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0-29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徵ENS新聞翻譯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反嘴[行鳥]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生活環境]氰化物外洩:迦納最嚴重的環境災難
[生活環境]美國郵政局將以放射線照射郵件
[生活環境]研究可能提供新方法預防炭疽熱菌
[生活環境]契沙比克灣的生態環境惡化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4
理性關懷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新能源的產生 (上)
[環境關懷事件]哭泣的大甲溪 (上)
專  欄 [專欄作家-林益仁]荒野不荒,土地有情:品讀瑞克•巴斯的「天空,星星,荒野」 (上)
活動訊息 [活動]
本會訊息 徵ENS新聞翻譯
[捐款徵信]感謝 曾意文小姐10.29捐款$2,000元
[捐款徵信]感謝 林文淇小姐10.29捐款$600元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鳥類簡介]反嘴[行鳥] Pied Avocet (Recurvirostra avosetta)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放大] 反嘴行鳥  從外型上來看,反嘴[行鳥]是顏色對比頗為鮮明的鳥類。他們全身大致為白色、腳為青灰色;而牠們的喙、頭頂、頸後、肩羽及飛羽則為黑色;這樣的鳥站在空曠的濕地之中,自然是非常醒目!此外,反嘴[行鳥]有著細長而上翹的喙,牠們的名字也是因此得來。

  雖然反嘴[行鳥]在台灣的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在少數地區(例如台南的四草濕地)可以看到較為穩定的度冬族群;但是牠們在舊大陸卻是分佈甚廣的鳥種:由亞洲、歐洲、印度到南非都可以發現牠們。牠們春、夏季在西伯利亞、外蒙、中國北部等地繁殖;秋、冬季遷移到西藏、中國東南沿海和台灣過冬。

  反嘴[行鳥]多出現在潮間帶、魚塭、河口及沼澤區,牠們喜歡在有軟泥的地區,或到較深的水域中覓食。進食的時候,常會數隻一起成排站在水中,以牠們彎曲的嘴喙在水面附近左右橫掃,來濾食水中的小動物。雖然偶爾也有落單的時候,但大體而言,反嘴[行鳥]不論覓食、飛行時常常都是集體行動,堪稱是十分合群的鳥類哦!

[生活環境]氰化物外洩:迦納最嚴重的環境災難 --﹥

記者 Mike Anane 報導

  迦納共和國,阿克拉,2001-10-24 (ENS)- 10月16日當天,南非Goldfields公司位於迦納共和國西部的瓦沙西區的一座礦場中,裡面一座礦渣堰破裂後,流出數千公噸摻有氰化物和數種重金屬的廢水;這些廢水污染了阿蘇瑪河,並嚴重影響到附近幾個村莊。

[生活環境]美國郵政局將以放射線照射郵件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4 (ENS)- 美國郵政局局長傑克•波特宣布,該局將於11月1日起,開始利用放射線照射以滅除郵件上致命的炭疽桿菌。為保護郵務員工和大眾的安全免於感染炭疽桿菌,波特已採取強硬的措施,而放射線照射正是該計劃的一部份。

[生活環境]研究可能提供新方法預防炭疽熱菌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4 (ENS)- 兩個研究小組宣布了有關炭疽桿菌如何破壞細胞的關鍵點。研究人員在「自然」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其中確認了炭疽毒素的一部份如何進入細胞,以及另一部份如何終止細胞的內部活動。這幾項研究中也顯示,至少有一種分子能防止毒素破壞細胞。

[生活環境]契沙比克灣的生態環境惡化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4 (ENS)- 契沙比克灣基金會在「灣區」年度報告中指出,近年來由於當地荒野遭快速開發以及愈見嚴重的污染,已導致契沙比克灣首次呈現生態環境衰退的紀錄。過度的水污染、藍蟹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因素、以及因城區擴張而迅速失去的土地,這些因子都破壞著灣區的生態系統。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9 --﹥

  • [生活環境]動物保育團體:私宰場作業草率 違反衛生法令 (台灣 公視新聞)

  • [生活環境]溪州農地盜砂回填垃圾 (彰化 聯合報)

  • [環境政策]RCA等汙染場址 將依「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基準及管制標準」列控制場址 (台灣 聯合報)

  • [環境政策]農委會近三年間共計解除逾千公頃面積保安林 (台灣 中央社)

  • [能源議題]澎湖風力發電 提前運轉 (澎湖 中國時報)

