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提供:台北市野鳥學會
上週六關渡自然公園駐站解說員發現在台灣相當罕見的「瀆鳧」,上週曾二度出現於關渡自然公園西北側大水池畔及其它水池中,由於每次出現時間皆不長,但仍讓台北野鳥學會的義工興趣不減,願意等上一天,只為了一睹瀆鳧風采。這隻瀆鳧是一隻母瀆鳧,下頸部、背部及胸以下皆為橙黃褐色,色彩相當鮮明,體長約63公分,相當易認,並讓現場的民眾看到難得一見的瀆鳧為之驚呼。目前,關渡自然公園目前仍在持續觀察牠的行蹤,歡迎愛鳥、賞鳥的民眾近日可前往關渡自然公園,就有機會一睹「瀆鳧」嬌麗的風采! 瀆鳧(Ruddy Shelduck),學名:Tadorna ferruginea,雁鴨科,稀有過境鳥,身常約63公分。下頸部、背部及胸以下皆為橙黃褐色,翼鏡暗綠色而有光澤。夏羽雄鳥頭至上頸部乳黃色,頸有黑色細環;雌鳥大致似雄鳥,但頭至上頸部黃白色,無黑色頸環。冬羽雄鳥頸部無黑色細環。飛行時湖柏、河口、沙洲、沼澤地帶。 在宜蘭竹安及羅東、台北淡水及華江橋、台中大肚溪口、南投竹山、屏東楓港及東港、花蓮玉里皆曾發現其行蹤。 [美麗桌布:瀆鳧 一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落實經發會共識 農委會積極增修訂多項法律及行政命令 --﹥ 稿源:農委會 農委會表示,為落實去(90)年8月召開之經發會(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決議中有關農業部分之共同意見,其涉及須增修訂之法律案共計兩項,行政命令共計九項,目前該會之執行情形說明如下: 一、在修訂法律方面: (一)制定「農業合作社法」: 前曾於90年11月28日由行政院將該法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因至第四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前仍未能完成審查,故由立法院退回行政院處理,農委會現正就該法草案再研議中,預計本(91)年5月底前報請行政院轉請立法院審查。 (二)修訂「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 業於立法院第四屆第六會期三讀通過,並於91年2月6日經總統以華總一義字第0九一000二一三七0號令公布。 二、在修訂行政命令方面: (一)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於90年9月14日發布施行。 (二)訂定「農會出資或投資審核辦法」:於90年9月14日發布施行。 (三)訂定「中華民國輸入犬貓食品之檢疫條件」:於90年8月9日發布施行。 (四)訂定「進口刺足根蹣寄主植物之檢疫條件」:於90年7月18日發布施行。 (五)修訂「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屬於農業部分獎勵辦法」:於90年12月27日由行政院發布施行。 (六)訂定「農業產銷組織輔導辦法」:於90年12月31日發布施行。 (七)修訂「保安林解除審核準則」:於90年12月31日發布施行。 (八)修訂「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於91年1月11日發布施行。 (九)修訂「鼓勵民眾檢舉走私進口動植物及產品案件實施要點」:俟「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及「植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完成修法後一個月內完成修訂公告。 農委會指出,在經發會共同意見總執行進度方面,截至今年3月底止,業經行政院經建會召集相關部會舉行三次總檢討會議,該會應辦之85項事項已完成62項,並已報請行政院核定解除列管,其餘23項刻正積極推動辦理中。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RCA污染事件 後續整治仍待加強 --﹥ 稿源:環保署 有關原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於77年被法商湯姆笙公司併購)桃園廠污染案,該場址土壤污染部分已完成整治,但地下水污染部分,則因污染物特性等因素,在RCA等公司經過六個月抽取處理後仍無法達到原核定基準而未完成整治工作。