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鷗鳥季]小燕鷗的棲息環境與食性 --﹥
作者:張至善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環境生態專員)
小燕鷗在台灣出現的狀態為夏候鳥、部份留鳥,亦名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之鳥類,小巧的體型為它的一大特徵。
小燕鷗覓食的對象以靠近水面的小魚為主,覓食時為探查水中的獵物,它會輕快的鼓動雙翼,在水波上定點振翅,同時為了保持眼睛盯住目標,頭部亦會隨之轉動,一旦鎖定目標,就停止振翅,隨即一頭栽下俯衝入水,但是它們俯衝入水的深度並不深,約50cm左右,入水時經常它的翅膀及尾部仍保持在水面之上,有時視獵物沉潛的深淺,全身亦會浸入水中,但也是極為短暫,大致不會超過二秒鐘。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像這樣的一個畫面,簡直是種飛行特技!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bird/2002/bi02071701.htm
◆[全球變遷]液態二氧化碳海拋於挪威海
做法被指違法 --﹥
挪威,奧斯陸,2002-07-11
(ENS)- 全球首次嘗試將碳封存(sequestration)入海的示範工程將於今夏開始進行,這項做法係將液態二氧化碳注入挪威海。環保人士宣稱這項實驗違法,正展開抗議活動加以阻止。這種將石化燃料燃燒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收集起來並加以封存的做法,目前已被視為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可行方式。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1-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陳瑞賓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1101
◆[生態保育]調查報告爭議不下
美國森林火災真相難明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11 (ENS)-
美國林務局本週發布一份報告,指控環保人士採取的訴訟行動,讓該局無法採取有效的森林經營做法以降低野火風險。環保團體予以反駁,認為這份報告忽視了多種保育界所認同的野火管理措施,並提出警語表示:林務局濫用森林管理經費。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1-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陳瑞賓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1102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7-17 --﹥
-
[能源議題]輻防疏失,又有兩枚輻射源下落不明。原子能委員會15日完成全國輻射源總清查,除了台中市旺家建設公司持有的鈷60射源日前確定已失蹤,中興紙業持有的氪85射源也確認下落不明,原能會正全面追查
(台北 中國時報)
-
[能源議題]核安第一
核燃料填裝外包 原能會評估。核二廠決定將核能機組大修期間反應爐核燃料填裝工程外包,引起員工抗議。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處長沈禮16指出,為確保核能電廠運轉安全,評估可能造成核安疑慮,就會加以禁止
(台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使用非法柴油將嚴罰10萬元。環保署最近查驗發現,部分柴油車使用非法油品,柴油含硫量高達
0.49 %,超過環保署公告管制標準的 10 倍。環保署16日表示,即日起進行路邊攔檢,經查獲者最高可處罰車輛所有人或使用人10
萬元 (台北 民生報)
-
[生態保育]南部連續大雨,黃蝶翠谷淡黃蝶發生期受影響。位在高雄美濃的黃蝶翠谷,以往每年5到7月在淡黃蝶發生的季節,總能看到數以10萬計的無紋淡黃蝶與銀紋淡黃蝶漫天飛舞,不過安康蝴蝶生態園區負責人呂壁輝說,今年由於南部連續大雨,加上淡黃蝶賴以繁殖的鐵刀木遭人為不當砍伐,今年蝶況大不如前
(高雄 東森新聞)
-
[生態保育]台灣獼猴背傷
疑民眾走私棄養。澎湖流浪狗收容中心的門口,16日上午發現一隻遭人遺棄,且背部有傷口的台灣獼猴,保育人員懷疑是民眾走私棄養,但澎湖目前沒有安置獼猴之處,而本島各動物園也猴滿為患,無法收容,安置問題讓保育人員相當頭痛
(澎湖 民視)
-
[生態保育]颱風亂掃
非本土鳥類負傷到台灣。南投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動物急救站,最近收到不少民眾拾獲非本土性的鳥類病患,有的身體虛弱,有的翅膀帶傷,研判可能是前陣子颱風過境,因而被強大的氣流吹到台灣,所幸已受到良好照顧
(南投 民視)
-