  • [能源議題]行政院長說政府將在彰濱及桃園推動再生能源 (台灣 中央社)

  • [能源議題]談判破裂 蘭嶼核廢料檢整桶原船運回 (蘭嶼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藍色海洋月 倡導保育觀念 (墾丁 聯合報)

  • [土地及水文]保護台灣山水 保安林身負重任 林務局長表示會審慎評估保安林地的解除標準 (台灣 公視新聞)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9 --﹥

  • [生活環境]青島裝修房污染十年不散 百戶參檢家家超標 (青島 齊魯晚報)

  • [生活環境]揚塵污染:最大罰單10萬元開出 (重慶 華西都市報)

  • [生活環境]包鋼尾礦壩使用36年已不堪重負 直接威脅周圍環境和黃河、包頭市及包蘭鐵路的安全 (包頭 新華社)

  • [生態保育]紮龍自然保護區滅火工作於27日結束 (黑龍江 黑龍江電視台)

  • [生活環境]黑龍江率先建起綠色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 (黑龍江 新華網)

  • [生態保育]長春四千林木 一夜慘遭盜伐 (長春 中國環境報)

  • [生態保育]海洋專家指:天津市沿海海域內各類污染和過度捕撈 造成赤潮頻繁及魚類資源嚴重減少 (天津 天津新聞)

  • [生態保育]廣東佛山重陽節萬人放生倡導保護動物 共放生一萬多隻飛鳥、靈龜和錦鯉等動物 (中國新聞社)

  • [土地及水文]綠色走廊瀕危 水利部門第三次向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輸水 (晨報 新疆)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4 --﹥

  • [生活環境]5,900萬美元經費將用於解決居家環境的鉛污染問題

  • [生活環境]苔蘚蟲體內的細菌將可能有助於治療癌症

  • [環境政策]國會通過內政部保育預算案 贏得環保團體讚賞

  • [環境政策]環保署推展計劃淨化查理斯河

  • [生態保育]兀鷹放養計劃尋求公眾評論

  • [生態保育]「教師海上實習計劃」提供擢取新知識的機會

  • [全球變遷]全球氣候變遷使墨西哥灣地區的生態限於危機

  • [全球變遷]地質學者在聖塔芭芭拉港外 發現一座沉入海面下一萬多年的島嶼

  • [土地及水文]河川保育團體提出訴訟 要求撤銷陸軍兵工部的水壩工程許可證

[水資源]河流看守員手冊-新能源的產生 (上) --﹥

太陽能

  太陽能在目前世界上能源發展速度位於第二,自1990年以來每年平均增長16%。根據《科學的美國人》雜誌報導,地球表面每年從太陽光中接收到的能量,是所有已知的煤、石油、天然氣、以及鈾的儲量總和之十倍左右。工業分析家們聲稱,只要利用地球上1%的沙漠來獲取太陽能,可提供的電力比目前全世界用化石燃料所生產電力的總和還要多。太陽能也有其局限性,但它特別適合應用於那些遠離高壓輸電網的地區;在這樣的地方,全世界的3億3千萬個家庭(20億人口)中,大多數還生活在沒有電的世界中。然而,PV(譯註)裝置的產量遠遠落後於需求(姑且不提購買它們所需的費用)。根據非洲替代能源開發公司馬克•漢金斯的計算,要對全世界每一戶尚未有電的家庭供應20瓦的電(足夠兩隻燈泡和一台收音機一晚上使用4個小時),就得生產6,600兆瓦的電力 - 即目前年發電量的66倍。(譯註: PV = Photovoltaic Cell 光電電池。)

  要轉換太陽的能量有好多種方法,兩種最常用的方法是採用光電電池(PV)和太陽能轉換熱能。太陽能轉換熱能用作為大型能源有較大潛力,然而光電電池則非常適合為遠離輸電線路的建築物提供電力。

  光電電池的作用是將太陽的光能轉換成直電流;光電電池是靜態的裝置,它也不需使用燃料。在過去25年中,隨著光電電池用途越來越廣泛,其價格已經下跌100多倍。新技術已經使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成本不斷地降低。科學家們相信,在未來十年內,這些技術會使太陽電池的成本從1998年的4,000美元/千瓦,降低到1,000美元/千瓦,進而使太陽能電池在全世界許多地方成為一種競爭力很強的電力來源。

  光電電池具有很多優點:

沒有能源成本,只有設備成本。

它很清潔,沒有噪音,幾乎不需要維護。

只要有人力資源,就可以培訓當地人員安裝並維修光電電池系統,並能減少對政府提供輸電線路的依賴。肯亞的光電電池工業非常繁榮,目前由太陽能系統供電的家庭要多於從國家供電網路獲得電力的家庭,而且當地人也已經受到安裝並維修太陽能設備方面的培訓。

  根據「看守世界協會」的統計,現在全世界約有50萬個家庭正在使用光電電池自行發電;對於尚未享用電力的20多億人口來說,太陽能恐怕是獲得能量最省錢的方式。

  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和該地區(非洲南部)的其他一些國家都設立了優惠專案,鼓勵鄉村地區安裝低成本的光電電池系統。例如,在納米比亞,家庭太陽能系統專案已經培訓了100多名技術人員,負責安裝與維修太陽能系統。在波札那,「國家農村電氣化之光電電池專案」的目標是:「提高光電電池照明系統到再生能源的地位,增強當地公司的聲譽,幫助農村人民為這些系統找到融資機會。」該專案始於1997年,為想要安裝光電電池專案系統的偏遠鄉村提供優惠貸款;它通過要求村民們建立起有關當事人的團體,以保持住低的付費水平。波札那首都哈伯羅內,通過安裝3000台太陽能熱水器而減少了5%的用電需求。南非政府已經保證,要讓250多萬戶家庭在新世紀來到之前用上太陽能發的電。

[環境關懷事件]哭泣的大甲溪 (上) --﹥

作者:江翠娥 (主婦聯盟台中工作室環保組組長)

  橫貫公路谷關以東原是古木參天,鬱鬱蒼蒼的原始林,孕育著無數珍貴的動植物。大甲溪發源於重山峻嶺中的中央山脈,沿途依偎著山谷,自東而西,婉延流轉,從東勢以降開始進入西部平原。沿岸原本景色宜人,河水清澈見底,孕育豐沛之生命,魚兒嬉戲,鳥兒自在飛翔。但經過近五十年來的人為開發,山河慘遭蹂躪而變色,災變連連,生命肅穆寂寥,大甲溪不免暗自悲泣!讓我們來翻開大甲溪之一頁滄桑史。

  追根究底,四十年代政府為了安排退役榮民之出路而開發中橫是厄運的起始,之後又相繼開發了武陵、梨山、福壽農場,使情況更加惡化。接下來民眾亦有樣學樣,陸續挺進,向天搶地、濫墾、超限利用等惡行接踵而來。特別是在梨山地區,果農毫無節制的使用肥料、農藥,家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遊客大量拋棄垃圾,致使德基水庫嚴重污染,庫水一直呈醬色般,嚴重之優養化持續數十年無法恢復,影響中部地區飲用水質之安全。直至九二一大地震後,橫貫公路交通中斷,遊客驟減,農場品難以外運,果農生產意願驟降,污染情況方稍有改善。鑑於過往之慘痛經驗,許多學者、保育團體因而力主封山,更積極敦促政府收回超限利用地,讓這片大地真正休生養息,復育成林。

  橫貫公路之開發,造成沿線邊坡不穩,路基失衡,921大地震震落了為數龐大的土石,堆積於邊坡、野溪與大甲溪谷,總共估計約為二十至三十億立方米,沿線的五個壩體,即青山、谷關、天倫、馬鞍及石岡壩,無一不受淤積威脅。桃芝颱風來襲,大甲溪河谷又抬高約10公尺,整個谷關電廠隨之泡湯,天倫電廠亦無法倖免,報載復建經費估計約需66億元,台電且信誓旦旦一定要重建。在經濟不景氣,產業外移,用電量逐年降低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無必要為了一個佔全國發電總量才0.7﹪的一個小廠編列巨資重建,更無必要於石岡壩上游再花費百億元興建一座攔河堰,等著淤塞,自找麻煩。

  在過往公權力不彰之時代,沿岸各鄉鎮公所公然將垃圾倒於山谷、或直接掩埋於河床。肩負督導之責的台中縣府也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九二一地震災後各鄉鎮公所當然更無視於法律之存在,不僅將龐大之建築廢棄物,甚且混水摸魚將一般家庭垃圾、焚化爐灰渣等,棄置於大甲溪沿線及其支流之山谷或河床,總共有十幾場,其中近半數產生悶燒。稍具環保知識的人都知道,廢棄物在開放性空間悶燒所產生的毒物如戴奧辛等,是千、萬倍於焚化爐產生者,身負重責的環保公部門,難道不知其害?為此,八十九年九月吾等結合靜宜大學之學者、幾個環保團體,帶著萬人連署抗議書,到台中縣環保局參加有關會議時,局長態度異常惡劣,不自知已嚴重違法,卻視我們如同刁民,要我們拿出污染的證據來,當下讓我們體會到地方政府根本只是想掩蓋問題而已,並無一絲解決問題的誠意。

