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且看渦鞭毛藻如何遊戲人間 --﹥
作者:李曼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俗話說得好:「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穿上耐酸鹼的薄膜外衣,再套上纖維質板塊拼製而成的甲冑,行走於危機四伏的江湖中,渦鞭毛藻是可以躲避過一些刀劍刑傷了。為了增加自身的行動力,好在海面上下穿梭遊走,兩根充滿活力的鞭毛,當然也得隨時帶在身邊。 在某些海域,週期性湧升流所帶上來的豐富營養鹽,會使浮游性藻類瞬間暴增,將海水染為鏽紅色,我們稱之為紅潮。浮游性藻類的大量生長與死亡,會使海水中的氧消耗殆盡,硫化氫含量升高,造成魚類等海洋動物的死亡。但是,科學家告訴我們,渦鞭毛藻才是紅潮中最厲害的殺手,只要有牠存在,兇手準是牠。十多年前,發生在台灣的西施舌中毒事件,元兇就是稱為「微小亞歷山大」的渦鞭毛藻。「微小亞歷山大」所產生的神經毒,雖不直接危害濾食維生的西施舌,卻間接危害食用西施舌的人們,才引起軒然大波,讓人們見識到渦鞭毛藻的可怕。 其實好的渦鞭毛藻也是很多的,牠們不只不會害人,連頑皮淘氣都稱不上呢﹗牠們一生都安分的住在無脊椎生物的體內,與宿主互助、互信的共同生活,在生態上的重要性,絕不亞於浮游性的渦鞭毛藻。與珊瑚共生的蟲黃藻(zooxanthella),就是一個「好樣兒」。牠行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能量,95℅貢獻給珊瑚;幫助珊瑚吸收海水中的稀有資源-磷與氮;處理回收珊瑚的代謝廢物。為了得到一個安穩的成長環境,蟲黃藻付出的心力,可真是難以言喻!也因為蟲黃藻與珊瑚的共同努力,讓極度貧瘠的大洋中也能創造出一座座生氣盎然的珊瑚礁,讓無數的海洋生物在此棲息、成長。 除了渦鞭毛藻之外,還有誰能夠生活得如此光彩炫目,時時引人側目呢?藻類家族中還真找不出第二人選呢!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環境政策]水力發電革新聯盟呼籲 改進發電水壩執照的審查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3-06.html ◆[生態保育]白令海發現俄黑手黨盜捕活動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3-02.html ◆[生態保育]大火摧毀挪威鯨魚肉品加工廠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3-03.html ◆[生態保育]聯合國指定2002年為國際山地保護年 --﹥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1-12-13 (ENS)- 聯合國於週二指出,由於戰爭、衝突、以及山地居民的貧困,造成山區生態系統破壞,其中生物亦大量滅絕。鑒於全球山地森林逐漸消失,聯國決指定2002年為國際山地保護年。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3-07.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dec2001/2001L-12-13-09.html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需要多少的犧牲者 過去幾週以來,報上一直在討論著恐怖份子要利用農藥噴灑機來散佈生化武器的消息,但是其中很少人提到農藥噴灑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只不過平時使用駕駛這種飛機的不是恐怖份子,而是持有合法執照的使用者,每天將致命的化學農藥灑在我們的土地上以及孩子的身上。 我們不用等待恐怖組織在美國的領土上進行化學戰事,類似的化學戰爭早已進行了將近一世紀。