89年1月污染土地關係人(該土地於81年賣給宏億公司)宏億公司提出地下水污染來源控制、應變及管理計畫,由環保署審核通過,唯該公司因財務狀況未進行整治工作。由於該場址污染行為人及污染土地關係人甚為明確,基於污染者付費原則,該場址整治相關工作所需經費應由污染行為人或土地關係人支應。 該場址開發單位宏億公司提出RCA原桃園場址變更開發申請,經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56及57次會議討論後,於88年5月26日公告「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審查結論包括「本基地污染地區不得興建建築物」、「本基地之污染地區污染物未清除(完成整治)前,不得申請建造執照」等九項。目前該公司雖已送桃園縣縣政府進行都市計畫變更審查,唯在環保單位未同意依環評審查應辦事項完成前,無進行開發之可能。另湯姆笙公司撤資案經90年11月23日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第九五四次會議討論後決議:「應就公司原場址所發生之環境保護、勞工、居民健康及廠址土地買受人權益問題先行解決,本案未便同意。」 依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規定,環保署責成桃園縣政府進場查証確認該場址超過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將公告為「控制」場址,限期由污染行為人(RCA、奇異及湯姆笙公司)提控制計畫,據以實施,如不遵行,依同法三十六條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補正或改善,屆期得按日連罰。如該場址經初步評估有立即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時,可由環保署審核公告為「整治」場址,並令污染行為人或污染土地關係人(宏億公司)整治,拒不遵行可由政府介入代為整治後求償。 ◆[生態保育]環保金人獎得主 克服萬難保護地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23-02.html ◆[生態保育]美國生物多樣性排名出爐 以物種生存危機為指標 --﹥
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2002-04-23 (ENS)- 自然保育協會發表新報告指出,美國有1/4以上的州正面臨到可能會喪失10%以上本土動植物種類的危機。這份在世界地球日發佈的報告,調查了21,000多種野生動植物現況,並以生物多樣性與生物資源風險程度作為指標,為各州評定等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23-06.html ◆[生態保育]利用真菌確保橡膠藤不會死灰復燃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23-04.html ◆[環境政策]布希高爾於地球日發表談話 空氣政策針鋒相對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23-01.html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apr2002/2002L-04-23-09.html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血與水II-如果水分配不平均,那麼中東的和平進程終將凋萎 (下) --﹥ 作者:潔西卡‧麥卡琳 巴勒斯坦地區的水資源充足,該怎麼分配? 「巴勒斯坦水文機構」的主任艾曼‧拉比(Ayman Rabi)指出,如果現在的用水狀況已經吃緊了,那麼將來的狀況只會更加不堪。他說:「目前的用水問題中,有效分配比有效使用的問題更嚴重。目前的水量足夠讓所有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使用,只需要公平的分配就可以了。而問題是到2025年時,人口會倍增;如果現在的用水模式沒有改變,屆時水一定不夠用。」 從「集體農場」著手節水 以色列也許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已經就節約用水做了些嘗試。以色列有53%的飲用水用在農業灌溉上。1995年,農業部的委員會建議取消對於農業單位的配額與補助,這其中的想法是,如果農人必須以市場價格買水,他們就會更有效地用水。