處理 立法院通過即可實施 (台灣 聯合 報)
  • 高市捷運局設計200年防洪水位:所有出入口、通風井及結構物之開口,必須加以保護至200年洪水位,再加50公分之高度 (高市 聯合報)
  • 新竹工業區焚化爐說明會 遭抗議:竹環公司87年得標 88年起陸續4場說明會均遭抗爭;民眾質疑設置地點和焚化爐作業流程有瑕疵 (湖口 聯合報)
  • 環保袋叫好不叫座 使用率低:(包括官方製作、店家提供的環保袋 大多圖樣文字的宣傳意味濃厚 或淺色易髒 造成使用率偏低) (中市 聯合報)
  • 北投焚化爐導覽專人解說(以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最為普遍,外交部也經常安排國外貴賓前往參觀,還有學校帶隊來參觀焚化爐) (北市 中央社)
  • 一私人動物園洽詢外界收容保育類動物:業主今天委託代表簽署同意書 同意把保育類動物交由縣府農業局代為處理 (高雄縣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3 >>>

  • 環境監測應引入市場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 使陳舊的環境監測體制阻礙環境監測工作本身發展的弊端 愈見明顯 (中國 人民日報)
  • 經濟效益助長人工草坪(生長周期短、運輸方便、鋪地就能見綠、整齊劃一等優點 京城加大綠化力度中 人工草坪已形成產業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家庭垃圾處理器成都市新寵 目前已投放北京 上海 廣州等市場 (中國 多維新聞)
  • 湖南全省使用清潔燃油 (湖南 新華網)
  • 採砂船濫採 袁河水變渾 百萬觀賞魚蹤跡難覓 (宜春 新華網)
  • 生態環保圖片展在滬展出:呈現世界第三、中國最大無人區-可可西裏生態環境及當地野生動物現狀,為中國承辦綠色奧運鼓與呼 (上海 新華網)
  • "放心公交車"將在杭州首先推出(在吊環拉手上試用納米抗菌塑膠) (杭州市 科技日報)
  • 北海將整頓千家餐館:1000多家酒店、餐館大都分佈在居民區內 油煙未經任何淨化處理直接排放 是市民環保投訴的一大熱點 (廣西 新華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18 >>>

  • 煉油廠火災 引爆硫酸儲存槽
  • 在陽光下過度曝曬會對兒童造成傷害
  • 美全國地下水普遍被高氯鹽酸污染
  • 暴露DDT殺蟲劑之下 可能會導致習慣性早產
  • 能源公司的5百萬美元合作協議 將有利於二氧化碳排放減量
  • 法蘭‧麥尼拉確定成為國家公園管理局長
  •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大眾支持strong環保
  • eNature網站成立「後花園野生物棲地設計者」專區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組織提高迦納的能源利用率 >>>

  迦納目前面臨著能源危機,主要是由於其95%的能源一直是來自於Akosombo 水壩,而最近幾年該水壩遭遇很多次因乾旱引起的能源短缺問題。為了減少這類危機的影響,1997年期間,迦納不得不花費1800萬美元向科特迪瓦進口能源,而僅以所支付的成本的18%售出,使得工業經濟能夠正常運行,並使投資者保持信心。

能聯盟-迦納(ASE)

  (ASE)是非洲第一批成立的非政府組織之一,其任務主要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該地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還包括從經濟上考慮,要求每度電都用得值得。在非洲國家裏,因沒有制定國家效率標準,這一目標被不斷削弱,從而導致這一地區成為北半球國家禁用之低效率產品的傾銷地。ASE相信,只要提高空調和冰箱兩種主要產品的節能標準,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能源浪費。ASE將重點放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上:

提高主要能源消費者的節能意識和減少能源浪費的好處的意識;

讓當地消費者和工業明白節能專案的好處;

進行有關設備效能標準的政策和規章改革,發展當地的節能能力和裝置;

在迦納,在擁有節能技術的專家、投資機構和在節能投資上獲益的個體之間建立一個聯繫網。

努力使迦納成為非洲可持續利用能源發展的一個典範。

  欲知詳情,請見聯繫方法。

確的法規架構的重要性

  自從政府要求公共事業公司,定期遞交以可能最低價格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相關長期計劃(通常這是整體資源計劃過程的一部分)之後,需求管理工作卓見成效。這就要求他們在關注供給方的時候,更要注意需求管理。一個公共事業單位的設想,與通過效率衡量對可能發生的事所做出的評估,並不一定相同。但是這個過程有開放給大眾參與辯論,因此非政府組織在此發揮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美國正在學習另一個關於需求管理的獨特課程,這是一個取消對於能源市場的限制,形成開放的競爭機制的過程。因為這一過程有很寬闊的基礎,很多州取消能源市場限制後,都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轉移公共事業單位身上的需求管理責任,放到一個新成立、由政府運作(或監管)的「效率單位」。爭論之處在於:雖然立法者已盡最大努力給予公共事業單位恰當的激勵,但很多事業單位仍然覺得他們有利益上的衝突,因為它們必須一邊作需求管理,一邊銷售電力。加州,紐約和其他地方已對所有的電力銷售徵稅,所得的錢將用在需求管理專案上。州立機構將使用這筆錢聘雇公司來執行需求管理專案。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溪流的前景即將斷送在「水泥化的溪流整治」中 (上) >>>

作者:鄭朝陽 (民生報記者)

  去年七月二十二日嘉義縣八掌溪河床上四名待救工人被急流吞噬的畫面,至今仍深烙在國人記憶中;「八掌溪事件」自此,不僅成了全民傷痛的記憶,也成了新政府救災、應變慢半拍、無能的代名詞。

  不過,在這幕慘絕人寰的悲劇背後,多數人都忘了探究:災難現場的洪水,為什麼來得這麼快?為什麼這四人要去做河床加固工程?

