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09-1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塵歸塵,土歸土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印度鞭藤

環境新聞

美國遭到恐怖份子的大規模攻擊
驚駭恐怖充斥紐約
塵歸塵,土歸土
生物科技被應用於製造廣泛的產品
世界野生物基金會擬出抱負不凡的北極區保育計畫
北海各國部長推動嚴格管制海上污染
石油外洩污染了遠方的海水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0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為您的權力-向污染宣戰 (上)

專  欄

[我們的島]龜山島紀行 (下)

活動訊息

[活動]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印度鞭藤 --﹥

作者:陳世一

[放大] 印度鞭藤  第一次看到印度鞭藤,就被牠那在樹與樹之間蔓延伸展的綠色帷幕深深吸引,以為是一不小心跌入了熱帶雨林的夢境般。大片的印度鞭藤不停向四周探索,像一股不知來自何處的神祕力量,在林間編織一塊毛茸茸的壁毯般。這是四年前在八斗子往忘憂谷中途,車道旁的初次相逢。

  後來,聽陳建志老師說,印度鞭藤在台灣北部很少見,只有在宜蘭北關發現過。恒春半島、蘭嶼、綠島較多,台東海岸山脈也有分布。

  仔細觀察印度鞭藤的纏繞方式,就會發現不同於其它藤本,牠是利用葉子前端變成卷鬚狀來攀爬纏繞,葉前端的卷鬚看似柔和,卻是堅韌無比,以致於只要被牠們攀附上,像遇到了一個死皮賴臉的對象般,就算強風暴雨想撕裂牠們,印度鞭藤仍然是緊緊的纏住,一點都不肯放鬆。

  可是,奇怪的是牠們雖然纏勁十足,照理說家族的成員應該眾多而勢力龐大才對,然而,鞭藤科的家族卻是人丁稀薄,只有三個屬十餘種而已。印度藤則是台灣唯一的鞭藤科家族成員。

  印度鞭藤為蔓性木質藤本,葉鞘包著莖,葉革質,長約十至二十公分,寬約兩、三公分,小小的黃白色花,頂生圓錐花序,核果球形,成熟時顏色會變紅。由於葉片形狀特殊,也有人叫牠鬚葉藤、藤竹仔、蘆竹藤等。

美國遭到恐怖份子的大規模攻擊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11 (ENS)- 美國今天遭到數次的攻擊,造成紐約市的兩棟世貿中心大樓倒塌,淪為成堆的碎片,位於華盛頓特區的五角大廈之部分建築遭到嚴重摧毀,全美各城市的聯邦大樓亦被迫進行大規模人員撤離。

驚駭恐怖充斥紐約 --﹥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1-09-11 (ENS)-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下令聯合國人員撤離,並譴責恐怖份子今日的攻擊行動,粉碎了紐約市的世貿雙子星大樓,並損毀華盛頓特區五角大廈之一翼。安南聲明,「毫無疑問地,這些攻擊事件是有計畫的恐怖主義行動,經過縝密的策劃和協調,在此,我嚴厲譴責這種行為。」

塵歸塵,土歸土 --﹥

記者 Bill Halliwell 報導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1-09-11 (ENS)- 大火仍在延燒,塵土如翻騰的海浪湧向夜晚的天空。視野往南延伸穿過蘇活區,雄偉的雙子星大樓原本是這片視野中最美麗的景致;現在,這裡卻看似一片荒蕪和空洞,從不曾入睡的街道也是一片空寂。

生物科技被應用於製造廣泛的產品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10 (ENS)- 「皮優農業和生物科技先導計畫」發表了一份新的報告「在地平線上收成:農業生物科技的未來利用」。其內容指出:利用羊乳中的一種含蜘蛛絲基因的蛋白質製造而成的防彈背心,用以清除含有毒物質之土壤的植物,以及,含有某種特殊維他命和可解決某種營養素不足的問題的食品,這幾項產品可能都將是農業生物科技發展管道的下一波產品。

世界野生物基金會擬出抱負不凡的北極區保育計畫 --﹥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2001-09-10 (ENS)- 世界野生物基金會指出,北極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面臨「重大且迅速惡化的威脅」。來自八個北極區國家的世界野生物基金會領導人於上週聚會討論,並規劃出一項保育計畫。該團體強調,北極區生態環境所面臨的三項主要威脅是:不當的開發計畫,未加以控制的氣候變遷,以及有毒物質污染源。

