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本日主題: 「靈鷲山」放生儀式係放生?或作孽!
知性專題 [鯨豚簡介]適應-如何游泳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布希批准有限制地補助幹細胞(Stem Cell)研究
未配合歐盟制定基因轉殖微生物管制法例 7國家被控告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8-1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1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10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哭泣的月橘
[環境關懷事件]「靈鷲山」放生儀式係放生?或作孽!
專  欄 [專欄作家-余國信]刀下留屋讓嘉義市的歷史故事豐富起來!!
活動訊息 [活動]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成立「台灣環境事件小組」,積極招募義工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鯨豚簡介]適應-如何游泳 >>>

  1948年,自然雜誌(Nature)中發表了一篇James Gray的論文,他以一套嚴密的模式,來解釋海豚如何游泳,文中指出,一隻海豚,為保持游泳的速度,其尾部的拍擊力,肌肉的發育,肌力需大於其他哺乳動物十倍,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一直到1963年,Peter Purves在自然發表其成果,才有更好的解釋。

  簡單的說,當propulsive肌作用時,尾部向上移動,水由上方向下移到尾鰭下面,產生亂流,在尾端形成3個漩渦,當尾鰭再向上拍擊,尾鰭下方產生一個低壓區,使得尾部下彎,水由頭和身體表面向後拉,這使得海豚向前向下移動,來抵抗前鰭的水平作用。

  由於這種身體向前及向下的運動,使的斜經身體向後流到尾鰭的水,速度增加,而尾端的漩渦則沖離身邊。

  尾葉先放鬆,然後開始向下拍擊,當尾部的腹肌向下拉向下拍擊。尾鰭開始向下捲曲,同時水由旁邊流出,而不是向後加速。而頭和胸部的浮力,因內部大量的油而增加,當持續向下拍時,頭會上升。水流經身體向後的形式,與向上拍相似,但無正向的加速。

  再這樣一次拍擊中,水流經身體的正向加速,使產生Laminar(層流,非亂流)的速度大於Gray所提的含亂流的模型,這種模型其身體是固定的。在層流的存在下,海豚游泳時,可藉以大為降低高速游泳所需的力量。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布希批准有限制地補助幹細胞(Stem Cell)研究 >>>

  美國,德州,克勞佛得,2001-08-10 (ENS)- 眾人經過長期等待,布希總統週四在他的牧場、透過全國電視轉播演說,發表了他對於是否利用聯邦經費贊助幹細胞研究的立場。他將允許聯邦經費資助目前現有的幹細胞系研究,但經費不能被用在製造新的細胞系。布希將成立總統生物科技諮詢會,監督這種備受爭議的研究。

未配合歐盟制定基因轉殖微生物管制法例 7國家被控告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1-08-10 (ENS)- 防止基因轉殖微生物繼續流失到環境中,這對歐洲人民的健康和環境安全是極為重要的,但仍有7個歐盟國家未依照要求修正其國內相關政策以符合現代標準。歐盟執委會已決定向歐洲法院控告這7個國家,包括比利時、德國、英國、希臘、西班牙和奧地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8-15 >>>

  • 人權及外交考量 環保署同意解除阿瑪斯號2船員出境限制 (台灣 東森新聞報)
  • 日前溪洪沖刷龜山堤防下方兩處廢棄垃圾掩埋場 高屏溪水質嚴重汙染 (美濃 聯合報)
  • 虎頭埤出現大片魚屍 放生變殺生 慈悲失美意 (台南新化 中國時報)
  • 高市市會議今通過環保局「民眾檢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獎勵標準」 (高雄中央社)
  • 經濟造林木18株台灣櫸遭小蠹蟲侵害 將全數焚毀以防病蟲害蔓延 (南橫新武段 中國時報)
  • 桃芝之後濁水溪下游砂石量明顯增加 不肖砂石業者蠢動 (彰化 中國時報)
  • 基隆近海出現大量浮木 危及航行安全並阻礙電廠冷卻水入水口 環局爭取送北縣市焚化 (基隆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15 >>>