[專欄作家]荒野不荒,土地有情:品讀瑞克•巴斯的「天空,星星,荒野」 (上) --﹥

作者:林益仁

  英國的文學家雷蒙•威廉斯曾說「自然」是眾多關鍵詞彙中最難解釋的一個,他甚至認為只有透過文學的形式,才能將這個帶著無窮奧秘的概念適切地表達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克•巴斯的「天空,星星,荒野」透過精彩的故事情節以及特出的人物個性的描寫所表達出來的自然觀,無疑是當代不少自然寫作嘗試中的絕妙佳作。 

  在巴斯的書中有意思的是,三篇發生在美國不同荒野地的短篇小說,「熊的傳說」、「滄海油田」、以及「天空、星星、荒野」:人,都沒有消失在可畏且深邃的荒野之中。反之,我們看到鮮活的人物關係,像是那個名叫崔普的獵人像頭猛獸一般,靈敏地搜尋著他逃逸的妻子;笨傑克與哈利處處模仿著年輕探油家威力斯那種怎麼學也學不來的探油天性以及某種神秘的自然本能;還有在「天空、星星、荒野」的故事裡,女主角對母親的追憶整個融入在她對荒野的體驗之中。母親,似乎就像大地一般,而這些故事人物的關係彷彿就是自然界裡尋常可見的生命動態。在巴斯的故事中人跟自然互為主體的辯證關係,就像魔術師的手帕把戲一般,一下子是手帕,但是等一下卻變成了一束鮮花。巴斯重視不同社群的人與自然互動的態度,讓他不至於落入某些浪漫主義的環保人士將人與自然二分的荒野詮釋觀點,這種同時能夠洞悉人性以及瞭解自然的本事,的確令人讚賞!因此,誠如導讀中金恆鑣先生所言:「荒野不荒」。事實上,土地是負載著許多人的恩怨情仇的,甚至在某些人跡罕至的荒野描述之中,也處處可見人性幽微的一面;但是弔詭的是,當我們了悟任何荒野土地上原來是充滿了如此多人事糾葛以及歷史記憶時,這些關係卻又如風一般地稍縱即逝!巴斯在第二個故事前所引達爾文的話說:「地質學家日復一日在腦海裡想的,就是沒有任何東西..會像地殼這樣不穩定。」,便頗有這種機緣變化的道理在其中!或許這正是自然之所以激發想像的重要原因,這個思維同時促使人類切勿因為一己之私而傲慢地斷送了如此豐富的自然資產。(1999.1.12 ) 

[活動]天南星科植物特展 --﹥

  時 間:8月22日~12月9日
  地 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公園特展室

  展示主題:認識天南星、台灣原生的天南星科植物、觀賞性天南星科植物、色彩繽紛的天南星科、花燭屬、彩葉芋屬、彩色海芋、生活與文化、植株型態變化萬千。 

[活動]南美滅絕巨獸展 --﹥

  時 間:90年10月18日至91年4月17日
  地 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二特展室

  16件來自南美洲特有哺乳動物展品其共同特徵就是體型巨大,早在1830年,就引起達爾文的注意與研究,並以「前所未見的怪獸」稱之。其中多種著名的巨獸即是由達爾文所發現的,包括體型巨大、坐在地上就可以吃到樹頂上葉子的大地懶;體型壯碩如犀牛,但是並沒有長角的箭齒獸;另一種是體型似駱駝,但有長鼻子以攫取樹葉為食的滑距獸;以及身披厚重盔甲外殼,保護身軀免受敵人侵犯的雕齒獸。

  在為期6個月的特展中,觀眾將可見到數萬年前來自南美洲的滅絕巨獸,也可經由各種哺乳動物的標本,進一步瞭解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家族、哺乳動物的崛起與興盛、哺乳動物的特徵與分類以及探索哺乳動物演化的奧秘。

[本會訊息]徵ENS新聞翻譯 --﹥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請翻完後回傳至 wei@e-info.org.tw﹔同時附上個人詳細履歷及自傳。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