  台灣溪流命運多舛,除了承受生活與工業廢水汙染,已快速優養化之外,由於人們與水爭地、甚至基於莫名的理由逐一被「整治」,多年下來,經整治的溪流面目全非,幾乎已全面「硬化」,呈現水泥化、溝渠化單一面貌;河道寬度縮減、水流加速、破壞力更強,有的水流因此改道,河床一片乾涸,就像人得了動脈硬化症一樣,逐步走向病態、死亡。

  人與溪流親密的依存關係和情感被硬生地為工程所割裂,哺育大地的河川反目,成為洪水猛獸,溪流生機、兒時親水記憶不再;台灣人和溪流的距離愈來愈遠,讓人不禁要問:我們的水利工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溪流環境浩劫已成事實,且仍持續施做中;本報即起推出系列調查報導,呈現國內溪流水泥化真實面貌,並探究水泥化溪流復育的希望工程,期能喚起主管機關與社會大眾的保育意識,找回生機盎然的溪流環境。

  「八掌溪事件」即將屆滿周年,四名施做河床加固工程的工人,在滾滾洪水中喪命,換來政府危機處理的積極改善;一年過去了,當時做好的固床工程仍擋不住洪水沖刷,崩塌敗露,國內溪流整治向來採用的硬性工程手法,已造成惡性循環;自「八掌溪」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河川、溪流有如「大地之母」,孕育無限生機;她也如人體的血管,分布全身,輸送氧氣與養分;當血管已硬化、血液出現混濁時,健康也就亮起了紅燈,未及時治療,只有逐步邁向死亡。

床工事窄化河道剝奪了溢淹緩衝區

  一年後,重返八掌溪現場,四名亡者遺留的固床工事,陣仗比起當初大得嚇人。耗資三千萬的固床工程,今年肯定要再花錢修護,兩岸砂質與泥質混合的護坡,有如即溶咖啡,遇水即化;目前正值颱風暴雨季節,溪水水位起伏,刁鑽的溪水不斷啃噬著兩岸護坡,在淘空基礎後,水泥護堤自然崩塌,就連用來強制溪水改道的消波塊,也成了溪水敗將,一個個往下游漂流。

  「沒有固床工程來阻止河道繼續往下刷深,嘉義市四十萬人將面臨無水可喝的困境。」經濟部水利處第五河川局長洪勝榮憂心地說,固床工程上方,就是自來水公司仁義潭攔河堰的取水口,供應嘉義市民生用水;由於上游河川砂石過度開採,造成河床遭溪水刷深十餘公尺,加以上游沒有充分的砂源補充,使河床沖刷力道與日俱增;如果不在攔河堰下方做好固床工事,一旦攔河堰基礎被溪水淘空而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第五河川局規畫,由於嚴重沖刷導致八掌溪上游河段坡降日形陡峭,這樣的固床工程平均每八十公尺就要做一個,前後要施做十八個,總經費逾十億;目前已完成五處,未來仍將陸續施做。可以想見,一條條自然的溪流,在投注龐大經費整治後,成了一條條人工的排水渠道。

  溪流水泥化、溝渠化早在過去一、二十年內即已普遍展開。台灣省政府在八十三年至八十八年間編列二千餘億元,執行「防洪排水及水土保持」計畫,更是加速全省溪流水泥化的重要推力;從北到南,由西到東,幾乎無一倖免。雖名為溪流「整治」,但許多從未氾濫的野溪,也因此被開腸剖肚,打上厚厚一層水泥,完全沒有毛細孔,從此無法呼吸,小時在野溪裡抓魚蝦的美好童年經驗,便全被水泥掩蓋、窒息。

[專欄作家]投資湄公河次區域須顧及生態民生 (一) >>>

作者:李育成

  近年多個區域性國際會議,都討論到『多角經濟增長區』的概念。『多角經濟增長區』意即透過跨境的經濟合作,促進區內的經濟增長。而『南中國三角區』可算是這個概念的先行者。

  『南中國三角區』包括香港、台北及南中國省份。香港和台北的資本在七八十年代逐漸累積,然後隨著中國的開放政策、地理及族群相近的因素,吸引了大量台商港商在廣東省及福建省投資設廠,使此兩省份的經濟迅速增長。

  由於香港及台灣的經濟增長受人注目,使世人開始留意到這種經濟發展背後的型態。故此在近十數年,不少『多角經濟增長區』便給構思出來。不過,較為矚目的莫過於由亞洲開發銀行主導開發的三個區域:大湄公河次區域、印馬泰經濟增長區及汶印馬菲多角經濟增長區。

  當中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包括了泰國、柬埔寨、緬甸、寮國、越南及中國雲南省。在追求經濟增長的氛圍下,這六國都早已實施了優惠外商的政策。港資及台資固然早已在該區,特別是越南、柬埔寨、泰國及雲南省投資。可是投資對當地的社會及環境影響,並沒有受到當地政府及廠商注意。

[大地與人的對話]昆蟲攝影家李文貴 >>>

  播出時間:7月24日(二) 早上8:45/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生態之美,只要你用心觀察,一定會深深著迷。本集節目要介紹一位昆蟲攝影家李文貴先生,李先生從事汽車修護工作,閒暇時候他喜歡到野外觀察蜻蜓、蝗蟲這些昆蟲的生態,用鏡頭捕捉下來。有時甚至要同時架設三台相機,或把昆蟲帶回家飼養,來記錄牠們的生活史,本集節目我們就跟著李文貴探訪野外的昆蟲世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