  • 雲貴高原上最大濕地瀕臨消亡:草海保護區內水土流失加劇,又區內居民貧困面大,造成對草海資源的超量索取 (貴州 法制日報)
  • 武鋼鋼渣處理可望實現零排放:鋼渣綜合開發生產線,進行破碎、磁選、分離、磨細等深加工處理和再利用 (武漢 新華社)
  • 回收「白色垃圾」保麗龍產品 遭遇尷尬:有關負責人認為,居民環保意識還較差,另外可能與廢舊塑料的回收價格較低有關 (瀋陽 瀋遼晚報)
  • 藏藥發展將破壞生態環境:學者指應從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作整體規劃,防止開發一個品種毀掉一個物種 (中國西部 中國環境報)
  • 非法收購雪蓮者遭查 國家二級野生保護植物雪蓮六萬多棵 (哈密地區 法制日報)
  • 小麻雀已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捕殺食用違法 (中國 北京青年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10 >>>

  • 波多馬克河上重建紀念橋 東部沿海岸交通舒緩
  • 羅德島底片製造廠違反空氣淨化法遭罰鍰
  • 海膽吃掉覆蓋珊瑚的海藻 使珊瑚免於死亡
  • 密集監測計劃持續保護游隼
  • 咖啡公司種樹減少全球暖化
  • 報告初步顯示 保護鳥類並不危害夏威夷經濟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哭泣的月橘 >>>

作者:貓頭鷹 (東港溪保育協會會員)

萬月橘,山老鼠覬覦】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恒春工作站與恒春刑事組近來查獲月橘(七里香)盜挖案共十八件,從過年前至今嫌犯有計畫且集團式的盜挖樹頭,再利用假日或早晚運送出境,甚至走私出口;侵入國有林班盜挖百年七里香(月橘),選擇樹型優美,曲線古意的老樹,成為園藝中的盆栽或景觀植物,價格不乏2、30萬甚至上百萬不等,一樓高的月橘有時已達上千年之久與中海拔的牛樟、檜木相較並不亞於其市價或格調,如此高貴之七里香,也就因此成為景氣不好時的高檔貨或為大陸高幹欣賞的對象,盜挖月橘也就因此防不勝防,更成為林班巡視人員日夜擔心的國家資產。

採林木,視同盜取國庫】

  月橘生長地,以恒春半島為全台首冠,該區全年乾濕季分明,加上強勁落山風,生長勢非常緩慢,實際直徑十幾公分但已達百年之年齡;植株古樸蒼勁,造形典雅優美脫俗,為國內外造園界盆栽極品。月橘多生長在車城、三台山、港口、小路一帶,均在國有林班地內,遭受山老鼠日夜蠶食,雖經林務局恒春工作站查獲多起並移送法辦仍未能遏止盜挖案。民間與保育人士認為,月橘被盜挖如此猖獗,係盜挖者因懲處較輕且有厚利可圖,才結夥挺而走險。月橘一棵十至數百萬不等,值得高層與民眾了解,月橘等樹形優勢的物種,不應再以被視為雜木而無法享有貴重木之名,更不可再以材積來論價碼,林務單位也應該重新考量;對於珍貴木的認定,不應僅限於牛樟、紅豆杉、紅檜、台灣扁柏等的樹種,應該配合時代腳步,將凡為市價具一定價碼者,皆應視為貴重木而加以徹底保護之必要。

計劃盜挖,破壞水土保持】

  現行水土保持法除加重懲處及賠償,林務局恒春工作站為保護這全省鬱閉度最完整的林相,僅能以無武裝的林班巡視員加強巡查,然而,巡山員每天上山時除面對險惡的地形外,更面臨火力強大的竊賊,形成強烈的對比,一但正面碰頭或擦槍走火時,巡山員的安危恐將亮起紅燈,竊賊強大的武力及對地形的熟悉,卻是林班巡視員無能所及,疏不知如此破壞家園的行為,將止於何時?除嚴厲譴責外並將繼續佈線查報,更希望上級能一併全盤檢討盜挖案件的發現並藉此重視全國巡山員的安全及福利。

