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六) --﹥
作者:陳世一
◎草山、北投紀念大公園 (上)
...「與陽明山有關的一件為:設置一個草山、北投紀念大公園,包括大屯山、七星山紀念造林、蒐集台灣原生植物成立一紀念植物園和鋪設登山電車鐵道等,然而,次年裕仁就結婚了,為了紀念台灣行啟和新婚,台北州訂了一個十年紀念造林計劃,預定在七星山西南側和大屯山每年造林兩百甲,六年共一千二百甲,後四年則為補植和撫育,然而,從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九年完成大屯山造林計畫後,又發現,大屯群峰以北的山嶺有兩千多甲的坡地一片荒蕪,為了涵養水源,從一九三一年起,又展開了裡大屯山的造林計畫...」...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topic/yang/2001/to-yang01102601.htm
◆[生活環境]兩郵務員工之死因已證實為感染炭疽熱病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3 (ENS)-
美國衛生部官員今天證實,在週一去世的兩位華盛頓特區郵務員工,其死因為感染吸入性炭疽熱。另一位紐澤西的郵務員工的病症,據信也是感染了最危險致命的吸入性炭疽熱。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3-06.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2301
本則新聞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贊助。
◆[能源議題]車諾比核災受害者罹癌的犧牲代價 --﹥
葡萄牙,里斯本,2001-10-23
(ENS)- 歐洲癌症研討會組織今天在里斯本舉行的第11屆會議(ECCO
11)上表示,車諾比核災已在醫療史上創下紀錄 -
在已確定原因與時間的情況下,造成最多的人數罹患癌症。已有超過兩千餘例的甲狀腺癌患者,與這場1986年4月26日在烏克蘭發生的世界最大核災有關,而患者人數仍在增加中。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3-02.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2302
◆[全球變遷]提案促歐盟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1-10-23
(ENS)- 歐盟執委會今天在一項立法提案中聲明,歐盟15個會員國應在明年六月中旬之前簽署承認京都議定書。這項結果將促使在明年九月於約翰尼斯堡召開「世界永續高峰會」之後,全球氣候協議始得以合法約束企業集團。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3-01.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朱敬平 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2303
◆[生態保育]引進的外來物種入侵美國水域之速度增快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3
(ENS)- 皮優海洋委員會在一份新報告中指出,過去200多年以來,外來物種入侵美國沿岸海域的速度急遽增快,而且從未顯示出任何緩和的跡象。被引進的外來物種會排擠本土生物、改變棲地、破壞生態系統、以及造成當地沿海社區的經濟負擔。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3-07.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11023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6 --﹥
-
[生活環境]焚化爐釀污 美濃鄉親促關閉 (高縣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預拌水泥廠水泥灰滿天飛
古賢里民長期忍受灰害 (新竹 東森新聞報)
-
[能源議題]台電容器提早卸貨 蘭嶼住民反彈 (蘭嶼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昨天提出廢(污)水排放收費辦法修正案
延至92年開徵 (台灣 民生報)
-
[環境政策]不景氣中徹底解決事業廢棄物問題高難度工作
(台灣 中央社)
-
[環境政策]台塑六輕三期擴建環評初審過 (麥寮
中時理財網)
-
[全球變遷]水患頻頻 關鍵在定量降雨預報不足
(台灣 民生報)
-
[生態保育]芳苑福寶濕地官民攜手
打造兼具棲地保育和生態旅遊功能的保護區
希望成為全國首創範例 (彰化 聯合報)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1-10-26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6 --﹥
-
[生活環境]廣東今年連續三季度水環境趨惡化
珠三角河口區污染最嚴重 (廣東 南方日報)
-
[生活環境]南平市:強幅射物質被當廢物收購
(福建 人民網)