[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研討會
集集開幕。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6日在南投集集舉辦為期兩天的「2002年生物多樣性保育研討會」,由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主持開幕,共有各機關、學校及民間團體等保育界人士300多人參與。我國在去年8月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明訂生物多樣性工作的國家整體目標及實施策略
(南投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內灣淨水廠故障
魚蝦大量暴斃。自來水公司內灣淨水廠16日上午因「次氯酸鈉」器故障,導致供應住戶的自來水含氯太多,雖緊急關閉供水設施,進行排水調節處理,豈料溪中的魚蝦大量暴斃,引起村民恐慌
(新竹 中國時報)
-
[土地及水文]交通部未管制坍塌土石流向
監委糾正。去年全國共發生194次公路坍塌事件,累計坍塌土石達275萬餘立方公尺,這些災害土石目前流向何處?是否依規定確實運至合法棄土場?交通部全然不知,也未管理,監察院16日通過對交通部及所屬公路總局糾正案
(台北 中國時報)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7-17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17 --﹥
-
[環境政策]中國首次召開南極高層會議。第27屆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大會和第14屆國家南極局局長理事會會議15日在上海召開,這是中國參與國際南極事務以來,首次舉辦國際南極科學界最高層次國際性會議。共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400多名科學家和南極事務官員出席盛會
(上海 世界日報)
-
[環境政策]中國蔬菜殘留農藥超標,日本限制進口。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16日證實,日本在宣佈從中國進口的蔬菜中查到殘留農藥超過標準的問題後,已於日前加強了對中國蔬菜的檢疫檢驗,中國蔬菜向日本出口將出現困難
(外電 中央社)
-
[生態保育]萬尾人工繁育鱘鰉魚苗放流黑龍江。13日,黑龍江撫遠江段,5萬尾人工繁育的鱘鰉魚苗流放江中。鱘鰉魚是世上迄今為止保存下來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類群,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近年由於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鱘鰉魚資源急劇減少。在1997年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大會上,黑龍江鱘鰉魚列為世界瀕危保護物種
(黑龍江 新華網)
-
[生態保育]中國普氏原羚亟需保護。中國珍稀物種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已經瀕臨極度危急的生存困境,專家呼籲普氏原羚在青海僅剩300多隻,相關部門應採取緊急措施,儘速建立保護區
(外電 台灣新生報)
-
[生態保育]重慶萬州發生森林大火。15日晚間7時許,重慶萬州區趕場埡口國有森林發生大火災。一村民在趕場埡口森林撿蘑菇時,將沒有滅盡的煙蒂甩在草叢中,將枯草點燃引發森林大火,估計有數百畝森林起火燃燒
(重慶 多維新聞)
-
[全球變遷]濟南熱度又破紀錄,挺進攝氏42度。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繼14日創下歷史高溫之後,15日再度刷新紀錄,溫度竄升到攝氏42度,據了解,這波高溫得一直到17日以後才會慢慢下降
(外電 東森新聞)
環境資訊協會 莫聞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7-17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11 --﹥
-
[生活環境]環保署應重新檢驗伯明罕空氣品質
-
[生活環境]研究員透過海空探究空氣污染
-
[生活環境]有害廢棄物清理應設社區顧問
-
[生態保育]高溫導致藻華散發臭味
-
[生態保育]山普藍湖釣客協助收集標記的八目鰻
-
[生態保育]威斯康辛州號角天鵝族群復甦
-
[全球變遷]聖嬰現象再起
-
[全球變遷]新氣候模擬出爐
焦點更清晰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1-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7-11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7-11 --﹥
-
[生活環境]厄瓜多:環保人士兼作家希爾(Julia
Butterfly Hill)前來支持抗議油管鋪設行動(有關希爾,請參考
