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

缺一般,成不了花花世界 (下)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攝影:蘇焉

海膽不見了! 

  在1970~1980年間,這種海膽在海邊隨處可見,最多記錄是每平方公尺高達19隻,但在人們大肆捕殺下,數量銳減,1990年後,成了稀有動物。

圖6.市場賣海膽!  「為什麼要捕殺牠們?」(圖6)大家都吃過日本料理,海膽壽司不少人吃過,壽司上面那一塊橘色或乳白色泥狀物就是海膽的生殖腺(卵囊或精囊),有人稱為「雲丹」,名字取得真美。

  其實,海膽沒什麼肉,將牠們開腸破肚後,只有一團內臟,沒有食用價值。但在生殖季,體內有十條飽滿的精囊和卵囊,生殖季一到,這些來不及誕生的小生命便成了老饕的最愛。

  在西方社會裡,動物生殖前後是禁止捕殺的;在東方社會,這類海膽在懷孕時卻是台灣和日本人的最愛,而且是生食,是來不及誕生的小生命。

圖7.雌海膽正排出黃色的「雲丹」(卵)  海膽行體外受精,雌、雄分別將卵子和精子排放到海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卵在海水中漂浮並發育為幼蟲,大約一個月之後下沉到海底,行變態發育成為小海膽(圖7)。

  為了增加受孕機會,生殖季一到,牠們會聚集在一起,舉行集團結婚。這種集體生殖行為,易被一網成擒,加速滅亡的命運。

  在沒有節制的撲殺下,海膽消失了,才讓我有機會進行人工復育計畫。

像除草機的大鋼牙

圖8.看到海膽的大鋼牙了嗎?就藏在棕色的大嘴唇間。  海膽有五片刀片般的牙齒,合在一起像組大鋼牙,正好長在腹部中央(圖8)。牠的食物是海藻,大鋼牙像除草機般,將海底藻類刮得乾乾淨淨,海膽適度調節了海藻的數量(圖9)。

  海膽消失了,藻類沒有天敵,便開始大量生長。

圖9.海膽是「除藻機」,將海底刮得乾乾淨淨,珊瑚寶寶才有地方著苗。  海藻生長對海洋景觀和食物提供都應該有正面的意義,不幸的是,海膽消失,優勢種海藻大量生長,不但沒有增加藻類多樣性,反而有了負面影響。優勢種海藻成長迅速,和其他藻類競爭岩石和陽光(圖10、11),這是研究藻類的人所始料未及的,他們戲稱這些氾濫的藻類為「垃圾藻」。

珊瑚不見了!

圖10.海藻和珊瑚競爭陽光和立足點  藻類和珊瑚都需要空曠的岩石來附著,兩者會競爭附著地。藻類一多,珊瑚幼蟲找不到立足點,在水中載沉載浮,成為魚類的食物。或漂到外海,沉入暗無天日的深海,找不到家而死亡。如果僥倖找到一小塊空地,漂動的海藻也會將牠們刮除或刮傷,讓脆弱的小生命無法附著。

  「海藻對於珊瑚成體有哪些影響?」

圖11.上面的海藻擋住下面珊瑚的陽光  雖然珊瑚是動物,但牠們體內有非常多共生性微細藻類,稱為共生藻。因此,珊瑚必須吸收充分陽光,進行光合作用,這一點恰好說明為什麼珊瑚大多生活在熱帶的淺海。

  藻類除了會和珊瑚競爭附著地外,也競爭陽光。珊瑚成長緩慢,而藻類成長快速,藻類一多,遮住陽光,下方的珊瑚無法行光合作用,很快死亡,骨骼成了藻類的踏腳石。

  現在,您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復育海膽了嗎?少了牠,就少了珊瑚,也少了珊瑚礁。大自然的生態系都有相似的情形,多了,就氾濫,缺一般,成不了花花世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