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政策]歐洲的抉擇:核能威脅或全球暖化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L-05-01-03.html ◆[環境政策]管理卑詩省林業 新法即將上路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L-05-01-02.html ◆[環境政策]法官下令海軍停止Farallon de Medinilla島投彈演習 --﹥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L-05-01-07.html ◆[生態保育]漁業報告顯示些許進展 惟前景仍不樂觀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5-01 (ENS)- 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5年來首度公佈的年度統計資料顯示,海洋生物的商業漁獵現況在某些部分有所改善。保育團體在慶賀這項好消息的同時,也注意到仍有近100種魚類處於危機,並呼籲大眾支持新的立法,以強化國家的魚類保育法令。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L-05-01-06.html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L-05-01-09.html 作者:鄭廷斌 (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 下午搭上傳統的牛車,漫步在漁塭間的小徑,聽著居民敘述著台西的一頁滄桑史及他們內心的吶喊-不要重化工業污染我的家。台西主要經濟是以漁塭養殖及近海放養為主,曾經台西以沿海水質為全台唯一沒有受到污染而自豪,曾幾何時養殖用地為工業用地所佔據,空氣及水質的污染破壞了潮間帶與近海的生態與環境,文化面貌受到衝擊改變,這是否真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成長? 錢可再賺,但環境與文化破壞後將難以再回復,而這些資本家及一些官員污染了這塊土地,賺飽了錢之後,藉口人民為了生存環境而採取的無奈抗爭為非理性抗爭,即居民為了保存所剩不多的淨土而提出的抗議為發洩情緒,而帶著金錢離開這個曾經滋養讓其茁壯的土地及人民,繼續污染下個地方,留下的卻是殘破污染的家園及哭訴無門的人民。 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正義?賺飽錢的資本家,及被資本家圍繞著的高官可曾真心聽過人民的吶喊?在靠海道路兩旁一些廢耕地,漲潮時會由地底滲出海水,一大堆螃蟹快樂的生活於其上,但是這些奇景卻又是台西人另一個心底的痛,地層下陷嚴重,海水入侵,地下水鹽化在內陸造成了溼地,居民何去何從?當政府為了加入WTO而高興時,是否真仔細想過為這些無辜的百姓找一條出路呢? 危機亦是轉機,景氣較差的時候正好也是個反省、再出發的好時機,我們應仔細思考到底是要繼續走向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業,還是轉型為走向乾淨、清潔可永續發展的方向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絕對是可並存的,現在清潔生產與低耗能無污染的技術發展、與施行經驗都已達商業水準,歐美成功轉型的經驗更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是要迎頭趕上?還是要繼續走老路?「綠色矽島」到底是乾淨的「綠」?還是污染的「矽」?「知識經濟」又是哪種知識呢?當排放二氧化碳過多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全世界正在努力達成京都議定書限制排放時,這些重化工業所排放的污染及溫室氣體,將使台灣無法達到設定的標準,我們是否有想過這將對我們造成何等影響?更何況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及氣候變異事件,台灣正是首當其衝。當這塊土地已被污染破壞的面目全非,人民再也受不了時,政府到底是要傾聽人民的聲音?還是要繼續擁抱一些隨時都會出走的現實資本家? 民主的時代也是人民覺醒採取行動的時代,我們不能再相信所謂的「大有為政府、天縱英明」,也不能讓一些重利的財團、資本家再操縱著我們的未來,來自中央、都市及地方有良心良知的學者、人民及官員齊聚為土地的將來把脈,為人民的基本生存權向政府提出最嚴正的要求與抗議。民眾的覺醒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已是一個潮流,樂見台西許多熱愛自己家鄉的工作團隊,與來自外地的朋友,一同珍愛著這片土地,默默的努力奮鬥著,我們相信台西及台灣的光明前途,將是指日可待的。 【文章連載】■台西的美麗與哀愁
(上) (中) (下) 作者:哨兵 由於台塑填海造陸的速度是世界第一快,這樣一個龐大近乎偉大工程,創造了台灣另一個奇蹟;當荷蘭開始還地與海的時候,台塑六輕以平均一天兩公頃的速度完成了2096公頃的造陸工程,4700億的投資計畫中包含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工業港,這是台灣唯一的一座私人港口,港域面積476公頃,與台中港的487公頃相當,較基隆港的384公頃更為寬廣,島上有一座屬於汽電共生發電廠,有多餘的電賣給台電,這裡的營運方式多已進入電腦自動化,所雇用的勞工多為外勞,並有一套專屬於台塑自己的外勞管理制度,這裡的技術人員用不到當地人,整廠的員工大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雇用當地人;任何人想進入這座人工島,都必須經過台塑的同意,因為島成之後,這就是一塊私有土地,一塊堪稱是台灣租地的私有人工島嶼,島長八公里(高美溼地長不過兩公里),也就是說這沿海八公里長的台灣西海岸的人民,從此見不到原本的海洋與海岸線,這不禁讓我想到學生時代老師對台灣海水浴場經營上的批評,老師說全台灣最好賺,沒本錢的行業之一就是海水浴場,只要擺兩根柱子當門,插根洋傘就可以向想進入海岸沙灘戲水的人收錢了,但到底是誰有權利如此劃地為王? 最近看到一份美國加州對海岸經營管理的作法,該州有鑑於海岸是屬於人民所有,所以訂了「加州海岸法」,該法強制規定,在海邊的開發行為應不得損及民眾接觸海岸的權利,真想說:為了民眾的權益,這就是政府該有的作為! 但是想到長期以來我們在高美溼地所做的努力,為了阻止海渡火力發電廠在高美海岸設廠,我們提出了高美溼地以為抗衡的訴求,事件過後,當地居民在海堤外小小的填平了一塊溼地當停車場,我們的中央政府在溼地上新建了一道海堤及兩條車道之後就退出溼地,而這就是我們努力的以高美溼地保育工作,為高美地區民眾所爭取來的成果,這就是目前我們的民眾與政府對自然環境公共財的認知水平與利用能力!
播出時間:5月8日(三) 下午03:45~04:00 首播 近年來一揮以往軍事重鎮形象,漸以觀光旅遊事業發展為重的金門前線,在我們幾集的節目當中,介紹了前往金門賞鳥的豐富收穫看來,對於金門的旅遊又有了更加分的選擇。有別一般旅遊走馬看花,吃吃喝喝,採買當地名產,生態旅遊因為追逐大自然的生命力,往往可以走訪到一般旅遊不會走往的區域;再由著那份感動自然的心,感受走進歷史文化潮流的撼動,相信一趟金門行,絕對是不虛此行。本集節目,我們便要繼續來感受這趟特別的金門之旅的經驗。 ★[本會訊息]本刊知性專題暫停2-3週 --﹥ 本刊知性專題及部分專欄,因協會內部工作調整及規劃之需,將先暫停2-3週,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本會訊息]我們資訊搜尋的功能加強囉 --﹥ 先前''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僅先提供我們所有環境新聞的資料搜尋功能。在這次週年特刊中,多位讀者皆建議加強資訊搜尋的功能。 基於最佳資源配置的考量,讓別人的努力發揮最大的效益,我們網站內的全文搜尋,目前已透過 Google 的強大功能來達成。 所以,現在除了新聞資料外,所有其他相關文章或專題、專欄的搜尋,都可透過電子報報頭上方的''資料檢索''連結,或者在網頁右上角的''資料檢索''連結進入囉。歡迎大家上來瞧瞧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