北海各國部長推動嚴格管制海上污染 --﹥

  丹麥,哥本哈根,2001-09-10 (ENS)- 北海週邊各國負責海上運輸與環境維護的部長們,今天在哥本哈根舉行了一次「極不尋常」的會議。他們在會議中達成一項北海水域污染防治方案的協議。赫爾辛基委員會是在丹麥政府的要求下,召集了這場會議。

石油外洩污染了遠方的海水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10 (ENS)- 據週六越南的官方消息報導,一艘越南油輪和一賴比瑞亞籍貨櫃船,上週五早上在胡志明市東南75英哩處的Vung Tau Sea海域內發生相撞,造成數千噸石油外洩。過去五天裡,在巴西、波斯灣及南非亦發生石油外洩事件。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3 --﹥

  • 環保罰單大清倉 環局將全力催繳未繳款罰單 (北縣 聯合報)

  • 高屏溪流域管委會增設檢舉專線 配合24小時全面稽查 以杜絕各種水域汙染 (屏東 聯合報)

  • 追少年竊案 找到保育動物 (中縣 聯合報)

  • 三農地遭重金屬污染 經緊急控制後範圍並未擴大 甘蔗作物也沒有污染之虞 (嘉義 中國時報)

  • 毒木瓜事件 法界反對環署補償 應依民法的侵權行為向地主索賠 (屏東 聯合報)

  • 高鐵工程包商挖樁 泥漿塞野溪一個多月未見改善 (苗栗通宵 中國時報)

  • 設鳥仔踏捕伯勞鳥 已六人送辦 (恆春 聯合報)

  • 木溪橋上游堰塞湖崩塌之危 林管處已移除土石並請下游民眾提高警覺 (台東鹿野 中國時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3 --﹥

  • 國家環保總局指出:太湖爆發大規模藍藻則純屬謠傳 實僅部分水域有藍藻侵害 (太湖 中國青年報)

  • 超採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危及世界自然奇觀月牙泉 (敦煌 北京青年報)

  • 高橋鎮政府單位出錢買環保 免費分送農民生物分解塑膠袋 (杭州 新華網)

  • 筆下不提野生動物美味可口 北京作家發出綠色倡議 (北京 中國環境報)

  • 聯合國高科技實驗稻枝葉枯黃 起因是附近一工廠直接排放毒氣污水 (成都 天府早報)

  • 咸豐縣城內無證(照)經營野生動物的餐館及城鄉市場進行檢查 查處非法經營野生動物案件19起 (湖北 湖北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10 --﹥

  • 煉油及石化公司同意償付德州一處「超級基金」場址的清理費用

  • 加州一場火災摧毀了數十間住家

  • 眾議院森林小組委員會可能會傳喚「地球解放前線」發言人出庭

  • 紐澤西承諾以3千萬美元作為土地保育基金

  • 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鮭魚迴游的數量破以往紀錄

  • 八目鰻數量的控制需要運用長期策略

  • 國際自由貿易使得日本的小規模伐木業者無法生存

  • 「兒童的環境健康會議」將在華盛頓特區舉行

  • 環保汽車出租公司與美國加州肺部協會合作促進空氣淨化

  • 認養一隻瀕危動物當作節慶禮物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為您的權力-向污染宣戰 (上) --﹥

作者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要政府規定汽車製造業者改善他們車輛的燃油效率是很困難的,但真正更為艱難的在於:有個鮮為人知卻頗具勢力的組織,他們自稱代表百萬美國人發言。「美國休閒聯盟」定期對國會、以及其他地方性的、州的、或者聯邦的政府機構遊說。這組織的成員並不是要保護我們珍貴的公有地,也不關心車輛的燃油效率;他們主張所有人都得付費才能使用自然,而且他們相信,體驗自然的最佳方法,就是駕駛水上摩托車、雪地摩托車,或者高速船艇。

  全地形越野車(照片提供 愛德華公園

  「美國休閒聯盟」正試圖讓國會和美國人民相信:在改善新型車種耗油量的市場需求下,汽車製造業者一定是以減輕新車種的重量作為回應,也因此降低了新車的安全性。但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可以改善燃油效率,且不會犧牲車輛的安全設計。

  「美國休閒聯盟」和反環境組織結合,成立了「選車聯盟」來支持以上論述主張,並且譴責旨在對抗全球暖化的國際性「京都議定書」。

  「美國休閒聯盟」是由休閒業者所支持的團體,成員包括超過100個休閒組織及生產休閒設備的公司。對他們來說,去影響國會通過有利企業的方案一直是很有用的,其中包括已在很多國有林地施行的使用公有土地付費方案。此方案的施行期限已被延長到2002年9月,而遊說團體正持續努力要讓它變成永久有效的方案。