-
[能源議題]哈爾濱將建全國第一大集中供熱電廠
(哈爾濱 中國環境報)
-
[環境政策]秋高氣爽冬將至 森林防火不可鬆
對因領導失職、瀆職而造成的重大森林火災
必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浙江 浙江日報)
-
[環境政策]水庫遭污染殃及池魚(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
97戶農民跨省起訴 (石梁河水庫 中國環境報)
-
[生態保育]賀蘭山結束千年放牧歷史
進行禁牧封育 (銀川 新華社)
-
[生態保育]廣東林地林木所有相關權屬登記換證工作
明年鋪開 (廣東 南方都市報)
-
[生態保育]盜賣大熊貓皮的犯罪嫌疑人在重慶落網
(重慶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
[生態保育]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將建成為全國最貴景區:防止因遊人太多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九寨溝 四川在線)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標題: 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1-10-26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3 --﹥
-
[生活環境]利用基因轉殖法
成功改變老鼠的精原細胞
-
[能源議題]業界製作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報告
將有新的國際程序標準可為依循
-
[環境政策]森林局採納Thirtymile森林火災意外防範計劃
-
[生態保育]世界貿易組織的判決支持海龜保護法
-
[生態保育]灰熊引進苦根區之計劃獲再審機會
-
[生態保育]1萬2千位學生承諾抵制花旗集團信用卡
-
[生態保育]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贊助設立科學中心
-
[生態保育]現在起可上網查詢世界各地樹的年輪資料
-
[生態保育]微軟公司捐贈軟體給環保團體
-
[土地及水文]移除最後一座水壩
巴拉布河從此暢流無阻115英哩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3-09.html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李瑞玉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 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1-10-23
▲[黑潮觀點]失去記憶的城市 (上) --﹥
作者:張瑋琦
初遊橫濱市──這被日本人稱為連接日本史與世界史的港都,卻想起花蓮。驚覺花蓮是個不斷失去記憶的城市,一切都在改變。暗暗把橫濱和花蓮兩個港都對照比較,總覺橫濱市有著令人一見鍾情的魅力......
橫濱是處回憶之都。1853年日本幕府結束鎖國時代。原本半漁半農貧窮的小村落──橫濱,開港後一躍成為引領日本走向近代化的重鎮。「港」對於橫濱市而言,是極重要的城市意象。而在花蓮,1939年花蓮開了港──後山第一座對外交通口岸,也曾是引領花東走向近代化的先趨吧?走在今日的花蓮海濱,沙石車疾馳、灰撲撲的港區,水泥腳踏車道在炎陽下白得刺眼,像是走在枯燥炎熱、景觀、文化的沙漠。「建設」清除了花蓮港精采的歷史痕跡。橫濱港邊沒有特設的車道,但有海天一色、綠草地、及大大小小的文史展示館,充滿城市散步的節奏感。
我們常以為觀光發展不起來是因為缺乏硬體投資──但吸引人們的,其實正是那些金錢無法買回的歷史與故事。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102601.htm
●[演講]台灣山地災變解析專輯─21世紀台灣主流的土石亂流 --﹥
時 間:10月27日 上午9:00~11:00
地 點:靜宜大學國際會議廳
講 者:陳玉峰
主 辦: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中部地區自然與人文互動系列議題研討會
(李佩芬小姐:04-26328001轉6051)
調查、研究台灣山林生界25年的陳玉峰教授,針對天災地變、土石橫流的災變政權,提出自然史暨人文史的解析,釐清台灣島本質、百年來政策錯誤如何造災,現今又是如何盲目的浪費人民納稅錢營造未來新災難!
桃芝土石流之後,陳教授再經月餘災區調查,編輯此套新的災難解析與前瞻之幻燈演講,擬提供給環境佈道師,以及全國具備社會人格、熱愛鄉土的朋友們,從事環境教育、授課、生態保育解說之用,附帶推動自然理念!
全套幻燈片272張,加上完整解說文稿,歡迎朋友申購,申購原則,以聽過演講(深入講解)者為宜,避免誤用。
★[本會訊息]徵ENS新聞翻譯 --﹥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請翻完後回傳至 wei@e-info.org.tw﹔同時附上個人詳細履歷及自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