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解決鯨魚纏網問題
新計畫出爐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麻州,波士頓,2002-07-24 (ENS)-
世界首屈一指的鯨類研究科學家聯盟昨天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近6萬隻鯨魚、海豚與鼠海豚被漁網纏死。科學家們已取得協議,將成立一支全球反應救援隊「意外捕獲鯨類行動網」,以協助各國政府及漁民解決此類問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4-06.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2401
◆[生態保育]社群管理森林模式
印度跨出嘗試性的一步 --﹥
記者
Kalyani 報導
印度,新德里,2002-07-24 (ENS)-
世界銀行提出一項新計畫,試圖讓南印度一些最貧窮地區的村民負責管理熱帶森林,這些森林是村民的燃料與糧食來源。總部設立於華盛頓特區的世界銀行週一(7/22)表示,這項1.08億美元的貸款計畫將用來鼓勵原住民團體、遊牧民族以及無土地資產的社群,負起管理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 state)部分森林的管理責任。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4-02.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2402
◆[環境政策]美國國會將立法恢復孤立溼地的保護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24 (ENS)-
美國國會今天將審議一項法案,恢復對數百萬英畝溼地提供聯邦保護,這些溼地是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該法案的支持者表示,此案將推翻高等法院撤銷對孤立溼地提供聯邦保護的裁決,並恢復1972年淨水法案的初始宗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4-07.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2403
◆[其他]阿富汗首都向死亡挑戰
衛生工作者逐戶進行宣導 --﹥
阿富汗,喀布爾,2002-07-24
(ENS)-
阿富汗「紅色新月」志工正沿街宣導重要的衛生知識,試圖預防在喀布爾爆發的腸胃疾病造成更多死亡與病患。這樣的街頭宣導活動,僅是由公共衛生部所發起的大規模衛生教育宣導活動的一部分。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4-01.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72404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7-30 --﹥
-
[能源議題]台電員工抗議核一廠提前除役
台電澄清沒此計畫。外傳行政院有意提前關閉核能一廠,29日近百位台電工會代表,到立法院抗議,工會代表強調提前除役的損失不應由台電承擔,且核一廠員工的工作權也應保障。不過台電與原能會官員都表示,目前並沒有在民國93年將把核一廠提前除役的計畫。
(台北 中廣新聞網)
-
[能源議題]核一廠提前除役
斷氣限電衝擊大。核一廠提前除役展開評估的消息曝光後,引發核一廠員工情緒浮動,陳情保飯碗,但核電廠提前除役,豈只工作權獲得保障這麼簡單;更值得注意的是,明後年天然氣發電配比將超出30%所發出的警訊,意味天然氣儲存設施嚴重不足,若發生天然氣供應中斷事件,限電衝擊將更大。
(台北 中時電子報)
-
[能源議題]核四反應爐工程弊端中船今說明與協力商關係。中船承包台電核四廠反應爐基座鋼鐵工程發生弊端,引起外界嚴重關切,廠方今天說明工程施工時與協力廠商的關係時表示,外界質疑的弊端,應是指協力廠商偷工。
(高雄 中央社)
-
[能源議題]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實施碳稅效果有限 經部認應從他處著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日前提出一份歐盟稅制改革的報告,報告中提出,台灣可以參考歐盟「綠色租稅改革」經驗,考慮以用油量及排放二氧化碳的多寡課征碳稅。但經濟部認為,能源價格彈性不大,實施碳稅減量效果有限,可能會對工業產生衝擊,目前宜先從節約能源、推廣再生能源、減少火力發電等方法著手。
(台北 民生報)
-
[生態保育]梧棲漁港宗教界放生魚