  「美國休閒聯盟」主席暨「休旅車業公會」(此公會代表北美區休旅車近95%的銷售及服務量)現任主席戴瑞克‧柯倫多,1999年2月於參議院所屬「能源和自然資源會議」的監督聽證會上說:此付費方案是個「重要的學習機會。」

  柯倫多說:「我們正在全國實驗新型態的費用和收費方式,根據每週各天不同而收取不同的費用,且依地區而異。」

  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使用者付費方案(照片提供 國家公園管理局

  批評者認為,付費方案是在讓人慢慢習慣付費,以進入原本可以免費拜訪的公有土地。「美國休閒聯盟」的成員希望經費短絀的州或聯邦機構,會逐漸讓工商企業,以收費方式來經營公有土地。

  看看「美國休閒聯盟」的成員名單,您就可以發現名單背後的真相,且真相令人心寒:

‧ 美國雪地摩托車聯盟會議
‧ 美國旅館及汽車旅館聯盟
‧ 美國摩托車騎士聯盟
‧ 美國石油協會
‧ 美國動力船聯盟
‧ 雪佛龍公司
‧ 艾索公司
‧ 國際遊樂公園聯盟
‧ 遊樂工業製造商和供應商
‧ 國際水上摩托車協會
‧ 國家來福槍聯盟
‧ 華特迪士尼公司

  「美國休閒聯盟」的建議和策略被批評為「付費來破壞的休閒」,因為很多這類的休閒活動,是在鼓吹例如駕駛越野車、雪地摩托車和打獵,造成野生生物及生態系統被大肆破壞。

  「解放森林」的邁可‧傑哈說:「他們正一步步取得休閒的經營權,而最終目的之一就是取得公有土地的經營特許權。長此以往,很可能迪士尼就能在公有地上建造起他們的樂園,」傑哈如此警告著。

  全地形越野車(照片提供 荒野協會

  「這樣的轉變其實是在雷根時代早期就開始的」,「蠻荒野地」的網站指出,當時,「內政部長詹姆士‧瓦特開始全力讓公共資源『民營化』」。在那同時,國會開始扣留聯邦土地管理機構的維護基金。「我們相信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是試圖進一步促成『民營化』的進程。因為沒有足夠的維護基金,我們正面臨的『維護危機』早已不可避免。也因此,一個能『拯救』日漸衰頹的公有地休閒系統成為勢在必行的最終方法,而這方法就是-公私合營的伙伴關係。」

  「蠻荒野地」相信,美國森林管理局還有其他聯邦和州屬機構,正打算和休閒業的龍頭合作,一起策劃如何讓聯邦公有地上的休閒商機真正地商業化、民營化、及裝置機動設施。

  「山巒協會」的執行長卡爾‧波普曾說:美國森林管理局的收費方案,「可能預示了公有地的休閒管理方式,即公共服務導向轉變成商業式經營。相較於健行、露營、野外滑雪、考察自然、教學遠足等這些對環境衝擊較低的活動,那些帶來最多利潤的休閒方式無疑地會被優先發展,例如搭纜車登頂的滑雪活動、全地形越野車、渡假村、動力船等。」

  越野車留下的痕跡(照片提供 奧勒岡山巒協會

  一則「美國休閒聯盟」內部的備忘錄清楚說明了該聯盟的意圖。「丹佛郵報」取得了這則備忘錄,並刊載在2001年6月19日潘妮洛普‧裴迪的專欄裡。備忘錄中寫著:「我們已經完全開採了這國家裡的每座休閒金礦,並將它們當消費品牌來經營了嗎?當我們從免費的戶外休閒轉變成收費的服務時,我們將可預期到許多經營方式上的改變。產品,即使是對有強烈需求的人,賣和送、也是兩碼子事。」