http://vip.6to23.com/zhaoyun/big5/yuemoon.htm
)
-
[環境政策]加拿大:安大略省污染防治執法紀錄遭嚴厲抨擊
-
[生態保育]哥斯大黎加:可可斯島世界遺產區域擴張
-
[生態保育]英格蘭:聯合銀行(Co-operative
Bank)將植一萬株樹木
-
[全球變遷]南非:永續發展高峰會與會者
可付費補償溫室氣體排放
-
[其他]印度:雨季時節
致命豪雨橫掃次大陸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11-1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陳瑞賓 審校)
▲[南非地球高峰會]參與地球高峰會、台灣NGO再出發 --﹥
作者:2002地球高峰會台灣環境行動聯盟
回應時間:2002/7/15
目前的國際現實是聯合國對台灣的決議案,使得台灣無法以政治實體參與所有以環境議題為主軸的國際公約組織,尤其在處理跨國藉污染、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保護人類共同遺產所強調的國際合作與國家責任,我們一直無法與其他國家一樣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但在強調全球思考與草根行動並進的趨勢下,利用NGO的發展與所延伸的國際合作往往是可以來制衡或救濟不當的國家政府作為。
因此在永續發展的全球共識下,台灣如何能超越鵠先,開闢第三條路,解構統獨爭議,是我們在思考參與地球高峰會基本的認識。我們應該藉經由這次高峰會的參與,樹立典範,充分運用NGO的草根性與活力,與世界接軌,來幫助政府突圍。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column/WSSD/2002/ws02071701.htm
●[座談會]台灣環境十年系列論壇-原住民族新夥伴關係 --﹥
日 期:7月20日(六) 下午2:00-5:00
地 點:台北市客家藝文中心
(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57巷19號3樓)
主 辦: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
聯絡人:楊智偉 電話: 02-89351754
E-mail: atipp@ms64.url.com.tw
1999年9月台灣原住民各族代表於台灣首見日出之處-蘭嶼,當地達悟原住民族所稱「人之島」,與時為候選人的陳水扁總統簽訂了「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的新夥伴關係」條約,這是聯合國1992年在巴西的里約舉行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在大會通過的《里約宣言》,揭諸建立一種新而平等的全球伙伴關係之目標十年以來,在台灣最重要實踐行動之一。
1993年聯合國世界原住民國際年以「原住民-一個新的伙伴關係」(Indigenous People-A New Partnership)為主題,係直接與1992年在巴西里約聯合國環境高峰會議所通過的各項決議重視原住民族在永續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相關。1996年,台灣原住民族分佈密集的東部地區已依此原則展開在地實踐,因而有了台東永續發展學會的組成,組訓部落工作者,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環境、社會與文化永續發展之各項工作。而參與推動1999年台灣版「新夥伴關係」條約簽訂的主要成員則成立了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以落實「新夥伴關係」為宗旨,自成立以來,即積極促成台灣原住民參與促進原住民族環境、社會與文化永續發展之各項聯合國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會議與民間交流活動。確使國際交流經驗能有效整合國內相關各界意見,提高出訪團隊能量並與國際團體進行兼具廣度與深度的意見交換,歷來會內相關工作小組均務求行前周延蒐集、研討各種相關資訊與各界觀點。
1992年地球高峰會,參與的178國代表簽署了「21世紀議程」(Agenda 21),承諾全球合作以邁向永續發展。於「21世紀議程」中,特闢第26章來闡釋與原住民族新伙伴關係的行動準則,我們特別重視此文件在台灣的倡導與實踐。原住民族NGO組織此次參與TANGO,一方面亦為延續本身長期以來對參與國際事務之嚴肅態度,並擬於會內代表參與國內非政府組織團隊赴南非參與2002年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前召開一場小型座談會,邀集國內積極促進原住民族權益之原住民族代表與投入相關計畫之學者,就原住民族族群、環境永續發展議題進行意見交流。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327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