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山之驛-勝興
(四) >>>
作者:蔡志忠
§人工與自然造就的渾然藝術品-龍騰斷橋
...距勝興南方約四公里處,高聳著幾根殘柱,就是舊山線著名的風景點──魚藤坪斷橋。所謂斷橋,乃因於昭和十年四月廿一日所發生的大地震,該次地震震央在關刀山,距魚藤坪僅3公里,造成魚藤坪橋極大損害...大地震結束後日本政府開始進行復建工程,但因損毀嚴重,最後只好放棄修復...
殘斷的魚藤坪斷橋,是人工及大自然結合的藝術品。人工,乃因此橋以紅磚砌成拱形,拱形橋下端基座橋墩北端有四座,南端僅兩座形成不對稱的橋樑之美。整座橋樑未使用任何鋼筋,加上大地震震斷了橋拱部分,殘留的紅磚橋墩在青山綠水之中更透出其鮮明的殘缺美,實乃台灣鐵道的藝術極品。
【文章連載】
■山之驛-勝興
(一) (二) (三) (四)
本文原刊載於【參與者電子報】http://tleda.ngo.org.tw/Newspaper/read.htm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ecotour/2001/to-ecotour01082401.htm
◆[台灣新聞]經發會要求開放山坡地開發 將造成土石流危害加劇 >>>
本報訊
今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為期三天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全體委員會議。會場內政府官員與各代表忙著討論;會場外,勞工團體、社會福利團體及環保團體聚集,各別針對287條經發會的共識發出質疑與抗議的聲音。
其中,環保團體包括:生態保育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環保聯盟、綠色陣線協會以及林肯大郡受災戶...等,除了針對經發會要求取消環境影響評估、開放山坡地開發...等要求提出批評以外,也要求政府應該遵守法律,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法第26條的規定,對於經發會的共識進行政策環境影響評估,而非依陳水扁總統一人之言,擅自以總統的名義為其背書,跳脫政府的行政程序及法律規範,以體制外的方式擬定政府的政策。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news/taiwan/2001/news-etf01082401.htm
◆大堡礁附近可能開放石油鑽探 >>>
澳洲,坎培拉,2001-08-21
(ENS)- 澳洲環境部長參議員羅伯特‧席爾今天開啟了未來在大堡礁附近鑽探石油的可能性。這個消息引起不安,因為世界上最長的珊瑚礁可能會因此遭到破壞。總部設於德州休士頓的一家跨國公司TGS
NOPEC Geophysical,目前正嘗試取得探勘珊瑚海的許可。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21-05.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82101
◆綠色和平執行長新任執行長指布希陷地球未來於危機 >>>
英國,倫敦,2001-08-21
(ENS)- 綠色和平的新任執行長格爾德‧列寶德批評布希總統,說布希驚人的政策方向,有可能打擊環境保護和世界和平已有的進展,讓這個世界的未來陷於危險。綠色和平在25個國家設有辦公室,以及在39個國家有一位出席代表,它現在總共有265萬個經費支持者。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21-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82102
◆參議院投票反對環保署提名人審核程序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8-21 (ENS)- 三位民主黨參議員阻止參議院通過布希提名環保署最高執法單位官員之任命案。如果提名人選被確定,曾任俄亥俄州環保局長的唐納得‧施雷格杜斯,將以環保署執法與監督局副局長的身分,協助環保署決定是否積極調查污染源如燃煤發電廠。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21-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082103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8-24 >>>
-
檳榔樹是桃芝風災元兇?地方有雜音
座談會建請農政單位研究「混農、林業」經營之可行性 (南投
台灣新生報)
-
環保署輔縣市導資源回收評比 中市奪魁
北市第二 (台灣 民生報)
-
線西鄉反對在彰濱工業區環保用地上設置事業和醫療廢棄物焚化爐
和鄉民當初爭取設置一般性焚化爐的意見相違 (彰化