不敵油污。梧棲漁港28日有大批宗教界前往購買新鮮魚貨放生,但令人倍感諷刺的是漁港卸魚區發生漁船偷排大量污油嚴重污染港池,造成大量魚蝦暴斃。台中區漁會總幹事趙朝森說,港池漁船偷排污油將會同環保局、漁業署等單位嚴加取締,針對宗教團體放生魚蝦,亦應考慮放生時的溫度、水壓及水質等,若是貿然的一味放入港池,極可能無法適應,存活率不高。
(梧棲 中時電子報)
-
[生態保育]黑嘴端鳳頭燕鷗再度現蹤馬祖。被喻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28日再度現蹤,生態攝影家梁皆得在馬祖燕鷗保護區一個小島上發現五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及一隻亞成鳥,中華野鳥學會已將這項令保育界雀躍的消息,告知國際鳥盟。
(馬祖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大肚溪口水鳥保護區
苟延殘喘。大肚溪口劃定為水鳥保護區已有多年,位於出海口南岸的彰化縣轄境內,保育界卻擔心水鳥進駐的種類與數量都有減少的趨勢,尤其是人為破壞與濫墾情形,更是對水鳥棲息、過境與繁殖帶來浩劫般的影響,令人關注。
(彰化 中時電子報)
-
[生態保育]阿里山山葵
生態殺手?功臣?待研究。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種植近兩百公頃山葵,是生魚片優良的佐料,但過去揹負傷害水土保持元兇的責任,學者呼籲嘉義林管處早日砍除,林務局長黃裕星28日視察阿里山表示,又有專家發現山葵區對於生態保育有功,值得加以改良保存,該局因此決定再請專家進一步研究,讓山葵有明確的定位,甚至作為生態旅遊參觀的重點。
(阿里山 中時電子報)
-
[生態保育]環保署指將持續戒護監控巴拿馬籍故障油輪。滿載約25萬噸原油的巴拿馬籍油輪ORPHEUS
ASIA,日前在台東外海約110海浬發生主機故障漂流。環保署29日表示,船東已派遣拖船將油輪拖往外海進行錨泊及修理,但為避免油輪在航行中發生事故,海巡署船艦仍將24小時戒護並監控,直到油輪離開我國管轄海域。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馬公興仁里民
抗議興建垃圾場。澎湖縣政府環保局在馬公市興建興崁垃圾掩埋場28日動工,60餘名馬公市興仁里民以縣府未協調即逕自闢建垃圾場為由,以人牆阻擋機具進場施工,鄰近場址的部分興仁里民認為,垃圾場距離水源區僅200公尺,且是多年前不肖業者盜採砂石後留下來的「大峽谷」型坑洞,他們歡迎環保局倒建築廢棄物填平坑洞,但反對在未經環境影響評估前傾倒垃圾,經警方居中協調,包商答應暫停施工。
(澎湖 聯 合報)
-
[其他]工廠油槽破裂
雲縣環局防污十面圍堵。雲林縣大將工業區同慶纖維公司27日上午發生重油桶破裂,正當廠方進行回收時,剩餘的重油被傾盆大雨沖進新虎尾溪內。環保局緊急協調近十個單位協助處理、封閉沿線所有水閘門,並自海陸空分頭監控,經過24小時搶救,尚未發現嚴重的污染情形。
(雲林 中時電子報)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0&d=2002-07-3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30 --﹥
-
[環境政策]南京利用垃圾發電獲成功。南京水閣垃圾場填埋氣回收和發電工程,近日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社會經濟事務部和國家環保總局的驗收,正式並網發電。這項工程包括沼氣收集系統、發電系統和並網系統等,裝機容量1250千瓦,每年可發電870萬千瓦。
(南京 人民日報)
-
[環境政策]中國14處世界遺跡迎大考
長城故宮等自查。中國1985年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公約》,目前已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跡28處。日前中國開始對14處在1996年以前進入世界遺跡名錄清單的專案進行全面自查,以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跡專案監測評估工作。
(北京 北京晨 報)
-
[生態保育]大陸遭外來生物入侵每年損失逾五百億元。大陸唯一設立「生物入侵」課題的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科研所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大陸每年因主要外來生物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4億元人民幣,其中每年對美洲斑潛蠅的防治費用多達4億5000萬元。
(上海 多維新聞)
-
