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環保署預定九十一年十二月起,台南縣市的工廠限用含硫量0.5%的燃料油 --﹥ 稿源:行政院環保署 為積極由源頭改善硫氧化物及其衍生的懸浮微粒污染問題,環保署預定於近期內公告自今(91)年12月1日起於台南縣、台南市的工廠限用含硫量0.5%的燃料油。 空氣中二氧化硫主要來自燃料中的硫份,經由燃料使用、燃燒產生二氧化硫所致。環保署說;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方式有兩種,一為由源頭管制,使用低硫份燃料,另一為污染源管末處理,即於燃燒設備後裝設廢氣脫硫設備,以去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氣體。而加裝脫硫設備的管末處理,工廠必須投資相當高的防制設備成本且持續有效操作,方能有所改善,而由燃料成份予以規範,則是較為徹底有效的方法。 為減少固定污染源排放硫氧化物污染問題,環保署自79年起,即依空氣污染防制法開始管制燃料油的含硫量,自79年的1.5%降至82年的1.0%;另針對硫氧化物污染較嚴重的縣市,自85年開始,陸續公告限用含硫量0.5%燃料油的縣市包括: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高雄縣及屏東縣等11個縣市。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資料顯示,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自78年的28ppb降至90年的4.0ppb,降幅達85.7%,顯示由源頭管制燃料油含硫量,確實能有效改善硫氧化物的污染。 目前台灣本島尚有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台南市、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等十一個縣市尚未公告限用0.5%含硫量的燃料油,據統計全國燃料油使用量每年約1224萬公秉,其中公告限用含硫量0.5%的燃料油用量為855萬公秉,約佔70%,其餘30%的燃料油含硫量為1.0%,日前環保署已邀集經濟部工業局、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油品公司積極協商,希望持續於該些縣市推動限用含硫量0.5%燃料油的規定,但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政府自89年1月1日起已開放國內低硫燃料油自由進口,該公司面臨產量減少及景氣低迷影響,僅能盡力配合,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則是樂觀其成。 高屏地區空氣污染問題,除應針對該地區污染源所產生的污染加以控制外,因地形及氣象因素,台南縣、台南市部分污染物亦會輸送至高屏地區,造成該地區的空氣污染,亦值得注意。環保署表示,雖然基於開放進口及市場機制,油公司無法完全承諾供應足夠的油源,但為進一步改善高屏地區硫氧化物及其衍生的懸浮微粒污染問題,仍將於近期公告自91年12月1日起,優先於台南縣、台南市限用含硫量0.5%燃料油的規定,倘實施後評估油品供應不成問題,則將持續推動下階段針對雲林縣、嘉義縣及嘉義市公告使用,再公告新竹縣、新竹市及苗栗縣,希能早日達到台灣西半部地區全面限用含硫量0.5%燃料油的目標。 ◆[生物科技]藉助複製技術 絕種塔斯馬尼亞虎可望重現於世 --﹥ 澳洲,雪梨,2002-05-28 (ENS)- 世上最後一頭塔斯馬尼亞虎(或稱袋狼)在1936年死於籠牢,但澳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正著手運用複製技術,讓此物種重現於世。澳洲博物館的「演化生物學小組」今天宣布,塔斯馬尼亞虎各部位的基因,已由一支科學小組完成複製工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28-03.asp ◆[生活環境]2000年間有毒物質總排放量下降 但危險廢棄物升高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5-28 (ENS)- 美國環保署發布的新資料顯示,美國工業在2000間共排放約71億磅的有毒廢棄物,與前一年相比約降低了8%。雖然有毒物質總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危險廢棄物的排放量升高了25%。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28-06.asp ◆[環境政策]有關底棲魚裁決案 聯邦法官決策反覆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5-28 (ENS)- 面對鋒湧而至的再議陳情,哥倫比亞特區的聯邦法官推翻了自己原本的裁決;是項裁決關係到保護新英格蘭底棲魚及其棲地的必要措施。