不過水資源委員馬上駁回了這項提議。 以色列在技術上也曾處於領先的地位。在1960年代,以色列發展出了滴漏式灌溉系統(drip irrigation system),它能夠有效地將水運送到植物根部,大量減少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灌溉用水,這項技術在當時是舉世矚目。但不幸的,以色列在1967年取得佔領區的水權之後,這方面的研究就減緩了。 另一方面,許多巴勒斯坦人,特別是那些住家無法接上到自來水管線網路的民眾,他們在沒有選擇餘地的情況下,採取了有效用水的生活型態。以色列人可以學習這些巴勒斯坦人,且不致於使生活發生太大的變化,例如以屋頂收集雨水並且儲存在水塔中的情況已經越來越普遍,這種方式的儲水量足夠提供一個家庭半年的用水。許多巴勒斯坦民眾已經開始利用土壤就地處理廢水並回收使用。他們建造三個疊在一起的水池,在每個水池之間有沙土,烹調和洗滌用的廢水在流經各水池時會被沙土過濾,最後從第三個水池流出的水已經乾淨到可供灌溉。 數千年來,耶利哥的泉水一直供人飲用。 目前實際的解決方案可能都有,但最終問題還是需要從政治上去解決,可是這方面至今毫無進展。這無須驚訝,把兩方帶上談判桌都有困難了,更別提要他們討論如何管理共享的水資源。 讓這情況更複雜的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所共享的水資源-例如約旦河-也必須與其他鄰國共享。雅幕-約旦河水域提供了水源給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家。以色列和約旦在1994年在簽署和平協議之後,,便嘗試一起規劃約旦河的水資源,這項合作令人欽佩。但是以色列和敘利亞則距離彼此合作的時機還很遙遠。事實上,為了以色列佔領水源豐富的格蘭高地這件事,這兩國還處於戰爭狀態。在此同時,人口成長、發展的壓力與不當的用水,使得這五國的水資源越來越少、受到的污染也越來越多。 以色列建國的中心主義很簡單: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猶太人都可以移居到這個國家來。目前以色列有6百萬人居住在本國和佔領區中,但是估計世界上其他地方1,200萬到1,400萬人。如果水量供少於求,而且水變得越來越不足,那不論以色列是否願意,都會發現土地的極限將限制移民的數量。如果從政者繼續忽視水資源問題,那麼他們將會發現和平一樣難以到來。 潔西卡‧麥卡琳是一位自由記者,她關注的焦點是環境與政治議題的交互作用,尤其對於中東的環境問題特別感興趣。她為許多英國與歐洲的媒體撰稿,包括倫敦的《衛報》(Guardian)、《泰晤士報》(Times)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gristmagazine.com/grist/maindish/mccallin030502.asp ▲[地球日專欄]422世界地球日 且看綠色台灣如何護衛家園 (下) --﹥ 作者:林明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台灣地球日 行動更前瞻 網絡更團結
在新舊時代交替之際,環境資訊電子報開始整理發布深具台灣環境歷史脈動意義的「2001台灣環境回顧-十大環境新聞」與「2002台灣環境前瞻-到底誰在決定我們環境的未來?」,從綠色執政到非核家園,讓人民瞭解到面臨重壓的台灣環境到底要何去何從。2001台灣環境回顧十大環境新聞包括:1.經濟無罪、下跪有理;2.核四爭戰20餘載;3.濱南一案、跨年延燒;4.油污事件、署長下臺;5.桃芝颱風、傷亡慘重;6.有毒木瓜、含毒牡蠣;7.鄰避效應、不同解讀;8.政策環評、值得期待;9.凌波仙子、復育有成;10.綠色泡沫、綠色危機。 在台灣環境對於未來可行方向並提出前瞻觀點,2002台灣環境前瞻包括:1. 年度政策前瞻-從綠色政府到綠色人民的期許;2. 能源議題前瞻-從能源結構看產業發展新契機;3. WTO議題前瞻-從台灣加入WTO看生態環境;4. 土石橫流前瞻-從土地深沉個性談人與土地的相處;5. 野溪整治前瞻-從野溪整治到生態工程的思維檢視;6.環境信託前瞻-從匯聚社會力談環境信託可著力處;7. 資源管理前瞻-從部落地圖談參與式自然資源管理;8. 生態旅遊前瞻-從尊重自然與當地住民談生態旅遊;9. 保育團體前瞻-從年度機會點談環保團體發展契機;10. 鄰避效應前瞻-從環境正義與衝突管理談鄰避效應。 承接以上一貫的行動脈絡,呼應2002世界地球日的主題「護衛家園(Protect Our Home)」,以全球關懷與在地行動的精神,今年台灣地球日的主題訂為「新能源新家園、新台灣新地球」,而生態教育重點將放在「生態足跡」。