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本日主題: 美國目擊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野地火災
知性專題 [棘皮動物]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海膽地毯 (上)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美國目擊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野地火災
美國環保署維持計畫 要求奇異公司疏浚哈德孫河中受污染的底泥
特梅林核廠安全報告再度引起奧地利人民的不安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報告呼籲保護自然環境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7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7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1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1998聖嬰年台灣氣候之異常現象 (上)
專  欄 [專欄作家-陳玉峰]中橫搶通首勘之後的建言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棘皮動物/科博館科普專欄]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海膽地毯 (上) >>>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豬槽海膽",具有堅硬的棘刺,可以將礁石及水泥消波塊磨出一道道長條形的凹槽躲藏其中。  當臺灣常見的幾種大型海膽因其食用價值而飽受生存威脅時,有幾種最為常見的中、小型海膽因為不具食用價值,捕捉又困難而繼續繁茂,在許多海底形成"地毯"一般的壯觀景象,在此介紹臺灣最為常見的3種海膽∼梅氏長海膽、紫叢海膽及白尖紫叢海膽。

由於牠們的體殼略呈長形,酷似以前養豬用的飼料槽,因此被稱為"豬槽海膽"。  梅氏長海膽 Echinometra mathaei (de Blainville,1825)俗稱"豬槽海膽",具有堅硬的棘刺,可以將礁石及水泥消波塊磨出一道道長條形的凹槽躲藏其中。由於牠們的體殼略呈長形,酷似以前養豬用的飼料槽,因此被稱為"豬槽海膽"。牠們似乎整日皆侷限於自己所挖的凹槽中活動,並不離開巢穴,以攫取漂流到巢穴的藻類碎片為食。牠們在全省及離島各地礁岩區的潮間帶附近淺水區都有為數眾多的族群,在臺灣是一般人最容易見到的海膽種類。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美國目擊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野地火災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8-01 (ENS)- 位在愛達荷州首府波伊斯的國家跨部門火災中心總部提出報告,其中說明,七個西部的州境內正有猛烈的大型火災發生。週二,救火員才控制了四處大型火災,另外三個地區又同時傳出新的火警。西部地方所有的州回報說,有極大的可能性火災會發生,且這個可能性將因為未來幾天內的溫度持續上升而提高。

美國環保署維持計畫 要求奇異公司疏浚哈德孫河中受污染的底泥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8-01 (ENS)- 美國環保署決定維持原計畫-強迫奇異公司以超過5億美元的經費清除哈德孫河裡受污染的沉積底泥。針對這項要求奇異公司疏浚河底淤泥多達265萬立方碼的政府計畫,該公司已經在近幾個月內花費數千萬美元進行遊說,希望能推翻這項在克林頓時代核准的計畫。

特梅林核廠安全報告再度引起奧地利人民的不安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1-08-01 (ENS)- 捷克共和國與鄰國奧地利曾就一座捷克核電廠的爭議,在去年12月達成一項安全協議。而歐盟執委會一份被事前透露的草案報告中指出,捷克已經完整且令人滿意地執行完畢該項協議內容。這項消息被揭露後,引起奧地利人民再度對這座備受爭議的核電廠表達不滿之意。

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報告呼籲保護自然環境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8-01 (ENS)- 國家公園管理局顧問會議呼籲該局改變管理重點,從推廣旅遊轉向保護公園系統範圍內的自然資源。這份報告列出國家公園管理局所必須面臨的挑戰,並採取新的觀點來審視這個機構,以及該機構所處在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環境。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7 >>>

  • 垃圾強制分類 縣府通過自治條例(明確規範一般廢棄物分為巨大、資源、有害、一般垃圾等四大類) (宜蘭 聯合報)
  • 彰縣五分之一灌溉面積受水污染影響(目前水污染源有電鍍廢水、養豬畜牧廢水、工業及醫療事業廢水、都市污水等) (彰化 台灣新生報)
  • 高屏溪沿岸廢棄物可能四處流竄(河川巡防員嚴格取締,民眾轉倒廢棄物在台糖土地產業道路旁、公墓或排水溝旁) (屏東 聯合報)
  • 500家汙染廠商 環保局加強夜間稽查(配合整治二仁溪與將軍溪,並以未設廢水處理設備的畜牧業或工廠為重點稽查對象) (新營 聯合報)
  • 國民中學以下學校實驗課解剖 恐觸動物保護法 (台南市 聯合報)
  • 中寮和興村 砍檳榔造林70公頃(今年初起村民動員造林共13萬多棵樹苗,擔心三年砍除檳榔期限到時,樹苗還未及長大) (中寮 聯合報)
  • 紅樹林風景區髒 新豐鄉長喊冤(除了假日約三到四噸的垃圾,上游丟垃圾隨著溪水漂流,流入紅樹林沼澤區內,更令人頭疼) (竹北 聯合報)
  • 彰化縣資源保護守望相助隊 成軍(在芳苑鄉王功漁港成立,30名隊員負責海上巡防及舉發毒魚、電魚等非法行為) (芳苑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7 >>>