[生態保育]深圳市立法保護生態公益林。深圳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其具體情況制定了《深圳市生態公益林條例》,以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城市。法規要求生態公益林總面積不應低於其林業用地面積的65%,其中水源涵養林所占比例應不低於10%。深圳自建特區以來,經過多年努力,城市林業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7.7%。
(深圳 華聲報)
-
[生態保育]雁門關啟動生態畜牧區。山西省制定規劃提出在10年內逐步投資144億元,建設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在該區內放手讓農民種草養畜,以牧為主,農林牧協調發展,逐步實現由以農為主向以牧為主轉變。
(山西 人民日報)
-
[生物技術]荒漠綠化新技術 遼寧植樹造林採用固體水。目前遼寧省西部地區在綠化時,採用一種名叫「森露」的固體水,使植栽的樹苗通過嚴峻的乾旱氣候考驗,也為綠化成功做出保證。固沙造林研究所宣稱,外表類似「皮凍」的固體水是一項專利技術,其97%是水,3%是從動植物中提取一種無毒且廉價的(月太)聚合物BBA,以便將普通水固化。
(遼寧 東森新聞網)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標題:http://news2.ngo.org.tw/php/etfnewsdb.php?c=1&d=2002-07-30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4 --﹥
-
[生活環境]布萊頓岬發電廠將終止損害環境的冷卻水處理方式
-
[生活環境]保護飲用水
喬治亞州轄內郡府收購土地
-
[生態保育]哥倫比亞非法作物危及鳥類生存
-
[生態保育]黃石公園鄰近土地劃入國有林地
-
[生態保育]蛤蜊接連大量死亡
華盛頓州原住民收成短少
-
[生態保育]墨西哥灣鄰近的5州聯合發起「獨一無二的海灣」宣導活動
-
[能源議題]布希簽署育加山永久核廢儲存場設置案
-
[全球變遷]皮優中心提出爭議性的氣候變遷對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jul2002/2002-07-24-09.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newsdb.php?d=2002-07-24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9 --﹥
-
[環境政策]日本:企業調整物流 削減二氧化碳排量。NEC、佳能等電機、資訊廠商為強化環保對策,將重整國內外的物流,將原本利用卡車、飛機的運輸改為鐵路、船舶運輸,以削減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日本國土交通省亦準備立法加以支援。
(中網理財)
-
[環境政策]日本:學校開展“體驗自然服務社會”活動為在中小學大力開展“體驗自然服務社會”的活動
。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在全國范圍內指定750所“體驗活動示範校”,旨在讓學生走向社會,改變關門辦學脫離實際的現象。教育法規定,要讓學生走向社會,瞭解自然。
(多維新聞)
-
[全球變遷]日本:日發現微量鐵分散佈海面可增二氧化碳吸收量。日本一家水產研究機構指出,利用植物浮游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物抽水機」作用,將微量的鐵分散佈在海面上可增加海水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溫暖化的原因,將鐵分散佈海面成為一種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新方法,可望受到矚目。
(中央社)
-
[全球變遷]俄羅斯:科學家証實近百年全球氣候明顯變暖。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生態安全科研中心的專家孔德拉季耶夫指出,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共同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和俄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顯示,在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下,近百年來全球氣候明顯變暖。
(大洋網)
-
[生活環境]日內瓦:WHO說不當水供應垃圾處理增加登革熱危險。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貧窮國家快速成長城市的不當水源供應和垃圾處理,正增加可能致命疾病登革熱的危險。WHO疾病控制專家納善表示,貧窮和登革熱有「明顯的關聯」,此一由埃及黑斑蚊所傳播的疾病,正影響非洲、美洲、地中海東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100個國家。
