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生活環境]所有炭疽桿菌經檢驗後 證實屬於同一個來源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6-06.html 本則新聞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贊助。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6-07.html ◆[生態保育]永續生產的德基拉酒 對保護野生龍舌蘭有益 --﹥ 記者 Diane Jukofsky 報導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6-01.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李瑞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oct2001/2001L-10-26-09.html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缺一般,成不了花花世界 (下) --﹥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海膽消失了,藻類沒有天敵,便開始大量生長。... 藻類和珊瑚都需要空曠的岩石來附著,兩者會競爭附著地。藻類一多,珊瑚幼蟲找不到立足點,在水中載沉載浮,成為魚類的食物。或漂到外海,沉入暗無天日的深海,找不到家而死亡。如果僥倖找到一小塊空地,漂動的海藻也會將牠們刮除或刮傷,讓脆弱的小生命無法附著。...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reviewer/chao/2001/re-chao01103101.htm ●[讀者投書]忠實愛家園-「非核新家園」影展『娜迪亞的村莊』首映觀後感 --﹥ 作者:林永明 ...長久以來,自有人類歷史至今,大地忠實的提供給人類生息之所,人的家園建立於大地之上,大地定時的提供豐富的五榖百果花草蔬菜供人們及牛羊蜜蜂果腹進食。我們的祖先在這大地建立了家園代代相傳,生命族群生生不息。然而一但家園芬芳泥土受到核廢料的污染,土地生機將受嚴重摧殘,子子孫孫將不能再擁有美好家園安居樂業... ...立法院核四爭議的挫敗只是短暫一時的,今年年底的立委大選,您們將改造立法院。 ...今年年底立委大選您們要投下的一票,不只是為您們,而且更是為未來很多代的子子孫孫們,請您們珍惜您們神聖的一票,投給真正反核的候選人。... 全文詳見: http://e-info.org.tw/reply/2001/reply-01103101.htm ●[活動]台南市自然生態保育志工隊培訓營 --﹥ 時 間:2001-12-08 至 2002.02.03 台南市的沿海,為南台灣重要的溼地,東亞地區遷移性鳥類過境時的重要休息區與度冬與度夏的區域,其自然地形與生物景觀資源相當的豐富。這裡亦是早期先民開台的基地,歷史文化的遺留與建物都保存甚多。台南市擁有豐富人文史蹟及自然生態資源,是非常適合推動生態及文史旅遊及科學研究的基地。然而隨著工業與都市化的快速發展,整個海岸線也記錄了這三百年來人類行為所產生的污染及破壞,這將使得台南可以引以為傲的文史及自然資產不斷失去。 保護海岸線的整體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使其能做為人民休閒旅遊、戶外教育、科學研究的場所,是台南市政府、自然保育與文史工作團體一致的共識。因此辦理「台南市自然生態保育志工隊」,希望結合文史及自然保育社團,共同培育台南市進行海岸環境管理與休閒教育活動的人力資源。 詳情請參閱 http://www.wetland.org.tw/news/index.htm ●[活動]樂山市民論壇-都市保存系列 --﹥ 時 間:11月16日-12月15日 由樂山文教基金會主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之「21世紀人文學苑」--「樂山市民論壇:都市保存系列」,將於十一月十六日(五)至十二月十五日(六),假台北市政大樓(台北市府前路1號)四樓多媒體放映室,陸續推出七場論壇、一場研討會;並在首都核心區、建國啤酒廠舉辦二場現地研習課程。 「樂山市民論壇:都市保存系列」共計八個主題,分別邀請專擅都市保存之學者菁英、實際參與規劃或經營之團隊負責人、公部門相關業務單位進行專案報告,再以利於互動交流的論壇形式,探討「鬆綁禁忌的廣場-由總統府廣場改造計劃談城市空間改造」、「紅樓夢、西門情-西門紅樓、西門市場的再利用與發展」、「尚青的啤酒在台北-產業文化園區的設計與機能」、「談都市中社區聚落的保存—另類的保存課題」、「北投新風貌 –社區發展與歷史文化環境營造的關係」等。
播出時間:11月1日(四) 下午3:00~3:30 台灣的中部橫貫公路,往宜蘭的支線上,有一塊野地,人稱「思源啞口」,這裡屬台中縣,是大甲溪和蘭陽溪的分水嶺,四時氣候差異大,啞口兩邊的植物像殊勝,生態豐富而美麗,所以荒野協會的朋友常來此地做自然觀察。 台灣的自然環境,常由於不當的開墾,使山林的面貌起了變化,思源啞口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我們今天就到那裡去看看。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