  • 黃河下游水質好轉 絕跡多年魚兒再現(過去十幾年黃河下游經常斷流,去年起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最近六百天未發生斷流) (濟南 中新社)
  • 海南加大環境違法查處力度:(關於進一步加大對國土環境資源違紀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的通知,堅決改變以往查事不查人的現象) (海南 海南日報)
  • 洪澤湖水位快速回升 淮河上中游旱情緩解(7月21日以來,淮河上中游普遍降雨,部分地區出現暴雨) (華東 解放日報)
  • 國家環保總局:火車進城5年內有望禁鳴(在47個重點環保城市進行鐵路平交路口改造、高音喇叭改造和城區路段封閉) (中國 新華社)
  • 廣西組織大規模野生動物放生活動(放生動物大多是各地養殖場、飯店酒家無償捐出或掏錢購買,部分是公安機關依法查獲所得) (南寧 人民網)
  • 在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乾旱和風沙危害地區 進行「三北」防護林工程,自1978年至2050年 總工程規劃造林5.34億畝 (中國 新華社)
  • 城市家庭室內污染不容忽視(引起眼鼻喉等器官刺激並可能導致鼻癌的物質甲醛,其超標嚴重樣本多存在大量使用的人造材大芯板) (中國 新華社)
  • 報廢汽車流向農村 違規(鄉村公路上運營的中小型客貨車,有不少是來自城市的報廢車,違反「禁止報廢汽車上路行駛」的規定) (中國 人民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01 >>>

  • 雨量集中的降雨型態 和引起以飲用水為媒介的傳染疾病的發生流行相關
  • 布希簽署法令限定聯邦機構淘汰耗電型緊急備用電器
  • 綠色電力夥伴關係計畫將推展可再生能源市場
  • 電纜設備架設如何保障鳥類安全 拍攝成宣導錄影帶
  • 5百萬美元贊助技術研發 將雞禽養殖場廢棄物轉換為發電廠燃料
  • 太陽風暴使地球表面臭氧層變得稀薄
  • 因走私非洲象牙雕刻到美國 象牙海岸籍人士在紐約市被判入獄
  • 美國魚類及野生物保護署遭控訴 指對加州斑點梟和太平洋食魚貂保護不力
  • 索頓海國家野生物保護區內提早發生了禽類肉毒桿菌症且狀況嚴重
  • 新資訊教導游泳者避開水母集中出現的水域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1998聖嬰年台灣氣候之異常現象 (上) >>>

作者:陳昭銘 (中央氣象局 科技中心)

  1998年為繼1995年之後又一個聖嬰(El Nino)年且其強度為歷年來最強者,過去的聖嬰年總是在全球各地引發不同的氣候異常現象,所以,此次聖嬰年是否會造成台灣區域氣候的異常變化,是研究台灣氣候的學者們相當關心的話題,本文將針對此題目從溫度及雨量出發,作初步的診斷並對部份現象提出可能的解釋。在研究中我們以平均分布在台灣全島的六個測站﹙台北、台中、台南、恆春、花蓮、台東﹚為代表,以此六個測站之地面溫度及降水量之平均值代表「台灣地區溫度」及「台灣地區降水量」。

、溫度異常

  首先以溫度為探測指標,可發現台灣地區溫度在1998年1至12月的十二個月份中,其平均溫度均比當月之長期氣候平均值要高,且其整年的年平均溫度亦是自1970年以來的最高峰,所以異常高溫是台灣地區在1998年的一個異常氣候現象。為了進一步探討台灣地區異常增溫的原因,我們研究1970-1998年之間,台灣地區溫度和鄰近海域海水表面溫度之關聯情形,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地區溫度和鄰近南中國海(112-120E,10-20N)的海溫有相當高的正相關性(97%),另外在台灣以東日本以南(128-134E,22-28N)的海面溫度也顯示了與台灣地區溫度有91%的正相關性,此結果隱喻台灣地區溫度變化相當程度地隨著該一區域海溫的變化而變化。此種相關特性不僅是長期以來的氣候特徵,在1998年的單年分析中也同樣顯示了很高的正相關特性。因此我們繼續追蹤分析以上台灣鄰近二海域的海面溫度,發現此二區的海溫在1998年的1-12月每月月平均溫度均高於長期氣候平均值,我們依此推論1998年台灣區域的異常高溫現象和鄰近海溫的增加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降水量異常

  接著我們分析另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降水量」,在分析結果中我們看到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其中一個是台灣地區春季﹙2-4月)的降水量明顯高於氣候值,另外一個現象是梅雨季(5,6月)台灣地區降水量也比氣候值要高,相反的,整個颱風季﹙7-10月﹚台灣地區降水量除了10月以外,其餘月份不是比氣候值低﹙7,8 月﹚就是和氣候值相當,其中影響的關鍵在於當年侵台颱風的個數,下一節我們會有比較詳細的分析。不過,就整年的年台灣地區平均降水量而言,也和溫度場一樣是自1970年以來的最高值。

本文轉載自全球變遷通訊電子報第一期
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http://www.gcc.ntu.edu.tw
訂閱全球變遷通訊電子報: vivid@gcc.ntu.edu.tw