[我們的島]龜山島紀行 (下) --﹥

作者:宋玉琦

   曾經在島上居住過的漁民開玩笑的說:黑社會的通輯犯若逃到龜山島上去,準是自投羅網。別說島上水電不便,連登島上岸,都無處可停泊船隻。這船隻停泊的問題,在龜山島開放觀光一年之後,仍困擾著其所屬的管理單位-東北角國家風景管理處。龜山八景裡的「靈龜擺尾」可說明此一現象。龜尾潭處有一長約兩百八十公尺的長砂嘴,人稱龜尾。這龜尾巴由大小不等的礫石堆積而成。靠著水流,夏天時,西南季風將龜尾巴吹向東北,船隻在北岸臨時碼頭停泊,人則藉由浮動礁筏上岸。冬天時,東北季風強勢,人在南岸登岸,但仍是藉由臨時碼頭。臨時碼頭的登陸方式,其安全性一直受人質疑。若在南岸建碼頭,其工程技術與龜山島的地質結構是否經的起颱風及海浪的打擊,至今沒有人可以有百分之百的擔保。最後終於有人提出一勞永逸的辦法,即是打通龜尾潭,恢復其三十年前的港口功能。這可能會是工程上的一大勝利,但是我們要這麼方便的進出龜山島嗎?一個軍事管制的地方,就是因為封閉多年,才得以保存原始的林相,才得以保有屬於生態上的、教育上的研究的價值。體驗龜山島,登島不是必然。以我個人登島、繞島數次的經驗,於中距離的海上欣賞龜山島,那才叫人印象深刻。我所關切的,仍是住在海島國家的我們,是如何在看待一個島嶼,經驗一個島嶼,就如同我們去經驗海一樣。對海的無知,常常是我認為住在海島國家的人,最遺憾的一件事。對天地沒有詩意,也沒有空間想像。試問你,有多久沒有仰望藍天?多久沒有碰觸海水,享受海風吹拂?

  八月中旬,我從龜山島回來,帶回來的是宜蘭海岸山脈的青翠,這種青翠蔓延到台北市、到東湖的住處。在我眼前經過的每一顆植物,我都想認識,都想記住它們。你呢?今年,你的夏天很特別嗎?

[活動]生態解說員訓練班-高蹺珩第三期 --﹥

  時 間:9月22-23日、9月29-30日、10月6-7日 (六-日)
  地 點:室內課-台南鳥會會館,室外課-七股溼地、四草溼地
  對 象:國中小學教師/國中以上的學生/對大自然有熱情者
      【只接受三十五人報名!錄取後於九月十八日以電話通知】
  主 辦:台南市野鳥學會
  報 名:電話: 06-2951721,傳真: 06-2951722,
      Email:  tnbird@ksmail.seed.net.tw
  費 用:會員/學生1500元,非會員2000元(其中1000元為保證金)

  透過專業的講師以室內課傳授給參加學員基本生態知識與認知,並搭配戶外課程以生態景點導覽實習方式來實際參與環境解說教育累積解說經驗。歡迎老師及熱心環境解說教育的學生、民眾踴躍報名參加!結訓後將安排參與本會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七股溼地等地,所進行的環境解說教育,提供詳細的生態解說導覽為社會大眾服務。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歸途歸土龜山島」(下集) --﹥

  播出時間:9月17日(一) 晚上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內容:龜山島環島火山地質景觀、海底火山噴氣/怪方蟹、海底珊瑚、龜潭搶灘、登島措施不便及南岸建港爭議。

  觀點:本集前半段藉由繞龜山島時,經由學者陳述火山地質景觀、海底火山噴氣海底珊瑚,並穿插漁民的親身經驗。後半段,將著重在龜山島開放觀光效益與建港碼頭工程的互利或互害上。結論傾向維持大自然的完整,接受登島不便,同時加強灌輸不以人為本位的離島海上生態旅遊概念。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看守台灣單元-失落的天堂 --﹥

  播出時間:9月17日(一)  晚上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有一座島嶼,距離高雄240海浬,從空中鳥瞰就像一座藍色珊瑚礁,今年七月我們搭乘軍機,再度拜訪這座被我們遺忘又被別人掠奪的失落天堂,遙遠的國土、陌生的國度,來往東沙,人只是過客,碧海、白沙、珊瑚礁才是東沙真正的主人。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埔里桃米村生態村的夢想 --﹥

  播出時間:9月14日(五) 早上8:45 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再過一個禮拜,921大地震就滿兩週年了,南投埔里有個桃米村,居民有1200戶,多以務農維生,地震震壞了他們的農地,幾次颱風大雨,帶來的土石流,更讓他們幾乎無法生存,但他們撐下去了。

  在新故鄉基金會,和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等單位的協助下,桃米村民修補大地,重建家園,他們捨棄水泥,用樹幹固定土坡,種上植物來防止土石流,村裡再復育溼地和各種原生植物,希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生態村,成為農野轉型的模範。

  初步調查,桃米村有150多種原生植物,30多種鳥類,6種青蛙和25種蜻蜓,這裡豐富的資源,如果細心經營,生態村的夢想不難達成,本集節目,我們就到埔里,看看桃米村的故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