每天有幾十億磅重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相當多種類曾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製成化學武器),被當作殺蟲劑與除草劑使用,灑在動植物泥土上,和世界人類的周遭環境裡。 住在伊利諾州雪頓附近的農夫喬伊‧日華特申請了低濃度的除蟲劑,要噴灑黃豆上,以防止西部玉米蟲啃食並在上面產卵。(照片提供 肯‧漢蒙德,美國農業部)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60億磅的有毒農藥釋出到生活環境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20萬人死於殺蟲除草劑,這表示每天有547位男女和小孩死於農藥的毒害。此外,每年還有4百萬名的兒童死於受污染的水和其他化學毒物,平均每天有將近1萬1名千個兒童死亡。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有很多獨立組織證實自1990年以來,已有至少50萬名的伊拉克小孩死於美國禁運令和波斯灣戰爭。 有人認為理所當然,我們應該拯救生命,去向這些威脅和殘忍行為宣戰。 殺蟲劑並不僅使用於農作物上,也會用在教室、辦公室、遊戲場、草坪、操場、浴室、儲藏室、地下室、學校的體育館和安親場所中;廚房和餐廳是最常使用殺蟲劑的地方。殺蟲劑和除草劑被用來減少各種害蟲,包括雜草、老鼠、蟑螂、螞蟻、蒼蠅、跳蚤等等各式昆蟲;目前也有些人在戶外使用這些藥物來殺蜜蜂、螞蟻、齧齒類動物和鴿子。 殺蟲劑和溶劑不似其他的化武劑可以很快的揮發,它們會存留在室內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年。殺蟲劑的殘留物會污染室內環境的表層,並且會殘留在地毯上和灰塵中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他們也會存留在戶外的泥土中好幾年。另外,一些常在校園中使用的除草劑,甚至可以在泥土中存留1至5年不等。 根據過去20年來的研究發現,殺蟲劑會導不孕症、先天性疾病以及神經系統的失調。 殺蟲劑殘留在農產品和水果上,而且幾乎無法用水洗掉;美國農業部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2種小孩常吃的水果中發現108種的農業,另外在8種抽樣的嬰兒食品中發現16種殺蟲劑。 而農藥噴灑機就是這個現象最主要的元凶。不到10%,甚至有人說不到1%的農藥量,是真正噴灑在農作物上,其餘的都飄散在空氣中了,影響好幾哩以外的居民和動植物。 這些化學物質常可以在離施用區好幾英哩遠的地方被發現。美國於1970年代已禁用的DDT,在南極圈冰塊裡、企鵝的細胞組織中以及大部分的種類鯨魚體內中陸續被發現。而距離農藥噴灑區數百英哩外的居民,也可以在吸塵器清潔袋內發現農業用殺蟲劑的殘留物。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緊密的連結在一起。你不可能只影響一樣生物,而不對其他生物產生影響。 數百萬噸的有害物質就這樣被任意丟棄,並對人類、動物和整個生態系產生持續性的威脅。(照片提供 美國環境保護署) 每日噴灑的農藥的效果不只在於除去惱人的蟲害。種馬鈴薯的農夫在即將收成之前,將農藥噴撒在馬鈴薯的葉子上以方便採收的作業。種蘋果的農夫在蘋果上噴灑農藥,讓蘋果可以在樹上停留更久、變得更紅,且不會因風大而掉下來。 據「環境保護團體」估計,每天有110萬名兒童吃下即使洗過,仍含有超過安全標準值的13種有機磷殺蟲劑殘留量的食物;在這一群兒童當中,有16萬6千多位兒童所吃的食物裡的農藥殘留量,是超過美國環保署所規定成人安全劑量的10倍或更多。 最常被發現殘留不合格農藥劑量的作物包括桃子蘋果、玫瑰桃、爆米花和梨子。其中在嬰兒食品中,梨子、桃子和蘋果汁殘留有最高的農藥劑量。 目前的問題比我們所能想像的嚴重多了。我們無法確切知道農藥引起的疾病或死亡的有哪些。一份加州地區的研究報告指出,每20件從小診所被轉送到大醫院的兒童嚴重病例中,就有16件是誤診。事實上,他們都是嚴重的農藥中毒案例。 全文與圖片詳見:http://www.ens.lycos.com/ens/sep2001/2001L-09-30g.html 美化環境基金會/提供 考考你,為什麼在加油時,當油箱加到八分滿時,油槍會自動跳起呢? 