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本日主題: 珊瑚因全球暖化而死亡 需要一百年才能恢復
知性專題 [棘皮動物]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食用海膽 (二)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珊瑚因全球暖化而死亡 需要一百年才能恢復
美國拒絕簽署生物武器公約的議定書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7-3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31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氣候持續變遷-全球災害降臨
專  欄 [專欄作家-趙世民]痛的代價
活動訊息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棘皮動物/科博館科普專欄]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食用海膽 (二) >>>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口鰓海膽 Stomopneustes variolaris (Lamarck,1816)俗稱"粗刺黑膽"  由於白棘三列海膽的減產,人們開始捕捉較難捉取的口鰓海膽及紫海膽。口鰓海膽 Stomopneustes variolaris (Lamarck,1816)俗稱”粗刺黑膽”,具有黑綠色的粗糙大棘,在水下大棘會顯出墨綠色的螢光。牠們有挖洞躲藏的習性,會用棘刺及牙齒在岩壁上挖出一個個適合自己躲藏的洞穴,而靠洞穴內面的大棘也因此磨得較短、較鈍,且剛好合於自己的巢穴。本種主要也是以大型藻類為食,白天躲在洞中,晚上則外出覓食。本省各地及離島的淺海礁岩區都有分布,但似乎以南部較盛。

紫海膽 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A. Agassiz,1863)俗稱"細刺黑膽"  紫海膽 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A. Agassiz,1863)俗稱”細刺黑膽”,牠們的生態習性與口鰓海膽相似,兩種在北部海域的礁岩區會同時出現,但紫海膽似乎偏愛較低的水溫,在南部的墾丁、小琉球等地就不見其蹤跡。紫海膽是中國附近海域的特產,僅在中國沿海、臺灣及日本海域有分布,且在各地都是食用性的種類,甚至在大陸及日本已有人工養殖以供食用。本種的大棘呈紫黑色,較口鰓海膽尖細而光滑,但在遠處看來極易與口鰓海膽混淆,因此在混合出現的北部海域,必須相當靠近才能區分。由於兩種海膽都有挖洞的習性,因此在海底經常造成岩石千瘡百孔的景觀,且採捕時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術與工具才能將牠們完整挖出。

  由於人們是趕在海膽生殖前吃牠們肥滿的生殖腺,使牠們無法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即已陣亡,因此,除非能以人工繁殖、飼養的海膽取代直接由野外捕捉,否則幾年內野外的海膽很快就會被吃光了!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珊瑚因全球暖化而死亡 需要一百年才能恢復 >>>

  英國,紐卡塞爾,2001-07-27 (ENS)- 據新研究指出,在世界上幾處潛水受到最嚴格管制的海域中,有一處的珊瑚已經受全球暖化影響而死亡,至少需要一世紀的時間才能復原。法屬玻里尼西亞Rangiroa 島周圍的珊瑚,在1998年長達三個月異常溫暖的氣候中大量死亡。

美國拒絕簽署生物武器公約的議定書 >>>

  瑞士,日內瓦,2001-07-27 (ENS)- 美國已正式拒絕簽署生物武器公約的補充性議定書。美國的化學及生物軍火控制議題的特別談判人員唐那德•馬雷,在週三於日內瓦的一場演說中表示,美國將會尋找替代方案來實行這項公約。(編按:美國是該公約本身的締約國,日前正式拒絕簽署這份用來調查各締約國是否違反、或有否確實遵從該公約的議定書。)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7-31 >>>