中國時報)
-
引水機鋼管鋼管噴泥漿 阻斷中橫淹電廠 (台中和平鄉
聯合報)
-
擴增黑面琵鷺保護區 縣府拒絕 (台南七股
聯合報)
-
旗津清除電石渣 空地遭佔用開海產店
市長指示依竊佔罪嫌移送法辦 (高雄市 聯合報)
-
對付「土石流」
重建委員會從今年九月起擬推動社區防災、減災社區總體營造試辦計畫
(台灣中部 中國時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08-2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24 >>>
-
水域污染 過度捕撈
我國海洋漁業經濟不容樂觀 (中國 新華網)
-
南水北調先治:污治污資金與工程費用比例1:1,東線開工與否直接取決於沿線污水治理的快慢和好壞
(中國 中國水利報)
-
廣西環保工程將憑證施工:凡在廣西境內從事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業務單位,須憑環境工程資質證承攬工程
(廣西 新華網)
-
進口室內空氣清新器促銷熱潮:盲目使用臭氧消毒產品,很可能會導致人體皮膚癌和肺氣腫
(廣東 新華網)
-
國產汽車消費稅新制:對生產銷售達到低污染排放限值的小轎車、越野車和小客車減徵30%消費稅
(中國 東方網)
-
新疆卡拉麥裏自然保護區一批人工繁殖野馬將野放
亦是全世界首次大規模野馬野放 (新疆 中央電視台)
-
臨邑盜賊於22日早晨鑽開輸送管 約30噸原油外洩
(山東 新華網)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08-2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8-21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21-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08-21
▲[黑潮觀點]颱風過後 >>>
作者:廖鴻基
每次颱風過後,無論陸地上的災情是否嚴重,海洋在沿岸海域裡總會殘留著風暴的遺跡。泥沙是陸地的血液,林木是山脈的筋骨…颱風過後,海上漂懸的這些遺物,似乎是海洋為舉證一場災難而不斷的向我們提出的警示。這次颱風過後,我們航行出海,朝外海航行了將近一個小時,謹慎通過了無數道漂流木關卡,竟然船舷下仍是混黃色濁水。我在船舷邊細想每次颱風過後海域裡的景象,這一次我覺得不只山脈受創,這一次,我覺得連海洋都受到了傷害。(本文原刊載於2001.8.11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82401.htm
▲[我們的島]尋覓新天堂-桃芝風災遷村能往那裡去? >>>
作者:張岱屏
桃芝風災過後,「遷村」的呼聲甚囂塵上,一時之間,行政部門與輿論似乎皆以「遷村」為逃避災難的唯一選項。而許多學者與官員又將長期以來「遷村」政策無法落實的責任,歸咎於民眾「安土重遷」,不願意離開危險區域。
然而,以這次颱風過後,農委會評估必須立即遷村的十六個危險聚落之一--花蓮萬榮鄉見晴村為例,三年來已經歷經三次土石流災難的見晴居民之所以遲遲無法遷村,不是因為居民的意願不高,而是政府的政策不當所使然。早在三年前芭比斯颱風...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ourisland/2001/co-island01082401.htm
●[讀者投書]核四復工就可以無法無天? >>>
稿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對於貢寮鄉核四重件碼頭工程,粗暴的施工已經使三貂灣珊瑚群慘遭土石壓死。一開始從花蓮運砂石來,沒有清洗就往海裡倒;後來用巨大砂石船違法到大陸載砂石由海巡署護送直航,同樣未經清洗又進行直接海拋;沒想到核四停工又續建後,包商竟然變本加厲,最近竟從「東北角國家風景管理特定區」內的貢寮和美村雞母嶺陡峭的山坡地上直接挖山取石。不但嚴重違反當初台電施工準則聲稱絕不取貢寮當地石材的規定,而且在如此陡峭的坡地上開採,更將嚴重影響到下游水土保持與居民安全...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reply/2001/reply-01082401.htm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尋覓新天堂 >>>
播出時間:8月27日(一) 晚上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桃芝風災過後,「遷村」的呼聲甚囂塵上,一時之間,行政部門與輿論似乎皆以「遷村」為逃避災難的唯一選項。遷村背後的問題何在?公視「我們的島」本即將探尋花蓮兩個即將遷村的聚落--見晴村、大興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