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信常常經過科學博物館與植物公園間西屯路段,也就是所謂「景觀道路」的遊客,應該對種在馬路中央的行道樹不陌生,秋、冬時樹葉轉黃相繼落下、春天開紅花、發新芽等這些四季明顯的轉變。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生態保育]東亞國家承諾以實際行動打擊非法伐木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6.html ◆[生活環境]瑞士有意禁止用下水污泥施肥 --﹥
(編按:生活污水在污水處理場經處理後,放流水回到一般河川。原含水污泥經脫水後,所剩下固體部分稱「下水污泥」,近年世界各國對其下水污泥之最終處置已由海拋、掩埋,走向焚化、再利用與資源化,後者如農業或一般植栽施肥。)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4.html ◆[其他]澳洲昆士蘭原住民同意當地進行礦物勘探 --﹥
(編按:the National Native Title Tribunal是一個直屬澳洲聯邦政府的單位。當澳洲原住民和扥利斯海峽居民,與政府、工業或其他團體之間,彼此的權利和利益可能有所重疊時,該法庭專事居間協調的工作。這個Tribunal其實並不是一個法庭,它不能仲裁原住民的所有權。進一步資料可參考 http://www.nntt.gov.au/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2.html ◆[其他]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對於阿富汗危機 已準備就緒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1.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7-09.html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為您的權力-向污染宣戰 (下)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有些人害怕寂靜,所以他們才努力欲將公有地民營化,並且嘗試擴展動力交通工具的各種使用範圍?有時我感到疑惑,並想著克里斯多夫‧曼恩思在其散文「寂靜的自然歷史」中,描述加州莫加夫沙漠時所說的「沙漠寂靜」。他說:「在莫加夫的三段論法中,因為聲音需要動作,而動作產生熱能,所以沙漠中的生物寧願保持靜默。這一片死寂使你不得不聽見自己澎湃的血液在太陽穴中竄動;如此純淨的寂靜,就好似它是看得見、摸得到的,就像緊握著你的臉的雙手一般。」 在寂靜中,我們被迫要檢視自己的生命、希望,和夢想。對很多人來說,荒野是個思考、反省、探索人類和自然世界關係的地方。而且這不是在有引擎污染或販賣攤位的地方所能做到的。當寂靜湧來,你會開始問自己:我為何而做?而我又是在做什麼?問題的答案並不總是美麗的。恐怕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是用引擎的吼叫聲來逃避這強烈的自省。 黃石國家公園中的雪地摩托車車潮及廢氣(照片提供 拯救黃石公園組織) 在保育人士戴夫‧佛曼的散文「在人類身為訪客之處」中,他說他擔心支持開發荒野的人,並不具有「熱愛荒野的本質」。今日在我們的世界裡,人們似乎只在他們能控制、操弄、或是破壞自然時,才顯得能夠欣賞它。 佛曼說,荒野質問我們是否能夠表現出自制,留下一些地方不被侵擾?它質問我們是否「願意和那些不太能容忍我們的物種一起分享這片土地?」最後,它還質問我們是否能夠「培養出一份寬懷的心胸?而不去侵佔每一吋地?」 除非你可以接受公園的巡邏駐警、最終被大型超市身穿藍色罩衫的員工所取代,也可以接受必須付出兩位數的公園使用費,不然你最好今天就去告訴你所選出的議員,叫他們阻止那些公會人士想將公有土地裝置機動設施及民營化的意圖。 公有地該是無需付費的土地,而不是「華盛頓郵報」在它2001年6月24日的社論標題所稱的,必須付費的土地。 參考資料 1.閱讀「救治我們的世界」系列的過去文章-「拜訪自然需要通行證嗎?」-此篇談論那些意欲讓每個人付費進入自然世界的企圖:http://www.ens.lycos.com/ens/feb99/1999L-02-28g.html 2. 「美國休閒聯盟」的網站:http://www.funoutdoors.com/index.html 3. 戴夫‧佛曼的團隊-「野地計畫」:http://www.twp.org 4. 是哪些組織支持反環境的「選車聯盟」:http://www.vehiclechoice.org/climate/climad.html 5. 「蠻荒野地」所寫的深度文章,談論企業如何接管自然:http://www.vehiclechoice.org/climate/climad.html 6. 「山巒協會」所採取的觀點:http://www.wildwilderness.org/docs/carlpope.htm 7. 以下這篇文章,揭露了迪士尼影片對自然和動物的描繪,一直以來都在扭曲我們對自然世界的認識:http://www.oneworld.org/ni/issue30/nature.html 8.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裡頭談論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使用者付費方案所產生的問題: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36045-2001Jun22.html 9. 察看「企業監察」的文章,其中談論企業欲將環境問題減到最低的嘗試:http://www.corpwatch.org/greenwash/background/2000/world.html 10. 戴夫‧佛曼和克里斯多夫‧曼恩思的散文都收錄在由大衛‧克拉克‧柏克斯編輯的「荒野地方」一書中(Island Press, 1994)。 11.找出誰是你的國會議員代表,並寄電子郵件給他們。向他們表達你對那些想將自然變成帶有品牌及堆置商品之地的意圖,感到如何的憤怒。如果你知道自己的郵遞區號,你可以在下列的位址找到你的國會代表:http://congress.nw.dc.us/innovate/index.html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是住在西雅圖的一位作家和教師。你會發現,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剛出生的兒子一起去尋找最後一塊荒野地帶,你可以在荒野中找到他。告訴他你的意見和憧憬: jackie@healingourworld.com 並請參觀他的網站: 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aug2001/2001L-08-03g.html
播出時間:9月21日(五) 早上8:45 下午4:15 台灣之美步只有細緻的形象,更有豐富聲音。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音樂製作人,吳美黛小姐。和別的製作人最大不同的,吳小姐擅長以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為元素,把這些聲音編入音樂中。她在風潮唱片任職七年,為了製作專輯,經常一個人背著錄音器材,上山下海收錄聲音,山林中的蟲鳴鳥叫、潮汐漲退都能悠然入樂。今年金曲獎中,她的一張「我的海洋」更拿下最佳製作人獎。 聲音的採集是個辛苦漫長的過程,為了錄一張夜晚的大自然音樂,她和工作人員蒐集了七年才算完全,在採集錄音的過程中,她對台灣生態環境又有什麼感想呢?我們本集就去拜訪她,和她聊一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