[專欄作家]中橫搶通首勘之後的建言 >>>

作家:陳玉峰

  「是石頭走的路,我們不會與之爭道;是石頭住的家,我們不會去強佔」。原住民朋友指著土石流流竄區,多年前如此地告訴我。

  今年七月二十日,距離九二一大震差二個月滿二年,筆者應行政院重建委員會之邀,踏勘自災變以來首度搶通的中橫上谷關至德基路段(青山下線,上線依然封閉),對青山上下線最嚴重崩塌的危脆國土,以及自然生態系長期的調適或演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中橫復通」與否,以及九二一 重建委員會的功能定位,謹向政院建言如下。

  一、中橫若能符合總體經濟效益及安全無礙的條件下復通,誠為全民所樂見。然而,依據災變後近二年的勘驗,青山上下線許多段落相當於重新開路,且龐大潰爛地體粗估非十年以上難以安定。各類土石砂礫的安息角(穩定角度)不一,例如乾砂為20-35度、溼砂為20-40度;一般乾土為20-45 度、潮溼土壤為25-30度;砂礫為30-48度等等,而植被次生演替乃至相對穩定的時程,從未有調查研究。無論傳統圍堵工法,或新近強調的生態工 法,無人敢於擔保短期可資安全安定,何況許多段落土石流或崩崖角度皆超過45-60度。

  中橫能否復通,第一優先考量者必須評估地體、地層、崩塌等風險,以及反覆工程之成本計算,其次才考慮邊坡植生。重建會開創源頭整治誠然為新理念,但距離成熟穩健的可行性仍在未定之天。

  建請行政院應就中橫復通與否之整體社會成本效益,作一長程、總體的評估,依據全國、地方各層次,下分經濟、社會、聚落、農林、自然保育、安全……諸要素,統析替代方案、零方案等,估算至少二十年以上時程的評比之後,再下決策為宜。 

  依筆者見解,若能僅止於維持公務必要之便道暢通,讓中橫得有十年的安息時期,且在此期間做好真正本土全方位生態、地體的基礎研究,提供第一手復建工程的堅實學理與經驗,毋寧是較穩健的做法。至於對梨山、各部落、災民照顧,存有許多方式可資規劃,若一味以復通為目的,搶天所難,徒然耗損國力、再度傷害土地,則屬不智。

  二、九二一重建委員會不應只是災變後的任務編組,更應肩負國土利用與前瞻規劃的長程任務,宜針對災區乃至全國,作二十世紀之土地利用、公 共工程、治山防洪、農林政策、邊坡植生、防震救災等總檢討,關於水庫、電力或任何安全系統,亦應探討在戰爭時期的風險防範等等,研擬並試驗改 革的新契機,並將歷來經手處理的施業與工作,長期列管、監測,讓行政院後續接管的主管機關可資追蹤。

  建請行政院審慎考量,重建並非復舊的同義辭,而是深入檢討舊世紀欠缺符合生態法則的國土利用總弊病,重新依據全國各地地理、環境、生態、人文、歷史、產經、政治……等條件,擺脫過往性慣窠臼,賦予劃時代的變革。具體建議,重建委員會可以是今後部會重組之中,關於國土規劃、山林 保育、維生生態系保全等新單位的新種子或前身,目前乃至今後,重建委員會所有業務的總指導原則,應以提升治標層次,進入治本改造的終極目標自許。 

  三、九二一大震雖然帶給台灣無比慘重的傷害,卻也創造地球科學、本土生態世界級的活體大瑰寶,這代台灣人理應珍惜這次災變敞開的土地故 事,儘速在近期內深入研究地體、生態的廢雜學理,開創本土顯學,否則天眼即將於短暫時程內閉合,我們也將坐失最佳時機。建請全國各類研究單 位,速速進行地震後續相關研究。而中橫等工程,似乎不宜本末倒置,只求一時偏安。無論如何,不應一味強調人本霸道、人定勝天的勇敢,不要忘 了,台灣正是地震的產物,平均每十年一次大震,二百五十萬年來卻可「震」成「福爾摩莎」的鬱鬱蒼蒼,是開發才引致今後無窮的大地反撲,建請政 府放下開發的圖騰,讓土石流回歸土石之家,不必再與石、與土爭道!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野柳步道 >>>

  播出時間:8月8日(三) 早上8:45/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東北角的野柳,是世界知名的風景區,每年近百萬的遊客來此,為的是欣賞女王頭等等地質奇觀,或到潮間帶戲水,但長久下來,未經控制的遊客量,顯然超過環境的負荷。

  其實野柳也有豐富的生態可以欣賞,例如據調查這裡有超過90科200種以上的植物,每年春夏濱海植物繁花盛開,十分美麗。除了植物,野柳岬角也有不少蝴蝶,像大白斑蝶、青蛺蝶、雙尾燕蝶...等等。此地冬天有冬候鳥,夏天有來此避風雨的海島,四時景觀不同。

  本集節目,我們就避開野柳海邊的人潮,到野柳步道走一走。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