  • 廢土堆積洪流改道 木屐寮淹水主因(河川局表示 近期將清除廢棄土;下游堤防設計是依50年洪水頻率 昨日降雨卻是100年洪頻) (竹山 聯合報)
  • 南投慘狀 與地震脫不了關係:地震一年多後 部分表土層長出青草 表面上看已植生穩固 實際上表土層依然鬆軟 很容易被豪雨侵蝕滑落 (南投 聯合 報)
  • 桃芝颱風重創花東陸上交通(包括 南、北迴鐵路 濱海公路 中橫) (花蓮 聯合報)
  • 環保署提醒民眾颱風季節注意飲用水安全衛生 (台灣 中央社)
  • 冬候鳥提前報到(較往年約早1個多月;大肚溪口與福興鄉福寶溼地、芳苑鄉漢寶生態園區等地 近日已有大批過境冬候鳥棲息覓食) (彰化縣 勁報)
  • 七股鹽場 地方建議設國際機場(立委與濕地保護聯盟建議劃設部分七股鹽場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縣政府座談會 聽取七股地方人士意見) (七股 聯合 報)
  • 環保署持續進行稽查回收容器短漏報行動:從今年五月起 已有92家次業者短漏報 需補繳納的金額高達新台幣3千9百萬元 (台灣 中央社)
  • 黃蝶祭宣導保育 攤販、觀光客素養成反諷(現場擠了一大堆人聊天拍照 攤販趕作生意 觀光客在溪流玩水 很少人理會祭典的進行) (美濃 東森新聞 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31 >>>

  • 海關表示 堅決將四十噸洋垃圾清退出境(碎泡沫塊和生活廢棄物夾雜其間;報關單表明該批貨物裝運港為香港 起運地為台灣) (海口 中新社)
  • 長江污染阻南水北調:南水北調」工程仍在籌劃階段 但東線幹道流域的江蘇部分地區水質卻污染嚴重 (江蘇 明報)
  • 三月突超標 粵取締污染源頭 急救東江水(東莞一帶沿河建設污水處理廠 但由於鋪設污水收集系統複雜 牽涉不同部門及地區 污水未能全部收集到污水廠) (廣東 明報)
  • 河北省加強蛙類保護:自今年8月1日起 將停止為經營蛙類的單位和個人辦理《經營許可證》 (河北 河北日報)
  • 廣西今後五年森林限制採伐 (南寧 人民網)
  • 皖南天湖山頂發現一400畝高山濕地:這是目前發現的年代十分久遠、安徽省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草地泥碳蘚群落 (安徽 中國青年報)
  • 海爾空調啟動綠色奧運工程:海爾集團宣佈把已在歐美等國家銷售的無氟環保變頻空調全面推向國內市場 並加大無氟環保變頻空調的產量 (北京 人 民網)
  • 廣東查封300噸致癌大米(低價購買劣質米加工後高價出售:原料米主要來自江西省和廣西自治區 全部已過期 大都黴變生蟲的大米) (廣州 南方都 市報)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氣候持續變遷-全球災害降臨 >>>

編譯:劉彥蘭 (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界災害被視為全球暖化的結果

  2001年2月19日聯合國科學小組最新報告指出:近20年內,若全球暖化現象未被抑制,大洪水、疾病及乾旱等災害將肆虐世界各國。

  幾年前,科學家預測冰河及極地冰帽融化,將會造成無數動植物的滅絕、農地沙漠化、破壞珊瑚礁及海平面上升小島逐漸下沈等災變。

  自1990年起,由3千位專家所組成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研究小組(the U.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於近日發表的長達千頁的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的結果亦會直接與間接影響全球經濟。二十一世紀氣候變遷可造成地球發生大規模,或無法回復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將會造成全球性的災難。」

  本報告其中一位專家McCarthy指出:熱帶與亞熱帶區域的農地情況最慘, 並且可能會有數百萬的居民將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處於危難之中。

  較IPCC更早發表的地球大氣報告(the earth's atmosphere)指出:工業污染、石化燃料碳的使用、森林及溼地的破壞等人類活動是全球氣候變遷的主因。

  此外,荷蘭綠色和平環境團體所發表的"氣候緊急狀況"內文中表示世界最富庶的國家必須立刻停止擴大發展工業。 

球暖化將使全世界每年損失3000億美元

  聯合國警告,如果不採取行動遏阻溫室效應,五十年後,地球暖化將使全世界每年損失達3000億美元。這將較目前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損失高出750%,並使若干低漥國家的損失占全國財富的10%以上。

  根據部分由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編纂的資料所擬出的報告顯示,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是工業時代前的兩倍。

  聯合國環境計畫組織在一項聲明中說:「除非採取緊急行動,遏阻二氧化碳以及其他與溫室效應有關的氣體的排放,否則地球暖化可能使全世界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由於經常發生的熱帶暴風雨、水平面提高造成的陸地流失,以及農業、漁產、水資源供應的減少等,每年可能造成3042億美元左右的損失。若干低漥國家如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與密克羅尼西亞等,至2050年,因氣候改變造成的損失會超過其國家財富、或國內生產毛額 ( GDP)的10%。」

