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0-08 (全文版)

 
  本日主題: 下一波綠色革命:「保育農耕」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綠頭鴨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土地及水文]亞洲農民逐漸放棄犁耕
[土地及水文]下一波綠色革命:「保育農耕」
[環境政策]較好的漁場管理可阻止過度撈捕現象
[能源問題]美國參議院未接受北極保護區的石油開發案
[能源問題]耐吉承諾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8
理性關懷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海水淡化 (上)
[環境關懷事件]非核家園,何其廉價的字眼

專  欄 [專欄作家-李育成]四川紫坪埔大壩工程的隱憂 (下)
活動訊息 [活動] [研討會]
本會訊息 [捐款徵信]感謝 張淑貞小姐10.03捐款$2,000元
[捐款徵信]感謝 謝義平先生10.05捐款$1,000元
[捐款徵信]感謝 徐渙之先生10.06捐款$2,000元
[捐款徵信]感謝 高文彥先生10.06捐款$5,500元
[捐款徵信]感謝 曾意文小姐10.08捐款$2,000元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鳥類簡介]綠頭鴨 Mallard (Anas platyrhynchos)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放大] 綠頭鴨 Mallard (Anas platyrhynchos)  俗話說得好:「沒看過鴨子走路,總該吃過鴨肉吧?」......在望著餐桌上香噴噴的烤鴨、垂涎三尺之時,是否有人曾想過:「這些鴨子在被人們馴化之前,長得是什麼模樣呢?」......若您有這樣的疑問的話,今天就可以獲得以下的解答了!因為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綠頭鴨」,便是家鴨生活在野外的親戚。

  綠頭鴨算是體型較大的鴨類,雄鴨有著墨綠的頭、黃色的嘴喙、暗褐色的胸部和灰褐色的身體;雌鴨則有著橙色的嘴和全部黃、褐相間的身體。雖然經過人工育種,現代豢養的家鴨羽色和綠頭鴨已經絲毫不相像,但牠們「呱、呱、呱」的叫聲卻是並無二致。

  在台灣,綠頭鴨是不普遍的冬候鳥。他們大約在每年的十月至翌年四月之間會出現在河口、海邊、魚塭或是湖泊等較為開闊的水域上;牠們常成小群活動,或和別種鴨類混棲,少數的個體甚至會去投靠牠們的親戚,而雜在家鴨群中過冬......這種行為是不是很有趣呢?

[土地及水文]亞洲農民逐漸放棄犁耕 --﹥

  荷蘭,海牙,2001-10-03 (ENS)- 科學家於週二宣稱,一項重大的農業變革正橫掃亞洲的主要農作區。這幾位研究者並指出,此一轉變為低度犁耕農作之趨勢,可以幫助所有亞洲農民實行對生態無害、生產量更高、以及成本更低的農作方式。

[土地及水文]下一波綠色革命:「保育農耕」 --﹥

  西班牙,馬德里,2001-10-03 (ENS)- 聯合國糧農組織週一表示,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利用牽引機和犁的密集式土地耕作,是造成嚴重土壤流失和土質惡化的主要原因。糧農組織並說明,如果農民採行對生態有益的耕作方法,將能保護數百萬公頃的農地,使土壤不再惡化與流失。

[環境政策]較好的漁場管理可阻止過度撈捕現象 --﹥

  冰島,雷克亞維克,2001-10-03 (ENS)-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週一於冰島的一場會議中表示,各國若能讓被過度捕撈的魚群恢復數量、減少資源浪費、並採用較好的方法管理漁場,他們將能增加漁獲量。

[能源問題]美國參議院未接受北極保護區的石油開發案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03 (ENS)- 美國參議院週二通過了2002年的國防預算案,但並未接受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參議員詹姆士•英荷夫的要求。英荷夫曾提出要求修正國防預算案,企圖納入一項受爭議的能源開發案的整套計劃;主要是要開放部分的「北極區國家野生物保護區」,以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

[能源問題]耐吉承諾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03 (ENS)- 耐吉國際運動用品公司週二提出承諾,將削減該公司在世界各地營運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為了達到此目標,它也將測量其合約製造廠和貨運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8 --﹥

  • [土地及水文]曾文溪護堤沖毀安全告急 自溢洪道以下曾文溪河床多處遭土石流破壞 (楠西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鰲鼓溼地 千鳥聚集提前抵達 (嘉義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塑膠袋 列入資源回收 (苗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大陸電池侵台 嚴重汙染環境 內含重金屬量不明 沒有回收標誌 也未依法向環保署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 (台灣 民生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請海關加強取締大陸進口電池 從源頭抓起 (台灣 民生報)

  • [環境政策]五股垃圾山將在完成規劃報告後發包遷移 經常性復燃悶燒及浪費人力物力的情形可望解決 (北縣 中央社)

  • [環境政策]環保署今查獲鑫昌紙器廢水污染五股壟鉤坑溪 (北縣 中央社)