你和加油站的服務人員,是不是對這「卡」的一聲,完全沒有反應。只是略略將油槍抽起一點,兩眼繼續直視著跳動中的數字,等到尾數是0或5時,才會驚險地而滿意地停止加油。 這是在台灣的加油者的共同經驗,在加油站加油時,當油箱當油箱加到八分滿,會聽到加油槍「卡」的一聲,如果要加到全滿,必須將油槍拉出來一點,再繼續送油。 但是你知道嗎?這種「加到滿的強制加油」作法,可是會造成油氣逸散的,使得加油站及周遭的空氣中,增加許多汽油揮發出的污染物,包括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等的致癌物。 苯的毒性高且已經實驗證明會導致白血病(血癌)的發生。而且散發出來的油氣除了對有害人體健康之外,也會間接地對環境造成臭氧之二次污染問題。 根據調查,台灣每年從1800多個加油站逸散出來的揮發性有機物質(VOC)超過二萬八千多公噸,超過國內所有半導體業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量九倍之多,占各行業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六以上。此外,工業技術研究院針對國內五十二座加油站進行環境中及員工油氣暴露的實測調查,也發現國內一般加油站環境中的油氣所含致癌物質(苯)含量已超過國際職業安全衛生協會(NIOSH REL)建議暴露值近五倍之多。而平均每加侖汽油加入汽機車時,約有4.86克油氣因而揮發、滴漏逸散。 為了解決油氣溢散的問題,環保署已補助加油業者加裝油氣回收槍的設備, 油氣回收設備不僅可以降低加油站油氣污染,也可節省油量損失。 待會兒加油時,當服務人員問你「加多少油?」,請記得告訴他「不加滿,只要八分滿」,讓油氣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不要進到您和加油者的體內吧! ◎ 歡迎您加入油氣回收的行列,共同進行「不加滿,只要八分滿」的行動,填寫您的約定卡,我們將抽出十名幸運者,贈送精美禮品一份。 相關網站連結 http://env.ngo.org.tw/gas/ ▲[專欄作家]「傷痕地文印象」一次賀伯的飛航體驗 (一) --﹥ 作家:陳玉峰 「飛天」 三枚碩大的螺旋葉片,夾帶隆裂的追逐音爆,切割中台灣十二月花花的陽光,將之絞碎為閃爍的眩暈,我以手掌阻擋光影糾纏,試圖保有一份清醒,好得進行賀伯災變後的飛航體驗。此行,我們將直奔水里,循新中橫上奔玉山,繞八通關及阿里山區,沿公路下抵水上,再西出東石,循外傘頂洲、麥寮海岸,復溯濁水溪至集集,而後返航。 對於一個長年守望台灣地土變遷,目睹過多不幸、貪婪、愚蠢與人性惡的環境運動者而言,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災難現場探勘不能太逼近,否則易陷入悲憤偏鋒;也不能太抽離,否則終歸霧裡看花、隔靴搔癢。而此趟全盤俯瞰的距離很適度,以至於理性太現實,足以掀起歷史的每一陣痛。短短淺淺的台灣島橫切,三、四小時即可讀盡三四百年文明的紋身,是行。十足是俐落的解剖刀鋒。 「城鄉」 挺空離地不過數百公尺,台中都會櫛比鱗次的幢幢建物,鋪陳開來南北迤邐的剛硬陣勢。但任憑我迴旋梭巡,拼湊不出單一核心、棋盤格局的歷史印象,卻因其間厚度的加成作用,只教我視野模糊、一片灰濁。學理知識讓我感知,這正是盆地地形冬季逆溫層下的煙霧,你我車馬與工廠,奮力吐納的成果。 跨越中、彰都市之後,鄉、鎮、市集便漸次疏落,其間則攤開紛雜歧異的田與園,時值收割後,裸地枯稈橫陳,壟間交錯褐黃色塊,間雜冬作灰綠,還有幾撮燒田翻滾斜升的青煙,餘留焦黑對比的點綴,總成西部平疇沃野的空中印象。難以理解的是,如此富饒土地,怎會孕育近年農經的蕭條,迫令有史以來最巨量的所謂農地釋出政策勢在必行!?事實上,農業永遠是任何國家的基盤產業,依據人口及土地面積比例,必須制定最小量的保全制度,焉有聽任政客為酬庸分贓,一時權宜卻犧牲永世基業的道理?何況台灣政府每年數百次固定翼航照的掃瞄,精準的計算各項農經生產,調節進出口的清單,沒有理由不能釐清後世之需,我懷疑政客的智能與動機。 長長一段時空,我眼眸咀嚼著如此田野的數大之美,腦海中依稀浮現曾經的莽蒼鹿林,經旱作蔗園、波光水田,到如今的城鄉風光,這一系列拓荒的狂飆,印記先人血淚,卻有可能以廢墟為終站。 