台灣地球日將藉由一系列具體的行動與活動來落實於群眾參與。在微薄經費的援助下,透過一群熱情的義工,台灣地區目前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組成「2002台灣地球日整合型專案團隊」及其學術顧問群,並由伊甸生態造就中心策劃,期許在台灣地區創建一套可以長期累積環境教育與生態行動效應且與全球接軌的地球日推廣模式與網路平台,提供一般民眾、民間團體、企業組織、政府單位共同參與,以營造健康環境與綠色生活。今年的地球日,這個整合型專案只是一個開始,將有數個推廣階段,接著將由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針對台灣環境衝擊事件進行一系列的網絡整合,推動直到地球高峰會議期間。 「2002台灣地球日整合型專案」包含一項生態網絡整合系列專案群、一項生態教育整合系列專案群與三項生態行動整合系列專案群。1. 「台灣地球日網絡」生態網絡整合系列專案群,包括世界地球日網站中文化、世界地球日網絡華文版創建發表會、台灣地球日網絡創建發表會等,並特別申請獨立網址 http://www.earthday.org.tw/ 長期管理。2. 「2002台灣地球月資訊」生態教育整合系列專案群,包括2002台灣地球月生態教育主題電子報、海報、單張、光碟等。3.「生態足跡」生態行動整合系列專案群,包括4/21在南海學園、木柵學園與關渡學園的個人生態足跡檢測活動。4.「遠離生態災難、共享永續家園」生態行動整合系列專案群,包括與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合作的尋覓新能源、打造新家園主題展覽、尋覓新能源週的主題活動、廣播與演講等,以及金恆鑣先生個人提供義賣專書-種樹的男人。5.「無車日」生態行動整合系列專案群,包括步行、腳踏車、捷運共乘等新交通生活的推廣,在4/21日當天結合生態足跡活動於三大學園推廣。 以上這些行動,不僅在台北首都現場活動帶動民眾參與,並藉由網路活動擴大整體華人影響層面。這些系列行動藉由伊甸健康整合中心所首創研發的台灣本土「地球生態健康管理模型」作為整合連貫,以發揮最大行動效果。建議你可上國會網站直接電郵轉寄「2002台灣地球月電子報」給你的民意代表,邀請他們一起護衛家園。也呼應台灣的政黨輪替與綠色執政,期許新政府能有深度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眼光,展現真正的綠色執政,而非只是顏色的綠色執政,與綠色人民聯手共創新台灣,呼籲政府首長出席十年一次的地球高峰會議,並與各國一起努力來維護並恢復地球的生態環境,重現健康新地球。讓我們一起從新能源打造新家園、讓我們一起從新台灣走向新地球。 相關資源
【文章連載】▲422世界地球日 且看綠色台灣如何護衛家園 (上) (下) 投書:林英津 因為「馬告」事件,我有幾個奇怪的問句。台灣要那麼多「國家」公園作什麼?為什麼萬事依賴國家機器?非自然的國家權力的運作,真的成就了自然的生命嗎? 【相關文章】 ●[演講]『動物人生五十年』(英文演講) --﹥ 地 點:台北市立動物園演講廳 詳情請參閱 http://e-info.org.tw/activity/2002/ac02042501.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蘭嶼~王桂清之珠光鳳蝶 (一) --﹥ 播出時間:4月29日(一) 下午03:45~04:00 首播 蘭嶼是一座美麗的小島,它位在台灣東南方海上,擁有許多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其中翱翔在天空的珠光鳳蝶更是蘭嶼的瑰寶。過去因為濫捕、販售牟利,以及棲地遭到了破壞,導致牠們的食物港口馬兜鈴快速減少,使得珠光鳳蝶幾乎瀕臨了絕種,六年前,台灣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和朗島國小合作展開了珠光鳳蝶的復育工作。今天節目,我們將跟著王桂清先生認識這個蘭嶼島上的稀品「珍珠」,也有機會在蘭嶼島上看到難得的鳥種,現在,就請您跟緊我們的腳步吧!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蘭嶼~王桂清之珠光鳳蝶 (二) --﹥
播出時間:4月30日(二) 下午03:45~04:00 首播 ★[本會訊息]「台灣2002地球日電子報」開放訂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