(中央社)
環境資訊協會 許心欣 摘錄
▲[深度報導]綠色生活者、綠色母親,環保媽媽力量大 --﹥
作者:莫聞 (環境資訊電子報翻譯編輯)
「每次我一到親戚家拜訪,就會聽到大人們教小孩:『環保阿姨來囉,可樂趕緊收起來!』」主婦聯盟資深義工黃月嬌表達她對環保實踐的看法,「我總要不厭其煩的解釋,環保是平常就應該做的,不是我來才作給我看的。」
除了像黃月嬌這樣的媽媽之外,基金會上上下下,除了3位全職人員以及一位兼職會計,其他全都是憑著一股服務熱忱來幫忙的義工媽媽,這群人正是「環保從生活做起」的最佳寫照。
而這樣的故事,可從15年前說起。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proreport/2002/pr02073001.htm
■[環境的未來]垃圾永續經營與老百姓的負擔 --﹥
作者:鄭益明 (看守台灣執行長)
1986年由行政院制定「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垃圾處理政策,環保署接著規劃興建21座公有焚化爐和15座民營焚化爐,進入所謂的「垃圾處理資源化」時代。
環保署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提出「產業高值化-綠色產業-綠色資源再生利用計畫」,規畫在每座焚化廠設置「底灰分選場」回收再生骨材和金屬,另外在北、中、南設3座區域性聯合處理的「飛灰再生處理廠」,經費為180億元。我們不知道如此處理後,是否又會有再次的「商業化」機會?
【看守台灣協會】http://www.taiwanwatch.org.tw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2002/en02073001.htm
■[環境關懷事件]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林業政策 --﹥
作者:林笈克
各個工作計畫有一定的進度,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把這個基本知識套在林務局人員的說法上就可以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首先「將現有過度鬱悶之森林除去不良之林木,調整林內空間,增加林內光度,使留存木因環境改善而生長更佳」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天到數個月的時間,依面積大小而不同,可是從這個階段到「灌木層、地被植物種類及數量增加」這可能需要的是數個月到數年的時間,那麼這兩個過程的中間若是豪大雨來到,從「調整過的林內空間」直接進到地表,將地表的土石帶走,形成土石流,則該由誰來承擔負責?
那麼疏伐到森林長成的間隔時間就更加長遠了,而這中間的土石沖刷流失的責任又要何人來擔當呢?林務單位根本不會負責,因為沒有人可以證明此土石是直接或間接從他們所調整的「林內空間」流出,結果付出的是社會成本,遭殃的又是平民百姓,一切責任只要歸給「天」就可以了,這就是林務單位給民眾的信心!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against/2002/ag02073001.htm
●[演講]生態保育專題講座-走入昆蟲世界 --﹥
時 間:8月1日(四) 晚上7:30
地 址: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士林區華齡街2巷25號B1)
講 師:徐渙之
主 辦: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02-28814006
E-mail: butrfly@venus.seed.net.tw
本會邀請徐渙之老師提供一些昆蟲相關基礎研究技術與理念,其中包括昆蟲利用、保育、研究概況以及國內昆蟲網站與哈蟲族簡介…
※因座位有限,歡迎對自然生態有興趣的社會大眾提早入座!
●[活動]電腦之愛-送二手電腦到偏遠地區 --﹥
時 間:7月12日-10月31日
地 點:(1) 捷修網公司全省維修站
(2) 資策會資訊科學展示中心
主 辦:行政院環保署、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聯絡人:孫秀禎 電話: 02-25422540轉121
E-mail: jenny@contract.iii.org.tw
『電腦之愛活動』是我們對環保資訊教育探索的第一步,期望透過豐富的活動內容與模式,多元呈現資訊科技在環保教育領域的應用。因此,誠摯地邀請所有關心環保資訊教育的朋友與機構來共同參與『電腦之愛--送二手電腦到偏遠地區活動』。
詳情請參閱 http://activity.ngo.org.tw/event.php?id=2308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