  • [全球變遷]因應全球水文氣候異常 經濟部將邀學者重新檢討防洪防災規 (台灣 東森新聞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08 --﹥

  • [土地及水文]三峽庫區將建環湖綠色屏障:包括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 並配套環境監測體系和種苗供應體系 (重慶 新華網)

  • [環境政策]河北明年起將禁止出口野生蛙類製品 (河北省 新華網)

  • [環境政策]太原首開沒收燃煤鍋爐先河 (山西 新華網)

  • [生活環境]首張「綠色地圖」將問世:主要以綠色環保為中心標識物 (杭州 東方網)

  • [生活環境]今年國慶流行「綠色」:農莊採果、綠色食品、生態旅遊 (北京 北京晨報)

  • [生活環境]香港「綠色力量」團體 免費上門回收報廢電腦 (香港 人民網)

  • [生活環境]五年總產值將達到四百億元 上海環保產業顯山露水 (上海 解放日報)

  • [生活環境]河南已建成並試運行1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 (河南 新華網)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海水淡化 (上) --﹥

  地表的70%是覆蓋著水,但是絕大部分是不能飲用的海水;而地球上的水僅有3%是淡水,而其中只有1%是可以被輕易取得的地表水。脫鹽的過程是,自取得略帶鹹味的水或是鹽水中,除去水中的鹽分及其他不可溶解的固體成分,因此可得到淡水。

  海水淡化的做法,因著很多的原因而成為一種誘人的水資源,尤其是這種供水來源幾乎是無限也不受乾旱的影響。在沿海國家,淡化海水的工程並不受政治變局影響,沒有那些因數個國家共享河流水源所產生的問題。內陸國家如果想從海邊引水,則需要額外的開銷以及合作。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只需要符合當地的需求,用不著大規模的水利工程計劃。海水淡化計劃也不會造成當地原住民被迫遷移,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或是嚴重破壞的當地生態。

  脫鹽過程主要是將含鹽的水轉化成可飲用的水。此淡化工程也被利用於:淨化含硝酸鹽、除草劑和有機物質的農業排水及工業廢水;藉此改善含高量礦物質的飲用水水質;都市污水處理;改善用飲用水中的味道、惡臭和顏色。

  在很多情況下,海水淡化並不是社區供水的唯一來源-雖然這可能在海水淡化的成本降低後將有所改變(對非常缺水的沿海地區來說尤為如此)。通常它與一些成本較低的供水來源一起作為社區供水的來源。1991年,世界約120個國家的海水淡化處理廠每天能夠生產155.4億升的水。在加勒比海、北非及中東的很多地區,除去鹽份的水是城市的主要供水來源。現在,沙烏地阿拉伯海水淡化生產能力名列世界第一,該國海水淡化總產量占世界總量的24%。

  人們對海水淡化作用最關心的是,此過程過於昂貴、消耗的能量過多。在某些地方,海水淡化之後的水價是當地傳統水源價格的很多倍(以納米比亞乾旱的北部沿海地區為例,一個新的脫鹽水處理廠生產的脫鹽水將比當地的地下水貴35%)。然而,技術突破正開始降低淡化海水的價格(雖然還沒有以人為方式降到農業用水所支付的那麼低的水平)。人們往往將海水淡化與現有的供水系統進行成本比較,通常這種比較並沒有進行充分公正的成本-收益分析。為了公正起見,應該與開發其他新的供水來源的成本相比較(而且所有的成本都應該包括在分析之內,如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採用這種比較方法,人們就會發現從經濟方面和環境方面來說,海水淡化都可以和建造水壩、水渠以及進行其他新的水利建設相媲美。

  去除的鹽量大大影響了淡化的成本,因為要使用一定的方法來除去鹽份。要去除的鹽份越多,脫鹽的過程也就越昂貴。海水淡化處理廠的生產能力也會影響成本,一般說來,規模較大的工廠的生產成本也就更低一些。淡化處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能源。目前最先進的技術所需的能源也占了總成本的30~40%。其他因素包括需要處理的水的體積和類型、所選定的處理過程、去除的鹽份的處理(濃縮)、各種規定條款、土地成本以及將水運抵、運離工廠的運輸成本。

[環境關懷事件]非核家園,何其廉價的字眼 --﹥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就在全世界都被9月11日的美國恐怖份子的行動震懾不已時,第九屆非核亞洲論壇(No Nuke Asian Forum , NNAF)9/9-9/14同時也在韓國舉行。這個九年來做為亞洲反核運動結盟的年度聚會,本來討論的議題是放在核廢料問題、美國布希政府重啟核能工業、亞洲核電現狀與危機,以及新能源的前景。但在與會之前,幾個國家代表隱約提出的是這幾年的NNAF幾乎過度傾斜於台、日、韓,他們要求正視這問題,以免變為非核北亞洲論壇(No Nuke North Asian Forum , NNNAF)。畢竟都是運動團體,大家立即調整,馬上改進,在議程上重新調整,並納入重新檢討未來論壇的架構、操作與互動。這些區域合作種種的問題,非常值得另文好好探討,但其中有一點要特別提到的是有一位日本反核代表希望能針對美國新政府將推動的NMD以及星戰計畫,能夠採取共同的譴責聲明。而在會期中發生九一一事件後,針對美國將全面宣戰的行動,日本團體希望能共擬「要和平不要戰爭」的連署。至此,NNAF又開展了不只是反核電廠的其他「非核」面向。