  聯合國環境計畫組織執行長杜佛警告:「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我們必須全力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但只是減輕是不夠的。主要源於一世紀來已開發國家排放工業廢氣造成的氣候變化,全球各國都有若干責任。」

態人文變遷

  IPCC表示北半球國家可能會越來越熱,熱帶地區的高溫所引發的中暑、瘟疫及病毒性傳染病將帶來高死亡率。動物物種方面包括南極熊、企鵝、孟加拉虎、中非洲大猩猩等動物將面臨滅種的危機。

  非洲, 除了存在已久的嚴重經濟與社會問題外,近幾十年內將出現越來越多的難以治癒的疾病發生,而位於大陸沿海人口擁擠的的城市,也會面臨海水淹沒的危機 。

  亞洲,位於河岸及海岸的紅樹林保護區,不久將會陷入沼澤內,特別是在位於孟加拉共和國境內的紅樹林區。森林大火可能發生地更加頻繁,氣候日趨炎熱傳染病竄起得更迅速。 

  喜馬拉雅山冰河融化,將造成常年供應五億居民的河水區氾濫成災後,隨之造成嚴重缺水現象。拉丁美洲,從阿根廷到墨西哥,作物產量下降, 落葉熱帶林數量縮減及新的病毒傳染擴大,此外著名的中美洲長尾鳥(quetzal bird)死亡。 

  歐洲,南歐國家可能受到嚴重波及,例如發生水源短缺及土壤品質惡化,進而連帶影響農業耕作。澳洲,乾旱情況擴大延伸,以致嚴重威脅農業。位在澳洲的中東區帶,緊張的政治問題可能更趨激烈化,而可能逐漸因為水源問題爆發戰爭。(90.2.28) 

(資料來源:http://www.enn.com/news World disasters seen as global warming outcome)

本文轉載自全球變遷通訊電子報第一 期
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http://www.gcc.ntu.edu.tw
訂閱全球變遷通訊電子報: vivid@gcc.ntu.edu.tw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痛的代價 >>>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妻子即將臨盆,這是我們第一個孩子。

  零晨2點開始陣痛,她沒有吵醒我,3點忍痛坐在客廳,我一點也不知道,為了讓我多睡一些,5點才叫醒我,讓我好生感動。

  我們7點進入榮民總醫院,醫生說今天會生,讓我趕快辦住院手續。

  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待產室,裡面有許多同樣情況的產婦,每人隔著一塊布簾,痛聲此起彼落,哀號聲不絕於耳,不知如何形容,「呼天搶地」這四個最貼切。

  「救救我吧!醫生!」「救--命--啊--!」

  「醫生!我要剖腹!」

  「神啊!請賜給我力量!」

  我緊緊握住妻子的手,儀器上有兩個閃動的數字,一個是胎兒的心跳,另一個是子宮收縮指數。子宮收縮,陣痛開始,數字愈大,愈痛楚。我算了一下,大約10分鐘陣痛3次,有規律性。

  護士走過來,問痛不痛,要不要進行「無痛分娩」,妻子立刻回答要,我皺起眉頭。

  護士馬上去撥電話,找麻醉醫師。看她痛苦的神情,我也不忍反對。

  麻醉醫師進來,要在脊椎旁進行麻醉注射。妻子嚇了一跳,她從來沒在脊椎旁打針,嚇壞了,忙說不要進行無痛分娩,要自然生產。

  這是第一胎,特別痛,陣痛十多個小時是很正常的。

  由7點到下午2點子宮頸才張開5公分。守在妻子身旁,擦著她額頭的汗水,聽著深沉的呼吸及呻吟聲,時間顯得特別漫長。子宮頸要張開8公分才可推進產房,護士悄悄告訴我,由6公分到8公分會更痛,要協住妻子用力。