此外,我還有奢侈的渴盼,渴盼在田疇、城鄉,在搶天所難的密集利用的旁側角落,奇蹟似的出現一撮天然密林,孓遺台灣文字史前的若干胎記,好讓我拼湊自然演化的滄桑,而且,充當過境野生物舒適的旅遊客棧。奈何,情感上我欠缺夠邂逅,智性上我很寂寞。 「丘陵與台地」 告別農地後,我們的視線俯衝低山丘陵,我的山林夢再度被撕裂為碎屑,因為所有的坡地無一寸完膚,除了危崖突稜邊際,數叢危巔巔的次生林木之外,只有台灣人可喜可恨的勤勞在經營,猶如鬼屋的蜘蛛網,張結人間任一絲希望與絕望,吸吮土地任一絲乳水。從抽藤鋸板、伐樟取腦、香茅草、油桐、苦茶、香蕉、梅李,到如今的檳榔滿山,狠狠的播種時尚與貪婪,管它什麼水土保持、超限利用,只要是原始森林便是「瘴癘之地,無用雜木」,誓言與之不共戴天、除之而後快。這個民族在久遠貧窮文化的浸淫下,早已將全世界最繁茂的樟殼林相剷除殆盡,代之以唯用、生產。說真的,我並非植物沙文,也無歧視檳榔文化的偏頗,然而,千千萬萬整齊畫一的檳榔,攻佔兩百多萬年來自然生靈的原鄉,撐起曉風殘月下,撕裂狀的綠蓋,秩序美之外,還流露著邪邪的淒涼。 綿亙的淺丘台地,綿亙的坡地農業,令人怵目驚心的,另有山中無政府的建築與神壇。台灣人很需要告解與贖罪,因而在此殘障的山林之鄉,綻放繁多蕈菌般靈修道場,神、鬼、人雜居的天堂。同時,假借回歸自然、生態經營,專事破壞維生生態系的打劫行為,卻贏得無知人民的禮讚與嚮往。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黃土路,游竄在痙攣的地肉上,在你意料不及的陰陽坡界,延伸出另一番恐怖的修羅拓荒。最最震魂攝魄的,是闢建中一盤焦黃枯土的高爾夫球場,呈現山腰上胔肉綻開的突兀,而散落數面陰森水潭的反光,猶似垂死巨獸,僵硬但不瞑目的複眼。至此,我堅信反高爾夫的公義性。 ●[研討會]【看世界 疼台灣】自然生態研討會 --﹥ 時 間:2001-12-19(三) 早上09:00至下午17:30 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同時也是台灣生態關懷年,為勾勒台灣生態藍圖,並供做教育界九年一貫教學參考,特聘請國內生態學者專家,以自然生態為主軸,介紹台灣本土特殊的「動物」、「植物」與「自然景觀」,邀請以台灣師範大學為主的教育單位,分享推廣實務經驗。 詳情請參閱 http://gaia.org.tw/news/a20011219.htm ●[活動]招募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分類志工 --﹥ 時 間:2001-12-12~12-20 環境資訊電子報亟需志工協助分類過去一萬多筆尚未被分類的新聞,如果有興趣,請儘速與我們聯絡!謝謝大家! 時 間:90年10月18日至91年4月17日 16件來自南美洲特有哺乳動物展品其共同特徵就是體型巨大,早在1830年,就引起達爾文的注意與研究,並以「前所未見的怪獸」稱之。其中多種著名的巨獸即是由達爾文所發現的,包括體型巨大、坐在地上就可以吃到樹頂上葉子的大地懶;體型壯碩如犀牛,但是並沒有長角的箭齒獸;另一種是體型似駱駝,但有長鼻子以攫取樹葉為食的滑距獸;以及身披厚重盔甲外殼,保護身軀免受敵人侵犯的雕齒獸。 在為期6個月的特展中,觀眾將可見到數萬年前來自南美洲的滅絕巨獸,也可經由各種哺乳動物的標本,進一步瞭解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家族、哺乳動物的崛起與興盛、哺乳動物的特徵與分類以及探索哺乳動物演化的奧秘。 詳情請參閱 http://www.nmns.edu.tw/New/PubLib/NewsLetter/167/01.htm
播出時間:12月19日(三) 下午3:45~4:00 在台灣有樹蔭的綠色隧道並不多見,南投的集集有一條樟樹隧道,雲林的古坑也有一條長一公里的芒果樹隧道,進到雲林縣古坑鄉,這條芒果樹隧道就像忽隱忽現的桃花源,美不勝收。 華山舊名大湖底,抬頭仰望,黛青的山上,一陣氤氳繚繞,猶如置身湖底。歷經兩次的大地震後,土石流沖垮了村民的家園,為了重建家園,華山社區投入生態村的想法因此產生,今天節目,我們就去拜訪這個綠美化成功的華山社區,看看這群愛鄉人的美麗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