老鼠盜挖樹種不限】

  民眾會懷疑,在全省各地馬路上、牆角邊、公園裏到處都有七里香,為何不曾發生被盜採,然而林務局為何還言之為貴重木?這答案很簡單,只要您走訪一趟恒春半島的山林,您就能夠了解七里香在半島上生長的困境是如何險惡與獨特,就因為本區四季乾濕分明,夏季乾燥炎熱、冬季強風肆虐,造成七里香、茄苳、山豬肉(珊瑚樹)、白樹仔及山柚仔樹型曲折,古意盎然自然成為宵小光臨的樹種,甚至走私出口,成為大陸高幹所愛且統一台灣前先行收買到的樹種。

本文轉載自【藍色東港溪電子報http://forum.url.com.tw/enews/enews.asp?CH=15

[環境關懷事件]「靈鷲山」放生儀式係放生?或作孽! >>>

作者:賴鵬智 (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秘書長)

敬致各保育團體及朋友們:

  佛教團體「靈鷲山」每年八月下旬都在桃園巨蛋舉辦數天超大型水陸法會,照慣例在其中一天清晨會舉行放生儀式,可以看到由商人捕捉來的一箱箱野鳥、各種龜類、魚類擺在壇前。儀式後一定又是載到某個山林或水庫、湖邊就隨便野放,完全不管環境是否適合,也不管是否有無外來種入侵的問題,也不管因放生儀式所衍生的商業機制造成野生動物被捕捉、干擾的浩劫。

  大家都是保育界先進,小弟不必多言「放生」在台灣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因商業行為而違背佛教慈悲護生本意的矛盾!這幾年我都在該水陸法會舉辦前,去電主辦單位勸導其取消放生祈福儀式,但都只能表達意見給基層人員,也不知他們的高層有否聽到建議,他們的領導人心道法師有否瞭解到他們的作法不是放生而是「放死」?

  但清楚的是放生儀式年年照辦,我也每年傷心難過!今年該水陸法會開始舉辦的日期是八月廿二日,將於八月廿七日(星期一)清晨五點舉行放生儀式。我希望大家一起來進行勸阻商業放生的行動,看保育界群眾的力量能否讓靈鷲山高層重視這個問題,進而永遠不再帶頭做不當放生的行為。

  敬請有心的保育界朋友以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傳達您對商業放生的看法與勸阻之意。為了表示負責,請具名表達意見。(您的一通電話可能改善台灣野生動物的命運!歡迎您轉寄此信!特別聲明:此信純屬個人行為,與本人服務單位無關。)

靈鷲山佛教基金會:
電話:02-2760-3881轉推廣組林組長 傳真:02-2768-4550
電郵:fatai@ljm.org.tw
靈鷲山本部:無生道場電話:02-2499-1100 傳真:02-2499-1249
電郵:093@taiwan.com

本刊支持「杜絕放生儀式」,請響應一人一信致函關切。【連結

[專欄作家]刀下留屋讓嘉義市的歷史故事豐富起來!! >>>

作者:余國信

  翻閱台灣歷史,『嘉義市』算是一個有豐富歷史故事可以講述的古城,這裡曾經是平埔族人居住與打獵的地方,這裡在清雍正時代曾經設有一個諸羅縣城,在日治時代,『嘉義市』曾經是全台四大發展的都市之一。

  曾幾何時,今天的『嘉義市』在許多人的歷史印象中,除了『二二八事件』外,竟很難再勾起對嘉義市的歷史描繪,為什麼一個應該要有很多歷史故事可以描述的地方,如今,竟然會逐漸從人民的記憶中消逝??