底棲魚生長於海洋底部,分布於加拿大邊境與海特拉斯岬之間,其中包括白鱈、黑線鱈以及比目魚。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28-02.asp ◆[生態保育]礦場開發威脅 逐漸逼近祕魯北部農民 --﹥ 記者 Mary Powers 報導 祕魯,利馬,2002-05-28 (ENS)- 祕魯北部的坦波格蘭地區已成為國際爭論焦點,係因該區地底下蘊含豐富的礦藏,但問題是:能否在進行開發金、銅、鋅礦場的同時,又能避免對環境與一處肥沃的農業谷地造成傷害?而在這片農地上,種植了專作出口用途的檸檬、芒果與木瓜。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28-01.asp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黃怡碧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y2002/2002-05-28-09.asp ■[環境的未來]「吃到飽」的經濟正危害我們的世界 (上) --﹥ 作者:World Watch Institute 我們吃肉愈多、喝咖啡愈多、服藥物愈多、開車的里程愈遠、也變得愈胖了。世界各地的人類比以往消費更多;然而卻仍有超過十億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用水,我們為自然災害付出更慘重的代價;而且我們也還無法擊敗一些世界上最厲害的殺手,也就是腹瀉、瘧疾與愛滋病。 以上是看守世界研究中心在其新書:「2001維生徵象:型塑我們未來的趨勢」(Vital Signs 2001: The Trends That are Shaping Our Future.)所作的報導。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維生徵象』計畫的主持人瑞納(Michael Renner)表示:「我們發現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已發展世界所選擇的「消費充斥」之生活型態,經常有礙我們的健康,也對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有害。然而,世界許多地方仍太過貧窮,而無法負擔這種選擇的同時,逐漸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的中產階級,卻正遵循著已發展國家所開創的同一個破壞性的生活型態:目前正當發展中國家肥胖症流行及擁有全世界抽煙人數的半數以上時,肉類與咖啡的消耗量正在上升中。」 這本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強森基金會(W. Alton Jones Foundation)的支持而完成的「維生徵象」十週年紀念版,是在闡明迎合滿足貪得無饜之消費需求的經濟,及如何對人類、環境和經濟的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更依賴汽車不僅使地球發燒,還導致更加不活動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是肥胖症的主因。為治療第一世界的疾病而投入開發高獲利的藥物,造成針對像瘧疾等影響全球更多人口的疫苗和醫藥之重要研發經費受到排擠。產業化畜牧實務已經引起最可怕的人畜交叉傳染,像瘋牛症或「狂牛症」。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執行長陶佛(Klaus Toepfer)說:這個新世紀的挑戰是延伸過去50年來的經濟成就,而又能制止生態衰退;病懨懨的星球遲早會使經濟每況愈下。問題是人類是否將打造更健康、永續的未來,或由於不了解目前世界正處於生態與經濟的轉捩點,而甘冒向下沉淪的危險。我希望「2001維生徵象」中簡明扼要的統計資料,有助於填補這個資訊的裂縫。」 當油價達到15年來最高的那一年,汽車產量也達到最高峰;而 2000年,全球客運車隊的車輛已達5億 3,200萬輛;同時,平均的燃料經濟依然處於80年代中期的蕭條程度。就在布希政府有效地由京都議定書中抽身而出之前,美國人使用車輛的里程比以往更長。美國碳的總排放量比1990年高出13%。 雖然科技創新一日千里,而全球90%的商用能源仍持續取自化石燃料。據「2001維生徵象」報導指出,像風力的替代能源依然只佔世界能源總量的1%。 瑞納表示:「生活於二十一世紀,我們自認為是高度發展、後現代、精通科技的世界公民;然而,事實上我們的電腦經濟依然使用一樣老舊的能源。