  就所有關心環保和反核議題的人來講,戰爭其實是環境保護最蠻橫的變數:當大家細心呵護海洋資源,一次核子彈試爆就可以毀掉南太平洋的珊瑚礁生態;當全球氣候變遷管制二氧化碳排放、全球開始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毒物,波斯灣戰爭,可公開的是放火燃燒油田、油洗海洋,私底下是成為生化武器的實驗場,嚴加看管的「環境荷爾蒙」在此沒有限制。經濟不景氣時,環保像擋路的石頭,而戰爭時,環保就根本自動消失。在此同時,美國政府說不排除使用核子武器,據報回教激進組織也握有核子生化武器,任何真正關心環境的人都該在核能工業和戰爭的這個節點上,讀到真正環保問題的癥結。

  去年的非核亞洲論壇有一個聲明,他的標題是「沒有核能,沒有歧視」(No Nuke, No Discrimination!)。那是因為核能不管是所謂和平或軍事用途,他從原料開採、運送、製造、生產、興建、使用、再製、銷毀、最終處理,總是建立在犧牲與扭曲原住民族或弱勢族群之上,戰爭又何嘗不是。今年,亞洲各國予以台灣反核運動經驗相當評價,只是讓我們汗顏的是,去年台灣政治鬥爭下各政黨弄出個沒有定義的「非核家園」共識當遮羞布,而在此次九一一事件後,台灣包括政府和各政黨爭相表態「完全支持美國所做的一切決定」。

  非核家園,在台灣,何其廉價的字眼。(90.9)

[專欄作家]四川紫坪埔大壩工程的隱憂 (下) --﹥

作者:李育成

  岷江上游的森林早已嚴重破壞,泥石流時有發生,泥沙淤積已足以廢掉一個水壩,一個新水壩也不消數十年便會被泥沙淤滿。一旦遇上洪水,下游的都江堰市及川西平原,便遭滅頂之災。嚴重的淤積,也會影響上游漁子溪等水電站的運作。

  而且,具有特色的都江堰既已成為歷史,誰又會來看一個平平無奇的現代大壩?旅遊業也會大受影響。

  陳實提出了一些另類方案,一方面試圖保存都江堰的原有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資源的利用。雖然筆者未能考究其可行性,及如何影響河流生態,但只要符合生態環保及減少影響沿河居民生計的原則,那總比嚴重影響生態民生的大壩工程較佳。

  據報導,日本大藏省旗下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在三月底正式批准了對紫坪埔大壩工程約共二十二億人民幣的貸款,佔工程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一。關注大壩工程的人士促請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在批核有關貸款時,跟隨國際大趨勢,遵守世界大壩委員會訂立的環境及人權守則,事先進行獨立的環境及社會影響評估,若有關評估報告不為受影響村民及相關組織接納,便必須撤回有關貸款。而且受影響的村民也應得到充分的諮詢。(2001.8.7)

[活動]浸水營越嶺古道生態巡禮 --﹥

 時  間:10月20日(六)-21日(日)
 集合地點:屏東市、內埔、潮州 (清晨5:20開始集合)
 對  象:(招收人數40名)

1.年滿20歲以上的社會青年﹔2.能夠走完海拔落差1300公尺,全程下坡路27公里者 (行進時間約8小時)﹔3.報名者需參加10月15日的行前教育及說明會。

 報名費用:$800元 (去程車資、保險、入山證及早、晚各一餐)
 報名專線:08-7888432 傳真:08-7888431
      E-Mail: actkr@ms8.hinet.net
 通訊地址:920 屏東縣潮州鎮中山路東段16號 
 承  辦:財團法人大武山文教基金會

  浸水營,一條充滿人文及自然資產的謎樣古道,邀您與我們一探浸水營的遺址及史蹟。

  沿途將就浸水營生態、人文、植物、動物等備專人解說,夜宿河谷觀星及夜間觀察。

[研討會]第五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 --﹥

海洋快樂行-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時 間:10月13日至10月14日
 地 點: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主 辦: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聯合報系、台北海洋館、行政院農委會、環保署、教育部布袋嘴文化工作室、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

 報 名: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張順傑 02-25501792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黃智妍 08-8825001 ext 5515

  這是一場饗宴,有生活與文化的,有藝術與心靈的,有冒險與享樂的,有思想與行動的,有精神與物質的,有夢幻與實際的,也有衝突與矛盾的。讓我們共同為台灣之海祈福,為世界之洋祝禱,更為了我們與海共生,能永續利用海洋資源而付出實際的關懷與行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