  到嘉義公園的涼亭下與老一輩的耆老討教後,發現是因為缺乏歷史的現場空間,也就是重要的歷史性建築物消失了!!嘉義公園的東方曾經有一個可以與現今桃園神社相媲美的日本神社,在進入保留與拆除的爭議中時,火燒了!!

  由於嘉義多地震等天災,且地處要位、多人禍,如清代幾次民變圍城、日軍入侵嘉義城的猛烈砲擊,還有二次大戰的盟軍大轟炸;至今,嘉義市清代與日治時期的公共建築所剩無幾。如今又要面對市府的執意拆除,難怪嘉義市的歷史建築會消逝。

  而今,經過文化團體的努力找尋下,發現嘉義稅務出張所(舊縣議會)是全國唯一僅存的地方稅務官署建築,是嘉義市為當時全台四大發展都市之一的重要見證;此時,市政府一面打出要營造文化藝術之都,卻另一方面倉促執意要拆除有建築特色及歷史、文化背景的建築物,真是令人懷疑:『營造文化藝術之都』這到底是不是口號??

  嘉義出身為古蹟審查的主管,也是相當關心嘉義市的內政部張博雅部長,迄今,尚未出面呼籲:刀下留屋,是否還未聽到市民的聲音。一棟歷史建築在未經專家審查時,即被倉促拆除,除了有行政瑕疵外,也成為文化資產的白色恐怖,對嘉義市的歷史建築消逝無非再添加一把。

  我們懇求內政部及相關部門能夠積極關心嘉義市的文化資產保留案,希望能夠促使嘉義市政府及時怪手下留屋,讓嘉義市可以講故事的歷史建築再增添一處,讓嘉義市的歷史故事可以再豐富起來。

[活動]921震災家屋再造,築巢有成 >>>

過坑部落家屋重建聯合落成 暨 過坑、互助、邵族建築勞動合作社籌備處成立典禮

  時 間:2001年8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00
  地 點: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光明路34號
  聯 絡:049-2850343,921家屋再造重建服務團隊
  主 辦: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承 辦:中正村築巢方案施工隊、過坑建築勞動合作社籌備處、互助建築勞動合作社籌備處、邵族建築勞動合作社籌備處、新竹市新竹文化協會暨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921家屋再造重建服務團隊

  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協助弱勢災戶進行家屋重建,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獲921重建基金會委託為服務團隊,結合各方資源(原民會、921基金會、中國電視公司)、部落居民參與施工的協力造屋模式,推動部落重建。

  目前已組織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及互助村編成協力造屋工作隊,完成家屋重建數棟,同時為使原住民部落得以因應當前的失業問題以及未來加入WTO的衝擊,協助邵族、過坑、互助部落籌組合作社。

  感謝各單位的協助,舉辦落成聯合典禮。各合作社籌備成員將於會中與服務團隊簽約,宣示未來將透過合作社的集體力量,推動重建,重攜相互扶持部落意識,照顧部落中的每一位成員,進而改善生活與部落環境。同時也希望將這樣的重建經驗擴展到因桃芝颱風需進行遷村部落,以協助推動重建。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有趣的螃蟹 >>>

  播出時間:8月16日(四)-8月17日(五) 早上8:45 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生態之美,往往令人深深著迷。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愛上溼地觀察的李榮祥先生。李先生今年25歲,從小在屏東漁村長大,長大後他跑遍了台灣沿海,觀察濱海生態,對螃蟹更是情有獨鍾。今年四月份出版了一本台灣賞蟹情報,攝影撰稿全都是自己包辦,對螃蟹的生態、習性、生存環境有詳盡的介紹。

  李先生雖然畢業於成大數學系,但他對台灣的生態環境投注更多的心力。目前他主要在台南七股附近當生態解說員,生活單純而簡樸。本集節目,我們請他介紹有趣的螃蟹,也請他談談台灣海岸觀察的感想。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