此外,只要消費者不要求改變,製造商仍繼續粗製濫造會 汽油、鋁和聚氯乙烯(PVC)塑膠等由高污染製程所生產的產品,代表著我們過著極度依賴資源的生活。消費者對一般物品的需求,如汽車、鋁罐和兒童玩具,激勵著這些產業。雖然幾乎所有PVC的使用都有替代品,且鋁的回收再生所耗用的能源僅需最初生產的5%,但是毫無壓力迫使製造商改變其生產方式。 我們對肉類的胃口遽增,因此地球上四足家畜的數目自1961年以來已經增加了60%,而且雞、鴨和其他家禽的數量已達4倍,由42億隻增至157億隻。 飼養家畜成長最快的方法圈養已經竄升為土壤、空氣和水質最主要的威脅。在美國,家畜所製造的糞便是人類的130倍。雖然圈養場多集中於北美和歐洲,但是在巴西、中國、印度、菲律賓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大量在靠近都市中心的地區冒出來。由於需求更多肉類也刺激了對農場飼養的動物餵食抗生素,這種做法已逐漸降低這些藥物對人類的有效性。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全球核能爭議 2000年的非核亞洲論壇有個聲明,標題是「沒有核能,沒有歧視」(No Nuke, No Discrimination!)。那是因為核能不管是所謂和平或軍事用途,他從原料開採、運送、製造、生產、興建、使用、再製、銷毀、最終處理,總是建立在犧牲與扭曲原住民族或弱勢族群之上。 以亞洲為例,在澳洲原住民保留地JABALUKA鈾燃料露天開採、日本即將輸出機組的台灣貢寮生態人文凱達格蘭文化的摧毀、日本銀行團貸款的印度鈾燃料與核廢料露天堆置所造成的村民集體病變和死亡、日本境內核燃料再製工廠造成三死三十傷二十萬人掩蔽的一九九九JCO事件,以及醞釀中北韓與蘇聯核廢料儲存場所在地之前就是遭受核武生產污染所在地。 核能工業從搖籃到墳墓處處皆是犧牲弱勢、以及原住民,沒有例外。 非核家園的爭議未了 在台灣,有關核四興建的問題,經過長達數十年的爭議之後,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朝野雙方達成建立「非核家園」的共識,但所謂的「共識」其實是相當薄弱並且存在著相當大的歧異性,不僅在政黨間如此,民間的理解亦然。 非核家園的理念應該對當前的社會主流價值有一份深層的反省思考,包含下幾個層面: 在生活面,如代間福祉的問題、鄰避設施是否一定就是公共利益、地方環境與生活文化內涵與價值;在生產面,如單一大型與分散多元電力的思維、核能科技與再生能源科技的經濟附加連動產值、產業結構調整;在生態面,經濟效益與環境正義、經濟發展至上或生態永續性的優先性;以及體制面,如公共政策誰來決定、能源與電業相關法規的制定、既定政策就必須犧牲環境影響評估的落實等等。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昧於現實,以致於忽略、迴避共識建立的過程,其結果仍將無助於對於此一爭議的釐清,因此重點在於如何避免各持己見而毫無交集的爭論繼續漫無止境的延續下去,如何將非核家園的想像從單一的核四存廢問題、核能發電問題、進一步延伸至整體的能源利用問題,並且從更寬廣的角度,更深刻地認識能源利用問題所面對的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層面的限制與效應。 時 間:2002年6月6日至14日 『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的梅雨季節前後,雲霧裊繞的大屯主峰
詳情請參閱 http://butterfly.kingnet.com.tw 播出時間:6月3日(一) 下午03:45~04:00 首播 在慈濟環保志工的行列中,不乏充滿故事性的人物。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黃瑞芳,16歲就開始接觸毒品,多次進出監獄,在家鄉早已惡名昭彰。 曾經毒品是他的最愛,販毒是他的工作,監獄是他人生十多年落腳的家;如今,慈濟是他的最愛,環保是他的工作,靜思精舍更是他心中永遠的心靈故鄉。 目前從事環保工作的黃瑞芳,在俯拾間成長,不只清淨了大地,也清淨內心。黃瑞芳更到獄中去現身說法,度化迷途的年輕朋友。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拜訪黃瑞芳的生活。
播出時間:6月4日(二) 下午03:45~04:00 首播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www.ens-news.com」或「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本會訊息]本刊知性專題暫停2-3週 --﹥ 本刊知性專題改版中,預計於6月5日復刊,敬請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