  看著儀器跳動的數字,數字增加,子宮開始收縮,陣痛開始。每次陣痛之後約有3分鐘休息期,相當規律。科學研究的訓練,本能的讓我在數字中找規率性和共通性。

  我要妻子不痛時全身肌肉放鬆,完全休息,陣痛開始時深深吸兩口氣,屏住呼吸,開始用力。不痛時,要她全身一定完全放鬆,完全休息,才有體力迎接下一次陣痛。

  「10、9、8.............2、1」護士在旁協助10秒計時,這10秒妻子要屏住呼吸、要用力。我也加入讀秒,但我比較緊張、激動,喊得比護士大聲。

  「10、9............」。

   「到底是先生在生?還是太太在生?」一個老護士從旁過,冒出這句話,讓我臉都紅了。

  也顧不了這麼多了,妻子和孩子比臉皮重要。

  下午3點30分妻子被推入產房,我也進去給她精神上的鼓勵,3點53分我們的小生命哇哇誕生。近4000公克的超級小寶寶,醫師和護士不敢相信這樣的第一胎竟能自然產,半開完笑要我來榮總當義工,工作是「坐檯陪產」。

  而我想到的是妻子的痛。

  痛,是讓母親用力反制,讓子宮頸打開,小生命快點出來。

  痛,是本能的反應。

  痛,讓我想起許多生物的現象。

  非洲草原上的動物,如野牛、蹬羚、斑馬等,生產時會哀號嗎?獅群、獵豹在附近虎視耽耽。懷孕的動物大多不動聲色,生產時,本能的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趕快將孩子生下,連哼都不敢哼一聲。

  甫生下的小生命溼轆轆地坐臥在草地上,媽媽不停地舔乾牠。

  15分鐘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小獸用無力的四肢,努力讓自己站起來,腳微微向外撐著,搖搖晃晃,跌跌撞撞,倒了又站,站了又倒......。30分鐘後,牠竟然睜著大眼睛,搖著小屁股,甩著小尾巴,興高彩烈跟在母親身旁,在大草原奔跑。

  這是不可思議的大自然,是適應,是演化。

  站不起來,母親會用頭努力頂牠,鼓勵牠。如果還是無法站立,最後,悲鳴數聲,母親會無耐的捨棄牠。母親知道,在無情的大草原上,不健康是絕對活不下來。

  這是無情的天擇,讓強壯的後代存活下來,確保種族的延續。動物不知道這個道理,卻遵循這個道理存活了千萬年。

  「生產時牠們會痛嗎?」一定會的!因為牠們也有發達的神經。

  「但為什麼不叫呢?」,因為會哀號的幾千萬年前都被吃掉了!

  隨著審美觀念的不同,現代女性注重婀娜多姿,骨盆愈來愈小,許多婦女不能忍痛,無法自然生產。一代傳一代,骨盆張開的能力愈來愈弱,忍痛的能力愈來愈弱,剖腹的比率愈來愈高。現代醫學降低了自然生產的意願。

  自然生產會痛,但有演化的學問,有適應的道理。

  痛,是有代價的。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徵求]國際綠色和平漁業項目急聘翻譯員 >>>

  國際綠色和平漁業項目正在招募:漢語-英語及韓語-英語翻譯員。

  國際綠色和平之船隻『綠色和平號』將於八月二十九日在非洲西部海岸展開反(非法)濫捕魚類的航行。由於船上會有來自中國及韓國的船員,所以我們急需:漢-英及韓-英的翻譯員。這次航行將在維迪角島出發,為期四星期,九月二十五日在塞內加爾的達卡港結束。

  除了交通、膳食及住宿費用,國際綠色和平還會支付每日六十歐元(大約六十美元)的薪金。

詳情請聯絡漁業項目的物流及行動統籌 Andi Freimueller
( andi.freimueller@ch.greenpeace.org )。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平等國小的生態教學 >>>

  播出時間:8月1日(三) 早上8:45/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生態教學在這幾年已經成了熱門話題。過去在節目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幾所國小的生態園,本集要介紹的,是位在陽明山上的平等國小。

  平等國小學生只有100多人,卻以環境和鄉土教育聞名,這裡被獲選為珍古德協會的根與芽小組。平時的教學,是讓學生親自參與環境保育的工作,從學校到社區,他們也規劃了深具山林特色的步道。本集節目,我們就到陽明山的平等國小去看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